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氏略記

第340章 南朝陳女謀士徐要兒

類別︰網游小說 作者︰緩安甫 本章︰第340章 南朝陳女謀士徐要兒

    陳朝永定年間的閩中山區,晨霧常裹挾著刀兵之氣。當後世考古者在武夷山城村漢城遺址的朽木中,拂出“徐夫人要兒策誘官軍入谷焚之”這行隸書時,這個被《陳書》隱去名姓的女子,終于從歷史的褶皺里顯露出清晰輪廓。

    徐要兒的具體出生年份已經無法考證,我們只知道她是晉安郡(現今福建福州一帶)一個豪門大族的女兒。在六朝時期,閩中地區“山越雜處,塢堡林立”,社會環境復雜。而徐氏家族則世代從事冶鐵和航運業,經過多年的經營,在永嘉之亂後逐漸發展成為當地的一股強大勢力。

    徐要兒從小就與其他女子不同,她對針線活等閨閣技藝毫無興趣,反而經常跟隨父親和兄長一起觀看地圖、商討商業路線和安全防範等事務。據《閩中志》的殘卷記載,徐要兒在十三歲時,就能夠準確地指出山海關的險要之處,並談論攻守的策略,這讓她的父兄都對她刮目相看。

    這樣與眾不同的成長經歷,使得徐要兒在日後卷入叛亂事件時,並非僅僅扮演一個傳統意義上的世家聯姻角色。她的見識和才能使她迅速成為丈夫陳寶應軍政決策的核心參與者。

    梁末時期,侯景之亂爆發,天下大亂,局勢分崩離析。晉安太守陳寶應趁機擴充自己的勢力,不斷兼並鄰近的郡縣,逐漸產生了割據一方的野心。而徐要兒嫁給陳寶應的時候,恰好是他圖謀自立的關鍵時期。

    永定元年(557年),陳武帝陳霸先成功建立了陳朝,成為了皇帝。他為了鞏固自己的統治,開始對各地的割據勢力進行招安。其中,陳寶應就是他的目標之一。

    陳武帝派遣使者前往陳寶應的領地,希望能夠說服他歸降,並封他為侯官縣侯。然而,陳寶應的妻子徐要兒卻對此表示強烈反對。她認為,陳朝剛剛建立,根基還不穩固,雖然其勢力主要在東南地區,但如果陳寶應接受了陳武帝的封爵,就會成為他的臣子,將來必定會遭到征討和剿滅。

    徐要兒力諫陳寶應不要接受封爵,她說“陳氏新造,根基未穩,然其勢在東南,若受爵,則為臣屬,他日必遭征剿。不如據險自守,待天下有變。”她建議陳寶應依靠地勢險要的地方堅守自己的領地,等待天下局勢發生變化。

    陳寶應起初對徐要兒的建議有些猶豫,畢竟接受封爵可以獲得一定的地位和權力。但在徐要兒的不斷勸說和策劃下,他最終決定表面上接受陳武帝的封爵,以避免引起不必要的麻煩。

    然而,陳寶應並沒有真正屈服于陳武帝。他暗中加強了閩江口的壁壘,囤積了大量的糧草,並與東陽郡的留異、臨川的周迪等其他割據勢力進行聯絡,形成了一個抗陳聯盟。這個聯盟的目的是共同對抗陳朝,保護自己的獨立地位。

    在考古過程中,人們意外地發現了城村漢城木牘,而這些木牘所記載的內容,恰好與天嘉三年(562 年)的一場至關重要的戰役相對應。

    當時,陳文帝派遣將軍章昭達率領軍隊前去討伐敵人。面對來勢洶洶的敵軍,徐要兒向章昭達獻計道“昭達將軍的軍隊長途跋涉而來,他們依仗著自己的精銳,必定想要速戰速決。我們可以派遣一些羸弱的士兵去引誘他們進入黃崗山谷,然後截斷他們的退路,再堆積柴草放火焚燒,這樣一來,敵軍必然會潰散。”

    章昭達對徐要兒的計策深表贊同,並依計而行。果然,正如徐要兒所料,官軍在初次交戰中遭遇慘敗,章昭達也險些喪命,最終僅以身免。

    值得一提的是,這一事件成為了目前所發現的六朝文獻中,唯一明確由女性擬定的軍事戰術記載。徐要兒的智慧和謀略,在這場戰役中展現得淋灕盡致,為歷史增添了一抹別樣的色彩。

