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漢廷趙漢廷捂著胸口,一副被氣得不輕的模樣。
“來來來,我好好夸夸你!”
說著, 他拿起了剛剛扔掉的荊條。
“爹,我就開玩笑呢,你別當真啊!”趙墨嚇得臉色一變。
就在趙漢廷手中的荊條即將落下的一剎那,趙霏匆忙趕到了祠堂。
她剛一進來,就看見老爹準備打弟弟。
“姐!”
趙墨看見趙霏之後,就像是抓住了救命稻草一般,趕緊跑到了她的身後。
“小兔崽子,你給我滾過來!”趙漢廷怒喝道。
“我不……”
“你還敢頂嘴!”
趙漢廷剛要上前招呼,趙霏就上前阻攔。
“爹。”
“哎!”
趙漢廷看到女兒來了,臉色稍微緩和了一些。
“霏兒啊,你看看你弟弟,整天就知道闖禍,現在可好,孩子都有了。”
“爹,小墨雖然平時有些頑劣,但這次他既然敢作敢當,願意娶刑姑娘過門,也算是有擔當。”
“而且刑姑娘為人正直善良,讓她當您兒媳婦,不也是一樁好事嗎?”
“再說,您不也馬上當爺爺了嗎?”
“況且小墨馬上也要當爹了,您往後可不能這麼動手了。”
趙墨聲音輕柔,每一個字幾乎都說到了趙漢廷的心里去,手上的動作立刻停滯在了半空中。
“也罷也罷,我這就去給這個臭小子籌備提親禮物去。”
趙漢廷的手緩緩放下,臨走之前對趙墨道,“你呀,要是有你姐一半听話,我也不至于這麼操心!”
說完,他大步離開了祠堂。
“我姐比我還早呢,就是您不知道而已。”
趙墨用只有他和趙霏能听見的聲音嘀咕著。
“你說什麼!”
趙霏瞥了趙墨一眼,柳眉倒豎,“難道你準備向爹告密嗎?”
趙墨趕緊嬉皮笑臉地賠笑道,“我哪敢告你的密啊,就是隨口一說而已。”
“姐,還是你最好,關鍵時刻總能幫我說話。”
趙霏白了他一眼,“你少跟我貧嘴,馬上就要當爹的人了,明天開始,可不能再像以前那樣吊兒郎當的了。”
“遵命,姐!”
趙墨一本正經地行了個禮。
“你呀。”
趙霏無奈地搖了搖頭,剛要轉身離去,趙墨就拉住了她的衣角,“姐,你听過一個故事嗎?”
“什麼故事?”趙霏有些不解地問道。
趙墨捏著嗓子道,“從前有只小螃蟹,在沙灘上走啊走,走啊走,突然它的蟹鉗掉了。”
“然後呢?”趙霏黛眉微皺。
“然後它就去看大夫,大夫問它說,你怎麼了?小螃蟹說,大夫,我沒鉗了。”
趙墨還沒等講完,聰慧絕頂的趙霏就沒好氣地看了他一眼,“你趙大公子什麼時候缺過錢花?”
“嘿嘿,以前是自己花,現在不是三個人花嘛。”趙墨咧嘴一笑道。
“行,缺多少?”
“大概,一萬兩就差不多了。”
“多少!”趙霏美目圓瞪,“你要這麼多錢干什麼?”
“姐,你就借我唄,等到時候我還你就是了。”
在趙墨的軟磨硬泡之下,趙霏只好慷慨解囊,將銀票給了趙墨……
…………
第二天一早。
趙霏匆忙來到了憩園。
“趙姐姐好。”小瑤看見趙霏之後,立刻恭敬行禮。
她們並非是第一次見面,也都知道彼此之間的關系。
“小瑤,王爺呢?”趙霏對小瑤詢問道。
“王爺正在木姐姐的房間吃早餐呢。”小瑤臉色微紅道。
“行,那我先在這等等吧。”
趙霏並未打擾沈川吃飯的雅興,在憩園的正廳等了一段時間。
大約半個時辰過後,梳洗打扮完畢的沈川笑著走過來。
紅光滿面的木素卿,緊隨其後。
“霏兒,今天怎麼來這麼早?”
“當然是來找你的了。”趙霏臉色略微一紅,“小墨的事情,你听說了嗎?”
“當然听說了,而且還是木姑娘給診出來的呢。”沈川微微一笑道,“怎麼,家里有麻煩了?”
“那倒是沒有,就是感覺自己快當姑姑了,還有些不太適應,而且我也想要個孩子。”趙霏羞澀地看著沈川。
“呃……”
沈川有些語塞,沒想到趙霏看刑 有了身孕,居然也眼紅了。
“妹妹,你也給我看看行嗎?”趙霏轉而看向了木素卿。
“嗯。”
木素卿走過來,輕輕地搭在趙霏的腕脈之上。
“怎麼樣?”
趙霏似乎有些期待。
“趙姐姐身體略微虛弱,只需稍微調養一番就好了,可身孕方面……”木素卿黛眉緊皺。
她就算是醫術再高明,也不可能無中生有。
“有勞妹妹了。”趙霏略微有些失望。
“這麼?有些失望?”沈川走過來,笑看著趙霏問道。
“嗯……”趙霏直言不諱地點了點頭,小聲說道,“其實,我也想為你生個孩子。”
沈川听了她的話後,心中一陣感動,“要不,我們再去努力一把?”
“這大白天的……”
趙霏的話音剛落,沈川就將她抱起。
“啊?”
趙霏羞澀地驚呼一聲,緊緊地摟住了沈川的脖頸,呼吸沉重,眼中寫滿了嬌羞和期待。
“走吧。”
沈川壞壞一笑,抱著懷中的佳人,朝著內室方向走去……
…………
早朝之上,女帝身著龍袍端坐在龍椅之上,大袖一甩穩穩落座。
文武百官身著朝服,恭敬排列整齊,齊刷刷行禮。
其中,連雲光、沈天烈和西境的幾名大將軍也赫然在百官之列。
時至年關,不少將領都應召回京,亦或者回京都過年了。
“參見陛下!”
“參見陛下!”
“平身!”
女帝輕啟朱唇,清朗的聲音在不斷回蕩。
“謝陛下!”
文武百官們起身之後,先是稟報了一些日常事務之後,幾名大臣開始匯報南境概況。
“啟奏陛下,臣听聞宇文洪基大肆征稅,南境之地民怨沸騰。”
“陛下,臣也听聞南境之地已有饑荒之征兆,且士兵們都已經短缺糧草了。”
“陛下,南境也是我大武的子民,陛下應盡早出兵征討宇文洪基,救南境黎民百姓于水火之中。”
…………
面對文武百官的啟奏,女帝黛眉微皺。
南境之地雖民怨沸騰,軍心也出現了不穩定的征兆。
但三十多萬大軍的戰斗力依舊不容小覷,貿然出兵必然是一場生靈涂炭的火拼。
“連將軍,近一年來東海局勢如何了?”女帝轉而對連雲光問道。
“啟奏陛下,東海大局已基本穩定,去年倭瀛賊寇與我大武交戰潰敗之後,年初又侵佔高句。高句得我大武支援,又購進武器,與倭瀛拼了一個兩敗俱傷。”
“據臣判斷,至少五年之內,倭瀛無再犯的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