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唐︰開局抬棺勸諫,李二氣炸了

第38章 不一般的長安學堂

類別︰歷史穿越 作者︰是城城啊 本章︰第38章 不一般的長安學堂

    一想到房遺愛那副能徒手搏熊、卻看到書本就頭疼的憨樣,李世民心里就直打突突。

    他可不想自己的寶貝皇孫,變成一個只懂武力的莽夫。

    “父皇放心,此調教非彼調教。郇王殿下是天潢貴冑,豈能只會舞槍弄棒?

    格斗馬術,強身健體,磨礪意志罷了。真正的學問,在這兒——”

    魏叔玉說完指指腳下的土地,和遠處忙碌的學子們。

    “讀萬卷書,行萬里路;識百樣人,知稼穡艱。閉門造車,能造出什麼名堂?”

    魏叔玉話說得可就重了,連房玄齡和魏征都微微變色。

    李世民臉色變幻,最終卻是長長吐出一口濁氣。

    “就你道理多。若是教不好象兒,朕唯你是問!

    罷了,朕今日倒要瞧瞧,你這下午的課業,究竟是如何個‘因材施教’法!”

    顯然。

    李世民是要親自“督學”了。

    幾位宰相紛紛露出感興趣的神色。他們都想看看,耗資幾十萬貫、用琉璃暖房種菜的長安學堂,到底有何不同凡響之處。

    魏叔玉自信一笑“自然不會讓父皇失望。”

    半個時辰後。

    午休結束的鐘聲清脆地響起,回蕩在學堂上空。

    原本散漫的學子們迅速行動起來,並非涌向統一的學舍。而是根據各自佩戴的不同顏色綬帶,分成好幾股人流,走向不同的區域。

    “這是……”房玄齡疑惑道。

    “呵呵,不同綬帶代表不同的主修課業。”

    魏叔玉隨口解釋,“青色為‘格物’,白色為‘算經’,赤色為‘戎事’,玄色為‘文華’,黃色為‘農桑’。

    每日下午,他們可依據興趣選修其一,五日一輪回,確保皆有涉獵。”

    “選修?”魏征皺眉怒斥。

    “學業豈能如市集購物般兒戲?當由先生因材定學,豈容學子自行選擇?”

    “阿耶此言差矣。”

    魏叔玉歪嘴笑著解釋

    “強扭的瓜不甜。唯有興趣所致,方能潛心鑽研,事半功倍。

    夫子的作用,在于引導和發現他們的天賦,而非強行塑造。

    況且五日一輪回,足以讓他們接觸到各項基礎。若在其中發現真正所長,再深入精研不遲,此乃‘因材’的過程。”

    魏叔玉的教學理論,對于唐朝的精英來說,頗為新穎甚至離經叛道。

    但細想之下,又不無道理。李世民未置可否,決定先看看再說。

    他們首先路過“文華”區。

    學子們正圍坐在一起,由一位夫子引導,激烈辯論著《史記》中某篇列傳的得失。

    甚至有學子引證朝中之事加以類比,觀點雖顯稚嫩,卻充滿思辨的活力。

    不遠處則有學子鋪開畫紙,對著園中景致寫生。

    “如此辯史論政,是否太過大膽?”蕭有些擔憂。

    魏叔玉神情坦然,“知古論今,方能為鑒。只要引導其心向正,言之有物,有何不可?”

    接著是“算經”區。

    學子們人手一個沙盤和細棍,正在演算各種題目。

    題目也並非全是經義中的算學,竟有模擬商鋪記賬、計算田畝產出、甚至設計水利工程土方量的實際問題。

    李治正皺著眉頭,對著道如何計算不規則糧囤容積的題目,苦思冥想。

    “算學竟可用于此處?”

