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世民的車駕儀仗,連同那十幾輛載著波斯美人的馬車,終于踏上東歸長安的漫長旅途。
在精銳的玄甲軍護衛下,魏叔玉一行人也浩浩蕩蕩離開碎葉城,
起初幾日,行程與來時並無太大不同。戈壁、荒漠、綠洲,蒼涼而壯闊的景色看多了,也難免有些乏味。
唐儉等人起初還饒有興致談論著美人風景,漸漸也偃旗息鼓,被顛簸的馬車晃得有些萎靡。
然而只過三天,車隊駛上魏叔玉主導修建的寬闊馳道時,一切變得截然不同。
李世民原本在御輦中假寐,忽然感覺車身的顛簸感顯著減輕,行駛變得異常平穩。
他好奇地掀開車簾,頓時被眼前的景象吸引。
一條足以容納四輛馬車並排奔馳的夯土大道,如同條灰黃色巨龍劈開蒼茫的戈壁,筆直地伸向遙遠的天際線。
大道兩旁挖有排水溝渠,更遠處還零星栽種著耐旱的胡楊、紅柳,顯然是為了固沙護路。
雖然來時見識過,但他還是免不了被震撼到。
“這……這便是玉兒你力主修建的馳道?”
李世民忍不住探出頭,語氣中帶著難掩的驚訝。他雖早知道有這項工程,但奏疏上的文字遠不如親眼所見來得震撼。
他感覺馳道像人體內的血脈,輸送著大唐需要的貨物與情報。
魏叔玉策馬靠近“父皇您不是明知故問嘛,您來時難道走的不是這條道?”
李世民尷尬的摸下腦袋“朕過來時為了體驗日行八百里,壓根就沒怎麼下龍輦。”
看著車廂內跪著的波斯女奴,魏叔玉朝他豎起大拇指,“父皇您厲害,還真是寶刀未老啊。”
李世民老臉一紅,連忙將話題扯開。
“如此寬闊平坦,大軍調動、糧草運輸,效率豈止倍增!日行千里絕非難事,只要有足夠換乘的馬匹。”
作為頂尖軍事家,李世民第一時間想到的便是其戰略價值。
從前關內往西域用兵,最大困擾便是漫長的補給線,以及糟糕的路況。
往往非戰斗減員極其嚴重。
有了這條馳道,大唐對西域的控制力,將提升到一個前所未有的高度。
傍晚時分。
前方出現一座夯土壘砌的院落建築,高高飄揚的唐旗表明這是一處驛站。
驛站規模不小,有馬廄、倉庫、客房,甚至還有個小型的木制望樓,頗具軍事要塞的色彩。
驛丞早已得到通知,帶著驛卒恭敬地在門外迎候。
李世民興致勃勃地下了龍輦,突然他的雙腿一軟,不是魏叔玉扶著他就摔倒在地。
“父皇您悠著點,別還沒回長安,就被波斯女奴給吸干了。”
李世民老臉一紅,他真拿混小子沒轍。
在魏叔玉和眾臣的陪同下,李世民饒有興致的視察著驛站。
令他感到非常困惑,驛卒大多身有殘疾,或是缺了條胳膊,或是瘸了一條腿。
但他們個個精神飽滿、動作麻利,將馬匹、車輛安排得井井有條。
驛丞是個三十多歲的漢子,臉上有一道刀疤。走路微跛,但眼神銳利,行事干練。
他向李世民行禮時,注意到他左手缺失兩根手指。
“你原是軍中士卒?”李世民語氣少有的和顏悅色。
“回陛下,小人原在左武衛服役,十年前在高昌之戰中負傷。五年前幸得朝廷恩典,分配至此驛站為丞,已有五年了。”
驛丞的話不卑不亢,帶著軍人的干脆。
李世民心中微動。環視四周發現不少驛卒,都帶有類似的傷殘痕跡。
不過他們都在忙碌著,不像長安街頭的一些傷兵以乞討為生。
魏叔玉在一旁解釋道
“父皇,像這樣的驛站,長安到碎葉一共有五十個。目前有四十處投入所用,每處驛站根據大小,配備八十至一百名名驛卒。
優先招募因傷退役的殘疾兵。朝廷給他們一份穩定的薪俸,他們負責接待信使、維護道路、食宿補給,同時也起到警戒、巡邏的作用。”
房玄齡感嘆道“此舉真可謂一舉數得。粗略算下來,五十處驛站至少吸納四千名傷殘士卒。
不僅為他們及其家人找到條活路,更為朝廷減輕撫恤負擔,穩定士卒們的軍心。
更主要是老兵經驗豐富、忠誠可靠,由他們守衛驛站、維護道路,遠比招募新丁更為有效安全。”
李世民深知為國流血的將士,若能老有所養、傷有所依,對軍隊士氣將是何等巨大的鼓舞!
