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看甦我蝦夷,李世民看了眼李承乾問道︰“太子,這倭國的皇室該如何處置?”
听見李世民將處置權交給李承乾,大家都看向了李承乾。
李承乾思慮一番後,對李世民道︰“父皇,要不將倭國皇室就待在京城吧,畢竟倭國還有幾百萬的百姓。”
“想要統治倭國,還需要他們倭國皇室的幫助。不如就封一個誠義郡王,不賜封地,朝廷俸祿照常給,不知父皇意下如何?”
“誠以郡王?”李世民蹙眉。
大臣們也是十分不解,這是什麼郡?
大唐都是按照州郡封王封爵,這誠義郡聞所未聞啊。
李承乾解釋道︰“無封地的爵位自然是不能夠按照地名來算,而且頡利也該提一提爵位了,主要是讓他們在長安城不受歧視。”
“要不就叫歸順郡王吧。”
額......
好像有幾分道理。
大臣們微微頷首,雖然有一個郡王的名字,但無封地。
無非就是一個名號,大家也沒有多在意。
而且大唐現在連年賦稅上漲,養兩個郡王也是沒什麼問題。
李世民看大家都沒有異議,便同意了︰“既然如此,左僕射就封倭國這個什麼天皇為誠義郡王,然後封頡利為歸順郡王。”
“至于倭國使臣甦我蝦夷......”
听見自己的名字,甦我蝦夷抬頭看向了李世民,眼神中全是期待。
天皇都封王了,他應該不用死了吧?
不料,李世民眼神一寒道︰“聯合淵蓋甦文對大唐圖謀不軌,制造暴亂,使大唐海軍損兵折將,腰斬吧。”
“刑部復議後,直接執行。”
“喏。”房玄齡和一眾大臣紛紛對李世民拱手。
倭國一事算是了解了,李世民讓眾人散去之後。
李承乾便回了東宮。
已經一年多沒有回來了,偌大的宮殿還是那麼的整潔。
嘆息著坐在了搖椅上。
這一年,可把他累壞了。
不料王泉此刻匆匆跑來,手中還捧了一個盒子。
“太子殿下。”王泉喊道。
“嗯?”李承乾本來都眯著要睡著了,忽然有人喊他,他睜開眼道︰“有何事?”
王泉興高采烈的捧著盒子道︰“太子殿下,這是潮州特區送來的,說是太子殿下要的東西,這兒還有一封信。”
潮州特區?
起身,李承乾打開了盒子一看。
頓時整個眼神呆住了。
這不是......槍嗎?
王泉也認出來了,當初他可是和李世民、李承乾去了造船廠。
還親眼看見過這玩意兒。
怎麼把這東西送來長安了。
李承乾拿了起來,重量不錯,摸了摸槍身,一點都不扎手,光滑的很。
拉了拉槍栓。
嚓~
空洞的 嚓聲傳來,李承乾眼前一亮。
旁邊還配有子彈。
看見這種大玩具,第一時間當然是試一試。
李承乾立即裝子彈,上膛。
走到了崇教殿外面,看見不遠處的一棵樹,確認附近沒人。
噠噠噠~
噠噠噠~
。
驚動了東宮的侍衛趕過來,可看見太子殿下在把玩一個類似于火槍的東西,他們都沒有靠近。
直到一梭子子彈打完。
李承乾這才朝天舉著槍哈哈大笑。
“哈哈,這玩意兒是好東西啊。”
看見李承乾如此開心,王泉自然也是開心的,然後將信雙手奉上道︰“太子殿下,還有信。”
“嗯。”李承乾意猶未盡的將槍丟給了王泉。
打開信件來看。
重復的看了三遍,李承乾這才確認他看的沒錯。
生產線出來了。
“哈哈。”李承乾興奮的握住了王泉的雙肩搖晃道︰“王泉,你知道嗎?槍的生產線被黑宗哲他們弄出來啊,哈哈哈哈。”
“弄出來了,弄出來了,哈哈哈,這麼多年,終于弄出來了。”
說著說著,李承乾便淚流滿面的笑道。
誰也不知道他這些等這個機會等了多久。
