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氏略記

東晉大臣徐道覆

類別︰網游小說 作者︰緩安甫 本章︰東晉大臣徐道覆

    徐道覆,這位活躍于東晉末年歷史舞台的人物,其出生年份已難以確切考證,但據史書記載,他大約生活在公元 4 世紀末至 5 世紀初,籍貫為瑯邪郡。

    徐道覆早年便投身于一場聲勢浩大的叛亂之中——孫恩盧循之亂。在此亂局中,他不僅是盧循的姐夫,更與其攜手並肩,共同舉起了反抗朝廷的大旗。

    在這場漫長而激烈的戰亂歷程里,徐道覆始終扮演著重要角色。公元 402 年,孫恩遭遇慘敗後選擇自刎身亡,群龍無首之際,眾人推舉盧循接任首領之位,繼續領導起義軍對抗東晉政權。隨後的幾年間,他們四處征戰,給東晉王朝帶來了巨大的沖擊。

    公元 403 年,起義軍氣勢洶洶地進犯廣州地區,徐道覆更是憑借過人的軍事才能和果敢決斷力,成功佔據了始興這一戰略要地。六年之後的 409 年,徐道覆與盧循再度揮師東進,直逼建康城。然而,這次進攻最終未能取得決定性勝利。

    時間來到公元 411 年,此時的局勢對于起義軍而言已然十分不利。在一次激戰中,徐道覆不幸戰敗,只得率領殘部倉皇逃回始興。但東晉軍隊並未給他喘息之機,晉將孟懷玉等人迅速追擊而至,並一舉攻破始興城池。最終,徐道覆在這場慘烈的戰斗中英勇就義,結束了自己波瀾壯闊卻又充滿悲劇色彩的一生。

    值得一提的是,早在公元 399 年,即隆安三年時,時任會稽內史的司馬元顯做出了一項引發廣泛爭議的決策︰他下令征調那些因三吳門閥免除官奴身份而轉變為佃客的眾多民眾前往建康充作兵員,美其名曰“樂屬”。此令一出,頓時激起了當地門閥勢力的強烈憤怒與不滿情緒。這種社會矛盾的激化,無疑為後來孫恩盧循之亂的爆發埋下了伏筆。在那個動蕩不安的年代里,人心惶惶,局勢一片混亂。而就在此時,孫恩看準了時機,率領著他的眾多追隨者們趁機發動了猛烈的攻勢。他們首先將目標瞄準了上虞現今位于浙江省的上虞地區),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勢攻破城池,並殘忍地殺害了上虞縣令。這一勝利讓孫恩的士氣大振,緊接著他們又馬不停蹄地向會稽即如今的浙江紹興)進軍。經過一番激烈的戰斗,會稽也最終落入了孫恩之手。隨著這兩場戰役的接連告捷,孫恩的部眾人數迅速增加至數萬人之多。

    然而,事情並沒有就此結束。當時,會稽郡、吳郡、吳興郡、義興郡、臨海郡、永嘉郡、東陽郡以及新安郡等地紛紛出現了響應孫恩叛變的人。一時間,三吳八郡全都陷入了叛亂之中,孫恩所領導的起義軍規模更是急劇膨脹,其部眾數量竟然猛增到了數十萬人!

    時間來到 402 年也就是元興元年),盡管孫恩此前一路勢如破竹,但終究還是沒能逃脫失敗的命運。在一場慘烈的戰斗之後,孫恩無奈選擇了兵敗自殺。不過,他的殘余兵眾並未因此潰散,而是共同推舉出了盧循作為新的首領。

    元興二年公元 403 年)正月,盧循和徐道覆再度起兵,入侵東陽。同年八月份,他們又將矛頭指向了永嘉。面對來勢洶洶的叛軍,劉裕親自率軍前往征討。當盧循等人听聞劉裕大軍逼近晉安時,頓時感到形勢緊迫,走投無路之下只得冒險渡海逃往番禺。到達番禺後,他們立即對廣州發起攻擊,成功驅逐了時任廣州刺史的吳隱之。此後,盧循自封為平南將軍,掌控了廣州的大小事務,並派遣使者前往京城進獻貢品。

    而當時的朝廷剛剛鏟除了桓氏一族,正處于內憂外患之際,各種事務繁忙不堪。鑒于這種情況,朝廷只好暫且任命盧循為征虜將軍、廣州刺史以及平越中郎將等職務,同時任命徐道覆擔任始興相一職。

