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氏略記

從事中郎徐勛

類別︰網游小說 作者︰緩安甫 本章︰從事中郎徐勛

    關于從事中郎徐勛,歷史記載較少,主要見于東漢陳琳所著的《為袁紹檄豫州文》。從該文中可知,在冀州有北鄙之警,袁紹無暇離局時,他曾作為袁紹的使者去給曹操下達命令,讓曹操修繕郊廟、翊衛幼主。其他生平事跡不詳。

    《為袁紹檄豫州文》

    左將軍領豫州刺史郡國相守︰蓋聞明主圖危以制變,忠臣慮難以立權。是以有非常之人,然後有非常之事;有非常之事,然後立非常之功。夫非常者,固非常人所擬也。

    曩者,強秦弱主,趙高執柄,專制朝權,威福由己;時人迫脅,莫敢正言;終有望夷之敗,祖宗焚滅,污辱至今,永為世鑒。及臻呂後季年,產祿專政,內兼二軍,外統梁、趙;擅斷萬機,決事省禁;下陵上替,海內寒心。于是絳侯朱虛興兵奮怒,誅夷逆暴,尊立太宗,故能王道興隆,光明顯融︰此則大臣立權之明表也。

    司空曹操︰祖父中常侍騰,與左𠴱@ 扈  餮  吟遜藕幔 嘶 懊瘢桓羔裕   蛟嘸儻唬 囈 擔 浠躒 牛 緣煉λ荊 愀倉仄鰲2僮稈艘懦螅 疚捃駁攏G狡鋒俠,好亂樂禍。

    幕府董統鷹揚,掃除凶逆;續遇董卓,侵官暴國。于是提劍揮鼓,發命東夏,收羅英雄,棄瑕取用;故遂與操同諮合謀,授以裨師,謂其鷹犬之才,爪牙可任。至乃愚佻短略,輕進易退,傷夷折衄,數喪師徒;幕府輒復分兵命銳,修完補輯,表行東郡,領兗州刺史,被以虎文,獎蹙威柄,冀獲秦師一克之報。而操遂承資跋扈,恣行凶忒,割剝元元,殘賢害善。故九江太守邊讓,英才俊偉,天下知名;直言正色,論不阿諂;身首被梟懸之誅,妻孥受灰滅之咎。自是士林憤痛,民怨彌重;一夫奮臂,舉州同聲。故躬破于徐方,地奪于呂布;彷徨東裔,蹈據無所。

    幕府惟強干弱枝之義,且不登叛人之黨,故復援旌擐甲,席卷起征,金鼓響振,布眾奔沮;拯其死亡之患,復其方伯之位︰則幕府無德于兗土之民,而有大造于操也。

    後會鑾駕返旆,群虜寇攻。時冀州方有北鄙之警,匪遑離局;故使從事中郎徐勛,就發遣操,使繕修郊廟,翊衛幼主。操便放志︰專行脅遷,當御省禁;卑侮王室,敗法亂紀;坐領三台,專制朝政;爵賞由心,弄戮在口;所愛光五宗,所惡滅三族;群談者受顯誅,腹議者蒙隱戮;百僚鉗口,道路以目;尚書記朝會,公卿充員品而已。

    故太尉楊彪,典歷二司,享國極位。操因緣眥睚,被以非罪;榜楚參並,五毒備至;觸情任忒,不顧憲綱。又議郎趙彥,忠諫直言,義有可納,是以聖朝含听,改容加飾。操欲迷奪時明,杜絕言路,擅收立殺,不俟報國。又梁孝王,先帝母昆,墳陵尊顯;桑梓松柏,猶宜肅恭。而操帥將吏士,親臨發掘,破棺裸尸,掠取金寶。至令聖朝流涕,士民傷懷!操又特置發丘中郎將、摸金校尉,所過隳突,無骸不露。

    身處三公之位,而行桀虜之態,污國害民,毒施人鬼!加其細致慘苛,科防互設;罾繳充蹊,坑阱塞路;舉手掛網羅,動足觸機陷︰是以兗、豫有無聊之民,帝都有吁嗟之怨。歷觀載籍,無道之臣,貪殘酷烈,于操為甚!