哪怕是晚上做夢,他都在想,自己拿著槍馳騁沙場的樣子。
而東宮的動靜傳到了張阿難耳朵里。
听見描述,張阿難不敢置信的瞪大了眼,立即去和李世民匯報了。
李世民也是震驚,雖然知道張阿難不敢肯定,但他還是放下了手中一堆還未處理的奏折來到了東宮。
正好看見李承乾興奮的在原地蹦 。
旁邊的王泉已經被他搖的七葷八素,站都站不穩了。
可以看見,王泉懷里抱得就是槍。
本來有內侍要通傳,李世民攔住了對方,走過去就把王泉懷中的槍給一把搶了過來,粗魯的不行。
李承乾轉身看見李世民,完全不分大小王的就上前抱起了李世民的腰,哈哈大笑道︰“父皇,父皇,大唐有槍了,大唐再也不怕打仗了,哈哈哈。”
被這一舉動嚇到的李世民很快冷靜下來。
看著李承乾如此開心,就知道他對這槍抱有多大的期望。
可何止是他抱有希望,李世民一樣抱有希望。
讓李承乾把自己放下來,看著手中的槍,立馬伸手詢問王泉要子彈。
子彈有很多,畢竟有了生產線,子彈再也不會缺了。
王泉立馬握了一把子彈遞到了李世民的面前。
興奮的李承乾也是幫李世民壓子彈。
就這樣,兩父子在東宮試了一下午的槍,虎口都磨出繭子了。
可太過興奮,根本感覺不到疼痛。
或許是已經麻木了。
試完槍,李世民便下令,派了一隊錦衣衛長期駐扎潮州特區,專門保護槍支。
李承乾也說道︰“父皇,槍是絕密,需要嚴格的管理,從制造,然後到運送,數量必須要把控。”
“若是槍支丟了,對大唐和皇室極其的危險。”
“兒臣以為,要比把控雷霆更嚴,這樣才能以免出現意外。”
“之所以把槍支放在潮州特區,那也是因為長安城不定因素,雷霆炮體型大不太好弄,基本上生產都是有定數的,可槍支不像雷霆炮,一定要嚴格管控。”
“嗯。”李世民微微頷首,對張阿難道︰“朕就將槍支保護和運送的任務交于你們錦衣衛,若是有事,朕第一個拿你問罪。”
“需要人手十六衛里隨便挑選,銀錢戶部也可支取,唯一的要求就是太子所說,槍支的管控必須要嚴格。”
“喏。”張阿難表情嚴肅的應道。
自然也清楚這槍支對大唐來說是多麼的重要。
三月過後。
長孫皇後回宮,听聞了李泰監國期間干的事,也是一頓耳提面命。
知道了李世民的處罰,長孫皇後甚至感覺都輕了。
也就是在這個時候,李靖在韃靼作戰,傳來了好消息。
有無限炮火支援下,哪怕是很冷的冬季也是順利的拿下了韃靼。
而剩下的韋室根本就不在話下。
李承乾和李世民研究了幾日,打算一次性解決北方之患。
從潮州特區運送了一批槍支,在郊外安排了秘密訓練。
也就千人之數。
這些人里面大部分都是之前猛虎營的人,然後又從十六衛挑選了幾百名好手,組成了特種隊。
李世民還詢問特種隊是什麼意思。
李承乾也解釋了特種隊的作用。
跟錦衣衛差不多,只不過錦衣衛負責的是大唐內部,而特種隊針對的是外部。
有了槍支的加持,土制的手雷也有了。
不能與後世的特種隊想比,可李承乾組織的大唐特種隊,已經是超越千年時代了。
這是一件秘密的事情,只有幾個親近之人知曉,要麼就是武將們有所猜測,可也猜不到具體干什麼。
經過幾個月的特訓,在李世民檢閱後,直接開赴了戰場。
那就是薛延陀和回紇。
李道宗的五萬兵馬為主力,而特種隊隸屬于各個軍種之外,屬于獨立的軍種。
直屬皇帝。
看李承乾如此懂事,李世民也放心極了,上交了猛虎營,那他就把東宮的配置拉滿。
直接從原先的六千人,擴充到了一萬五千人。
也就是李承乾還能親自挑選九千人。
當然有軍事學院的人,他們可是未來大唐的精銳。