    義熙五年公元 409 年),正值風雲變幻之際,劉裕率領大軍氣勢洶洶地攻打南燕,整個局勢瞬間變得緊張起來。就在此時,始興太守徐道覆敏銳地察覺到這是一個絕佳的時機,于是趕忙派出使者前去勸告盧循,趁著朝廷兵力空虛之時起兵造反。然而,令人意想不到的是,盧循對此竟然置若罔聞,絲毫不為所動。

    徐道覆見盧循不為所動,心急如焚。他深知此次機會稍縱即逝,如果錯過,恐怕日後再難有如此良機。于是,他決定親自前往番禺,當面向盧循進言。見到盧循後,徐道覆言辭懇切地道︰“大人啊,朝廷一直以來都將您視為心頭大患,欲除之而後快。如今劉裕出征南燕尚未歸來,正是我們趁機起事、保得一時平安的大好時機!倘若等到劉裕平定南燕之後,他必然會親自率領軍隊趕赴豫章,並派遣精銳部隊跨越南嶺而來。屆時,就算大人您有神武之力,恐怕也難以與之抗衡啊!今日這般天賜良機,萬萬不可錯失。只要我們能夠一舉攻克都城,即便劉裕匆忙趕回,也是回天乏術了。大人若是不同意我的提議,那我只能率領始興的兵馬徑直攻取尋陽,獨自行動了!”

    本小章還未完,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面精彩內容!

    盧循听著徐道覆慷慨激昂的話語,心中雖不情願如此行事,但又實在想不出其他更好的辦法來阻止徐道覆。無奈之下,他最終還是選擇听從了徐道覆的意見,一場驚天動地的變故就此拉開帷幕……

    想當年,那徐道覆心懷不軌,暗地里密謀著建造大批戰艦。他先是派出手下的人馬悄悄潛入南康山,大肆砍伐那些適合用來打造船只的優質木材。然而,這一切都是在秘密進行之中,表面上卻是風平浪靜。

    接著,徐道覆開始施展他的狡詐手段。他對外宣稱這些木材將會被運往下游的城市出售,以此來掩人耳目。但沒過多久,他又改口說道,由于人手不足,實在難以將這批木材運輸到下游地區。于是乎,他索性就在當地的郡城里以極其低廉的價格拋售這些木材。其售價之低,簡直令人瞠目結舌,與正常價格相比足足降低了好幾倍!

    當地的居民們見此情形,一個個喜出望外,紛紛爭先恐後地拿出自己家中的衣物等物品前去交換這些廉價的木材。他們滿心歡喜地以為自己佔了大便宜,殊不知已經落入了徐道覆精心設計的陷阱之中。

    要知道,贛江的江水湍急無比,河道中更是怪石嶙峋,想要從這里順利地駛出船只絕非易事。所以,那些收購而來的大量木材只能暫時堆積存放在本地。如此這般反復操作了多次之後,老百姓家里儲存的船板越來越多,但他們對此卻毫無察覺,更沒有產生絲毫的疑心。

    終于,時機成熟,徐道覆毅然決然地舉起大旗發動兵變。此時,他手中早已握有之前販賣木材時所開具的一張張收據。憑借這些收據,他挨家挨戶地強行索要先前賣出的木材,並且嚴令禁止任何人隱瞞藏匿。同時,他還雇佣了眾多工匠和勞力前來拼裝戰船。

    在眾人齊心協力之下,僅僅只用了短短十余天的時間,一艘艘嶄新的戰船便如雨後春筍般出現在人們眼前。隨後,徐道覆親自統率著這支裝備精良的隊伍向南康、廬陵、豫章等諸多郡縣發起猛烈攻擊。面對突如其來的強敵,各地的守城官員驚慌失措,根本無力抵抗,只得紛紛丟棄城池落荒而逃。

    江荊都督何無忌,乃是江左赫赫有名的戰將,其威名遠揚,令人敬畏。這一日,他率領戰船從尋陽出發,一路向西挺進。

    長史鄧潛之見此情形,急忙上前勸諫道︰“大人啊,此次行動關乎國家生死存亡,切不可掉以輕心。那盧、徐二賊,他們所擁有的兵艦數量眾多且實力強盛,又佔據著上游有利地勢,實非易與之輩。現今我們應當暫且停駐于南塘一帶,堅守城池以鞏固自身防御。如此一來,想必他們絕不敢輕易舍棄我們而向東進軍。趁此時機,我方得以積蓄力量、調養精銳部隊,待到敵軍疲憊衰老之時,再發起進攻,如此方可保萬無一失啊!”然而,何無忌卻並未听從這番金玉良言。

