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唐會所。
李承乾並不知道自己只是照搬了後世最簡單不過的一個政策來大唐,會引起特區百姓如此的擁戴。
此時的他則是在跟閻立本和閻立德兄弟二人討論著關于槍支的建造。
一同來的還有黑宗哲。
“太子殿下,這槍支精妙無比,只是這流水線的生產,恐怕一時半會兒是解決不了的。”閻立德立即蹙眉道。
李承乾明白閻立德的意思,古代的限制實在是太多了。
但槍支他必須要弄出來。
大唐軍隊確實牛,可再牛也沒有熱武器牛。
想要短時間解決戰爭,只能靠熱武器。
他的設想是一輩人打三輩人的仗,好好的讓大唐休養三輩人,這才是終極目的。
“不急于一時,如今各方的人手都非常的緊缺,你們如今要做的是分工。”李承乾對黑宗哲道︰“黑族長,孤現在任命你為科研署署長。”
“科研署分軍、民器械,孤可以給你任命權,整個科研署,將所有的分工細致化。”
“當然,需要分一部分出來教學生,大唐發展迫在眉睫,光靠你們肯定是不行的,需要一代又一代人的努力才可。”
“所以在大唐孤會建造更多的學校,專門為科研署做準備,只有知識才能夠改變命運。”
“喏。”黑宗哲直接領命。
或許之前他們黑氏一族並不想入朝為官,可這麼多年他們看見了李承乾的決心,而且研發的東西對大唐,對百姓都是有益處的。
黑宗哲早就想盡自己一份力,不光光是黑氏一族,而是將自己所學的都教給更多的人,將隊伍擴大。
沒錯,他就是看李承乾還年輕。
相信李承乾能夠完成他們之前的承諾,幾十年絕對能夠讓整個大唐改變一新。
李承乾點點頭,繼續對閻立德和閻立本道︰“閻立德,孤命你為科研署副署長,替黑署長分擔該分擔的義務,他年紀畢竟大了,管人這一塊你一定要親自抓。”
“閻立本,孤命你為科研學院的院長,將你們所學的本事整理成教案,然後教授後輩,絕對不能夠讓技術在你們這里斷了傳承。”
“喏。”閻立德和閻立本兄弟對視一眼,拱手領命。
忽然覺得他們身上的擔子很重,可他們願意承擔這一份重任。
一個工匠能夠被太子如此重視,甚至可以影響前線戰事,這是多大的榮光。
李承乾忽然看向了閻立德,抿著唇道︰“閻立德,孤若是沒記錯的話,你有一個女兒叫閻婉吧?”
“額......是。”閻立德不知道李承乾忽然提自己女兒做什麼。
難道是聯姻?
想到自己女兒閻立德有些慚愧,心中愧疚之情甚是。
就連旁邊的閻立本也是有些尷尬。
想到閻婉原本貞觀六年就該嫁給李泰,做王妃的,而被自己的一個舉動,硬生生的推遲了。
而且閻立德和閻立本幾乎都在潮州,很少回長安。
沒有父親的陪伴,閻婉的童年,還真是......
李承乾道︰“孤今日可以給你們做一個主,若是閻婉不想嫁給李泰,孤可以幫助你們。”
“都說寧拆十座廟不毀一樁婚,可婚事還是要以姑娘家自己願意為主,父母之命媒妁之言那都是以往了,如今的大唐不該繼續沿用這些舊俗。”
“當然,若是閻婉同意,那麼孤也會盡量促成婚事,最起碼能夠先訂婚。”
當初長孫皇後有意讓李泰娶閻婉,可被自己的一個決定打斷了。
連訂婚都沒有訂婚。
閻立德一听,看向李承乾,不明白其中含義。
這話是太子跟他說的,還是陛下或者是皇後殿下的意思?
又或者是李泰自己的意思?
李承乾看閻立德探究的眼神,擺手道︰“這並不是父皇和母後的意思,只是孤覺得,男歡女愛,該要互相喜歡,孤只是在尋求閻婉自己的意思,並沒有其它意思。”
聞言,閻立德松了口氣。
“多謝太子殿下關心,太子殿下所言臣記下來,有空會詢問婉兒,若是她真的對魏王無意,臣也會向陛下推脫這門婚事。”
“那便好。”李承乾頷首。
他倒不是想多管閑事,而是覺得閻立德和閻立本日後為自己做事,能幫忙的也需要幫忙。
而且閻婉嫁給李泰,並非明智之舉。
幾乎要守寡半生,想必沒有任何一個父親希望自己的女兒守寡半生吧?