同時軍事學院除了學習軍事,李承乾也是特意安排了槍械的書籍,讓他們了解槍支和大炮。
甚至把海軍基地的教官喊過來教學培養一批新的海軍將領。
貞觀十一年。
回紇、薛延陀、韋室盡數被大唐所滅。
這三地也被發展了為了新的特區。
而韃靼則和高句麗並未成為新的特區,如今的北方只剩下了新羅。
新羅吞並了百濟後,實力也壯大了。
雖然是盟友,可李承乾知道,只有永遠的利益,沒有永遠的盟友。
所以進一步的對新羅的經濟開始蠶食。
讓大唐會所的商賈們,盡量的去新羅和倭國進行交易,將他們進行綁定。
貞觀十二年。
大唐對吐蕃、西域、真蠟、撢國、驃國出兵。
主要真蠟和撢國、驃國在高句麗的事情上竟然敢背叛盟約,斷大唐糧道。
要不是嶺南的糧食,恐怕高句麗一戰,都不能維持下去了。
更加別說滅了韃靼、韋室了。
李靖、程咬金、李道宗等人也是兩年未曾回長安了,在外的隊伍也是越來越壯大。
每滅了一個國家,就收編一部分軍隊,一直在擴充。
當然也是李承乾意思。
用大唐人去打損失的是大唐,用那些曾經的敵人去打,消耗的永遠是敵人。
也就是這一年,所有人都發現了,不管大唐打誰,對面的主帥或者君主都會莫名其妙的死去。
貞觀十三年。
李世民在李承乾的勸說下,前往泰山封禪。
途中還微服私訪了不少地方。
而李承乾則是開始監國。
貞觀十三年之後,李世民幾乎是帶著長孫皇後、李淵周游了大唐,而李承乾正式開始了長達十年的監國歷程。
直到貞觀十五年,李淵的離世。
這位大唐開國皇帝,硬生生的推遲了六年在離世,李承乾覺得這是喜喪,可他不能說。
大唐舉國哀悼。
李承乾下令全大唐需要哀悼三日,所有的酒樓等娛樂場所關閉三日,若是有發現不關門者,按律處置。
就連龍城也躲不過去。
自從李淵逝世後,李世民幾乎是不理政了,一心的想要出征。
經過幾年的發展,大唐的海軍來到了巔峰。
鐵甲艦擁有了二十余艘,槍支從特種隊一千人,如今也擴張到了萬人之多。
大唐所有的府兵也慢慢改成了募兵制,雖然遇到了阻礙,可李承乾在李世民不在的時候一力主張。
而且大唐的銅錢,慢慢的開始加入了銀元,上面刻有李世民的像。
並且李淵的像銀元也發放了不少,也算是對李淵的哀悼。
要讓大家知道大唐皇帝的樣子。
李世民非常支持這一點。
同時還有金元,完全改變了銅錢貨幣的制度。
就連封爵都做了改變,未來沒有實封只有虛封,也就是只有名頭,沒有封地。
就算是王爺。
如李泰和李恪,他們也不會有封地,甚至連百人的侍衛都不會有。
王爺沒有封地,那麼食邑從何而來。
那就是大唐集團成立了大唐皇室基金會,由李恪為基金會的會長。
未來所有的皇子每月只能去領取一千貫,多了沒用。
當然也能夠通過自己努力入朝為官,但需要靠科舉。
看李承乾連自己兄弟都下手,五姓七望和關隴士族在朝中更不敢吭聲了。
發現他比李世民還狠,再怎麼說都是血脈相連,竟然直接讓這些皇子成了沽名釣譽的王爺。
每月一千貫,李承乾覺得不少了。
能成材的,存兩年錢去做生意,幾代之後未必不能成為富豪呢。
這一點長孫皇後挺支持的,只是李世民覺得李承乾有些心狠。
特別是李泰要找李世民哭訴,長孫皇後每次都將他搪塞回去了。
失去了封地就算了,這每月一千貫,王府都維持不下去。
可李承乾不管。
以後還有更狠的,只是李世民和長孫皇後還在,不然他一擼到底,王爺名號都給你擼掉。
貞觀十八年。
听說大食國的壯大,薩珊王朝來唐求援。
李世民得知後,匆匆趕回了長安,打算親自領兵出征。
