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年討債了塵緣

第123章 生產贗品高手

類別︰武俠修真 作者︰大川壩老奐 本章︰第123章 生產贗品高手

    元王明家珍藏在房山縣南窖鄉水峪村地下室的財富,除了黃金以外,主要是以前各個朝代和年代的青銅器、金器、銀器,各種陶瓷制品、玉石制品,歷朝歷代名家的字畫,還有一部分盜竊出來的宮廷用品等。

    元長洹對這些寶貝都做了鑒別,絕大部分為稀世珍品,幾乎全是文物或古董級別的,字畫均為歷朝歷代名家作品,沒有一件贗品。

    怎麼多寶貝折算下來,真是富可敵國啊!

    元長洹給了溫丹一個艱巨的任務,也給自己壓了一部分擔子。就是叫溫丹就地取材,或采購一些重金屬,礦石,泥土等原料,充分運用他的煉丹,制陶,雕刻,配制丹青等技術,在新建成的“元墟”里,利用陶瓷作坊,煉丹作坊,手工玉器作坊,金屬冶煉作坊,燒制、澆鑄、冶煉、制做一套與元家地下室庫房里一模一樣的金磚,金魚,金條,各種銀器等重金屬制品,所有金屬制品表面,鍍刷一層金粉或銀粉,數量和重量與元家金銀制品相同。

    這項工作,實質上與溫丹以往在遮陽山從事的煉丹制丹相似,這位道友完全可以在煉丹作坊里拿得下。

    對元家地下庫房里金磚,金魚,金條,金幣等錢財和銀器的仿制,溫丹是最拿手的,這些活計,他都可以在煉丹爐里完成。

    溫丹先在山上采集富含重金屬鎢、鉛的礦物質,又開挖出鐵礦石,對三種金屬礦石分開冶煉,提煉出不太純的金屬鎢,金屬鉛和有些雜質的金屬鐵。

    溫丹再將鎢、鉛、鐵三種金屬,按比例混合在一起,在煉丹爐內熔解成鐵鎢合金,鐵鉛合金,鉛鎢合金,鎢鉛鐵合金等。

    溫丹把幾種高溫合金熔液,倒入早已制作好的金磚,金魚,金條,金幣等模具槽里,冷卻成型後,將表面打磨干淨,再置入黃金熔液里,快速取出,鍍一層金粉,這些鐵鎢、鉛鎢合金形成的烏黑色磚、魚、條、幣,就變成金黃色的金磚,金魚,金條,金幣等,在外觀上別無二致。

    更令人拍案叫絕的是,溫丹煉制成的這些內黑外黃的金磚,金魚,金條,金幣等,與元家地下庫房里儲藏的同形真金重量,不差分毫,用感官和稱重的辦法,無法鑒別出來。

    元長洹讓溫丹在金屬冶煉作坊里,同時冶煉、澆鑄一套與元家地下庫房里那些金屬文物古董,完全相同的金屬器皿,其大小,造型,重量,外觀等特征,與那些文物古董高度相似。數量與元家地下庫房里的文物古董數量同等。

    煉丹與制陶有許多相似之處,特別是在丹青的制做運用上,大同小異。

    溫丹經過仔細揣摩元家收藏的珍貴陶罐和宮廷瓷器,弄清楚了其大概制做工藝。他在“元墟”陶瓷作坊里試驗制做,竟然能制作出像模像樣的瓶瓶罐罐。

    溫丹按照元家地下庫房里的那些瓷器古董,打制模型,燒制、彩釉、制作出數量相同的陶瓷容器,幾可以假亂真。

    雕刻玉石制品比較麻煩,不過,京城的古玩市場里,有大量的各種顏色的廉價石頭,溫丹采購回來後,買了一把刻刀,一邊學習雕刻,一邊去元家地下庫房里,對照各種玉器,研究參詳。

    溫丹幾經試驗,就能雕刻出不錯的各種玉器。

    溫丹在干中學,學中干,在陪伴元長洹的漫長生活中,他精雕細刻出一件件與元家地下庫房里的各種玉器非常相似的玉石產品。

    對歷朝歷代名家字畫古董的模擬制做,全部由小元長洹自己完成。

    元王明家里有現成的筆墨紙硯,各種顏色顏料和紙張齊全。元長洹大部分時間在“元墟”字畫書房里臨帖擬畫,只有父親在家時,元長洹就在家里寫字畫畫。

    元長洹學識淵博,文字功力深厚,作詩作文是其專長,摹畫自然不差,一幅幅仿歷朝歷代名家的字畫,在他這里出手很快。

    元長洹自己又會裝裱。在三年時間里,他已將元家地下庫房里的兩千多幅字畫,全部臨摹完成。

    溫丹的工作量雖然很大,但大部分活路,他都熟悉,或一學就會,做起來輕車熟路。

    溫丹這種半仙半人的體質,又不需要太長時間休息。盡管他身體損傷嚴重,還需經常為元長洹輸送真氣,但每天他只需要打坐兩次,用時約四個時辰,就可緩過來。溫丹在其余時間里,可不分白天黑夜的干這些造假活計。

    溫丹不知疲倦的干了六年時間,完成了與元家地下庫房里,數量和外觀完全相同的黃金收藏品,青銅器,金器,銀器和各種陶瓷、玉器等物件的仿制。元長洹也臨摹完同等的數量的高仿字畫。

    一切準備就緒後,元長洹和溫丹利用夜晚,或元王明出外做生意時,將“元墟”里的一件件高仿金塊,高仿金屬器皿,高仿古董,高仿字畫,高仿陶瓷,高仿玉器等,分少量多次的搬運到水峪村元王明家的地下庫房里,取下地下庫房里的真品古董,將高仿古董一件件對應真品,擺放在原來位置上。

    由于元家財富太大,珍貴東西太多,這項財富搬運和真假古董、寶貝置換工作,歷時兩年才完成。

    這樣,在房山縣南窖鄉水峪村的元王明家和觀音山腳下的“元墟”里,就各有一座地下城堡,里面擺放著形狀和數量完全相同的古董、寶貝。只不過“元墟”地下房子里存放的寶物,全部是真品。水峪村元王明家的地下庫房里擺放的寶貝,全部是贗品。但不懂行道的人,根本看不出來。

    當然,這項制做假貨,以假換真的行動,只能算是告一段落,因為元容安成為天下第一總督後,這樣的財富又源源不斷的從直隸總督衙門,流入房山縣南窖鄉水峪村元王明家里。

    元長洹和溫丹又不斷地據此制造假貨,再搬運真貨置換。

    因為元容安攫取的財富是批量進來的,造假和以假換真的行動,是循序漸進的,工作量不是太大,卻一直沒有中斷過,直到元容安盜取國權乃止。

    喜歡百年討債了塵緣請大家收藏︰()百年討債了塵緣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

加入書簽 上一章 目 錄 下一章 加入書架 推薦本書

如果您喜歡,請把《百年討債了塵緣》,方便以後閱讀百年討債了塵緣第123章 生產贗品高手後的更新連載!
如果你對百年討債了塵緣第123章 生產贗品高手並對百年討債了塵緣章節有什麼建議或者評論,請後台發信息給管理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