    房玄齡深知計算能力,對管理國家的重要性,眼中露出精光。

    魏叔玉傲然一笑,“算學乃百工之基,自然處處可用。只會解經義中的算題,那是書呆子。”

    來到“格物”區,景象更是讓李世民和宰相們,目瞪口呆。

    與其說是學堂,不如說是工匠作坊,里面擺放著各種奇奇怪怪的器具。

    有的學子在擺弄杠桿滑輪組,試圖用最小力氣吊起沉重的石鎖。

    有的則在用琉璃鏡片,觀察陽光聚焦點燃紙片。

    甚至還有人圍著個復雜的水車模型,看著葉輪旋轉而發出陣陣驚呼。

    “奇技淫巧!”魏征下意識冷哼一聲,但眼楮卻死死盯著轉動的葉輪,充滿困惑與不解。

    “玄成兄,此言差矣。”

    高士廉卻捻須道,“若能省人力、增效能,便是于國于民有利的實學。”

    “戎事”區則熱鬧非凡。

    箭場上不僅有練習靜止射靶的,還有騎馬奔馳中射擊移動目標。

    格斗場中,學子們兩兩對戰。練習的並非花架子,而是簡潔有效的擒拿格斗技巧。

    另一邊。

    有一小隊學子在模擬戰場對抗,用包著布的棍棒和藤牌,演練著小隊突擊與防御陣型。

    李世民看得眼角直跳,領頭的‘先鋒營’,赫然是他寵愛的郇王。

    “玉兒,這是怎麼回事??”

    魏叔玉笑得很得意,“為將者,需知兵愛兵。讓象兒當先鋒,主要是讓他知道一點,掌兵者需慎重。”

    李世民摸著美髯點點頭,混小子的解釋倒有幾分道理。

    眼前練兵之法雖說有點“野”,但不得不承認它有著極強的實戰性。

    他瞥了一眼魏叔玉,心想這小子難道真懂兵法?

    本小章還未完,請點擊下一頁後面精彩內容!

    最後是“農桑”區。

    一些學子們正小心翼翼,將收獲的胡蔥分類。

    一部分留種,一部分準備嘗試用晾曬腌制之法,提高胡蔥的儲存時間。

    暖房內。

    幾位學子在記錄各種作物的生長情況,測量暖房內的溫度。

    “咦魏賢佷,他們手中拿著的琉璃棒有啥用?”

    魏叔玉傲嬌的翹起嘴巴,“它叫溫度計,專門用來記錄溫度。”

    有時候不得不佩服古人,魏叔玉只是提個點子,他們竟真將想要的溫度計、凹透鏡、凸透鏡都給弄出來。

    雖說是手搓的,但還是勉強能用。

    如此一來,大唐提前八百多年,將溫度計給發明出來。

    一圈轉下來,李世民和眾臣內心受到的沖擊,絲毫不亞于剛才看到畝產十五石的洋蔥。

    長安學堂所教的,完全超出他們對“學問”二字的認知!

    不再是單一的經史子集,而是包羅萬象、強調實踐、思辨和專門之學的復合體系。

    最讓他們感到離譜,就是不少課程連夫子都沒有。反而讓學子們查找古書,或者自行摸索。

    “玉兒,你……”李世民張了張嘴,卻發現不知該如何評價。

    “父皇,君子六藝,禮、樂、射、御、書、數。兒臣不過是將其發揚光大,與時俱進罷了。

    禮樂書,文華區可學;射御,戎事區可練;數,算經區可精。

    此外格物致知,農桑富民,不亦是治國安邦之實學嗎?難道未來的朝廷棟梁,只需會讀聖賢書即可?”

    無人能答。

    即便是有些古板的魏征,內心也不得不承認,長安學堂的教學有可取之處。

    或許經義文章不如國子監的生員純熟,但其眼界、能力和務實精神,恐怕遠超常人。

    日落西山,學堂下課。

    學子們雖說疲憊,卻大多眼神明亮,三三兩兩討論著下午的課業。

    李世民正準備起駕回宮,忽見一侍衛來急匆匆小跑過來。

    喜歡大唐開局抬棺勸諫,李二氣炸了請大家收藏101novel.com大唐開局抬棺勸諫,李二氣炸了101novel.com更新速度全網最快。

加入書簽 上一章 目 錄 下一章 加入書架 推薦本書

如果您喜歡,請把《大唐︰開局抬棺勸諫,李二氣炸了》,方便以後閱讀大唐︰開局抬棺勸諫,李二氣炸了第38章 不一般的長安學堂後的更新連載!
如果你對大唐︰開局抬棺勸諫,李二氣炸了第38章 不一般的長安學堂並對大唐︰開局抬棺勸諫,李二氣炸了章節有什麼建議或者評論,請後台發信息給管理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