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恪這邊,他听說了楊護給李君羨所講的理念。
這並不是楊護吹噓的話,確確實實是李恪的理念。
只不過想要做到這一點,難度不小。
想讓世界上只有一個國家,除了要用武力征服之外,還要有思想征服,這才是最為重要。
所有人都認可大唐的文化思想,他們才會真正的擁護大唐,願意做一名大唐人。
否則各有各的想法,即便用武力統一了,那也是暫時的,遲早還是要再次發生戰亂,陷入無休止的爭斗中。
因此對付敵人。除了要用強硬的手段之外,還要加上思想上的進攻。
“主公!”
楊護從外面走了進來。
“李君羨現在對主公甚是崇敬,咱們要不要把他拉攏過來,安排在皇上身旁做個內應呢?”
李恪道︰“不必,皇上對李君羨恩重如山,他是不會輕易歸順我們這邊的!
讓他繼續對本王敬佩吧,他對本王越是敬佩,將來越是會在皇上面前給本王說話。”
李恪原本就沒想著拉攏李君羨,李君羨對皇上那麼的忠誠,想要把他拉攏過來不容易。
即便拉攏過來了,他將來還是有可能暗中幫助皇上。
對于這樣的人,李恪不會收下的。
楊護點點頭,明白怎麼去做了。
“如今設立了安東道和安北都護府,影子軍團的人無法及安排過來,這兩個地方的情報消息就交給你們暗影負責。”
李恪繼續說道。
“務必要把這里的情報消息掌控好,不能出任何問題。尤其是各大部落的那些人,當中肯定會有人心生反意。
一定要警覺一些,一旦發現,立即將其扼殺在搖籃之中!”
楊護認真的點點頭,這件事他一定會做好的,絕對不能出問題!
如今,大唐四周的地盤全都是李恪的了。
北面的北方草原,東北的半島三國,東部的大海,南部的標州,西部的高原、夏州等等。
地盤廣大,早已超越了李世民掌握的土地。
而且手中的士兵以及百姓數量也遠超大唐。
至于說錢財之類的,更是數不勝數,李恪根本不擔心沒錢。
所以他想建設什麼就去建設什麼,想打仗就打仗,哪怕是遠征軍也養得起。
至于說朝廷那邊,那就顯得有些拮據了,沒有秦王這麼豪橫。
……
李恪將大唐周圍各國全部滅掉的消息,登載在了九州日報上。
九州日報大書特書,宣揚秦王的功績。
百姓們听聞此事,內心甚是震驚,秦王殿下是真的牛啊,連北方強大的草原部落都拿下了。
“要知道從古至今沒有一個王朝做到這一點的,咱們的秦王殿下做到了,真是曠古絕今的神人呀!”
“秦王殿下雖然不是皇上,但在我心中他已經已比肩皇上了!”
“什麼比肩皇上?秦王殿下早已超過了從古至今的所有皇上,他的豐功偉績必將傳揚四海,傳揚萬世!”
“殿下把大唐四周敵國全部滅掉,以後咱們便無外敵之憂,可以安心生活了。”
百姓們議論紛紛,稱贊秦王的威名。
不管是農民、工匠、商人,還是讀書人,全都對秦王贊不絕口。
“秦王殿下應該就是天上的神人轉世,是來拯救我們的!”
“說的對呀,秦王殿下不僅幫咱們掃除周圍敵國的威脅,讓我們無戰爭之憂,還讓他治下的百姓們衣食無憂,定是神人轉世!”
“什麼神人轉世?秦王殿下本身就是神人,不是誰的轉世!”
“咱們應該為秦王立廟,供奉秦王!”
“說的對!秦王這樣的豐功偉績,值得我們立廟祭祀!”
很多州的百姓們都紛紛為李恪建立廟宇,把他的雕像供奉在廟中,日日祭祀。
當地的官員們看到這一幕,心中很是無奈,不知道該怎麼處理。
他們若是把這些廟給拆了,不僅會引起百姓們的憤怒,還會得罪秦王。
若是不拆。那就會得罪朝廷,得罪皇上。
所以說他們這些當官的夾在皇上和秦王之間,很是難受,一旦沒做好就會得罪人。
更有甚者,還會得罪秦王跟皇上兩個人,那就徹底沒救了。
所以官員們面對百姓為秦王立廟的事,只能睜一只眼閉一只眼,嘴上說著百姓要遵守官府的律法,不能自行立廟祭祀。
但實際上,沒有人去阻攔或者拆除。
……
“秦王立下如此功勞,將來大唐的天下就是秦王的!”
“殿下不僅打仗厲害的,在執政方面也很強,將來天下若不是他的,我第一個不服!”
百姓們又議論了起來,在他們心中,已經默認秦王是下一任皇上了。
不過也有一些人是支持太子的,他們說當今朝廷有太子,未來的皇帝當屬太子李治。
雙方為此爭得喋喋不休。
這時候有人提出了方法︰秦王與太子平分天下!秦王掌控大唐外的地盤,太子掌控大唐內的地盤。
關于這樣的爭論,並沒有持續太久,因為官府開始介入了。
之前百姓們為秦王立廟祭祀,官府可以睜一只眼閉一只眼。
但是關于未來繼承人的事情,他們可不能任由百姓隨便討論,否則他們這些做官的也會跟著受到影響。
自古以來,皇位爭奪都充滿著殺戮,官員們都不想輕易牽扯其中。
不過在秦王掌控的各州,百姓們無需忌諱這些,想怎麼說就怎麼說。
很多百姓們都開始改稱秦王萬歲了。
不管皇上讓不讓秦王繼位,在他們的心中,秦王就是大唐的皇帝,這世間唯一的主人!
……
位于洛州的褚遂良,他這兩天也听說了秦王在北方的事情。
褚遂良內心很是憂慮,秦王怎麼就這麼厲害呢?
他居然把北方草原徹底征服了!
從此以後,秦王豈不是對整個大唐實行了包圍嗎?自己還怎麼對抗他?
褚遂良皺著眉頭,在屋子里面來回踱步,思索應對之策。
然而他現在官職低微,根本沒有任何辦法。
“希望許敬宗能夠在北方找到什麼辦法啊。”
褚遂良幽幽地嘆了一口氣,只能把希望寄托在許敬宗的身上。
他對許敬宗還是比較相信的,這個人很是聰明,腦子很靈活,去到秦王那邊,一定能混得風生水起,從而找到應對秦王的辦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