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國皇帝︰從望氣術開始

第515章 金口玉言

類別︰歷史穿越 作者︰高煎果 本章︰第515章 金口玉言

    想到這,高楷面色凝重“唐檢,長安城民眾往日里,如何排污?”

    唐檢回言“按主上要求,屎尿穢物不得傾倒街巷,一律統一安置,派人運出城外漚肥。”

    “不過,平時污水,大多倒入滲井,甚至,倒入永安、清明、龍首三渠。”

    高楷斷然道“如此排污,絕不可行。”

    滲井便是廢棄水井,一旦淹死過人、畜,無論是否有水,都會廢棄,往里傾倒垃圾,污水。

    時間一長,污水滲入土壤,一旦污染地下水源,那便糟了。

    穢物聚而不泄,奎底墊隘,致使水皆咸鹵,無法飲用,不光影響百姓生活,更會荼毒後世。

    並且,關中地下水規模小且封閉,不與中原諸道相連,一旦污染、枯竭,再難恢復。

    後世長安城淪為“廢都”,從此衰落,水污染便是一大原因。

    念及此,他詢問道“長安城有多少人口?”

    唐檢不假思索“長安、萬年二縣,有屋舍者六萬余戶。”

    “另有禁衛軍、宦官、宮娥、私奴、小吏、匠人、樂戶、僧人道士,往來流民。”

    “攏共約六十萬之眾。”

    高楷陷入沉思,長安城足有八十多平方公里,卻只有六十萬人,太過地廣人稀。

    然而人雖尚少,卻不能不未雨綢繆,早做規劃。

    否則,人口暴漲時,再去治理,所需花費人力物力財力,都將不可同日而語。

    想到這,他沉聲道“寅虎,召宇文凱覲見。”

    “是!”王寅虎匆匆去了。

    趁這空當,高楷吩咐道“唐檢,你去傳令,命京兆府,長安、萬年二縣,布告城中民眾。”

    “不得再向滲井、永安、清明、龍首三渠傾倒垃圾、污水,違者罰錢。”

    “另外,將積重難返的滲井填平,不得使用。”

    “遵令!”

    一刻鐘後,宇文凱來見。高楷當即下令,讓他對長安城排水渠做一個統計,並擴建主渠,加寬、加深,另外增設支渠。

    “一應花費,從內庫支取。征召百姓,則按勞發放糧食、銅錢。不必太過急切,須得仔細、嚴謹,務必查漏補缺。”

    “遵令!”宇文凱答應下來,忽又提起一事。

    “主上,微臣得知,廣通渠堵塞,耽擱漕運,恐怕日後有糧食不足之憂。”

    這廣通渠為先帝時挖掘,從長安起至潼關,攏共三百多里,可將中原諸道糧食運來,供養西都所用。

    如此一來,不必頻繁去往洛陽,移都就食。

    高楷思索片刻,囑咐道“疏通廣通渠,乃是大工程,到農閑時節,再作安排。”

    “是!”

    待他告退,高楷忍不住嘆道“治理天下,當真千頭萬緒,我麾下不過六道,卻也諸事繁重,不得清閑。”

    呂洪鄭重道“常言道,能者多勞,秦公為六道之主,以百姓為重,愛民如子,事事操勞,自然格外辛苦。”

    高楷笑了笑“說起治國之道,不知二位道長有何教我?”

    孫伯端拱手“依貧道愚見,治理國家,首重于人,須得多多提拔人才,,量才適用。”

    “秦公不妨重開科舉,引天下英才來投。”

    高楷目光一亮“此話正合我意!”

    “唐檢,將此事記下,呈送六司商議,待來日,再開科舉,廣納人才。”

    “遵令!”

    隨後,高楷看向另一人“呂道長有何高見?”

    呂洪回言“治國之道,在乎猛寬得中。依貧道看來,需依法約束,使路不拾遺,夜不閉戶,以致大同。”

    依法治國?高楷頗為驚訝,沒想到,這兩個道士,一個提倡用人,一個主張依法,見解當真不凡,即便許多朝中重臣,也比不上。

    “呂道長真知灼見!”

    “唐檢,傳我令,命蕭公酌情,修訂一部律法,廢除本朝一些酷刑。”

    “遵命!”

    諸事議定,高楷朗聲笑道“二位道長真才實學,乃我平生僅見。”

    “傳令,授孫伯端為太史丞,呂洪為記室參軍。”

    “謝主上!”兩人喜不自勝,各自有一絲氣運,投入大鼎之中。

    “既得官職,可去領取告身、朝服、俸祿。”高楷交代道。

    “是!”

    待兩人告退,唐檢擰眉“主上,這二人雖有幾分才華,卻是道士,若擅用法力,為非作歹,豈非無人可制?”

    高楷淡聲道“既入我麾下為臣,便受朝堂約束,不得隨心所欲,不必憂心。”

    天網恢恢,疏而不漏,如今,卻是人道大興之時。

    “是!”唐檢不再多言。

    高楷轉而說起一事“听說,宇文凱有個外甥,叫竇易,頗有不凡?”

    唐檢點頭“此人年方十六,卻極為擅長經商。”

    “不過,這只是小道罷了。”

    高楷搖頭一笑“無商不富,切莫小瞧了他。”

    唐檢若有所思。

    “對了,褚公逝去,兵部司不可無人主持。”高楷想起一事,“便召回狄長孫,讓他做郎中。”

    “遵令!”

    ……

    武德殿外,孫伯端、呂洪二人過長樂門,來到尚書省下轄吏部司,經門吏指引,抵達一處廊院。

    早有一名內史等候,拱手笑道“恭喜孫太史、呂參軍!”

    兩人連連謙遜,呈上度牒,交由內史,又寫下家世、履歷、籍貫等基礎信息,登記在簿。

    “孫太史、呂參軍稍等,下官這就上稟楊郎中。”內史客氣道。

    “有勞內史!”兩人齊聲道謝。

    原本,道士度牒,須得經過吏部司再三核實,確認無誤之後,方才呈送楊燁過目。

    整個過程,少說也得天。

    不過,這兩人為高楷金口玉言親封官職,自然無需如此繁瑣。

    內史著實歆羨,持文書,走進吏部司大堂。

    楊燁頗為意外“這二位道長,竟得主上如此看重?”

    甫一見面,便授予官職,實在叫人驚訝。

    不過,他自不會阻攔“謄抄吧!”

    “是!”內史答應一聲,將孫伯端、呂洪二人基礎信息,以工整楷書,寫在兩張綾書上,一式兩份。

    楊燁看過無誤後,便在綾書末尾簽下一個“判”字,加蓋吏部司印章。

    這便是告身。

    喜歡開國皇帝從望氣術開始請大家收藏101novel.com開國皇帝從望氣術開始101novel.com更新速度全網最快。

加入書簽 上一章 目 錄 下一章 加入書架 推薦本書

如果您喜歡,請把《開國皇帝︰從望氣術開始》,方便以後閱讀開國皇帝︰從望氣術開始第515章 金口玉言後的更新連載!
如果你對開國皇帝︰從望氣術開始第515章 金口玉言並對開國皇帝︰從望氣術開始章節有什麼建議或者評論,請後台發信息給管理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