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氏略記

第376章 北齊譙州刺史徐睿

類別︰網游小說 作者︰緩安甫 本章︰第376章 北齊譙州刺史徐睿

    徐睿,北齊時期地方官吏,其名于史書中雖僅寥寥數筆,卻如滄海遺珠,折射出南北朝亂世中基層官員的履職圖景。史載其“性平和,勤于政事”,曾任譙州刺史,終因病卒于任上,是北齊帝國官僚體系中無數默默奉獻者的縮影,亦是支撐王朝運轉的堅實基石。

    北齊承東魏之基,立國于南北朝分裂動蕩之時,疆域囊括今河北、山東、山西及河南北部等地,境內州郡林立,地方治理的優劣直接關乎政權穩定。譙州,地處北齊南部邊境,毗鄰南朝梁、陳疆域,既是軍事防御要沖,亦是南北文化交融之地,此地吏治難度遠超內地州郡。徐睿能被委以譙州刺史之職,足見北齊朝廷對其能力的認可。

    “性平和”是徐睿最為鮮明的性格特質,這在南北朝時期尤為難得。彼時官場風氣浮躁,不少官員或剛愎自用、魚肉百姓,或因循守舊、推諉塞責,而徐睿待人接物溫和謙遜,處理政務時不喜用苛政峻法,更傾向以情理服人。據地方史志零星記載,其到任譙州之初,恰逢當地因連年兵災出現流民潮,部分官吏主張強行驅逐流民,以防生亂。徐睿卻力排眾議,提出“撫流民以安地方”之策,他親自前往流民聚集之地,詢問疾苦,承諾為其分配閑置土地、提供種子農具,同時曉諭當地豪強不得趁機兼並土地、欺壓流民。在他的協調下,流民得以安定,不少人開墾荒地、恢復生產,譙州境內的社會秩序迅速穩定。

    “勤于政事”則是徐睿履職的核心準則。作為刺史,他需統轄譙州軍政、民政、司法等諸多事務,卻從不懈怠。每日清晨,他便召集屬吏商議政務,對百姓上報的訴求逐一核實處理;午後則常輕車簡從,深入鄉村田間,考察農情、傾听民意。有史料提及,譙州境內有一條灌溉渠道因年久失修,每逢雨季便泛濫成災,旱季則農田缺水,當地百姓深受其苦。徐睿得知後,當即組織人力物力修繕渠道,他不僅親自勘察渠道走向、制定修繕方案,還時常到施工現場督查進度,與工匠、民夫一同勞作。歷時三個月,渠道修繕完工,灌溉農田數千畝,譙州百姓為感念其功,私下稱此渠為“徐公渠”。

    在司法治理上,徐睿亦秉持公正勤勉之道。南北朝時期律法嚴苛,且地方司法常受權貴干預,冤假錯案頻發。徐睿到任後,親自審閱積壓案卷,對存疑案件逐一重審。一次,有鄉民因爭奪田產互訴至州府,前任官吏因收受一方賄賂,將田產判給豪強。徐睿重審時,仔細核查地契、詢問鄰里,最終查明真相,將田產歸還原主,並嚴懲了受賄官吏。此事在譙州境內傳開後,百姓皆稱其“徐青天”,不少此前因畏懼權貴不敢申訴的民眾,也紛紛前往州府反映問題,徐睿始終耐心接待,秉公處理,譙州的司法風氣為之一新。

    除政務、司法外,徐睿對地方教育與民生福祉亦頗為關注。他發現譙州因戰亂影響,學校荒廢、學子稀少,便下令修復州學與縣學,聘請飽學之士擔任教官,同時減免學子賦稅,鼓勵百姓送子弟入學。在他的推動下,譙州文風漸盛,不少寒門子弟得以接受教育。此外,他還下令在州城及各縣城設立“惠民藥局”,召集民間醫師坐診,為貧困百姓免費施藥,極大緩解了當地百姓就醫難的問題。

    徐睿在譙州任上,始終以“為官一任,造福一方”為己任,未曾有過半分懈怠。長期的勤政勞累,加之譙州地處邊境、氣候濕熱,他的身體逐漸垮掉,卻仍堅持處理政務,直至臥床不起。臨終前,他仍召集屬吏,叮囑其務必繼續修繕水利、安撫百姓,切勿因自己離世而荒廢政務。史載其“因病卒于任上”,消息傳出後,譙州吏民無不悲痛,百姓自發罷市三日,前往州府悼念,不少人甚至哭倒于街頭。

    徐睿的一生,沒有驚天動地的偉業,也沒有流傳千古的豪言壯語,他只是北齊時期無數基層官員中的一員。在史書中,他僅留下姓名、官職與“性平和,勤于政事”的簡短評語,卻用一生的盡職盡責,詮釋了何為“父母官”。北齊王朝雖僅存在二十余年便走向覆滅,但其短暫的存續,正是依靠無數如徐睿這般默默無聞、堅守崗位的基層官員,他們如同帝國機器上的螺絲釘,雖微小卻不可或缺,以自身的勤勉與擔當,支撐著王朝在亂世中艱難運轉。徐睿的事跡,不僅是北齊吏治的一個縮影,更成為後世為官者的典範,警示著每一位執政者︰唯有心懷百姓、勤于政事,方能贏得民心、穩固根基。

加入書簽 上一章 目 錄 下一章 加入書架 推薦本書

如果您喜歡,請把《徐氏略記》,方便以後閱讀徐氏略記第376章 北齊譙州刺史徐睿後的更新連載!
如果你對徐氏略記第376章 北齊譙州刺史徐睿並對徐氏略記章節有什麼建議或者評論,請後台發信息給管理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