接下來,他們四人便順著火車、槍械、鐵甲艦展開了討論。
一直到了夕陽西下,閻立德兄弟和黑宗哲才後知後覺的發現要用晚膳了。
提出了告辭。
李承乾是想留三人一起用晚膳的。
可三人知曉李世民也在,便推拒了。
畢竟誰沒事喜歡和皇帝一起吃飯,一點也不自在。
李承乾無奈,也懂他們的意思,便讓後廚那邊弄了些飯菜讓三個人帶著回去吃。
剛送走三人,李世民他們便回來了。
風塵僕僕的樣子。
長孫皇後起身來到了李世民的身旁行禮道︰“陛下。”
“嗯。”李世民攙扶起長孫皇後,走到了椅子旁落座,疲憊的很。
但同時收獲不小。
剛坐下,他的眼神就看向了李承乾。
看的李承乾有些莫名其妙。
最後跟進來的權萬紀給李承乾打了一個莫名其妙的眼色,便拱手道︰“陛下,太上皇,皇後殿下,臣就先告退了,衙署還有公事要忙。”
李世民原本打算點頭應下,可李承乾卻抬手道。
“等等,權特首,孤已經讓人將賦稅的賬簿拿過來了,有幾個問題待會兒孤還要問你,正好杜構也來了,待會兒孤和你們交代一下交接的事宜。”
說著,李承乾對李世民拱手道︰“父皇,杜構已經走馬上任,權特首的職務也該動一動了,兒臣之前提議將權特首安排進三省的提議,不知父皇考慮的如何了?”
三省?
權萬紀听後一個激靈。
那可是大唐的權力中心啊。
還以為太子殿下讓杜構來接自己的班,頂多安排自己去一個地方做刺史呢。
畢竟自己這個特首,說是三品,不過只是有個代字。
品級完全夠不到三品。
李世民听後,看了眼權萬紀,弄的後者心驚膽戰。
“嗯。”明白李承乾是要將人安插在三省進行訓練,李世民自然沒有什麼意見,不過不可能給太高的官職,想了想便道︰“那就中書舍人吧。”
“多謝陛下。”權萬紀萬萬沒想到自己能夠去三省, 而且還是中書舍人這麼重要的位置。
對于房玄齡和魏征而言,或許不覺得有什麼。
可地方官,一躍幾年時間能夠進入三省的屈指可數。
已經不知道跳了幾個級別了。
魏征和房玄齡經過這幾日的觀察,也沒有反駁李世民的決定。
畢竟能把特區管轄的如此之好,權萬紀功不可沒。
說明能力還是不錯的。
李承乾對權萬紀道︰“權特首,待會兒就跟孤和杜構去做交接,等陛下微服私訪回長安,你在一同去任職。”
“畢竟杜構不了解特區,還需要你留下幾個月輔佐他完成政務才行。”
“喏。”權萬紀哪敢說一個不字,他知道自己又今日都是李承乾一手提把,若是當初他沒有听從李承乾的,如今恐怕早就解甲歸田了。
過上男耕女織的苦日子了。
解決了權萬紀官職的問題,李承乾便讓人開始上菜了。
不管如何,人是鐵飯是鋼,特別李世民他們奔波了一日回來,最需要的就是補充能量。
一頓晚膳並未喝酒,幾個大男人看著都餓極了。
而長孫皇後和李麗質等人都是在另外一張桌上。
就在李承乾吃完的時候,長孫皇後忽然道︰“承乾,待會兒忙完了,來母後這兒一趟。”
嗯?
李承乾不明白,可看長孫皇後並沒有多說的意思,便拱手道︰“喏。”
緊接著便帶著權萬紀去跟杜構交接了。
看著繁雜的公事,李承乾是一個頭兩個大,也不知道自己當初是如何制定了這麼多的規矩。
但權萬紀卻教授的非常耐心,一步一步給杜構講解整個特區的事項。
特別是特首需要做的事情。
杜構算是大唐最年輕的三品官,雖然從小在官場長大,可特區和長安的官場不同。
所有的府衙也有所變動。
警署、醫署等等。
還有各種賦稅,都需要他這個特首了解。
包括整個特區的運行,區域代表之類的,包括新法的廢立,這些都是重中之重。
杜構剛開始還能夠听懂,可越听腦子就越糊,按照以往的朝廷制度,這特區的做法完全屬于大逆不道。
可就是這個大逆不道的做法,讓杜構看見了新的大唐。
甚至默默覺得,大唐的天馬上要變了,特區的改革已經證明了,太子殿下新的一套做法同樣適用于大唐。
李承乾其實剛開始也沒有把握,因為漢的王莽人稱就是穿越者,他把後世的一些東西搬到了漢朝,最終沒有進行下去。
自己這麼做,成功與否不得而知。
但有一點他知道,那就是唐比漢更好改變,因為漢已經經歷了一百多年才去改變新政,百姓會不適應,官員世家都會受到沖擊。
可大唐不同。
才建立十多年,這一輩人已經接受了這種政令的改變,也不在乎多變一變。
而且不是一下子改變。
一步一步的改變,先立一個特區,讓大唐的百姓能夠看到政令的好處。
自然百姓接納的也容易。
而大唐的世家和漢朝的世家相比,明顯漢朝世家更加的強橫。
這一點李承乾也是清楚的,試探世家,多次在生意時讓世家受挫,已經看出來世家已經是外強中干了。
唯一擔憂的就是勛貴的利益。
勛貴的強大不是李承乾如今能夠撼動的,想要撼動勛貴,只能循序漸進,徐徐圖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