穿唐記︰太子的逆風翻盤

第33章 太子的心機

類別︰歷史穿越 作者︰90後 本章︰第33章 太子的心機

    其實魏征如此幫李承乾,不完全是師徒關系,更多的是讓魏征看見了李承乾的胸懷天下,看見了為百姓造福的心。

    不然以魏征的性格,不可能在朝堂上頂著得罪整個國子監大儒的風險去解圍。

    李世民徹底傻眼了,看著這麼多大儒要告老還鄉,他瞬間頭痛欲裂。

    看了看房玄齡和杜如晦,在看看長孫無忌。

    希望這三個大唐頂尖的謀士能夠站出來說兩句。

    對上李世民的眼楮,房玄齡和杜如晦對視一眼,都沒有要站出來的意思。

    這讓李世民深深嘆了一口氣,有些失望。

    不料這時站出來一個人,讓李世民欣喜。

    可看清楚人的時候,李世民又是一陣頭疼,因為站出來的是裴寂。因為前兩天他告病並未上朝,今天不料竟然來上朝了。

    裴寂和長孫無忌是站在一起的,這就讓李世民下意識以為是自己的大舅哥站出來解圍了。

    看清楚是裴寂,李世民才會如此失望。

    這位是誰?那可是太上皇的人,他要是能幫李世民恐怕太陽都要從西邊升起了。

    “陛下。”

    裴寂捧著笏板道︰“臣以為此事皆因太子殿下而起......”

    來了來了,李世民開始扶額了。

    這是找到機會就開始抨擊朕嗎?

    “既然諫議大夫王彈劾太子,臣建議先把這件事處理了,後面的事自然迎刃而解,至于孔穎達等人,可以稍後處理。”

    “所謂事有輕重緩急,沒有任何的事情能比太子的事情還大。”

    嗯?

    李世民腦中細細一想,怎麼感覺裴寂似乎是在給朕解圍?

    不不不,不對,肯定不是朕。

    眯著眼跟裴寂對視,李世民能夠確定,這老家伙肯定不是給他解圍,倒是......想給太子解圍。

    “臣附議。”

    “臣附議。”

    “臣附議。”

    。。。。。。

    裴寂話音剛落,太上皇的老臣紛紛站出來附議。

    這已經很明顯了,是太上皇留下來的老臣開始支持李承乾了,這讓李世民既欣喜又忐忑。

    欣喜的是李承乾竟然能夠得到這群老臣的支持,忐忑的是不知道是不是太上皇又在耍什麼花招。

    眾大臣看見這麼多人站出來支持裴寂,聰明的人也反應過來了,這都是在給太子解圍的啊。

    王眼珠子都快瞪出來了,一個九歲的孩子,沒想到竟然得到了太上皇一派的支持。

    他每天來上朝,怎麼不知道這件事?

    難道是......王看著李世民,心中出現了各種猜疑。

    這種猜疑同樣出現在了五姓七望的官員腦中,在想是不是要去拉攏一下太子,一個九歲的孩子應該不難吧?

    如果拉攏過來了,他們就能夠跟李世民對抗了。

    就在五姓七望官員想入非非的時候,長孫無忌站出來瞥了眼王,隨即抱著笏板道︰“陛下,昨夜臣就在如意樓,太子殿下去如意樓乃是為了長安學子,並不是諫議大夫所言有損大唐國威。”

    “在臣看來,太子殿下的行為,乃是大唐之福,光是一首《不第後賦菊》,就說明了唐朝科舉中的問題。臣昨夜細細想了太子殿下的話,認為不改變這個問題,大唐未來危矣。”

    嘶!

    嘩!

    整個朝堂瞬間掀起了軒然大波。

    什麼叫大唐未來危矣?

    特別是五姓七望,死死盯著長孫無忌,咬牙切齒的樣子,恨不得能說︰你長孫無忌清高,為了保自己外甥,什麼話都敢往外說,難道你長孫家就不招納賢才為己所用?

    李世民听著長孫無忌的話皺了皺眉,問道︰“輔機細細道來。”

    “是。”

    長孫無忌想了一下,便道︰“待到秋來九月八,我花開後百花殺。這明顯就是在嘲諷科舉制度是存在問題的,九月八形容的便是秋考,後面形容的不就是菊花盛開其它花凋零嗎?表示著學子們的頑強,甚至可以掀起一場軒然大波。”

    “沖天香陣透長安,這香在臣理解中便是菊花香,如果學子比喻成為菊花的頑強,那麼是不是代表著整個長安都布滿了這種頑強的意志,落榜學子的不甘?”

    “滿城盡帶黃金甲,可不可以理解為黃色的菊花布滿長安?”

    “整首詩的意思,我想就是落榜學子帶領著大唐百姓攻陷長安,特別是太子殿下還提醒了眾人,科考的不公允,所以讓落榜學子會認為考進長安不如打進長安容易。”

    嘩!

    昨夜在如意樓的官員畢竟是少數,這首詩他們也是剛剛听長孫無忌所說。

    第一次听見這首詩,就感覺到了殺氣和震撼。

    特別是長孫無忌最後一句話,考進長安不如打進長安容易。

    眾官員紛紛看向了五姓七望,這不就是這群世家弄出來的嗎?

    “胡說。”王立馬站出來,他乃是太原王家在長安的掌權人,這種時候他當然要站出來駁斥︰“齊國公,這首詩你是從哪里讀出來學子們謀反的意思?”