    幕府方詰外奸,未及整訓;加緒含容,冀可彌縫。而操豺狼野心,潛包禍謀,乃欲摧撓棟梁,孤弱漢室,除滅忠正,專為梟雄。往者伐鼓北征公孫瓚,強寇桀逆,拒圍一年。操因其未破,陰交書命,外助王師,內相掩襲。故引兵造河,方舟北濟。會其行人發露,瓚亦梟夷,故使鋒芒挫縮,厥圖不果。耳乃大軍過蕩西山,屠各、左校皆束手奉質,爭為前登,犬羊殘丑,消淪山谷。于是操師震懾,晨夜逋遁,屯據敖倉,阻河為固,欲以螳螂之斧,御隆車之隧。

    幕府奉漢威靈,折沖宇宙;長戟百萬,胡騎千群;奮中黃育獲之士,騁良弓勁弩之勢;並州越太行,青州涉濟漯;大軍泛黃河而角其前,荊州下宛葉而掎其後︰雷震虎步,若舉炎火以轜飛蓬,覆滄海以沃駚w浚 瀉尾幻鷲 眨br />
    又操軍吏士,其可戰者,皆出自幽冀,或故營部曲,咸怨曠思歸,流涕北顧。其余兗豫之民,及呂布、張楊之余眾,覆亡迫脅,權時苟從;各被創夷,人為仇敵。若回旆方徂,登高岡而擊鼓吹,揚素揮以啟降路,必土崩瓦解,不俟血刃。

    方今漢室陵遲,綱維弛絕;聖朝無一介之輔,股肱無折沖之勢。方畿之內,簡練之臣,皆垂頭�翼,莫所憑恃;雖有忠義之佐,脅于暴虐之臣,焉能展其節?又操持部曲精兵七百,圍守宮闕,外托宿衛,內實拘執。懼其篡逆之萌,因斯而作。此乃忠臣肝腦涂地之秋,烈士立功之會,可不勖哉!

    操又矯命稱制,遣使發兵。恐邊遠州郡,過听給與,違眾旅叛,舉以喪名,為天下笑,則明哲不取也。即日幽並青冀四州並進。書到荊州,便勒現兵,與建忠將軍協同聲勢。州郡各整義兵,羅落境界,舉武揚威,並匡社稷︰則非常之功于是乎著。

    本小章還未完,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面精彩內容!

    其得操首者,封五千戶侯,賞錢五千萬。部曲偏裨將校諸吏降者,勿有所問。廣宜恩信,班揚符賞,布告天下,咸使知聖朝有拘迫之難。如律令!

    《為袁紹檄豫州文》的影響主要有以下幾方面︰

    文學方面

    確立了檄文典範︰全文鋪張揚厲,語多駢偶,氣勢剛健又不流于拙樸,有骨鯁之氣而又文采斐然,成為後世檄文寫作的重要典範,為檄文創作提供了可資借鑒的藝術手法和風格範例。

    體現建安文學風貌︰是建安文學的代表作品之一,反映了當時文學作品文辭華麗、情感充沛、注重氣勢等特點,對研究建安文學的發展和特點具有重要價值。

    歷史方面

    反映當時政治局勢︰文中對曹操與袁紹之間的矛盾、曹操的專權行為以及當時漢室衰微等情況的描述,為研究東漢末年的政治局勢、各方勢力的斗爭等提供了生動的史料。

    影響歷史人物形象塑造︰對曹操形象的塑造和傳播產生了一定影響,使曹操的負面形象在一定程度上得到了強化和傳播,成為後世文學作品和歷史評價中曹操形象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

