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泉回東宮把杜如晦的意思轉達。
聞言,李承乾微微一笑“呵呵,看來杜如晦是知道自己已經不行了。”
這話讓王泉一愣怔。
隨後想了想自己看見杜如晦的時候,確實是臉色蒼白,有些無力。
夜,很黑。
本來已經入睡的李世民,忽然被張阿難給打擾。
“何事?”李世民一臉不悅的穿著內襯問道。
旁邊的長孫皇後也匆匆的跟了出來。
若不是緊急的事情,張阿難不可能這個時候打擾李世民歇息。
張阿難連忙低著頭道“陛下,蔡國公府傳來消息,蔡國公去了。”
“什麼?”李世民瞪大了眼,猛地起身。
神情有些悲痛。
“白日克明還好好的,怎麼就”
張阿難也是一臉悲傷的說道“蔡國公回去後便咳嗽不止,請了大夫,說是受了風寒。”
風寒?
這烈陽高照怎麼可能受了風寒。
李世民知道,這是大限將至罷了。
揮了揮手“下去吧。”
“喏。”
張阿難退下後,李世民眼眶紅腫的想著杜如晦的樣子。
初識杜如晦的時候,他便覺得對方很有才華。
直到李淵舉旗起兵,杜如晦跟著李世民攻城略地,也確實展現了驚人的才華。
房謀杜斷,李世民更信任杜斷。
而且也是更重視杜斷。
不管是軍事上的,還是國策上的,杜如晦都是李世民的左膀右臂。
李世民想著想著,不禁流出了淚水“克明,你怎麼就這麼走了?”
“陛下。”長孫皇後在一旁也是傷感的很。
再怎麼說,一個日日能見著活生生的人,就這麼走了,有感情的人,都會悲傷。
長孫皇後還想著十多年前,在秦王府,杜如晦是如何的有智慧。
每一次,李世民難以抉擇的時候,都會詢問杜如晦的意見。
沒想到就這麼走了。
李世民忽然環住了長孫皇後的柳腰,一臉悲痛道“觀音婢,克明他可是大唐的功臣,是朕最信任的人啊,是朕的伯樂,他怎麼就這麼走了。”
嗚嗚~
不知道如何安慰李世民,長孫皇後只能輕撫李世民的背脊。
次日。
早朝停了一日,這是李世民登基以來,除了過節第一次。
而且也是李承乾提議的。
李承乾上書說杜如晦是國之棟梁,為大唐做出過重大貢獻的人,同時也是為百姓謀福利的賢臣,理應舉行國喪。
雖然國喪只有皇室,可李承乾給出的理由是此國喪非彼國喪。
國公之禮自然也可稱之為國喪。
鑽了文字的空眼,神情悲戚的李世民自然是同意了李承乾的提議。
大臣們也是嚇了一跳,要為杜如晦舉行國喪。
當即很多大臣都反對,國喪只能有三人,那就是皇帝、皇後、太上皇。
怎麼能給杜如晦舉行國喪。
一群人本來要去祭拜杜如晦的,可听聞此消息,紛紛掉頭去了太極宮。
不料李世民不見。
按大唐制,皇帝是不需要去臣子喪禮上祭拜,于理不合。
所以李世民便吩李承乾這個太子去了。
李承乾走到太極宮外,看見數十位官員在排隊等候見李世民。
他抿著唇上前,對大家展開了手臂道“諸位,陛下得知蔡國公的消息,悲痛欲絕,食不下咽,你們就不要去找陛下了。”
“太子殿下,听聞陛下準備給蔡國公準備國喪,可是真的?”長孫無忌蹙眉問道。
沒錯,為首的就是長孫無忌和房玄齡等重臣。
房玄齡也說道“太子殿下,這有違禮制,萬萬不可啊。”
雖然房玄齡和杜如晦被稱之為房謀杜斷,二人關系也是非常的好。
但國喪之禮,實在是會被人詬病,他並不想生前好友死後不寧。
李承乾就知道是這方面的問題,看著一群迂腐之人,眼神失望道“國喪之禮是孤想陛下提議,得到了陛下了首肯,怎麼?難道蔡國公配不上嗎?”
眼神犀利,看的在座之人既驚訝又害怕。
此刻魏征站出來,不解的問道“太子殿下,這國喪之禮”
“魏師,不必多言。”李承乾抬頭打斷了他要說的話,直接給出了答案道“國公的喪葬之禮,稱之為國喪,有何越矩之禮?”
啊?
大臣們瞬間懵了。
李承乾瞥了眼面前這群迂腐之人道“名稱罷了,禮制並未有所改變,一個名字,難道你們就要大張旗鼓的去找陛下鬧嗎?”
“臣明白了,還請太子殿下恕罪。”最先反應過來的是長孫無忌,拱手對李承乾抱歉的說道。
若只是名字,確實無傷大雅。
葬禮流程按照國公之禮是沒錯,一個名字而已,如果在鬧下去的話,說不準就要惹怒陛下和太子了,得不償失。
“臣等失禮,還請太子殿下恕罪。”幾十位大臣紛紛對著李承乾拱手道。
哼。
小主,這個章節後面還有哦,請點擊下一頁繼續後面更精彩!
李承乾一聲冷哼“蔡國公與大唐,與社稷,與陛下,與百姓有大功,三日無須上朝,三省六部一切照舊。”
“這是陛下,是朝廷對蔡國公的認可,同時也是代表著朝廷重視蔡國公這樣的重臣,三日不上朝,大唐難道就不轉了?朝堂就不運轉了?”