    一旁的參軍殷闡見狀,亦趕忙開口勸說道︰“大人,您要知道,劉循所統領的部眾皆是來自三吳地區的舊日叛賊,歷經無數次戰火洗禮,可謂身經百戰。而始興賊更是以勇猛敏捷、善于戰斗著稱,這些敵人都絕非等閑之輩,萬萬不能小覷啊!依下官之見,將軍您不如暫且留守豫章,並征調周邊各城兵馬前來會合。等兵力集結完畢後,再與敵軍展開決戰,這樣也不算太遲。倘若只是一味地率領部下輕率冒進,一旦遭遇失利,到那時後悔可就來不及啦!”

    可惜何無忌此人脾氣急躁,宛如一個急性子的小鬼一般。他全然不顧眾人勸阻,僅憑一時的勇氣和銳氣,毅然決然地率軍直抵豫章的西部角落。就在這時,徐道復早已搶先一步佔據了西岸的一座小山丘,並帶領著數百名弓弩手嚴陣以待。只听得一聲令下,密集如雨的箭矢紛紛朝著晉軍飛射而來。晉軍的前鋒部隊,多數遭受了箭矢的傷害,他們心中畏懼,不敢急速地行駛過去。這可把無忌給惹怒了,只見他毫不猶豫地換乘一艘小型戰艦,勇往直前,徑直朝著前方猛沖而去。然而,天有不測風雲,此時西邊突然刮起一陣狂風暴雨,猛烈的西風如同一頭凶猛的巨獸,無情地將無忌乘坐的那艘小艦狠狠地吹回到了東岸。其余的船只也未能幸免,紛紛被洶涌澎湃的海浪沖擊著,一會兒向東漂流,一會兒又向西飄蕩,完全失去了控制。

    就在這時,道復看準了這個絕佳的時機,趁著風勢,迅速派出大型戰艦出擊,向無忌發起了猛攻。此刻,無忌的船隊已經四散開來,根本無法形成有效的抵抗力量。面對如此強敵,無忌卻絲毫沒有退縮之意,他緊緊握著手中的符節,親自指揮督戰。狂風怒吼著,無忌所在的戰艦破損不堪,但他依然堅守陣地,毫不退縮。

    最終,無忌因傷勢過重,無力再戰。盡管他拼盡全力握住符節,但還是倒在了戰場上,壯烈犧牲。與此同時,豫州刺史劉毅迅速集結了兩萬水師大軍,從姑孰出發,氣勢洶洶地殺向敵軍。當他們抵達桑落洲時,正巧遇上盧循和徐道復率領聯軍前來迎戰。

    本小章還未完,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面精彩內容!

    只見敵方的船頭高高翹起,十分銳利堅固;相比之下,劉毅一方的戰船則顯得低矮脆弱。雙方剛一接觸,劉毅的戰船就如同紙糊一般,瞬間破碎損壞。這種明顯的實力差距讓劉毅麾下的將士們驚恐萬分,紛紛驚慌失措地躲避。盧循和徐道復見狀,抓住機會,順勢發動猛烈攻擊,橫沖直撞。一時間,劉毅的戰船接二連三地被撞毀擊碎。無奈之下,劉毅只得匆忙丟棄戰船,登上岸邊,狼狽地徒步狂奔逃回營地。跟隨著他一起逃回來的士兵僅有幾百人而已,其余大部分人馬都不幸落入敵手,成為了俘虜。

    盧循親自對所俘獲的敵軍士兵展開了審訊工作,通過一番盤問,他獲知了一個重要情報——劉裕已然返還至建康。這一消息讓盧循心中不由得升起一絲警覺與戒備之意,經過深思熟慮之後,他產生了退兵返回尋陽的想法,並打算攻佔江陵,進而佔據江、荊二州之地,以此來和東晉朝廷形成對峙之勢。

    然而就在此時,唯獨徐道覆持有不同意見。徐道覆認為應當趁著當前己方軍隊士氣正旺之際,迅速進軍,一鼓作氣地攻打敵人。于是乎,兩人針對此事展開了激烈的爭論,這樣你來我往持續了數天時間。最終由于徐道覆氣勢更為強盛,態度也異常堅決,盧循無奈之下只好听從了他的建議,隨即下令全軍將戰船連接起來,浩浩蕩蕩地向東挺進。

    原本按照徐道覆最初的計劃,是想要直接進兵新亭,然後燒毀所有船只,不顧一切地奮勇直沖上去。但偏偏盧循此人性格較為謹慎,不敢輕易冒如此巨大的風險,所以一直猶豫不決,遲遲未能采取行動。不僅如此,盧循還對徐道覆說道︰“咱們這支軍隊尚未逼近建康,就已經听聞那孟昶因為懼怕災禍降臨而選擇自我了斷。由此可見,如今的東晉都城必定已是人心惶惶,一片混亂。既然如此,我們又何必急于求成去打一場硬仗呢?這樣只會白白增加我方將士們的傷亡啊!”