    社會文化方面

    激發民眾情緒︰在當時的社會背景下,起到了宣傳和鼓動的作用,試圖激發豫州吏民對曹操的不滿和反抗情緒,引導民眾對袁紹討伐曹操行動的支持。

    體現社會價值觀︰文章準確把握了當時社會主流價值觀與士大夫心理,通過對曹操行為的批判,反映出當時社會對忠義、正統、道德等觀念的重視和追求。

    陳琳?—公元217年),字孔璋,廣陵射陽今江甦省揚州市寶應縣)人,東漢末年文學家、政治家,“建安七子”之一。以下是他的生平經歷︰

    早年經歷

    漢靈帝統治的末期,天下已然動蕩不安,而陳琳則在大將軍何進的門下擔任主簿一職。他每日勤勤懇懇地為何進整理各類繁雜的文書,並妥善處理各種紛繁復雜的事務。

    時間來到了靈帝中平六年,也就是公元 189 年這一年。此時的何進心中燃起了一股熊熊烈火,因為他一心想要鏟除那些禍亂朝綱的宦官勢力。然而,當他將這個想法告知太後時,卻遭到了太後的堅決反對。面對太後的阻攔,何進並未就此罷休,而是萌生出一個大膽的念頭——私自引兵進京,以此來脅迫太後同意他誅滅宦官。

    就在這時,一向忠心耿耿且頭腦聰慧的陳琳站出來向何進諫言。他誠懇地說道︰“將軍啊,您如今手握重兵,其實完全有能力直接對這些宦官采取果斷行動,將他們一舉消滅。倘若您貿然召兵入京,那將會引發一系列難以預料的後果。眾多軍隊匯聚于洛陽城,勢必會導致局勢失去控制,甚至可能引發更大規模的混亂和動蕩。”

    只可惜,陳琳這番苦口婆心的勸諫並沒有被何進所接納。最終,何進一意孤行,執意實施了自己的計劃。然而,事與願違,沒過多久,何進便不幸慘死于宦官之手。這場變故讓陳琳深感震驚和惶恐,為了躲避可能隨之而來的殺身之禍,他不得不匆忙逃往冀州,尋求一處安全之地暫避風頭。

    投靠袁紹

    陳琳抵達冀州之後,很快便得到了袁紹的賞識和重用。袁紹將其任命為記室令這一要職,委以重任,使其掌管著各類章表、書記以及文檄等重要文書工作。不僅如此,陳琳還參與到軍事機密的策劃之中,且在此職位上兢兢業業地效力了長達十多年之久。

    在這段漫長的時間里,陳琳充分展現出了自己卓越的文學才華。尤其是從建安三年即公元 198 年)開始,當時袁紹率領大軍對公孫瓚發起了大規模的進攻。在某次戰斗中,袁紹成功地截獲了公孫瓚寫給其子的一封書信。為了能夠更好地利用這封書信來打擊敵方士氣並宣揚己方聲威,袁紹毫不猶豫地將此任務交給了陳琳。而陳琳也不負所望,憑借其深厚的文字功底和精妙的構思能力,巧妙地改寫了這封信函。

    次年,隨著戰事的推進,袁紹最終成功攻破了易京這座堅城。在歡慶勝利之際,滿懷豪情壯志的陳琳揮筆寫下了氣勢磅礡的《武軍賦》。該篇賦作生動形象地描繪了戰爭的激烈場景、將士們的英勇無畏以及袁紹軍隊的威武雄壯,讀之令人心潮澎湃,熱血沸騰。

    歸于曹操

    在那風起雲涌的東漢末年,官渡之戰前夕,局勢緊張得仿佛一根緊繃的弦。就在此時,一篇名為《為袁紹檄豫州文》的文章橫空出世,如同一道驚雷劃破長空,令世人震驚不已。這篇氣勢磅礡、言辭犀利的檄文正是出自陳琳之手。

    時光荏苒,轉眼間來到了建安九年公元 204 年)。曹操率領大軍攻克鄴城,這座曾經堅固無比的城池終究還是被曹軍攻破。而在城中,陳琳也不幸成為了曹操的俘虜。然而,面對這位昔日聲討自己的文人,曹操卻展現出了非凡的氣度和胸懷。他認真聆听了陳琳關于身不由己的解釋,對其才華深感欽佩,最終決定赦免他的罪過。不僅如此,曹操更是知人善任,任命陳琳為司空軍謀祭酒,讓他能夠繼續施展自己的才華。

    小主,這個章節後面還有哦,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面更精彩!

