慈頤宮的日子里,梅太後對劉冰清關懷備至。每天都會親自過問她的飲食起居,還會陪著她聊天,給她講一些養生的知識。
劉冰清也十分感激梅太後的照顧,每天都會早早地來到梅太後的房間請安,陪她用早膳。
消息很快傳遍了整個後宮,其他的妃嬪們得知皇貴妃劉冰清被接到慈頤宮養胎,且受到梅太後的恩寵至極,心中既羨慕又嫉妒。
……
鼎盛元年八月初十,乾陽殿偏殿內,氣氛略顯凝重。暖金色的陽光透過雕花窗欞,灑下斑駁光影,落在金磚鋪就的地面上。
楊起頭戴淡金色束發冠,那束發冠上,每一道紋路都彰顯著皇家的尊貴。他端坐在軟墊龍椅之上,半倚著椅背,身姿卻依舊挺拔如松。
一雙炯炯有神的龍目,深邃而銳利,仿佛能洞察人心,不怒自威。
英武的臉上,線條剛硬如刀刻,無時無刻不透露出王者的氣場。高挺的鼻梁下,上下嘴唇周圍以及下巴上蓄著接近口字的黑色胡須,更添幾分威嚴與成熟。
他身著金黃色的盤龍圓領袍,那金龍繡線栩栩如生,似要騰空而起,在陽光下閃爍著耀眼的光芒。
此刻,楊起似有似無地掃了一眼站在下方的內閣成員。
如今大秦的內閣,與前周大不相同。禮、吏、戶、兵、刑、工、商等七部尚書皆為內閣成員。有人的地方就有江湖,這內閣之中自然也不例外。
禮部尚書劉晨為首輔,他站在最前列,身姿筆挺,眼神卻不時閃爍。
他與戶部尚書秦業,曾經也算同路人,二人都期望大皇子楊景能成為太子。然而,自從劉晨得知自家閨女再度有了身孕,心中的天平便逐漸傾斜。
親外孫,那可是實實在在的自己人啊!劉晨心中暗自盤算著,自己的未來或許就系在這個尚未出世的小外孫身上。
秦業身為次輔,站在劉晨身旁不遠處。
他是皇後陳可卿的養父,雖非親生,卻勝似親生。他身材略顯富態,養尊處優下已經不是那麼清瘦了,臉上帶著溫和的笑容,眼神卻透著精明。
他自然是察覺到劉晨的疏遠,不過不以為意,“劉晨這老小子真傻,就算你閨女將來生的是一個皇子又怎麼樣,年紀上還是我家景兒最大,等那小家伙長大,我家景兒早就入主東宮,成為太子了!”秦業在心里暗暗想著。
平日里,劉晨和秦業有篩選奏書的職責。以往,二人合作默契,總能高效地完成任務。可如今,情況卻大不相同。
前兩日,兩人又在偏殿的書案前篩選奏書。
劉晨拿起一本奏書,隨意地翻了翻,便放在一旁。秦業見狀,伸手拿過那本奏書,仔細地看了起來。
“劉大人,這本奏書關乎民生,不可輕易擱置。”秦業輕聲說道,眼神中帶著一絲不滿。
劉晨卻只是淡淡地瞥了一眼,說道︰“秦大人,如今事務繁多,這本奏書不過是些瑣碎之事,不必過于在意。”
秦業心中不悅,卻也不好發作。他知道,劉晨這是故意與他作對。從那之後,類似的情況越來越多。劉晨總是找各種借口,與秦業唱反調。他不再像以往那樣與秦業商量,而是獨斷專行,將秦業的意見拋諸腦後。
而兵部尚書楊虎、刑部尚書法秦、商部尚書林宇、工部尚書賈赦,都是聰明人。
他們深知局勢,是堅定不移的保皇派,唯鼎盛帝楊起的命令是從。他們站在一旁,靜靜地看著劉晨和秦業之間的微妙變化,心中暗自揣測著局勢的發展。
楊起坐在龍椅上,將這一切都看在眼里。他心中冷笑,這些人的小心思,他又怎會不知。
他看似悠閑地半倚著龍椅,實則心中早已對內閣的局勢了如指掌。他清楚劉晨和秦業之間的矛盾,也明白他們各自的目的。
但他並不打算立刻出手干預,他要讓這些人盡情地表演,不管怎麼蹦噠,在朕眼中,不過是笑話而已。
“劉愛卿,秦愛卿,篩選奏書之事進展如何?”楊起突然開口問道,聲音低沉而威嚴。
劉晨和秦業連忙上前,躬身行禮。劉晨說道︰“陛下,奏書篩選已近尾聲,不過有些奏書還需進一步商議。”
秦業也接著說道︰“陛下,部分奏書關乎重大,還望陛下定奪。”
楊起微微點頭,說道︰“你們二人皆是朕的股肱之臣,篩選奏書之事需謹慎處理。朕希望你們以大局為重,不可因私廢公。”
劉晨和秦業心中一凜,連忙稱是。他們知道,陛下這是在警告他們。楊起的眼神掃過眾人,說道︰“內閣乃國家之核心,你們要團結一致,為大秦的繁榮昌盛出力。若有人心懷不軌,妄圖謀取私利,朕絕不輕饒。”
眾人皆跪地叩首,齊聲道︰“陛下聖明,臣等定當竭盡全力,為大秦效命。”
楊起滿意地點點頭,揮了揮手,說道︰“退下吧,繼續篩選奏書,有重要之事及時奏報。”
眾人起身,退了下去。劉晨和秦業回到書案前,繼續篩選奏書。這一次,他們都收斂了各自的心思,不敢再明目張膽地作對。
楊起看著眾人退下的背影,心中暗自思索著。他知道,內閣的紛爭只是大秦眾多問題的冰山一角。
他要利用這些矛盾,平衡各方勢力,讓大秦的朝堂更加穩固。
在這乾陽殿偏殿之中,一場無形的較量仍在繼續。劉晨和秦業之間的矛盾,只是一個開端。
……
勤政殿書房
“戴權,擬旨,擢江南總督林如海為大秦水師大總管兼任福州道節度使,前往福州組建五萬大秦水師!”楊起的聲音在宮殿中回蕩,語氣堅定而果斷。
他繼續說道︰“可從江南地區調取三百萬兩作為前期費用,以確保水師的順利組建。江南總督一職,暫由工部練九安代理。”
楊起說完,微微頷首,示意戴權用印。
戴權立刻從旁邊書寫旨意的小太監那兒接過聖旨,仔細地審視著上面的文字,確保沒有任何錯誤或遺漏。確認無誤後,他小心翼翼地將玉璽蘸上朱砂,然後鄭重地蓋在聖旨上。
隨著玉璽落下,聖旨上的文字仿佛被賦予了一種無法抗拒的力量,成為了不可更改的旨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