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完煉鐵爐,李承乾還帶著李世民在武器工坊轉了轉。
偌大的武器工坊,二人足足轉了半個時辰。
直到一個沒人的地方,李世民才背著雙手道“太子,你的想法很好,而且你做的也非常不錯。”
“多謝父皇夸獎。”李承乾不知道什麼叫謙虛。
畢竟他提出的,都是如今大唐很多人都不能完成的事情。
被夸獎也是應該的。
李世民被李承乾這樣子搞得很無語,夸贊了一下就有種驕傲的感覺。
不過他要說的還沒說出來,便忍住了揍李承乾的沖動。
“但你有沒有想過,你如此激進,對大唐百姓而言能否接受?”
嗯?
什麼意思?
李承乾有些不明白,迷茫的看向了李世民道“父皇,兒臣讓百姓提高了工錢,壓低了糧價,讓百姓們能夠買得起糧食,工錢還有富余,百姓怎麼就不能接受了?”
其實李世民早就想提出來了,可李承乾帶來的改變確實顯而易見。
終于讓不少膽大的百姓富裕了起來。
還有大唐煉鐵廠這數萬人也富裕了,可大唐不止有這一些人。
“今日不少地方刺史都上奏折說農戶生活困難,難道你就沒有意識到問題嗎?”
這些奏折不止李承乾看得見,三省也是看過的。
見到這樣的奏折,他們第一時間肯定是給李世民看。
李承乾微微蹙眉,倒不是沒看見,而是覺得這些地方刺史有些危言聳听。
“父皇,地方刺史恐怕有些危言聳听了吧?兒臣所見是百姓越來越富裕,沒見到百姓生活困難啊。”
“唉。”
李世民也是去調查過,剛開始也是李承乾這樣的想法,可結果是不堪入目。
“你只見到京畿之地的百姓生活好了,那是因為大唐煉鐵廠在這里,長安在這里,可別的地方的百姓呢?糧食價格如此低廉,農戶一年收成吃喝都不夠了,你知道嗎?”
這下李承乾反應過來了。
林邑的糧食多,價格便宜,可大唐的百姓農戶居多。
一下子弄了這麼多糧食來,壓低了糧價,也就是百姓種的糧食只能自己吃,甚至還不夠。
因為他們沒有多余的銀錢去買糧食。
李承乾抿著唇道“兒臣已經推廣,讓農戶耕種其它的農作物,難道那些地方刺史沒有告知百姓嗎?”
聞言,李世民白了眼李承乾。
還是太過年輕。
“百姓以農耕為本,就算朝廷下令不準種糧食,可一些農戶依舊是會種糧食來保障自己,百姓有錯嗎?”
“這”李承乾確實沒想過這一點。
若是農戶就是要耕種糧食怎麼辦?
可這也是常態,李承乾想了想道“兒臣覺得如今耕種糧食的農戶,等其余農戶耕種其它農作物生活過好了,那些耕種糧食的自然會去耕種其它東西,這只是時間問題。”
“你還沒有意識到問題所在。”李世民搖著頭道。
看向遠處的山坡,光禿禿的,沒有一根綠葉。
李世民感慨著道“或許你說的沒錯,但這需要慢慢漸進,而不是一蹴而就。在這個過程中,難道你沒想過會餓死多少百姓嗎?”
這麼說,李承乾才認識到問題性。
確實,發展太快了,很多農戶跟不上,最終的結局都不會好。
是他太過心急了。
那又能怎麼辦?
總不能提高糧價吧?
李世民看李承乾的表情,大致猜到了對方內心所想。
“朕的意思並非讓你不繼續下去,而是想過沒有,那些貧苦的百姓若是能夠賺到銀錢的話,這個問題就迎刃而解了?”
這只是點播。
也是今日為什麼他找李承乾的原因。
他早就和三省官員商議過了。
三省的官員則是覺得李承乾商賈天賦驚人,若是太子能夠帶領大部分人做生意,朝廷的賦稅會不會更多?