    面對盧循這般說辭,徐道覆雖然內心仍舊堅持自己的看法,但終究還是沒能成功說服對方改變主意。他只能滿心不甘地退到一旁,暗自嘆息道︰“看來此次大事定然會被盧公所耽誤,最終恐怕難以成事啊!若是能夠任由我獨自統率大軍縱橫馳騁,憑借我的能力,要成為稱霸天下的英雄豪杰簡直易如反掌,奪取整個天下就如同翻轉手掌一般輕松啊!”

    而在另一邊,劉裕深知此次盧循所率之軍來者不善,其氣勢洶洶、銳不可當,建康城極有可能成為他們的下一個攻擊目標,想到此處,劉裕心中不由得惶恐不安起來。面對如此嚴峻的局勢,他不敢有絲毫懈怠,經過深思熟慮後,當機立斷地做出決策——在石頭城一帶迅速設立起堅固無比的柵欄。與此同時,他還想方設法地去阻斷祖浦這個至關重要的通道,期望能借此構建出一道堅如磐石般的防線,從而有效地阻止盧循軍隊繼續向前推進。

    果不其然,沒過多久,盧循就親自率領著浩浩蕩蕩的大批戰船氣勢洶洶地朝著這些精心構築的防御工事發起了猛烈的攻擊。然而,讓盧循始料未及的是,劉裕一方早已做好了萬全準備,防守異常嚴密,無論他如何指揮手下將士們發動一輪又一輪的強攻,最終都只能是以失敗收場。更為糟糕的是,就在雙方激戰正酣之際,突然間天空中狂風大作,剎那間一股狂暴至極的大風席卷而來。這突如其來的變故令盧循麾下眾多戰艦頓時失去了控制,在狂風巨浪的肆虐之下紛紛被掀翻,無數士兵因此落水溺亡,場面慘不忍睹。

    眼見強攻不成且損失慘重,盧循只得下令撤軍至南岸重新整隊布陣,企圖再次發動進攻。但事與願違,即便調整了戰術,他們依然無法突破劉裕部隊的銅牆鐵壁,在南岸的交戰中再度遭遇慘敗。接連受挫後的盧循惱羞成怒,干脆放棄直接攻打建康,轉而揮師進攻京口,並縱兵四處搶掠周邊各縣。可惜的是,盡管他們燒殺擄掠無惡不作,但實際上並未獲得多少實質性的戰果和收獲。

    面對著眼前這一連串的失利,盧循不禁感到有些心灰意冷,他轉頭對著身旁的徐道覆無奈地說道︰“如今我軍已然疲憊不堪,士氣低落,實在難以重振雄風啊!依我看,不如暫且退守尋陽,然後集中兵力共同攻取荊州。待我們在荊州站穩腳跟之後,再慢慢積聚力量與京城方面展開長期抗衡,或許還有一線勝機可言。”

    于是他們便從蔡洲一路向南狂奔而去,再次成功地佔據了尋陽這個地方。劉裕當機立斷,首先派遣眾多勇猛善戰的將士們對那些賊兵展開緊追不舍的追擊行動,而他自己則親自統率著龐大的主力軍緊隨其後,繼續向前猛烈進擊。最終,他們又一次在雷池這個地方與盧循所率的敵軍遭遇,並經過一場激烈的鏖戰之後,成功地將其擊敗。

    與此同時,徐道復帶領著多達三萬名士兵,氣勢洶洶地朝著江陵逼近而來。這突如其來的威脅使得江陵城內瞬間陷入一片驚恐和喧嘩之中,各種謠言也如同雨後春筍般紛紛涌現出來。有人傳言說︰“盧循已經攻陷了京城,特地派遣徐道復前來鎮守荊州呢!”然而值得慶幸的是,江陵當地的士人和民眾們全都深深感念劉道規之前焚燒書信的仁德恩惠之舉,心中再也沒有產生過一絲一毫背叛的念頭,反而誓言要與他同生共死、不離不棄。正因為如此,江陵城內原本混亂不堪的秩序才得以逐漸恢復穩定。

    小主,這個章節後面還有哦,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面更精彩!

