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氏略記

漢之忠臣徐

類別︰網游小說 作者︰緩安甫 本章︰漢之忠臣徐

    徐生卒年不詳)字孟玉,廣陵海西今江甦灌南)人,是東漢末年大臣,度遼將軍徐淑2)之子。

    東漢廣陵海西人徐淑字伯進)2)。 博學廣識且胸懷壯志︰他學習了《孟氏易》《春秋公羊傳》《禮記》《周官》等經典,還喜愛誦讀《太公六韜》。這顯示出他在學術和軍事理論方面有一定的造詣,並且熱衷于鑽研兵法韜略,有著遠大的理想和抱負,渴望在政治和軍事領域有所作為。交接英雄,聲名遠揚︰徐淑喜歡與英雄豪杰交往,這種行為不僅使他在當時的豪杰志士中積累了一定的人脈和聲譽,也為他在邊陲地區獲得較高的威望奠定了基礎。他“有名邊陲”,說明他在邊疆地區的影響力較大,可能在維護邊疆穩定、抵御外敵等方面發揮了一定的作用。

    徐為官剛正不阿,其品行令人欽佩不已。曾經,他一路升遷至荊州刺史這一要職。那時,董太後姐姐之子張忠擔任著南陽太守一職,此人倚仗權勢肆意放縱、毫無約束,貪婪成性,貪污受賄數額高達數億之巨!

    當徐即將前往荊州赴任之時,董太後竟派遣中常侍將張忠托付于他,並暗示多加關照。然而,面對如此壓力和誘惑,徐毫不退縮,毅然決然地回應道︰“微臣身負國家重任,絕不敢听從這般私人指令!”抵達荊州之後,他雷厲風行,深入調查,很快就揭開了張忠貪污一億余錢的丑惡行徑,並毫不猶豫地上奏朝廷。不僅如此,他還派遣冠軍縣令將相關證據呈交大司農,徹底揭露了這起驚天貪污案。與此同時,徐對于轄區內其他五郡太守及其所屬縣城中有貪污盜賊行為的官員也絕不姑息,一律依法嚴懲,致使當地官場風氣煥然一新,百姓無不拍手稱快。

    中平元年公元 184 年),天下大亂,黃巾之亂爆發。在此危急時刻,徐挺身而出,與中郎將朱俊攜手並肩,共同在宛縣奮勇抗擊黃巾賊寇。他們身先士卒,指揮有方,經過一番激烈鏖戰,最終成功擊潰敵軍,立下赫赫戰功。

    可惜的是,那張忠對徐心懷怨恨已久。于是,他勾結諸位宦官,編造出一系列莫須有的罪名強加于徐身上。盡管徐功勛卓著,但終究抵不過奸人的陷害,無奈之下被朝廷召回。所幸,因其破賊有功,得以免去官職歸家。即便遭受如此不公待遇,徐依然堅守自己的原則和信念,成為人們心目中清正廉潔、剛直正義的楷模。

    在獻帝決定遷都許昌之際,朝廷下令以廷尉一職征召徐前往京師任職。然而,命運卻給他安排了一場意外的波折。就在徐趕赴京城的途中,他不幸遭遇了袁術的劫持。

    袁術此人野心勃勃,妄圖稱帝,見到徐這樣德高望重的大臣,自然想要將其收歸己用。于是,袁術毫不吝嗇地授予徐以上公這一至高無上的爵位。但面對如此誘惑,徐並未心動,反而長嘆一聲︰“龔勝、鮑宣,乃是何等高潔之士!他們堅守正道,寧死不屈。我又怎能違背自己的良心和道義呢?”這番話表明了他堅決不肯向袁術屈服的決心。

