會議結束後,空無與素真駕車前往修行者學校。一路上,兩人回顧著會議的內容,也對即將展開的交流充滿期待。
抵達學校後,他們在食堂共進晚餐,飯菜雖樸素,卻別有一番滋味。飯後,兩人前往賓館的會客廳,與早已等候在那里的厲文會合。
三人圍坐,茶水溫熱,談話自然展開。他們的話題從鄉村文化談起,逐漸延伸至都市文化,最後聚焦于修行文化,三者之間的聯系與差異在交流中逐漸清晰。
空無首先向厲文介紹了鄉村文化與都市文化融合的現狀與趨勢。他提到,這種融合並非簡單的疊加,而是一種深層次的文化再創造。他具體闡述了三個階段的實踐過程︰
第一階段,是通過《古村︰愛之界》這款沉浸式游戲,讓都市人群得以“穿越”到古村,親身體驗原生態的鄉村生活。
游戲以真實的古村為藍本,構建出一個充滿溫情的世界。玩家可以在其中參與農事、節慶、手工藝制作等活動。
這種方式不僅喚起了人們對鄉村文化的興趣,也讓鄉村文化以數字化方式傳播。
第二階段,則是通過《都市種田》游戲,將鄉村的農耕元素巧妙地植入都市生活場景中。
這款游戲以城市公園與社區農場為背景,讓玩家在繁忙的都市節奏中,也能體驗種植的樂趣與收獲的喜悅。
它不僅滿足了都市人對自然的向往,也在潛移默化中提升了他們對生態的認知。
第三階段,是兩者的進一步融合,形成了《都市種田小區》這一全新的生活體驗項目。
這個項目將虛擬與現實結合,在現實社區中引入鄉村生活的元素,如共享菜園、傳統手作工坊等,讓居民在都市喧囂中也能感受到鄉村寧靜。
這種復合型生活方式,既保留了都市的便利與高效,又融入了鄉村的慢節奏與人文關懷,成為新的文化現象。
在空無的敘述中,厲文頻頻點頭,不時提出問題與見解,三人之間的對話愈發深入。
他們不僅探討了文化融合的路徑,也反思了修行文化在其中可能扮演的角色——如何在快節奏的現代生活中,保持內心的寧靜與覺知。
厲文沉吟片刻,緩緩說道︰“修行文化,其實正是這種融合的內在支撐。它不顯山露水,卻深深植根于生活的每一刻。”
他以茶代酒,輕輕一抿,繼續道,“就像游戲和社區項目,它們不只是文化載體,更是一種修行的實踐方式。”
素真點頭附和︰“確實,修行並非一定要遠離塵世,它可以在田野間,也可以在高樓中。關鍵在于人是否能保持覺知與專注。”
她提到修行者學校的學生,在日常勞作中修心,比如掃地、種菜,皆可成為修行的一部分。
厲文眼中閃過一絲興趣︰“那我們是否可以設想,將修行文化作為主線,融入到項目中?
比如在《都市種田小區》里,設立‘節氣修行課程’,引導居民在順應自然節律中,找回身心的平衡。”
空無眼前一亮︰“這不僅能增強項目的文化深度,還能幫助都市人緩解焦慮,找到內心的歸屬。”
三人相視一笑,仿佛一幅融合鄉村、都市與修行文化的新藍圖,正在他們心中緩緩展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