司馬師說道。
“之前派了兩次使者,對方未有明確表示。”
司馬懿側臉看向司馬師。
“是的父親,文聘這個老家伙既未表示歸順,又無明確拒絕。”
司馬懿說道。
“難道他還想自立為王不成!”
一旁的司馬昭一拍案幾隨之說道。
“他敢!父親坐擁豫、兗、青、徐和部分揚州、四州半之地都還未稱王,只憑江夏一地他要敢有此想法,不勞父兄動手,我手下的兵馬就能滅了他的江夏!”
司馬師說道。
“這他還不敢,江夏水師雖強,可陸軍太少,文聘他沒這個實力。”
“那他什麼意思!”
“他無非是對曹氏的那點忠心,要不然他就應一口回絕我們。”
“兒子再想,這曹睿兵敗已是定局,鄴城早晚都為諸葛亮所有。”
“等到曹睿敗亡消息一經傳來,他要麼投降我們、要麼投降吳軍,別無其他選擇。”
“等過一陣,北面有了確切消息傳來,我親自去一趟江夏,定能說服文聘、文休父子來降!”
司馬師說著看向司馬昭說道。
“二弟從你手下調出兩萬兵馬向信陽方向行進,駐軍信陽威脅武勝關,斷掉文聘與漢軍之間的聯系。”
司馬昭卻是說道。
“俗話說的好,名不正言不順,父親手握四州之地,何不就地稱王,到時也好正名號令中原!”
司馬懿還未說話,司馬師卻是立時說道。
“萬萬不可!”
看著司馬師如此過激的反應,司馬昭說道。
“怎麼了大哥,不可不算、還萬萬!”
“父親以此時之實力其地盤不比孫權小,他孫權老兒都能稱帝,父親稱個王為何不能。”
“要我說稱王都小,現在就應一步到位直接稱帝與劉禪、孫權並列三帝!”
司馬師說道。
“孫權之根基已立兩世還經其多年經營,在不久之前才在曹睿支持之下面南坐北稱孤道寡!”
“劉禪也是劉備征戰天下多年,在曹丕逼迫漢末帝退位之後才即位稱帝,其打的就是延續大漢國祚之名。”
“這兩家都是在根基穩固之後才起稱帝之念!”
“而父親得到中原四州之地才多久,睢陽城頭之上血漬未干,你就想把父親架在火上烤不成!”
司馬昭說道。
“我們起事時間雖短,可幾十萬中原大軍實力不容他人小覷。”
“特事就要特辦,現在父親借北境外兵五部聯軍與諸葛亮的萬里防線以上全面進攻。”
“現在諸葛亮再也無力中原之事。”
“至于孫權,我們本就是要借機吞掉他的地盤,他要老實還好,要是敢因這事引兵來攻,正好還省了我們遠征吳地,就地滅了他。”
“再說……!”
司馬昭冷笑一聲。
“哼,他孫權北上進攻我們,他有那個實力嗎,別說我們這一關,他連張虎的合肥那一關都過不了。”
“十倍以上兵馬、五攻合肥,要說頭兩次有張遼在他未能北上建功,第三次是被諸葛亮算計,那第四次、第五次呢,正值魏軍大敗之際,他竟還能被張虎、樂 的殘兵給擋在合肥城下。”
“這仗打到這種地步,也是前無古人,只是不知有沒有後來者。”
“那句民間的話怎麼說來著,生子當如孫仲謀,合肥十萬送人頭!”
“孫權此人軍事素養,不足為懼!”
“住口!”
司馬昭正說的帶勁,卻被司馬懿給厲聲打斷。
“孫氏立于江東數十年,其根基不容小視,孫權雖不知兵,可其手下大將陸遜可不是等閑之輩,連劉備都栽在了此人手上;你大哥說的對,中原局勢不穩,又有強敵環伺,稱王之事以後再說!”
“你先連夜趕回壽春,到時你大哥忙完這邊的事也要去勸降文聘等人,到時你要出兵威壓配合,回去好好整頓兵馬。”
司馬昭不敢再說話,拱手而出。
司馬懿背著手看向司馬昭離去的背影。
“師兒,現在稱王……真的不是時候嗎?”
司馬師先是一驚,隨之對司馬懿一拱手說道。
“現在我軍剛剛佔據中原,南有孫權、北有諸葛亮,皆是強敵在側。”
“從起兵到現在我們所打旗號皆是清君側,而非明著反叛大魏。”
“這也是許多還心向大魏的地方勢力能投降我們的原因。”
“現在諸葛亮正在進攻鄴城,我們不北上救援其主也就算了,要是在此時稱王、稱帝,那就明著昭示天下我們是大魏叛軍,許多剛剛安定下來的地方勢力、降將很可能再次聯手起兵反叛我們。”
“到時就算我們平叛成功,那也將失去南下的最好時機,到時諸葛亮要是一旦騰出手來……!”
司馬懿說道。
“那很可能就是他與孫權南北夾擊先吃掉我們,他們二分天下!”
“然也!”
司馬懿說道。
“師兒你考慮事情越來越老成,為父很高興。”
“去吧,下一步為父想辦法勸降合肥張虎、你去收降江夏文聘父子,為進攻吳地做好準備!”
司馬師說道。
“想要大軍拿下建業,我們就要想辦法將孫權的直屬部隊調到別處,這個太難了!”
司馬懿說道。
“無防,我已聯系上交州士家!”
“于士燮死後,士家受到孫權清洗,士燮家族被殺的被殺,被流放的流放,現在其弟士壹和佷兒士匡已被我聯系上,他們還有些舊部。”
司馬師問道。
“就算有些舊部,可他們現在還有反抗孫權的實力嗎,自從士燮死後士家在交州的勢力就被孫權清掃一空。”
司馬懿說道
“我答應支持他們起兵重掌交州。”
“只是向其提供一些錢財和一句承諾而已,我們無需耗費兵力。”
“我們需要的只是他們能疲備和牽制孫權的一部兵馬而已,一個交州地廣人稀,還是蠻漢重居之地,很難引起孫權的全部注意力。”
“真正能讓孫權離家遠征是益州這塊肥肉!”
“父親你的意思是引孫權西進入川!”
司馬懿說道。
“當年孫劉兩家勢弱,互相聯盟以抗曹魏,可這連年以來諸葛亮攻城掠地,先奪關中、涼州,再入河北。”
“現在半個天下都在其囊中,孫權還能待的住?”
“現在北境五部胡人進攻諸葛亮,諸葛亮必定調益州李嚴所部北上參戰。”
“要是此時他能得到益州兵力空虛的消息,你說孫權還能安靜的待在建業嗎。”
司馬師說道。
“益州是十三州中最大一州、也是人口最多的一州,孫權盤據江東六郡,又有荊南之地為肘掖,要是再得益州天險控制大江上游,那整個大江將全在他的控制之下,他就有足夠實力應對諸葛亮。”
“父親……!”
司馬師看向司馬懿有些興奮的說道。
“這可是孫權所無法拒絕西進的理由。”
司馬懿點點頭。
“所以我們一邊要與孫權修好,讓他知道我們共同的大敵現在是諸葛亮,諸葛亮想要南下必要先奪中原之地,而于地利之上我們會先為他吳國擋住諸葛亮的進攻。到時雙方地接聯盟。”
“一邊再籠絡他身邊的世家門閥,暗中結成利益聯盟,同進同退慢慢架空他。”
“再將益州兵力空虛的消息很自然的傳給他,想來他的兵馬定會向西調動。”
“如此多面下手,方可動搖孫氏于江東的政權地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