    徐要兒的政治智慧,在維系抗陳聯盟的復雜博弈中展現得淋灕盡致。留異和周迪雖然表面上與陳寶應結盟,但實際上他們各自心懷鬼胎。

    天嘉四年(563 年),周迪竟然暗中與陳朝勾結,企圖出賣聯盟的情報。然而,徐要兒卻敏銳地察覺到了這一情況。但她並沒有立刻對周迪發難,而是采取了一種巧妙的策略。

    她派遣使者前往周迪處,不僅帶去了豐厚的禮金和優質的鋼鐵,還附上了一封密信。信中寫道“陳氏野心勃勃,猶如餓狼一般,您如果背叛聯盟,今天所得到的利益,恐怕明天就會變成災禍。希望我們能夠共同守護閩、浙兩地,形成三足鼎立的局面。”

    與此同時,徐要兒還暗中派人將周迪私通陳朝的證據送到了留異手中。這一舉動讓周迪陷入了兩難的境地,他既不敢輕易背叛聯盟,又擔心留異會將證據公之于眾。

    通過這一系列的操作,徐要兒成功地迫使周迪不敢輕舉妄動,暫時穩住了抗陳聯盟的局勢。她的政治智慧和果斷決策,為聯盟的穩定和發展起到了至關重要的作用。

    她的治理才能亦見于地方政務。在陳寶應轄區內,徐要兒推行“以鹽代稅”,利用閩中海鹽資源充實府庫;又組織山民開墾梯田,推廣從嶺南引入的雙季稻,使割據區域“數年無饑饉,兵甲日盛”。這些舉措不僅支撐了長期割據,更在民間積累了一定聲望,時人謂之“徐夫人智過其夫”。

    這章沒有結束,請點擊下一頁!

    陳朝國力漸強後,開始全力清剿地方割據。天嘉五年(564年),章昭達再次率軍南下,此次采用“圍點打援”之策,先破周迪,再逼留異,最後集中兵力圍攻晉安。徐要兒提出“固守海口,聯絡俚族”的對策,建議陳寶應派使者南下交趾,聯合俚人首領冼夫人(時與陳朝保持若即若離關系),形成南北夾擊。

    然此時聯盟已破,陳寶應又剛愎自用,未采納其計,反而主動出擊,導致主力被殲。城破前夕,左右勸徐要兒攜子女逃亡海上,她卻嘆曰“我與寶應共起,今事敗,何忍獨生?”據《三山志》載,她在府中焚毀所有圖籍文書,“以免為敵所用”,隨後與陳寶應一同被俘。

    陳文帝見其智略,曾欲赦其死罪,問曰“若事朕,可免禍否?”徐要兒厲聲答曰“陳寶應雖敗,亦是一方諸侯;我徐氏女,不事二主!”最終與陳寶應同被處斬于建康市,時年約三十余歲。

    《陳書》記載陳寶應叛亂時,僅以“其妻亦有計略”一筆帶過,刻意隱去“要兒”之名,蓋因封建史筆對“逆賊”家屬的貶抑,更因對女性參與軍政的刻意淡化。而城村漢城木牘的出土,以實物證據補全了這段被遮蔽的歷史。

    徐要兒的出現,猶如一道閃電劃破了六朝時期女性的天空,徹底打破了人們對女性的固有認知。在那個時代,女性往往被局限于後宮或閨閣之中,她們的影響力也僅限于此。然而,徐要兒卻以其卓越的軍事謀略和政治手腕,在閩中割據的舞台上大放異彩,成為了那個時代的一個傳奇。

    她的存在,不僅僅改變了閩中割據的走向,更重要的是,她的故事讓我們看到了在魏晉南北朝這樣一個皇權松動、社會動蕩的時代背景下,少數女性是如何突破禮教的束縛,勇敢地參與到公共事務之中的。盡管她的“不事二主”的決絕立場可能帶有割據勢力的色彩,但這也充分展現了在亂世之中,個體的意志和選擇所散發出的光芒。

    如今,當我們漫步在武夷山城村的殘垣斷壁之間,仿佛還能听到那位女子站在城樓上,指點江山的豪邁聲音。她的故事雖然在六朝的風雲變幻中被遺忘,但它無疑是中國古代女性智慧史中不可或缺的一章。

    喜歡徐氏略記請大家收藏101novel.com徐氏略記101novel.com更新速度全網最快。

加入書簽 上一章 目 錄 下一章 加入書架 推薦本書

如果您喜歡,請把《徐氏略記》,方便以後閱讀徐氏略記第340章 南朝陳女謀士徐要兒後的更新連載!
如果你對徐氏略記第340章 南朝陳女謀士徐要兒並對徐氏略記章節有什麼建議或者評論,請後台發信息給管理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