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衍看著這位自己選出的太子,眼含笑意,輕聲笑道︰“好了,既然明白,就要做好,莫要辜負這柄傳國劍,也莫要辜負大玄。”
張子坤用力點頭,手捧傳國劍,鄭重說道︰“請父皇放心,兒臣明白,也定會做到。”
張衍上前一步,拍了拍他的肩膀,語重心長道︰“你大哥會成為你在山上仙門間的助力,你二哥會為你開疆拓土。聞先生會協助你處理朝政,空行公公會協調宮中事務,至于玄清子道長司職山上情報。”
原來父皇將一切的路都為我鋪好了……張子坤不知道還能再說些什麼,眼含熱淚,只能用力點頭。
“好了,你可以走了,讓父皇再好好睡一覺。”張衍揮了揮手,示意他離去。
張子坤雙膝跪地,重重叩頭︰“願父皇!龍體安康!”
張衍撇了撇嘴,笑罵道︰“少跟你那聞先生學這些酸禮,趕緊走吧。”
張子坤緩緩起身,再次彎腰鞠躬作揖,這才告辭離去。
張衍望著太子離去的背影,不由搖了搖頭,重新躺回龍榻上。
他雙眸微閉,自言自語︰“師父,狗徒兒再去陪陪你。”
他的閉關地點已經想好了,還是在那座為一切開始的太平山。
那里有他的道觀,也有他的師父。
張子坤走出安神宮,發現大哥張子民就靠在牆邊等著他。
大哥見他出來,打了聲招呼︰“走吧,聞先生還在宮門口等你。”
張子坤疑惑問道︰“大哥,你還沒出發去澤州?”
這些天他一直沒有見到過大哥,以為大哥已經動身出發前往封地了,沒想到還在宮中。
張子民眉眼溫和,輕聲笑道︰“準備去了,這些天一直都在教小離與小坎水火之法,就耽擱了一些時日。”
“公公順便叫我過來的,我也想在離開之前,再來看看咱的這位太子殿下。”張子民笑著打趣,向前走著去。
張子坤急忙追上大哥的腳步,撓頭笑道︰“大哥說笑了。”
張子民不動聲色地掃了一眼他手中的傳國劍,明知故問道︰“開始要學習監國了?”
張子坤點了點頭︰“嗯,父皇身體有些差,讓我先開始學習監國了。”
張子民說道︰“記得多出去走走,別總在宮中待著,去玄皇城之外看看,多看看民生百態。”
張子坤回道︰“會的,我知道該怎麼做。”
張子民笑道︰“那就好。”
二人不再說話,腳步加快,很快便走到了宮門口。
養神宮門口,在夕陽的余暉中,站著三個人。
一身破舊青色道袍的玄清子道長。
一身華麗紫金蟒袍的空行公公。
一身普通淡藍官袍的聞先生。
張子坤知道這是父皇為他留下來的班底。
玄清子見到二人出來,滿臉堆笑,急忙上前迎去,殷勤地抓住了張子坤的雙手,笑嘻嘻道︰“哎呦,這位就是太子殿下吧?真是一副英明神武的樣子,也當真是隨了聖上的樣子!”
“貧道玄清子,玄清觀的道長。”
張子坤從沒見過這麼熱情的出家人,一時間被他搞得有些明顯不適應,只得陪笑道︰“太子張子坤,見過道長。”
玄清子甩了甩兩只大袖,笑容燦爛︰“哎呦,太子太抬舉我了,以後記得多來玄清觀坐坐。”
“貧道的玄清觀,雖然地方不大,卻也是耳听六路,眼觀八方,山上的奇聞異事,城中的閑聊八卦,貧道所知甚廣啊。”
玄清子拉住張子坤的袖子,沒完沒了,滔滔不絕的講述著玄清觀。
這玄清觀真不愧是父皇創立的情報機構,這道長廢話是真多……一旁的張子民咧了咧嘴角,一陣無語。
聞硯沖一旁看熱鬧不嫌事大的空行公公使了個眼色。
空行公公笑呵呵的,只當沒看見,自顧自地飲酒。
聞硯以心聲說道︰“公公,給那個話多的道士拉走,我有正事跟子坤談。”
空行公公漫不經心地掃了他一眼,同樣以心聲回道︰“給個理由?”
“三大壇美酒,記我俸祿上。”
“五壇好酒!”
“兩壇!”
“六壇!”
“就三壇!”
“成交。”
二人以心聲一陣討價還價,終于達成共識。
空行公公向前走去,一把攬住玄清子的肩膀,醉醺醺地說道︰“道長走了走了,太子也見過了,混個臉熟就行,陪我喝酒去。”
“哎呀呀……”玄清子還想拉住張子民這位白王再說些什麼,只是話還沒說出口,便被空行公公仗著境界強行給他拉走了。
空行公公打了個招呼︰“昂,咱家走了,以後太子在宮中內務上有什麼不懂的都可以問我。”
張子坤早就不耐煩了,急忙應道︰“道長和公公慢走,不送了。”
玄清子高聲回道︰“既然太子讓我慢走,那我就慢走了,再讓我說幾句。”
空行公公也不耐煩了,罵罵咧咧道︰“你說個屁,趕緊陪咱家喝酒去!”
望著二人逐漸打鬧遠去的背影,聞硯這才長舒一口氣,看向並肩而立的白王與太子。
這章沒有結束,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
“聞先生。”張子民與張子坤同時應了一聲。
聞硯笑道︰“既然要監國了,太子想要怎麼做?”
“想要怎麼治天下?”
還不等張子坤回答,聞先生又轉而看向張子民,笑道︰“白王也可以說說。”
張子民“啊”了一聲︰“我也要說啊?”
聞硯笑道︰“說說看又不會怎麼樣。”
張子民想了想,沉聲說出八個字︰“休養生息,無為而治天下。”
聞硯笑容收斂,認真看著張子坤,嚴肅問道︰“你呢?”
對于這個問題,張子坤早就想好了。
他不假思索的說道︰“施仁政,行王道,政通人和。”
聞硯饒有興趣︰“說說看。”
張子坤說道︰“聖人有言︰民為重,社稷次之,君為輕。”
“聖人又有言︰地勢坤,以厚德載物。”
“學生認為,帝皇君主要像腳下的土地一般,承載萬民,養惠萬民,施仁政,行王道,政通人和。”
“以仁政,攏人心,以民為本,成而一處,便無往不利,則天下盛世。”
聞硯笑道︰“不是書生的夸夸其談吧?”
張子坤緩緩搖頭,眼神堅定,說道︰“我行仁之道,必躬身而力行。”
“善。”聞硯滿意點頭。
…………
《玄史》記載︰玄黃十八年夏,帝龍體抱恙,遂閉關養神。太子坤受傳國劍,監國大玄,其寬厚待民,施以恩惠,得民心而治天下,史稱“仁和之治”。
喜歡生老有命請大家收藏︰()生老有命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