    本小章還未完,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面精彩內容!

    “不第後賦菊,難道不第這兩個字還不是最好的解釋嗎?”長孫無忌看傻子一般的望著王。

    只讀詩的內容或許還以為是稱贊科考之時,長安學子遍地都是,代表著繁榮。

    可帶上這首詩的名字,那意味就完全不同了。

    李世民也嚴肅的皺緊了眉。

    其實他也想過這首詩,但沒想到會有如此嚴重,或許是沒有意識到嚴重性。

    “齊國公莫要危言聳听。”王發現自己反駁不了,打算改換套路冷哼一聲︰“哼,不過是一屆學子,何以有謀反的能力?”

    這話說進了多數的大臣耳中。

    大唐是驕傲的,是無可戰勝的。

    光朝中武將就所向披靡,幾乎從無敗績。

    有這些武將在,就是整個大唐的定海神針。

    長孫無忌更是無語,瞥了眼王︰“諫議大夫,難道你沒听我剛才說是未來,以後嗎?”

    “現在我大唐猛將如雲當然不怕,難道人不會有生老病死嗎?你敢保證嗎?”

    話中含義很明顯。

    大唐現在有猛將,可這些猛將多數都是李世民人格魅力招攬而來的,也就是天策府的人。

    可未來呢?

    沒有李世民這樣有魅力的皇帝,未來那些猛將會不會入朝為官?還是被五姓七望等世家給招攬?

    李世民瞬間就明白了長孫無忌的意思,眼光如刀看向王。

    單單一眼,王就嚇得雙腿有些發軟。

    他有些氣憤,好端端的知道今天就不彈劾太子李承乾了。

    身為諫議大夫,不就是走走正規手續嘛。

    上朝不是彈劾李世民便是彈劾太子李承乾,要麼就是一些大臣。

    被他知道了李承乾去青樓能不彈劾嗎?

    怎麼就魏征站出來攪渾水,裴寂站出來解圍,長孫無忌站出來把矛頭直接指向了世家。

    難道他長孫無忌就不是世家了嗎?

    關隴勛貴,就比五姓七望差一丟丟。

    唉。

    長孫無忌看王無話可說,轉身就對李世民舉起了笏板︰“陛下,還有月于就要科舉了,此時太子殿下這首詩恐怕傳遍長安,朝廷應當立即想出對策,如果解決科舉不公平的問題。”

    “不然到時整個長安數萬學子鬧起來,這事可不好收拾。”

    立馬所有大臣的心跟著提了起來。

    特別是禮部和民部的官員,數萬學子鬧事,恐怕第一個倒霉的就是他們兩個府衙。

    禮部負責的是科考,民部負責的是考生統計。

    魏征此時也跟著站了出來︰“陛下,此事由太子殿下提出,不如我們可以詢問一下太子殿下解決辦法,畢竟是太子殿下發現了科舉的不足之處。”

    什麼?

    其它大臣驚訝的張大了嘴,不敢置信的看著魏征。

    太子才九歲。

    你讓太子上朝談論科舉這等國家大事?

    裴寂也站了出來,不理會大臣們的詫異說道︰“陛下,臣附議,太子殿下雖年幼,可看待事情本質似乎與大臣們不同,年紀越小發現的東西可能會越多,不如宣太子上朝,談談關于科考的不足。”

    “臣附議。”

    “臣附議。”

    “臣附議。”

    。。。。。。

    這下不止是裴寂的太上皇一派,長孫無忌為首的關隴勛貴也是站出來附議。

    “臣附議。”

    “臣附議。”

    “臣附議。”

    。。。。。。

    李靖這個時候看魏征、裴寂、長孫無忌都站出來了,他便也跟著附議。

    最奇怪的李孝恭這邊皇親貴族看李靖都站出來了,他們只能跟上了。

    整個朝堂之上除了五姓七望的人傻呆呆的站著,三分之二的人都站了出來支持李承乾上朝。

    李世民也算是看明白了,李承乾不知不覺的似乎拉攏了整個朝堂三分之二的人,而且是在他的眼皮子底下拉攏的。

    瞬間有些哭笑不得。

    九歲孩子竟然有如此心機。

    拜李靖為師,看中了李靖和李孝恭的關系,皇親貴冑李孝恭算是領頭羊。

    拜魏征為師解決了朝堂上第一大噴子,保全了自己的面子。

    最早開始勸說太上皇,恐怕是為了拉攏太上皇那邊的人吧?

    之後就是長孫無忌,這些小事之下,身為親舅舅的長孫無忌絕對的支持太子。

    這一番操作就拉攏了三分之二的人。

    要不是朕年輕力壯,能夠壓得住長孫無忌和武將一派,恐怕這朝堂都要變成太子的一言堂了。

    唉!

    喜歡穿唐記︰太子的逆風翻盤請大家收藏︰()穿唐記︰太子的逆風翻盤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

加入書簽 上一章 目 錄 下一章 加入書架 推薦本書

如果您喜歡,請把《穿唐記︰太子的逆風翻盤》,方便以後閱讀穿唐記︰太子的逆風翻盤第33章 太子的心機後的更新連載!
如果你對穿唐記︰太子的逆風翻盤第33章 太子的心機並對穿唐記︰太子的逆風翻盤章節有什麼建議或者評論,請後台發信息給管理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