而在南都那座掩映于樹影中的果酒體驗館里,陽光透過落地玻璃灑在原木色的吧台上,空氣中彌漫著發酵果香與木質調香交織的微醺氣息。
易伶正端坐在一張手工打磨的胡桃木圓桌旁,指尖輕輕摩挲著杯沿,目光在黃總與趙總之間流轉。她雖未多言,卻敏銳地捕捉著每一句對話背後的深意。
黃總,全名黃四海,名字如雷貫耳,人亦如其名,行事灑脫、氣度開闊。作為黃氏家族第二代的核心人物,他自小在客棧的煙火氣中長大,听著南都街頭巷尾的市聲,看著父親那一輩人如何用一碗熱湯面留住旅人的腳步。
那家最初不過三間客房、六張飯桌的老客棧,隨著南都經濟的騰飛,逐步蛻變為高端精品酒店,繼而擴張為遍布城市主干道的連鎖品牌,一度成為本地服務業的標桿。
巔峰時期的黃氏集團,旗下酒店佔據著南都最黃金的商圈,地產估值節節攀升,家族聲望如日中天。
然而,風雲變幻,當房地產熱潮退去,消費市場陷入長期低迷,曾經門庭若市的酒店大堂變得冷清,客房入住率持續下滑,賬面上的資產一夜之間縮水近半。
那些曾被視為“金礦”的商業地產,如今更像是沉甸甸的包袱。
正是在這一片風雨飄搖之中,黃四海臨危受命,接下集團總經理的重擔。他沒有怨天尤人,也沒有固守舊業,而是清醒地意識到︰傳統酒店業的紅利期已然結束,若再墨守成規,只會被時代洪流吞沒。他需要破局,需要轉型,更需要一個能撬動新市場的支點。
而他的目光,最終落在了“酒”上。早年負責酒店采購的經歷,讓他對酒水供應鏈了如指掌。南都酒行,正是他長期合作的供應商之一,而其掌舵人趙總,更是他多年摯友。
兩人相識于一次酒類展銷會,彼時黃四海還在為酒店挑選一款適合搭配本地菜肴的果酒,趙總則正為自家新進的陳釀尋找高端渠道。
一席長談,從釀造工藝聊到市場趨勢,從人生理想談到家族責任,竟不知不覺聊至深夜。自此,二人結下深厚情誼,雖無血緣,卻情同手足。
黃四海豪邁不羈,遇事敢斷;趙總則沉穩內斂,善于謀略。性格互補,卻在商業嗅覺上驚人一致。
當趙總察覺到消費降級背景下,高端白酒市場遇冷,而果酒、低度酒卻悄然興起,尤其是年份果酒具備收藏與投資潛力時,他心中萌生了一個大膽的構想︰囤積優質陳年果酒,打造稀缺品牌,走“輕奢+文化”路線。
他知道,單憑酒行之力難以迅速打開局面,必須借助成熟的線下場景與高端客群資源。而黃氏集團雖面臨困境,但其遍布城市的酒店網絡、長期積累的高淨值客戶數據庫,以及深厚的本地人脈,正是絕佳的轉化平台。
于是,他主動聯系黃四海。兩人在果酒體驗館重逢,杯盞之間,無需多言,便已心照不宣。一個有酒,一個有場;一個有資源,一個有渠道。
他們要做的,不只是賣酒,而是重新定義南都的“微醺文化”——將果酒從佐餐飲品,升華為一種生活方式的象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