    劉道規見此情形,立即調遣劉遵作為游擊部隊,讓他靈活機動地出擊作戰,而自己則親自督軍出征,從豫章口出發,迎著徐道復的軍隊逆流而上,奮勇迎敵。徐道復所部來勢極其凶猛銳利,如同一股洶涌澎湃的洪流一般,輕而易舉地就沖破了劉道規前方軍隊的防線,並且還步步緊逼,不給對方絲毫喘息之機。可就在這千鈞一發之際,誰都沒有料到,突然有幾艘隸屬于劉遵的戰艦從側面斜刺里疾馳而出,以雷霆萬鈞之勢橫沖直撞地闖入了徐道復的兵陣當中,一下子就將他的艦隊攔腰截斷成了兩段。這下子,徐道復頓時首尾難顧,整個軍隊瞬間陷入了極度的慌亂狀態。劉道規則趁機抓住這一稍縱即逝的戰機,指揮麾下將士們奮起反擊,一時間喊殺聲震天動地,戰場上刀光劍影交錯閃爍。經過一番浴血奮戰之後,劉道規一方大獲全勝,俘虜和斬殺的敵人不計其數。此外,那些來自劉遵戰艦上的諸位大將們也毫不示弱,積極協助主力部隊一同攔截圍堵敵軍,打得徐道復狼狽不堪、窮途末路。最後,他只得拼死一搏,奮力殺出一條血路,倉惶失措地逃往湓口方向去了。

    劉裕率領軍隊進軍到大雷這個地方,位于如今安徽省的望江縣境內。一夜過去之後,劉裕赫然發現盧循和徐道復所統領的龐大軍隊如長龍般綿延不絕,他們的戰船一艘接著一艘,緊密相連,幾乎遮蔽了整個江面。一眼望去,根本無法確切數清到底有多少艘賊船。面對如此眾多且來勢洶洶的敵軍船只,劉裕臨危不懼,迅速下達命令,讓所有輕便的小船全部出動,集中力量抵御敵人的進攻。同時,他調遣部分步兵和騎兵前往西岸駐扎,並提前準備好了大量的火攻器具,叮囑士兵們等到敵船靠近時再發動攻擊。而劉裕自己則親自站在船頭,手提旌旗和戰鼓,激勵將士們奮勇作戰。

    此外,劉裕還特意安排前鋒部隊手持強勁有力的弓箭,借助江上吹拂的大風向賊船射箭。狂風呼嘯,掀起層層巨浪不斷搖晃著賊船,使得它們不由自主地朝著西岸漂去。此時,早已守候在岸邊的晉軍嚴陣以待,看到賊船逼近,立刻毫不猶豫地將準備好的火具拋擲到船上。由于賊船上的人猝不及防,根本來不及撲救,火勢瞬間蔓延開來。熊熊烈火燃燒不止,照亮了整片天空,使得滿江都被染成了一片赤紅之色。

    眼見火勢凶猛難以控制,盧循和徐道復兩人驚慌失措、方寸大亂。手下的士兵們也驚恐萬分,四處逃竄,拼命想要逃離戰場逃回尋陽。其中徐道復一路奔逃回到了始興,但他身邊的部下已經所剩無幾,僅僅只剩下一兩千人而已。而且這些殘兵敗將經過長時間的奔波勞累,個個疲憊不堪,再也沒有戰斗力可言。

    然而,就在這關鍵時刻,晉朝將領孟懷玉卻與劉藩分頭行動,獨自率領一支軍隊緊緊追擊徐道復不放,一直追到了始興城下。徐道復此時已是窮途末路,但仍然咬緊牙關,拼盡全力死守城池。雙方就這樣僵持了數日之久,最終晉軍還是成功攻破城門沖入城內。徐道復眼看逃跑無望,被晉軍團團圍困住,四面八方都是洶涌而至的敵軍。在一番激烈的廝殺後,徐道復最終寡不敵眾,被當場刺殺身亡。

    喜歡徐氏略記請大家收藏︰()徐氏略記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

加入書簽 上一章 目 錄 下一章 加入書架 推薦本書

如果您喜歡,請把《徐氏略記》,方便以後閱讀徐氏略記東晉大臣徐道覆後的更新連載!
如果你對徐氏略記東晉大臣徐道覆並對徐氏略記章節有什麼建議或者評論,請後台發信息給管理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