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下了平壤城。
安行城十萬守軍,幾乎是不攻而降。
人吃馬嚼沒有糧食,三天不到,安行城便自己開了城門投降。
這一仗接收的降兵都十數萬人。
李承乾興奮至極,這些可都是勞動力。
“父皇,這些降兵需要押回長安城接受審判,統一發配特區建設。”李承乾主動和李世民討論這個問題。
生怕李世民一個大手一揮,把人全放了。
畢竟也不是沒有這樣的例子,李世民總喜歡做這種善事,放了又怕人家造反。
李世民聞言,頷首道“可以。”
經過這一次微服私訪,李世民也看出來特區的好,缺少人建設,那就給人,反正這些都是俘虜。
很快,李承乾便開始對這些俘虜訓話。
听話的回長安接受審判,情節嚴重的五年十年,情節輕的兩三年,就能夠將他們放回原籍。
高句麗士卒听後沒有一個人是開心的。
李承乾可就不管這些了。
高句麗勝利的消息讓李世民激動地三日都沒有睡著,已經去信讓長安那邊派人過來了。
“太子,你說高句麗需不需要弄一個特區?”李世民私下找到李承乾詢問道。
看到了特區的好處,李世民覺得這樣也不錯。
既不妨礙大唐如今的穩定,也能夠讓打下的高句麗慢慢的習慣大唐,最終與大唐融入。
而且特區發展未必比大唐差。
還能收取高額的賦稅。
可李承乾卻搖頭道“父皇,高句麗不同于突厥和吐谷渾,他們不是放牧民族,跟大唐一樣是靠耕種而活,兒臣覺得沒必要弄特區了吧?若是大唐周圍全是特區,會讓人有誤解,而且朝臣也不會同意的。”
聞言的李世民蹙緊了眉。
好像也有幾分道理。
“相信高句麗百姓會服從大唐的政令,也不需要讓百姓們習慣,兒臣之前了解過高句麗,除了貴族的模式不同,其實大部分還是跟大唐相似的。”
“到時候韃靼和韋室父皇是如何想的?”
忽然提到韃靼和韋室,李世民便氣不打一處來。
敢和高句麗聯合起來攻打大唐,就不能輕易放過。
“此事回長安再定奪,這一次韃靼和韋室若不給大唐一個交代,那就出兵伐之。”
李承乾一听,嘆息了一聲“唉。”
“怎麼了?”听李承乾嘆氣,李世民不解的蹙眉。
“父皇,要伐那就趁早,回長安城再派兵過來,這來來回回消耗糧草也不少。”李承乾無語的說道。
李世民一瞪眼“那你什麼意思?直接打過去?”
“不然呢?”李承乾一攤手。
難道打過去,還要下個戰書嗎?
李世民頓時猶豫起來了,直接打過去不是不行,只是手上只有九萬兵馬,夠嗎?
而且還有一個月就要入冬了。
“可這眼下就要入冬了”
李承乾很無語,對李世民道“父皇,入冬確實冷,但我們入冬了,他們不一樣入冬了嗎?何況有雷霆炮,也不是讓將士們拿著刀劍去砍。”
“何況”他依依不舍的看了眼俘虜營“這麼多的俘虜,都是習慣了這樣的寒冷,只要有足夠過冬的棉服,打過去也不是不可以。”
頓時發現,大唐似乎真的,打仗限制太過了。
打東北,冬天不行,太冷了,沒過冬的衣服。
打吐蕃,氧氣不行,有什麼瘴氣傳言。
李世民順著視線往俘虜營看了眼“你的意思是讓高句麗這些俘虜替大唐打仗?”
“為什麼不可以?”李承乾問道“如今高句麗是大唐的土地,安撫高句麗百姓,肯定是需要免賦稅什麼的,不如就給他們一點好處,跟這些士卒說,只要願意去給大唐打仗的,免除勞役之刑,然後免除家中三年賦稅。”
“還不能打動他們嗎?”
李世民眼前一亮,瞬間起身便走出了李承乾的帳篷。
立即召集了李靖等人議事。
此刻王泉悄悄的走進了李承乾的營帳問道“太子殿下,陛下召集大臣議事,您不過去看看嗎?”
“不去。”李承乾頭也沒抬的在寫信,說道“若是大軍要攻打韋室和韃靼的話,肯定缺是過冬的衣裳,這些年準備的羊毛,可以派上用場。”
說著,把寫好的信裝進了信封內,交給王泉道。
“立即派人將信送往長安,告訴馬周,過冬的衣裳盡快送往高句麗,越快越好,越多越好,越厚越好。”
“喏。”王泉知道事情緊急,便立馬去辦了。
而這個時候,張阿難也是來叫李承乾去議事。
走進大帳。
所有人都看向了李承乾。
李靖直接問道“太子殿下,若打韃靼和韋室,這過冬的衣裳又該如何?”
“是啊,太子殿下,糧草問題,又如何解決?”柴紹也跟著問道。
就連長孫無忌也說道“韃靼和韋室在更北方,這寒冬又如何讓將士們活下去呢?”