而且解決了貧瘠百姓的問題。
李承乾詫異的看向李世民“父皇,士農工商,你是讓兒臣想辦法讓農戶賺到銀錢嗎?”
“呵呵。”李世民冷笑了一聲“大唐如今還有士農工商一說嗎?”
“你知道如今江南有多少商賈嗎?京畿之地有多少商賈嗎?”
“京畿之地周邊的土地你去看過嗎?不少地方已經是兩三年的荒地了。”
最後一句話,讓李世民非常的不滿。
可他也解決不了這個問題。
不少人都跑去做生意了,耕地都不種了。
可大唐如今也不缺糧食,讓他這個皇帝有了危機,可這個危機又不能輕易化解。
只能找李承乾了。
誰讓這些麻煩都是太子造成的,鼓勵經商。
李承乾也是有些頭疼。
沒想到按照後世的辦法,會出現這麼大的紕漏。
耕地無人耕種,那麼壓力就會全給到林邑和嶺南。
林邑和嶺南一旦受災,豈不是大唐就會斷糧?
李世民看李承乾蹙眉的表情道“你好好想想吧,朕先回宮了,盡快拿出一個解決之策。”
小主,這個章節後面還有哦,請點擊下一頁繼續後面更精彩!
算是考驗,也算是李世民覺得這個問題他思維有些跟不上了。
打壓商賈,肯定是不行了。
除非第一個打壓李承乾。
可打壓李承乾,每年百萬的分紅,大唐好不容易慢慢積累起來的國庫,豈不是又要回到原點?
還好情況不算嚴重。
若是再過幾年,恐怕又要有造反之人了。
李承乾眼神有些恍惚的看著李世民離開的背影,把剛才武器工坊的喜悅沖刷的一干二淨。
面臨的問題很復雜。
農戶耕種的糧食不值錢,不少農戶越過越窮。
京畿之地和江南之地的耕地荒廢。
也就是貧富差距拉的越來越大。
搞補貼嗎?
若是如此,大唐農戶可不是千戶萬戶,那可是幾十萬上百萬戶,朝廷發不起這個補貼。
他李承乾發?
呵呵,一年百萬貫補貼嗎?
能補一年,能補兩年嗎?
最好的解決之法就是手把手讓百姓去種植棉花或者果樹之類的農作物。
李承乾都不知道自己是怎麼回東宮的。
一路上都在想解決之法。
甚至喊來了馬周和公孫達。
好歹馬周未來是大唐宰相,這種問題詢問他再好不過了。
李承乾把自己的想法都說出來了。
不料被馬周全都否了。
“太子殿下,補貼農戶,朝廷肯定沒有這麼多錢,若是太子殿下自己補貼,先不說大唐集團有沒有這麼多錢連年補貼,就大臣們會如何想?百姓會如何想?太子殿下經商賺了這麼多錢,百姓反而不會感激,反而會認為是太子殿下的行為,才導致他們的今日,一旦被人煽動,事態就會非常的嚴重。”
“手把手教百姓種植,這倒不是不行,可政令實施太過艱巨,如今五姓七望巴不得盯著太子殿下出錯,地方官員都是五姓七望之人,他們置之不理,巴不得百姓造反。”
被這麼一說,李承乾覺得自己有些寸步難行了。
該死,後世是怎麼解決這個問題的?
重生以來,哪怕打仗李承乾都沒有這麼慌過,可如今他是真的慌了。
擺在面前的不單單是農戶問題了已經。
甚至在想,若是發展下去,事不可為大臣們有可能就會抓典型,拿他這個太子開刀。
李世民今日恐怕就是提醒。
果然,治國確實沒那麼簡單。
喜歡穿唐記太子的逆風翻盤請大家收藏101novel.com穿唐記太子的逆風翻盤101novel.com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