看似不起眼的驛站體系,因招收殘疾士卒帶來深遠意義,絲毫不亞于一場大戰的勝利。
“好,好一個安排!”
李世民重重拍下魏叔玉的肩膀,“玉兒,此事辦得極好。體恤將士,鞏固邊防,利國利民!”
接下來的幾天行程,李世民對沿途的驛站格外關注。
他時常停下來與驛丞、驛卒交談,詢問他們的生活、餉銀發放、道路維護情況。
得到的反饋都頗為積極,老兵們對眼下安身立命的工作充滿感激,言語間對皇帝的忠誠溢于言表。
本小章還未完,請點擊下一頁後面精彩內容!
更讓李世民和大臣們感到震撼的,是馳道上絡繹不絕的商隊。
不同于來時路上遇到的零星商旅,如今的馳道上,幾乎都是滿載貨物的駝隊和馬車。
有從中原運來的絲綢、瓷器、茶葉,有從西域運往長安的玉石、香料、毛皮、馬匹、牛羊,甚至還有波斯的銀器、地毯。
商隊規模大小不一,但都秩序井然。看到皇帝的儀仗,他們會提前避讓到路邊,恭敬地行禮等候。
清脆的駝鈴聲叮叮當當,聲響在戈壁灘上回蕩,交織出一曲繁榮的交響樂。
“怎怎會有如此多的商賈?”唐儉看得眼花繚亂,忍不住驚嘆。
魏叔玉笑道
“路好走又安全,做生意的時間成本和風險大大降低,商人自然趨之若鶩。
沿途驛站不僅能補給和保護,還有幫忙看管的臨時倉庫。如今這條馳道,已成為連接東西方的黃金通道。”
歸途變得不再枯燥。
李世民和大臣們每日都在觀察、討論,馳道和驛站帶來的軍事、經濟、政治效益,遠遠超出他們最初的想象。
他們仿佛看到一條強有力的血脈,正將遙遠的西域,與大唐長安緊密的連接在一起。
隊伍行進速度很快,加之馳道平坦,行程縮短了近三分之一。
當看到巍峨的玉門關時,李世民竟生出一種恍如隔世之感。
出去時,是探索與征服的興奮;歸來時,是滿載見識和對未來藍圖的思考。
過了玉門關,進入河西走廊,馳道網絡愈發密集完善。人煙也逐漸稠密,到處都是一片祥和的美景。
當車駕抵達長安城外,太子李承乾率領文武百官,早已在城外十里亭迎候。
簡單的迎接儀式後,李世民與魏叔玉皆歸心似箭。
得知長樂住在皇宮,魏叔玉直奔立政殿。長孫皇後早已得到消息,在殿外等候,臉上帶著溫柔的笑意。
“叔玉見過母後。”
長孫皇後貝齒緊咬,一把抓住魏叔玉的耳朵,狠狠的擰了下。
“你個皮猴子,媳婦都不管就到處浪?”
魏叔玉自然听出她的含沙射影,朝李世民擠眉弄眼。
“父皇!”一略顯臃腫的身影,在宮女的攙扶下出現在殿門口。
正是長樂公主,她腹部高高隆起,臉色有些蒼白。但看到李世民和魏叔玉,眼中頓時迸發出明亮的光彩。
“夫人!”
魏叔玉一個箭步沖上前,小心翼翼地扶住她。
“你怎麼出來了?快回去歇著。”
“我沒事,听到你們回來了,我高興。”長樂看著魏叔玉,眼圈微微發紅。
看著女兒大腹便便的樣子,又見她氣色尚可,李世民心中一塊大石落地。
“不辛苦,不辛苦。看到朕的寶貝女兒好好的,比什麼都強。快,快進殿坐下說話!”
殿內。
長樂細細打量著風塵僕僕的丈夫,問著西域的風物與見聞。
魏叔玉坐在長樂身邊,低聲問著她的身體情況,眼神溫柔得能滴出水來。
他小心翼翼撫摸著隆起的腹部,感受著里面小生命的動靜,一種即將為人父的喜悅和責任感充滿心間。
長孫皇後在一旁看著丈夫、女兒和女婿,臉上帶著欣慰滿足的笑容。
殿內燭火溫馨、茶香裊裊,與西域的戈壁風沙相比,此處的溫馨寧靜顯得珍貴無比。
看著女兒幸福的模樣,李世民忽然覺得,放棄親征昭武九姓的那點遺憾,徹底煙消雲散了。
魏叔玉同樣覺得,一路的奔波勞頓,在此刻都得到最好的回報。
長安的夜,溫柔而靜謐,準備迎接新生命的到來。
喜歡大唐開局抬棺勸諫,李二氣炸了請大家收藏101novel.com大唐開局抬棺勸諫,李二氣炸了101novel.com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