    從此之後,陳琳如同千里馬遇到伯樂一般,全心全意地追隨曹操左右。他跟隨曹操北上征討烏桓,南下征戰劉表,西進討伐張魯,一路歷經無數風雨。在這些波瀾壯闊的征程中,陳琳以筆為劍,以墨為鋒,創作出了許多膾炙人口的佳作,其中就包括《神武賦》和《神女賦》等傳世之作。

    除了在戰場上揮灑筆墨之外,陳琳還常常參與鄴城舉辦的各種游宴活動。在這里,他與曹丕、曹植、王粲等一眾文學巨匠相互切磋琢磨,共同探討詩詞歌賦之道。他們時而吟詩作對,時而把酒言歡,留下了眾多優美動人的詩篇,如《宴會詩》和《止欲賦》等等。

    可惜好景不長,建安二十二年公元 217 年)一場突如其來的疫病席卷而來,無情地奪走了許多人的生命。陳琳與劉楨、應等人也未能幸免,紛紛染病離世。他們的離去無疑給當時的文壇帶來了沉重的打擊,但他們所留下的那些經典作品卻永遠流傳于世,成為中華文化寶庫中的璀璨明珠。

    陳琳的影響主要體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文學方面

    推動建安文學發展︰作為“建安七子”之一,陳琳與曹氏父子及其他文人共同推動了建安文學的繁榮,其作品反映了離亂的社會現實和文人的理想抱負,具有較強的文學生命力和價值。

    促進五言詩發展︰陳琳繼承了漢樂府民歌“感于哀樂,緣事而發”的傳統,吸取了漢賦鋪敘狀物的特點,與七子和三曹一起推動了五言詩的發展,使其成為中國古典詩歌的主要體裁之一。

    樹立檄文典範︰其代表作《為袁紹檄豫州文》上承西漢司馬相如《喻巴蜀檄》,下開唐代駱賓王《為徐敬業討武訽窗@罰 諳 姆 故飛暇哂兄卮笠庖濉br />
    政治方面

    影響當時政治局勢︰陳琳曾為何進、袁紹和曹操等人所用,其撰寫的公文、檄文等在一定程度上影響了當時各方勢力的政治決策和輿論導向,如《為袁紹檄豫州文》對曹操形象和聲譽產生了一定沖擊。

    體現文人政治選擇︰陳琳在漢末三國那個群雄逐鹿、動亂不堪的年代,為保全自己和家人的性命,三易其主,他的經歷反映了當時文人在政治動蕩中的無奈和選擇,對研究那個時期的政治文化和文人心態具有一定的參考價值。

    信任一個人真的很難,陳琳為袁紹撰寫討曹檄文,卻被曹操接納重用;徐勛作為袁紹部下受其差遣行事,卻在曹操迎獻帝一事中扮演角色。這表明在復雜局勢下,信任的建立與轉變微妙,真誠待人,或能在動蕩中收獲信任與新契機。

    喜歡徐氏略記請大家收藏︰()徐氏略記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

加入書簽 上一章 目 錄 下一章 加入書架 推薦本書

如果您喜歡,請把《徐氏略記》,方便以後閱讀徐氏略記從事中郎徐勛後的更新連載!
如果你對徐氏略記從事中郎徐勛並對徐氏略記章節有什麼建議或者評論,請後台發信息給管理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