盡管這盆烏柿是尹文才心愛之物,但沈箏喜歡,都不必她開口,他就能眼都不眨地送給她。
但沈箏豈是奪人所好之人?
她搖了搖頭,將小盆子推了回去,“尹大人您真心待它,所以它在你這兒才能如此好看。本官與它不過初識,自問做不到像您那般悉心打理,所以它在本官那兒,不一定有這般好看,您還是收好,下官下次還來看它。”
盆栽與千嬌百媚的花兒一樣,要在懂得欣賞,懂得悉心照料之人手中,才能展現出獨屬于它們的美。
——君子不奪人所好。
听到“下次”二字,尹文才肉眼可見地開心起來,他將沏好的茶水遞給沈箏二人,問道︰“沈大人,您此次前來......”
沈箏飲下一口素茶,打斷他道︰“尹大人,您先與本官與梁大人說說,縣中發生什麼事了?為何會有人冒充本官在縣中招搖撞騙?他們又是沖何而來?”
她是來辦正事兒的沒錯,但她也無法對白雲縣之事置之不理。
尹文才聞言低下頭,想著事件種種,有些難以啟齒。
他輕嘆口氣,自責道︰“沈大人,梁大人,實不相瞞。說來也是本官無用,才讓百姓們被有心之人盯上。”
聞言,沈箏心中有了猜想,試問道︰“可是高產稻種被人盯上了?”
眼下的白雲縣除了長石,可以說是一窮二白,旁人不知道長石有何用處,所以盯上的,一定是之前她“賣”給白雲縣的稻種。
尹文才灌下一口悶茶,點頭道︰“是稻種。年關將至,而年過了便是育苗春種,所以本官便在之前將稻種發到了百姓手中,讓他們自行保管......待開春後,便自行育苗。”
“自行保管,自行育苗?”沈箏聞言有些疑惑,“您不準備統一育苗,再發放到百姓手中嗎?”
像之前的同安縣,便是統一在王家莊子育苗,等到灌田過後,再統一發放給各村,同時種植。
統一育苗有利有弊,但在沈箏看來,是利大于弊的。
尹文才低下頭,解釋道︰“沈大人有所不知,縣中公田都是中等田地,上等水田都在百姓與地主手中,故而公田無法統一育苗......”
這點倒是與同安縣也蠻像的。
同安縣也是沒啥好的公田,之前的縣衙不作為,導致良田也變成劣田。
“那地主呢?”沈箏問︰“百姓手中水田不多,地主當夠吧?您為何不征借他們田地育苗?”
這般問話直擊尹文才心靈,也引出一個他困擾已久的事實︰“本官不信任縣中地主,百姓也不太相信。”
沈箏聞言嘆了口氣。
有一句話,不是玩笑,只是沈箏在同安縣沒有遇到過——在地方上駐扎已久的“鄉紳望族”,勢力甚至能壓地方衙門一頭。
就比如同安縣王家還是王廣進父親任家主,沈箏也不會讓王家幫縣里育苗。
鄉紳望族不好惹,一個不注意他們就能拿百姓生計來威脅官府。且能稱得上“望族”的,都多少與“上面”有點關系,才能保家門經久不衰。
尹文才長期在這種環境下管轄白雲縣,壓力不可謂不大。
沈箏已然猜到事情大致經過,而接下來尹文才的講述,也進一步證實了她的猜想。
“稻種到了百姓手中後沒幾日,縣中就來了外人。一開始只是一兩個,他們挨家挨戶敲門,問百姓願不願意售賣稻種給他們。”
“百姓們也不是傻的,知道高產稻種珍貴不已,且他們各自手上的稻種就那麼點兒,若是賣了來年生計都成問題,所以自是不願售賣。”
這听起來還很正常,對方也沒有出格行徑。
“而後對方又來了幾次,來人也愈發多了起來,百姓依舊不願。或正是如此惹怒了對方,縣中米面糧食鋪子也開始接連出問題。”
這就對應了沈箏今日在街上所見。
“連鋪子掌櫃都不知道是怎麼回事,上家商戶突然就說不再給他們供應,讓他們另想他法。沈大人您也知道,去年咱們幾個縣城都欠收,百姓家中存糧根本不夠,只能在米面鋪子買糧食,緊緊巴巴填肚子,一旦糧鋪斷供......”尹文才嘆了口氣。
梁復想了想,不禁問道︰“縣里離府衙是有些遠了,但......不能去周邊縣城買糧食?就是來回費勁了些。”
說及此處,尹文才苦笑︰“青竹縣他們也受了波及,糧食供應也堪堪自足。若不是先前陛下下令少交稅糧,府中退了些糧食回來,怕是百姓都難以堅持到這會兒。”
沈箏皺起眉頭,“他們聯合上方商戶給周邊幾個縣施壓,是想逼得百姓饑餓難耐,再提出以稻種換糧食。”
若稻種在縣衙,對方還不好下手,可春種在即,稻種到了百姓手中,這樣一來可鑽的空子就大了不少。
尹文才點頭,“但是百姓們寧可一天只吃一頓清糊糊,還是不願將稻種賣出去。然後便有了......之前所說,有人冒充您在縣中行騙。”
其實這點沈箏很是想不明白,她不明白一個“沈箏”的身份,對方能如何利用,用以行騙?
接下來尹文才的話,直接讓一大股怒氣堵在沈箏心口,上不去下不來。
只听他說︰“縣中糧食鋪子斷供後,本官偶會離縣,去尋尋旁的糧商。可就是這般,給了那些人可乘之機。他們趁本官不在縣中時,自稱是您......前來巡視。”
“如何巡視?”梁復壓下心中怒火,低聲問道。
尹文才說︰“他們很聰明,也很謹慎,只‘巡視’,且不會主動提及稻種。”
“待百姓忍不住開口表達對您的崇敬之情後,他們才會逐漸引導話頭,到最後引得百姓主動邀請他們,請他們看看自家稻種是否保存完好,是否合適種植,再教教教他們開春如何種植。”
沈箏懂了,咬牙道︰“既要看稻種,那便能拿到稻種。”
梁復接話︰“拿到稻種,便可以偷梁換柱。”
這群人行騙,用的是沈箏聲譽,依仗的是白雲縣百姓對沈箏的信賴與崇敬。
而老實了大半輩子的百姓不會想到,竟有人膽大包天敢冒充朝廷命官。
喜歡穿成荒年女縣令,帶家國走向繁榮請大家收藏︰()穿成荒年女縣令,帶家國走向繁榮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