陸紀覽面色肅然︰“家父在朝為官時,因直言進諫,觸怒先帝,全族老小皆下獄問罪,擇日便要斬首示眾。”
“所幸大王出手相救,方才逃得一命,流放邊疆。”
“後來,先帝駕崩,大王將我召回,委以重任。”
“此等大恩,我必誓死相報。”
許晉不勝唏噓,卻又無話可說——他與陸紀覽數年未見,著實不知。
既是救命,又是知遇之恩,縱然粉身碎骨也當報答。
陸紀覽鄭重道︰“賢弟,天下群雄,無不重視門第出身,你我家道中落,只是寒門庶族。”
“如今,齊王知人善任,不以出身論英雄,正是我等效力之時。”
“何不與我一起,輔佐齊王,掃平群雄,一統天下?”
許晉暗嘆一聲,只能應下,靜觀其變。
……
且說涇州、安定城,府衙之中。
高楷正于前堂理事,忽一抬頭,向西南望去。
兩道黑氣,飄然而來,欲侵蝕大鼎。
“這是……岐山、陳倉二道,有敵軍突襲?”他不由吃了一驚。
看來,董澄不甘寂寞,派遣大將出兵,想要斷他糧道,攻他駐地,逼他撤兵回返。
“釜底抽薪,倒是一招妙棋。”高楷不由暗思,“只是,究竟何人,設下此計?”
想了想,他喚來唐檢、嚴光遠,叮囑道︰“唐檢,傳令興仁,讓他派遣州中兵卒,到黃花縣守御,小心陳倉道伏兵。”
“嚴老將軍,有勞你前往上 鎮守,防備齊軍突襲,斷絕祁山糧道。”
唐檢、嚴光遠皆大吃一驚︰“祁山、陳倉二道有敵軍突襲?”
高楷微微頷首︰“有備無患。”
“齊軍既為突襲,兵力必不甚多,可據城堅守,莫要擅自出擊。”
“是!”兩人匆匆去了。
徐晏清面露驚詫︰“此為釜底抽薪之計,堪為巧妙。”
畢竟,糧道若斷,駐地失守,即便四萬大軍,也如一盤散沙,崩潰之日不遠。
楊燁眸光一閃︰“微臣听聞,董澄派遣王宗仁,率大軍至雍縣,守御岐州。”
“此計想必出自于他。”
徐晏清微微搖頭︰“我曾游歷長安,與王宗仁有一面之緣。”
“此人擅長領兵作戰,卻短于計謀。”
“這釜底抽薪之計,必是他人所獻。”
“來而不往非禮也!”高楷笑道,“無論何人獻計,他既然出招,我自當接招。”
“傳我軍令,命哥舒浩率軍,走褒斜道,攻岐州 縣。”
“另外,讓馬規元領五千兵卒,走儻駱道,直取雍州周至。”
“得令!”
“以彼之道,還施彼身!”徐晏清笑贊,“主上這招,正要叫王宗仁、董澄疲于應對。”
楊燁說道︰“王宗仁、董澄必在兩道布設重兵把守,若要攻取岐州,還得我等出兵打開局面。”
高楷頷首︰“傳令,犒賞三軍,待明日一早,即刻趕往 州,攻打新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