就從海上出擊。
這一次把能帶上的武將全都帶上了,李靖年紀大了,不料李世民眯著眼威脅人家說︰“勉之,昔司馬仲達非不老病,竟能自強,立勛魏室。”
李靖冷汗瞬間出來了,心里也開始如唐儉一般有了自己這輩子最痛恨的人︰司馬老賊。
“老臣請舉病行矣。”就算是病死在路上,李靖也要去啊。
听完後,李世民開心大笑了。
還封李靖為衛國公。
加上李承乾為李靖刊印的兵法傳遍大唐,在李靖死後,李承乾也改成了衛公兵法。
李世民也不是故意為難李靖。
只是作為皇帝,有疑心病很正常。
當初司馬懿不一樣是人家的老師,可推翻了魏朝不一樣狠辣無情。
雖然李靖是李承乾名義上的老師,可李世民猜不透人心,也不敢去賭,只能這麼說。
要不是李承乾夠優秀,恐怕他不止針對李靖,滿朝文武都會清理干淨。
貞觀十九年。
李世民帶著大唐海軍一路西去,過五關斬六將,時不時便傳來了封這個島,封那個島的。
一下子,大唐的海域圖里,多了幾百座李世民賜名的島。
在所有島上,李承乾還讓人去安排埋碑。
只要大唐境內之地,所有的地方都需要埋碑,而且不是一塊兩塊,是十幾塊十幾塊的埋,生怕後人不知道。
這算是李承乾的小惡趣。
李明達也快樂的長大了,長孫皇後開始著急李明達和城陽、新城的婚事。
李世民不在,只能找李承乾詢問。
李承乾表示再養養。
如今的大唐公主,不是奉旨成婚,都是按照公主自己喜歡的挑,關于出嫁的嫁妝,也沒讓戶部出,也不讓禮部準備。
全都由大唐集團負責。
按照李承乾的原話就是︰“皇室是皇室,朝廷是朝廷,朝廷是對百姓負責,而不是對皇室負責。”
這話,收獲了不少百姓的好感。
長孫皇後也沒在意,誰讓李承乾有錢呢。
那些皇子也不敢吭聲了,就連那些疼愛的妹妹,嫁妝不是朝廷準備的,他們能說什麼。
只能說︰“阿兄,你夠狠。”
貞觀二十年。
大食國吃了大唐先進武器的虧,節節敗退,發來了議和書。
前方的李世民已經殺瘋了,就丟給李承乾一句話︰“此事自己做主。”
短短六個字,他就明白李世民的意思。
各種理由推脫,就是不提正事,讓大食國的使臣無可奈何。
貞觀二十一年。
大食國傳來了滅國的消息。
貞觀二十二年。
薩珊王朝背刺大唐,李世民統領十萬海軍滅之。
貞觀二十三年。
李世民想去西邊看看,不料遭遇了拜佔庭帝國,一場遭遇戰打的拜佔庭哭爹喊娘。
送來議和書。
李承乾張大了嘴,沒想到李世民竟然西渡了。
貞觀二十四年。
李承乾滅西突厥和更北邊的幾個部落,自此北方之患徹底滅絕。
不過李承乾好奇,李世民怎麼這麼能活。
也對,沒磕丹藥了。
貞觀二十五年。
大唐賦稅超過一萬萬貫,貨物流通至拜佔庭帝國。
直到貞觀四十五年。
李世民轉悠了全世界,回來了。
頭發花白的和李承乾、長孫皇後炫耀自己是第一個走這麼遠的皇帝,能稱得上千古一帝了吧?
說完,便咳嗽不止。
然後太極宮傳來了幾聲鐘聲。
李世民崩~
廟號︰太宗。
謚號︰文皇帝。
當年,長孫皇後因傷心過度,也與世長辭。
謚號︰文德皇後。
大唐舉國哀悼。
李承乾悲傷的食不下咽,不管王泉等人如何勸說,整整三日未進食。
一年內失去雙親,確實悲痛。
九榅翹b 級 ゃ br />
可李承乾卻已經秘密的安排特種隊將李世民和長孫皇後的棺槨運送往振洲。
在振洲,他早已經準備好了一處皇陵。
而九榅繕颿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