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皇後殿下!”數個宮娥內侍見此,嚎哭不絕。
“倒是忠心為主!”董澄笑了笑,旋即下令,“將皇後宮中之人,一律亂棍打死,給她陪葬。”
“遵命!”監門衛獰笑著沖入立政殿,見人便殺。
“大王,陛下暈厥了!”這時,內侍監匆匆來報。
“將陛下送回寢殿,好生看管。”董澄擺手道。
“是!”內侍監點頭哈腰。
待他離去,董澄喚來一名親衛,漠然道︰“將他處置了!”
“遵令!”
此間事了,董澄擺駕出宮,下令千牛衛、監門衛齊出,團團圍住陰府。
其後,將陰壽及府中二百余人,斬首示眾。
翌日,太極宮中傳出詔令,立董澄次女為皇後。
同時,進拜董澄為相國,總司百揆,佩戴十二旒冕,建天子旌旗,出警入蹕。
距離登基稱帝,只差最後一層窗戶紙。
……
卻說都畿道、洛陽、豫國公府。
自從高楷出兵,攻打京畿道,王玄肅與滿朝文武,便時刻關注。
這一日,八百里加急文書傳來,惹得群臣矚目。
“高楷連敗強敵,竟已攻取岐、 、華、同四州,與雍州大半。”王玄肅驚嘆不已。
“如今,他正與趙王劉競成在潼關對峙,董澄卻龜縮在長安城中,束手無策。”
“恐怕要不了多久,高楷便能攻下長安,坐擁京畿道。”
“豫公此言差矣!”黃門侍郎皇甫懿不贊同道,“高楷雖然強橫,劉競成卻也不遑多讓。”
“董澄也非好相與的。”
“鹿死誰手,猶未可知。”
封長卿搖頭道︰“劉競成雖然坐擁河東、河北兩道,卻錯失良機。”
“至今被秦國公擋在潼關之外,不得寸進。”
“至于董澄,只知權謀內斗,卻不知用兵,不過坐以待斃罷了。”
“最終,京畿道必定落入秦國公手中。”
兩人各執己見。
王玄肅倏然嘆息︰“天下爭霸,如火如荼。”
“我等卻只能坐視風雲,無力開疆拓土。”
听聞此言,群臣皆是黯然。
此前,董澄、劉競成聯袂來攻,所向披靡。
一場大敗下來,元氣大傷,至今尚未恢復。
只能眼睜睜看著他人縱橫馳騁,瓜分神州大地。
封長卿寬慰道︰“豫公不必妄自菲薄。”
“依微臣看來,劉競成必敗,我等正可早做準備,趁他敗退之時,攻取蒲州,甚至,佔據虢州。”
“不可!”皇甫懿反對道,“劉競成,乃當世梟雄,能征善戰。”
“依微臣愚見,他必能攻入長安。”
“豫公不如出兵,奪取商州,佔據武關。”
“如此一來,進可攻、退可守,可立于不敗之地。”
眾文武意見不一,莫衷一是,只能把視線轉向上首。
王玄肅沉思良久︰“既如此,我等便做兩手準備。”
“兵分兩路,分別屯兵于虢、商二州,伺機而動。”
“是!”眾人自無異議。
皇甫懿、封長卿卻不約而同嘆息︰豫公遇事猶豫不決,優柔寡斷,縱然大好時機近在眼前,也把握不住。
絕非明主之相。
下首,凌霄子見此,感嘆道︰高楷、劉競成,皆是當世英主,根基深厚,遠非豫公可比。
董澄雖不知用兵,卻能謀善斷,大權獨攬。
相比較,豫公便稍顯仁弱。
不過,豫公不似董澄那般嗜殺,威懾滿朝文武,更視天子于無物。
將來,爭霸不成,或可保住全族性命。
另一頭,紫薇宮中,聖人陳駿端坐御榻,正百無聊賴。
他約莫十四五歲,正是豆蔻年華。一向養在深宮,受母親溺愛,頗有些不諳世事,天真爛漫。
也正是因此,王玄肅並未多加忌憚,君臣之間,沒有長安那般劍拔弩張、恨對方入骨。
此時,太後劉氏听聞長安傳來的消息,忍不住慶幸。
豫國公雖也大權在握,倒是對皇兒頗為恭敬,並不曾折辱欺凌。
不像董澄那般,夜闖後宮,縊殺貴妃、亂棒打死皇後,監視天子,視其如罪囚。
只盼將來,新朝鼎立之後,他們娘倆,能過太平日子,縱然清苦一些也不要緊。
……
話分兩頭,京畿道、華州、潼關城。
高楷與劉競成,在此僵持數日。
夏侯敬德按捺不住︰“主上,何不分兵去攻長安,好過在此白白浪費時間。”
“稍安勿躁!”高楷淡聲道,“若不將劉競成擊敗,縱然攻下長安,也難得安穩。”
“是……”夏侯敬德不甘心地退下。
高楷轉而問起一事︰“唐檢,這些時日,奉宸司探查得如何了?”
他何嘗不想盡快解決劉競成,圍攻長安?
只是,這劉競成不愧一員勁敵,即便晝夜不休攻城,也不露絲毫破綻,讓他一時無計可施。
只能派遣奉宸司校尉多番搜尋情報。
唐檢回言︰“主上,據奉宸司探知,趙軍大營防守嚴謹,糧草供應並無缺乏跡象,士氣也未大跌。”
劉競成每戰,皆身先士卒,甘冒箭矢、滾石,悍不畏死。
麾下士卒見此,士氣振奮。
高楷嘆道︰“劉競成,果然當世英雄。”
一時間,眾人皆無法可想。
正沉默時,崔桃符倏然開口︰“主上,末將鎮守潼關數載,熟知山中地勢。”
“這些時日,末將遠觀趙軍大營,卻發覺一處破綻。”
“哦?”高楷好奇,“有何破綻?”
崔桃符一五一十道︰“劉競成將大營安置在山谷之中,北靠群山、南依黃河,依山傍水,自是無恙。”
“不過,這山谷狹長,中間地帶水草豐美,溝深樹密,極易設伏。”
“我等可采取出其不意、擊敵要害的策略,一舉大敗趙軍。”
高楷點頭一笑︰“攻其不備,出奇制勝,著實至理。”
“諸位可有良策?”
崔皓獻上一計︰“主上,劉競成對長安勢在必得,不達目的誓不罷休。”
“主上正可利用一番。”
“不妨放出消息,親率大軍大張旗鼓,前去攻打長安。”
“至于潼關,只留少許兵卒鎮守。另外,提前派人出關,至峽谷設伏。”
“劉競成听聞,必定大軍壓上。”
“屆時,伏兵一出,內外夾擊,保管叫他有來無回。”
“此為瞞天過海之計!”
高楷稱贊道︰“果然妙計!”
楊燁補充道︰“劉競成生性謹慎,恐怕會派遣麾下大將,領兵先行。”
“若像上次一般,叫張釗逃脫,反倒不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