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久後,空無與艾意在傻叔的陪同下,走進了施工現場。
這里,已是一片熱火朝天的景象。來自古村、古寨、北都、南都的施工隊伍匯聚于此,他們膚色不同、口音各異,卻有著同一個信念為這片土地,築能傳世的家園。
此次股權激勵,不分新老,不論出身,只要是對古村有貢獻的核心骨干,皆在名單之中。老員工眼含熱淚,新入成員干勁十足。人心穩了,效率高了。
當工人們看到董事長空無與軍師艾意親自踏著泥濘走來,頭戴安全帽,腳踩黃土,沒有前呼後擁,沒有高高在上,許多人停下手中的活,默默注視著他們。
空無站在人群中央,環視四周,聲音不高,卻清晰地傳入每個人耳中“今天,咱們不是在蓋樓,咱們是在種樹。這棵樹,會蔭蔽子孫。而你們每一個人,都是它的根脈。”
寒風卷著細雪掠過工地邊緣,空無的話音落下,工地上一片寂靜。忽然,一位老石匠放下錘子,從懷中掏出一塊刻著家訓的木牌,高高舉起“我祖父修過祠堂,父親壘過寨牆,今天我築未來!”剎那間,掌聲如雷。
艾意悄然記錄下這一幕,心中感慨股權是契約,而信念才是根基。
傻叔指揮著團隊在工地中央種下一棵胡楊——“生而千年不死,死而千年不倒,倒而千年不朽。”
此到,人們仿佛看見古廟城的未來青瓦飛檐與光伏玻璃共生,石板路下藏著智能管網。
臨近午後,陽光斜照,河面泛起粼粼金光。空無與艾意,來到第一分校西側的手工作坊區。
這里曾只是臨河而建的一排低矮作坊,青瓦木窗,簡樸無華,專為第一分校的女學生們實踐的場所,對外也經營些手工制品,如陶器、布藝、刺繡等,帶著濃濃的鄉土氣息。
然而,隨著古村聲名遠播,游客如潮涌入,這片區域悄然蛻變。客棧依水而立,民宿錯落有致,小店琳瑯滿目,展館陳列著非遺技藝的活態傳承。昔日的實習基地,如今已演變為微型古鎮。
更令人欣慰的是,這里安置了不少來自南都的避世女子。她們或因厭倦都市喧囂,或因追尋內心寧靜,選擇在此扎根。
她們用雙手編織生活,用匠心延續文化,在這里找到了歸屬。手工作坊不再只是教學場所,更成了她們安身立命的舞台,成了古村文化生態中不可或缺的一環。
空無望著那些忙碌的身影“這才是咱們想要的復興——不是重建幾座老房子,而是讓一群人,重新找到生活的意義。”
兩人在作坊區徜徉。一位曾為金融精英的女子正低頭縫制刺繡書包,針線在她手中如筆走龍蛇。她身旁,一名南都來的前程序員正用竹編技藝復刻《道德經》的簡牘,竹片上刻著代碼與箴言。
艾意輕撫一塊剛燒制出爐的陶牌,上面印著“心坊”二字,背面則是二維碼——掃碼可听制作者講述心路歷程。她忽然明白這里不只是景區,更是文化實驗,每個人都是創作者,也是作品本身。
夜幕降臨,作坊區亮起暖黃燈籠,河上飄起一盞盞紙燈,每一盞都寫著一句心願“願手藝不老”、“願來處可歸”、“願平凡亦有光”。
這微型古鎮,正以柔韌之力,重寫著文明的基因。
喜歡空無之路請大家收藏101novel.com空無之路101novel.com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