    袁術見徐態度如此強硬,心中雖有不甘,但也不敢過分逼迫,生怕引起眾怒。畢竟,此時的袁術尚未完全掌控局勢,如果因強逼徐而導致民怨沸騰,那對他來說絕非好事。

    不久之後,袁術兵敗身死,其軍隊也隨之潰散。而在此混亂之中,徐竟然幸運地得到了袁術此前盜取的國璽。這可是一件關乎國家正統的重要寶物,徐深知其分量。

    得到國璽後的徐毫不猶豫,立即馬不停蹄地趕往許昌,將這件國寶親手交還給了皇帝。不僅如此,他還一並呈上了之前袁術假借名義授予他的汝南、東海二郡的印綬,表示自己從未認同過袁術的偽政權。

    由于徐的忠誠和正直,他得到了朝廷的高度賞識。後來,他被任命為太常這一要職,負責掌管宗廟禮儀等事務。而在某一次,朝廷派遣他手持符節去冊封曹操為丞相。面對這一重任,曹操表現出了謙遜的態度,禮讓推辭。而徐則秉持著臣子的本分,不敢輕易接受曹操的相讓。

    徐一生為官清廉,剛正不阿,始終堅守著自己的原則和信念。最終,他在官位上去世,結束了自己光輝的一生。

    歷史對于徐的評價極高。袁山松稱贊他年少時便行為清正廉潔,在朝堂之上更是神色莊重,剛直不阿;範曄也對他在應對各種局面時的機智辯才給予了充分的肯定和贊賞。

    徐對後世產生了以下幾方面的影響︰

    為官典範的樹立︰

    剛正不阿的榜樣︰在東漢末年那個政治腐敗、外戚宦官專權的黑暗時期,徐面對董太後的囑托,堅決不徇私情,毅然檢舉董太後姊子南陽太守張忠的貪污行為,並且還奏辦了五郡太守及屬縣的貪賊官員。這種剛正不阿、不畏權貴的行為,為後世為官者樹立了一個正直、廉潔的典範,成為後世清官廉吏所推崇和學習的榜樣,對後世的官場風氣和官員的道德操守有著積極的引導作用。

    小主,這個章節後面還有哦,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面更精彩!

    堅守氣節的楷模︰徐在被袁術劫持時,面對袁術以上公之位的誘惑,堅決不從,以龔勝、鮑宣等名臣為榜樣,堅守自己的氣節。這種堅守氣節、不事二主的精神,也為後世士大夫階層所敬仰和傳承,成為一種寶貴的精神財富,激勵著後世的文人志士在面對困境和誘惑時,堅守自己的信念和原則。

    文化精神的傳承︰忠誠精神的體現︰徐歷經磨難,始終忠于漢室。在袁術死後,他將袁術所盜的國璽上交皇帝,並交還之前任汝南、東海二郡的印綬,這種對朝廷的忠誠和對國家的責任感,體現了儒家所倡導的“忠君愛國”思想。在後世的封建王朝中,這種忠誠精神一直被統治者所倡導和宣揚,成為維護封建統治秩序的重要精神支柱。

    對名節的重視︰徐重視自己的名節,將甦武視為榜樣,認為即使在艱難的處境下也要堅守自己的氣節和操守。這種對名節的重視,也影響了後世的文人墨客和士大夫階層,使他們在追求功名利祿的同時,也注重自己的品德修養和名節的維護。

    歷史記載的價值︰徐的事跡被記載于《後漢書》等歷史文獻中,為後人研究東漢末年的歷史提供了重要的史料。他的經歷反映了當時的政治局勢、社會風氣以及官員的生存狀態等方面的情況,對于我們了解東漢末年的歷史有著重要的參考價值。

    能臣梟雄,誰論忠奸,今後再無斯人,不知幾人稱帝,幾人稱王?

    喜歡徐氏略記請大家收藏︰()徐氏略記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

加入書簽 上一章 目 錄 下一章 加入書架 推薦本書

如果您喜歡,請把《徐氏略記》,方便以後閱讀徐氏略記漢之忠臣徐後的更新連載!
如果你對徐氏略記漢之忠臣徐並對徐氏略記章節有什麼建議或者評論,請後台發信息給管理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