本小章還未完,請點擊下一頁後面精彩內容!
一連三問。
李世民也不說話,等著李承乾回答。
“諸位將軍。”李承乾拱了拱手道“衣裳孤已經讓人去安排了,最多三個月,便會有過冬的衣裳,都是羊絨制的,絕對暖和。”
“至于糧草問題,登洲碼頭雖然被高句麗攻下,但是碼頭倉庫的糧食並未少多少,足矣支撐三十萬大軍過冬之用。”
“嗯孤準備拿一半出來,給高句麗百姓過冬,剩下的全用以軍糧。”
“什麼?”長孫無忌第一個不同意道“還要拿出一半來給高句麗百姓過冬?不行啊,太子殿下,高句麗百姓百萬之眾,怎麼”
李承乾抬手道“大唐這些年給高句麗百姓造成了不小的困擾,甚至很多百姓是因為你大唐而吃不飽,那麼這些糧食算是補償高句麗百姓的。”
“當然也是有條件的,那就是高句麗每家每戶需要出一男丁參軍,跟大唐一起去攻打韃靼和韋室,跟著參軍的免三年賦稅錢糧,還能夠領十斗米回家,免除任何牢獄刑罰。”
“什麼?”這下連房玄齡和魏征都坐不住了。
不止要給糧食,還要免除三年的賦稅錢糧?
那高句麗三年,朝廷豈不是都收不到賦稅了嗎?
李世民只是蹙了蹙眉,並沒有說話。
他能明白李承乾這麼做的原因。
韃靼和韋室不是那麼好打的,是會死人的,招兵不給兵吃飽,不把士氣提上來,誰願意為你賣命。
也就是李承乾現在有錢,不缺糧敢這麼干。
若是之前的大唐,哪能這麼干。
確實,有錢能使鬼推磨,很多問題都迎刃而解了。
李承乾沒有理會房玄齡和魏征,而是回答了第三個問題“至于寒冷,除了過冬的衣裳之外,孤會下令讓他們隨意砍伐樹木,十擔柴可換一斗粟米,從高句麗到韃靼和韋室都有效。”
這辦法讓李世民眼前一亮。
若是如此的話,那麼很多問題都解決了。
直接用糧食開道。
大家震驚的同時,李承乾又說道“而且打下韃靼和韋室後,孤會把韃靼和韋室百姓全都融入大唐,五年內,這不毛之地將不會再有人。”
“什麼?”打下來,地還不要了?
這下李世民都不理解了“為何?”
“父皇,這些地方夏季還好,冬季完全不能生存,以如今的能力而言,這些地方就是不毛之地,待五年之後兒臣自然就有大用,還能夠給大唐創造無盡的財富。”
若是沒記錯,這地方可是礦產豐富,而且還有一條金礦脈。
周圍全是人,派兵駐守都困難,怎麼勘探金礦脈?
李世民蹙眉,看了眼其余的大臣。
他們也是和李世民一樣的表情,非常不懂。
但李承乾不肯說,只能私下問了。
揮了揮手讓其余人都出去,李世民這才問道“如今沒人了,你可以說了吧?”
李承乾無語。
“父皇,在韃靼和韋室之中,應該有一條金礦脈,兒臣是想著把當地的百姓全都移走,這金礦脈才能挖掘。”
“什麼?金礦?”李世民挑了挑眉。
李承乾頷首“一條將近四百石的金礦脈。”
“多少?四百石?”李世民驚叫出聲。
“沒錯,而且再往北走,應該還有不少金礦,兒臣估測最起碼有一萬石。”
嘶~
這不得不讓李世民渾身激動。
那可是金礦啊。
“打,必須打,這絕對不能落入韃靼和韋室手中。”李世民已經手癢了。
李承乾勾唇一笑,但很快便平靜下來“父皇,打歸打,可您已經快出來一年了,是不是該回長安坐鎮了?”
“如今高句麗已經打下來了,您要是再不回長安的話,這官員任免怎麼整?文武百官這麼多都一年未看見您了,不知道的還以為您”
“閉嘴。”知道李承乾後面沒好話,可李世民也知道自己確實一年沒回長安城了。
可不放心李承乾道“那韃靼和韋室?”
“父皇,有李師在,父皇害怕李師打敗仗不成?”
額
好吧。
李世民知道李靖打仗厲害,也就不說話了。
“行吧,那金礦呢?”
“父皇放心,金礦只有您和兒臣知曉,等打下了韃靼和韋室,兒臣會專門派人來探查的。”李承乾保證道。
這才讓李世民放心了些。
一萬石的金礦,那是多少金子?
其實李承乾還沒說完,要不是技術限制,可能要翻十余倍。
大唐將這些金子挖出來,那就再也不需要發愁缺錢的問題了。
喜歡穿唐記太子的逆風翻盤請大家收藏101novel.com穿唐記太子的逆風翻盤101novel.com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