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一晃過去了三天,眼瞅著到了赴縣令夫人約的日子。
王雪也在這段時間,置辦了一個佔地三百畝的小農莊。
田地並沒有租出去,而是打算自己留著種。
這個時代的勞動力不值錢,多種點糧食,拿到他們的世界,能換不少好東西。
這個年代的古董字畫價格很便宜,多買一些囤起來,等到盛世來臨,再將之賣出去,絕對能大賺一筆。
這樣倒買倒賣,甚至比在外面風吹日曬創業掙的更多。
“嫂子,你收拾好了嗎?”
已經打扮完的張建芳找到了王雪,外面的馬車已經等著了,只要她們兩人收拾完,就可以立即出發。
“走吧,咱們去看看縣令夫人有什麼吩咐?”
兩人準備好以後,就直奔縣衙後院。
已經有不少南城的夫人小姐提前到達,王雪她們到的時候,並沒有引起任何人的注意。
大概上午930左右,宴會才正式開始。
她們這才看到了南城的縣令夫人,對方是一個雍容華貴,且很和氣的女人。
在跟南城眾夫人打過招呼以後,才來到了王雪她們身邊。
“歡迎你們在南城落戶,我們南城山美水美人也和氣,二位來我們南城,真是選對地方了。”
縣令夫人帶著兩人,在花叢中穿梭。
這些花卉,都是縣令夫人花大代價買來的。
還有一些其他府上,搬來的觀賞花卉。
等宴會結束以後,還得送回去。
不過不得不說,縣衙的花園是真的漂亮。
百花齊放,蝴蝶爭艷。
滿院子都是自然散發出來的芬芳。
“這不多虧了縣令大人治理有方,南城的百姓才能安居樂業。”
“我跟我家妹子,才能過上無憂無慮的生活。”
縣令夫人對她們另眼相看,肯定是有所圖謀,王雪自然極盡恭維想要打好關系。
花花轎子人抬人,多說點好話肯定沒錯。
“官人一向清正廉明,為了南城百姓兢兢業業,不過這都是他分內之事,只要南城的百姓過得好,我們做什麼都是應該的。”
一說起自家大人,縣令夫人便滿臉笑容。
她家大人愛民如子,南城百姓誰人不夸!
不過好話誰不願意听,見王雪說話好听,縣令夫人對她越發和善。
“近日听說,你們拿出那叫做雪花膏的東西,對皮膚非常有用。”
“有人在用了你們的雪花膏之後,不僅皮膚變得好了,而且還白了一些。”
“不知你們那雪花膏可還有?”
王雪早就料到,縣令夫人叫她們來,肯定是因為雪花膏的事。
“雪花膏的制作不易,所以分量並不多。”
“之前因為缺錢賣了一些,如今還剩下幾瓶。”
“夫人,我們這里除了雪花膏之外還有水乳。”
“如果能夠配套使用,效果會更好。”
“這次前來赴會,我們專門為夫人帶了一套。”
王雪說著,對著張建芳示意了一下。
對方很快就取出了提前準備好的禮物,那是一整套的化妝品。
听說是來自國外,兩人好不容易才從友誼商店買來的。
除了水乳霜之外,還專門給配了口紅。
這一整套下來價格不菲,不過用來打通關系效果也最佳。
果然,那縣令夫人迫不及待的就打開了包裝,查看起了里面漂亮的玻璃瓶。
“這是琉璃瓶?”
“究竟是什麼人這麼奢侈,用琉璃瓶盛放化妝品?”
縣令夫人驚嘆地看著那漂亮的玻璃瓶,即便里面的化妝品用完了,還可以繼續投放胭脂。
這瓶子又不會壞,可以反復利用。
就算哪天不想要了,也能拿出去賣,價格絕對不菲。
縣令夫人知道二人是想要討好她,以求在南城,能夠有人庇護。
“兩位的禮物著實貴重,這樣……”
縣令夫人從身上取下一塊玉佩,遞給了王雪。
“若是以後遇到麻煩,可持此玉佩來尋我。”
“只要我能幫上忙的,絕不推脫。”
女人之間,最好的拉攏手段就是美與食。
好看的和好吃的,永遠是必殺技。
三人聊得很開心,不過縣令夫人還得招待其他客人,與二人聊了一會兒就離開了。
同時與王雪她們定下了十瓶雪花膏的訂單,于半個月後交易。
听說是要拿去送禮,縣令夫人沒有明說,她們也是從別人那里听了一耳朵。
不過好在順利的結束了宴會,兩人全程都沒吃什麼東西,回到家里早就餓了。
二人也沒委屈自己,讓雲娘給做了好多美食。
吃飽喝足以後,繼續忙碌事業。
時間一晃過去了兩個月, 二人每日奔波于古代世界和現實世界之中,雖然很辛苦,但收獲也是巨大的。
這不,兩人花錢在鎮上買了個工作。
剛辦理完入職手續,又在鎮上租了間院子。
準備回家把行李收拾一下,以後就住到鎮上去。
這樣村里人看不到她們,就不會議論兩人不上工的事。
大隊長夾在中間,也不會那麼難辦。
這不,二人剛收拾完東西,還沒來得及走,就听到門口有郵差說話的聲音。
蔡桂芬的大嗓門,他們在屋里都能听得清。
“你說的人正是我兒媳婦,你等著,我這就讓她出來簽收。”
“也是你來的巧,要是再晚一會兒,她們說不定都已經出門了。”
蔡桂芬得了信兒,立馬進屋叫人。
王雪早就听到了門外的聲音,不用蔡桂芬叫,她已經走了出來。
“同志,請問是哪里來的信件?”
她在鄉下結婚的事情,並沒有告訴家里。
也沒想過再跟家里有聯系。
爺奶被下放到鄉下,暫時還沒有查到對方的下落。
那就只能是前些時候寫的稿件有回復了。
果然。
郵遞員拿出了一封厚厚的信封,里面夾雜著一張匯款單,還有一張報紙。
報紙上登著她所寫的那篇稿子,著重贊揚了向陽公社,順帶把張家村也給夸了一下。
上面甚至有張家村村民勞作的照片,照片是從半山腰俯瞰往下拍的。
將百姓勞作的場景,全都涵蓋了進去。
甚至連在旁邊幫忙的孩童,都顯得格外積極向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