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蕊得意的向著兩人介紹道,“這可是純金打造的金蟾,上面還刻著財源廣進四個大字呢,選擇的是口中不含錢的造型,正好可以放在一樓的服務台。”
韓怡君拍著兒子,驚訝的說道,“這不會是實心的吧。”
孫蕊哭笑不得的說道,“這怎麼可能是實心純金的,這麼大的金蟾,實心的我是拿不動的。不過雖然是空心的,也用了兩公斤的千足黃金。”
韓怡君心算了一下,自己前段時間,跟孫壯去買了金飾,目前的金價在600塊錢左右,也就是這個金蟾單單計算黃金的成本就要120萬以上了,算上手工費顯然是不止,就看看這雕工造型,手工費不會便宜的。
孫母顯然也是想到了,最近含笑的說道,“楊飛實在是太破費了,你這孩子,怎麼也不阻攔一下。”
孫蕊道,“阻攔?我怎麼沒有攔著,要不然就要給你換成實心的了。”
“這是飛哥一點心意,您就收著吧,回頭記得擺上。”
說著就把金蟾放在禮盒里面,遞給了孫母。
孫母拿到手上,也是不方便,但是又不敢隨便放著,一百多萬呢,萬一丟了咋弄最後還是韓怡君,把孩子交給了表妹,她提著禮盒跟著婆婆後面應酬。
至于孫蕊,跑去找他她哥,去門口接待來賓了。
至于孫壯,拉著幾個干自媒體以及媒體的朋友,跑去拍超跑的照片視頻了,爭取今天句u發布新聞,給酒店造勢。
時間過得很快,到了十點鐘,參加雙豐酒店開業儀式的賓客,已經來的差不多了。
兩位主持人走上台來,熱情洋溢的說著準備好的台詞,介紹了與會的來賓。
然後就是領導上台講話,重要的嘉賓分享自家對酒店的美好願景以及祝福。
看在門口的七輛超跑的面子上,大家都拿出來了最好的精神面貌,同時關于孫家的女兒跟傳奇百億富豪楊飛之間的一些秘密,也開始擴散開來。
開業儀式的高潮,是書記跟縣長一塊過來致辭。
他們不是提前過來的,是儀式開始之後,再過來的。
剛開始的時候,來參加開業儀式的是一位縣委里面排名靠後的副縣長兼工商局長,就這還是孫家托人才請過來的,要不是雙豐酒店前身是鄉里的老字號飯店,加上投資上千萬的規模也不少了。副縣長還不一定樂意過來呢。
剛開始的時候,副縣長其實也沒有在意,能來還是為了體現縣里面對于一千萬投資的支持,怎麼說透露這麼多錢,也是對縣里工作的支持。
來了之後,副縣長同志對于重新開業的雙豐酒店還是印象很不錯的,內部徹底重新裝修了一下,房間的布局也有了變化,據說花了快四百萬進行裝修,楊飛給了兩百五十萬,剩下的一百五十萬是孫蕊跟孫壯兄妹兩掏的。
孫壯的岳父帶著副縣長和一眾過來捧場的政府官員們里里外外的參觀了一圈,期間大家對于酒店的浴火重生,贊賞有加。
不過也就這樣了,多余的也就沒有了,能來站站台,解決一些實際問題就不錯了。
事情的轉變出現在孫蕊幾人開著七輛超跑,在門口一字排開的時候。
很快,七輛車總價3.5億的消息就在來賓中傳開了,不識貨的人自然是將信將疑,但是識貨的人,明白這些都是真的。
副縣長跟前來參加開業儀式的領導們,那自然是識貨的,他們也許沒有見過真車,但是他們對這些車的價格,多少心里有數。
接著一起前來參加開業儀式的縣工商局的一位副局長同志,在一位相熟的老板口中,得知了孫蕊的男朋友就是楊飛,支持孫家盤下酒樓的也是他。
很快,消息就傳到了副縣長的耳朵里面,其實領導干部里面,之前就有人知道這個事情,但是不知道出于什麼想法,沒有向上匯報這件事。
副縣長知道了這件事,他不敢隱瞞,馬上向縣長以及書記匯報這件事。
孫家跟楊飛的特殊關系,第一時間就引起了兩位大領導的重視。
這不是開玩笑,赤城縣,作為一個在全國都不怎麼出名的縣,尤其位于大別山地區,那就是貧窮的代名詞,事實上,縣里摘取全國貧困縣的名頭也沒有多少年。
就這還是托了當年革命時期,從縣里走出去的幾位將軍的影響,他們一直沒有忘記老家鄉親們的貧窮生活條件,多年來通過自身的影響,給予的很多的幫扶。
但是同在大別山區,地理位置造就了這里貧困的基因。而不如將軍縣的影響力,造成了幫扶力度的相對弱小。
最終結果就是,雖然摘掉了全國貧困縣的帽子,但是這里的人均收入,其實也就那樣。全縣常住人口是45萬人,24年的gdp是247億,在全市排名第六,整個是有八個區縣!這個成績,怎麼也算不算上後。
作為對比,楊飛老家豐縣,人口82萬,24年的gdp是1086億。兩倍不到的人口創造了超過四倍的gdp。在廬州的排位,跟赤城縣差不多。但是就因為佔了個省城的優勢,發展大不相同。
因此二十一世紀之後的每一任赤城縣各級政府的領導班子的第一項任務,就是招商引資,但是說實話啊,效果呢,也就那樣,不能說沒有,但是的確不盡如人意。
赤城縣要是有吸引投資的地方,也不至于現縣城這麼多年下來,也就那麼十來位本地的億萬富翁家庭,最有錢的也就過二十億的身價。
當然了,市內的其他地區的人都說赤城縣的人最有錢,億萬富翁最多。
這也不是假的,最有錢的身價快兩百億了,這些富翁,你問赤城縣認不認,縣里肯定認可,還宣傳是縣里的驕傲,你問富翁本人認不認可,人家也說自己是赤城人但是,他們發家不在赤城,公司也不在赤城。
他們更準確的是赤城籍億萬富翁,不但自己,甚至家里人,家里的親朋好友都搬離赤城很多年了。
你去拉拉關系,拉點贊助,他們都會慷慨解囊,回報家鄉,但是你拉投資,那就很難了,一句水土不服,就給你堵回去了。
再問就是公司經營困難,暫時沒有對外投資的計劃。
這麼些年下來,也就大魚小魚兩三只,血汗工廠有那麼幾家。
現在听說能搭上一位百億富翁,領導班子能不積極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