“你們只需謹記,對大唐、百姓有功者,皆能以國喪之禮厚葬之。”
“明天大唐周報就是發刊之日,孤會讓人將蔡國公生前事跡寫出來,同樣,未來對大唐有功者,孤自然也會如此對待他。”
“王泉,所有軍營、城門樓、學堂有大唐旗幟或軍旗,一律降半旗。”
“所有軍營,學堂的士卒和學子午時正刻列隊默哀十五息。”
“喏。”王泉立即拱手回應。
大臣們自然是嚇了一跳。
這和國喪也沒什麼區別了吧?
但李承乾所說的都未列入國喪之中,他們也不敢在李承乾面前找茬。
哪怕是五姓七望,他們也只敢在李世民面前彈劾李承乾,但也不敢在李承乾面前跳腳。
李承乾對眾人道“孤此刻要去蔡國公府,若是要去祭拜者可跟上,但孤不希望在喪禮之上听見詆毀和反對的聲音,否則後果自負。”
話罷,李承乾便在王泉的協助下,上了專屬太子的馬車。
豪華的馬車經過長安城的大街,百姓們紛紛指指點點,看著是去蔡國公府的方向。
百姓們也是議論紛紛。
蔡國公之事,也就一夜時間傳遍了長安城。
來到蔡國公府。
杜構和杜荷都身穿孝服,出府迎接。
看見李承乾從馬車上下來,二人便上前拱手道“拜見太子殿下。”
“起來吧。”李承乾看了眼二人,便往蔡國公府內而去。
全府上下皆是素帷。
正堂擺著棺槨,一看便知價格不菲。
李承乾上前,旁邊便有人遞過來三支香。
三拜之後,李承乾將香插入香爐之中,對棺槨道“蔡國公放心,蔡國公府上下,孤一定會替你看管好。”
最後只用一人的聲音輕聲道“之前答應你的,孤也會一一兌現。”
話畢,他看向了旁邊的王泉。
王泉立即明白意思,上前一步用尖利的嗓音喊道“奉大唐皇帝令,蔡國公功在社稷,識量清舉,神彩凝映,德宣內外,聲溢廟堂。材推棟梁,謀猷經遠,綢繆帷帳,經綸霸圖;學綜經籍,德範光茂,隱犯同致,忠讜日聞。”
“追贈司空、萊國公,謚號為成。”
“多謝陛下。”杜構和杜荷雙眼紅腫向太極宮方向拜道。
在場官員百人之多,都听見這道詔令。
一點也不奇怪。
緊接著李承乾對眾人道“孤今日在此立誓,只要蔡國公府上下不觸犯唐律,誰敢與之為難,就是與東宮為敵,孤決不輕饒。”
“多謝太子殿下。”杜構和杜荷都知道杜如晦和李承乾所做的交易,今日又說了這番話,他們基本上被打上了太子黨的標簽。
“太子殿下英明。”在座官員們齊聲拱手道。
有的是為蔡國公高興,畢竟都是杜如晦生前好友,自然希望孤兒寡母能夠過上好日子。
而有的則是心中有了新的算計。
太子如此光明正大的招攬蔡國公府,日後蔡國公府出事了,太子殿下逃脫不了關系。
李承乾說完之後,便走到了一旁去跟杜構私下聊了幾句。
此刻和杜如晦關系好的房玄齡,悲痛不已的走向了棺槨前,眼眶泛紅,上了三炷香說了一些只有二人才能懂的話。
官員們也是依次排隊上香。
小部分人則是看著不遠處只有李承乾和杜構的二人。
李承乾道“杜構,等蔡國公葬禮後,就隨孤下嶺南去上任吧,今日孤已經和陛下上奏書,將你調任特區特首一職,陛下已經同意了。”
“至于汝弟也一同前往。”
“多謝太子殿下,只是”杜構有些擔憂。
自己一家全都去了特區,會不會給李承乾帶去麻煩。
李承乾微微搖頭,嘆息道“如今沒人能給孤制造麻煩,再者說了,特區本就是孤管轄之地,調任官員合理合規。”
“好,杜構一切任憑太子殿下做主。”杜構表忠心道。
現在,他們只能抓住太子的大腿,才能夠像杜如晦一般,再讓杜家走上輝煌。
雙方都非常的清楚,杜如晦一走,所謂人走茶涼,哪怕有陛下對杜家有情義,但也有用完的時候。
李承乾身為太子肯定不能久留,不然的話這葬禮恐怕很難繼續下去,都來照顧他這個太子了。
葬禮如期舉行。
七日之後,杜如晦出殯,李世民站在皇城遠處眺望,眼眶紅腫的傷感道“克明,一路走好。”
而李承乾並未出現。
在葬禮上,他已經夠惹人注目了,若是送殯他在去的話,那就顯得太重視蔡國公府了。
更會讓李世民猜忌心變重。
因為大唐周報的緣故,百姓們知道了杜如晦的生平事跡,還有有利于百姓的國策決定。
紛紛自發的組織了送葬的隊伍。
一路送到了烈士陵園。
烈士陵園不止是那些陣亡的將士,旁邊還有一些有功之臣的墓地。
他們都被百姓們香火供奉著,還有人徹夜不眠的輪流值守,這比任何墓地都要好。
只是位置小了些而已。
除了只能放進一個棺槨外,里面還立著一塊生平事跡的石碑。
而這塊碑則是由李世民親自書寫,工部日夜趕工花費了三天三夜的時間才趕制出來的。
只有陪葬的都是一些陶俑,並不值錢。
後世值不值錢就不好說了。
反正並未動用大量的勞力,這些墓地都是提前預備好的,規格幾乎一致。
喜歡穿唐記太子的逆風翻盤請大家收藏101novel.com穿唐記太子的逆風翻盤101novel.com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