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夢陽笑看整片戰場,袖口一抖,掏出一把金豆子,撒下戰場。
又打了個響指,身邊出現一抹抹紅光,熒熒如火,凝聚出三百六十五柄袖珍飛劍。
輕輕一拍城頭,又祭出一面繡著無數符文的赤紅大旗,立于大平軍隊後方。
若是天下法寶共作一石,那麼李夢陽這位天下第一煉器師,獨佔十二斗。
天下修士之法寶,還倒欠他兩斗。
雷雲之上的張衍,眉頭緊鎖,正欲出劍降雷阻止,卻被莫蓮遞出一劍打斷,又被死死纏住,脫不開身。
金豆落地即生根,化作一位位金甲力士,三千枚金豆便是三千位金甲力士,每位都有地境的戰力。
三百六十五柄袖珍飛劍,直飛入大玄軍隊後方,劍氣極盛,速度極快,肆意收割著低境界的大玄將士的性命。
那桿赤紅大旗,符文閃亮,迎春風招展,沐浴春光,撫平治愈一位大兵將士的傷口,竟可以白骨生肉,斷肢重生。
李夢陽笑了笑,法寶之多,術法之盛,境界之高,這便是他只身獨守城頭的底氣所在。
這也是,大平老將軍白青敢于以三十萬兵馬沖殺大玄百萬精銳的底氣所在。
有國師大人在,大平便在!
白青翻身上馬,回望城頭,猖狂大笑︰“謝!國師大人出手相助!”
李夢陽搖頭笑道︰“無妨。”
大玄軍中其實並不缺高手,只是這三千位金甲力士來的太過突然,而且似有靈智,專門針對大玄軍中海境之下的兵卒,一擊即中,不求擊殺,但求重傷,一時間大玄前軍死傷無數。
更可恨的是那沖入後方的三百六十五把袖珍飛劍,劍氣極盛,速度極快,數量極多,普通兵卒根本無法應對,眨眼之間,大玄後方已是尸橫遍野。
前有金甲力士以拳壓陣,後有袖珍飛劍襲殺兵卒,一時間,大玄百萬精銳就亂了陣腳。
李夢陽以一己之力,就拖住了大玄百萬精銳的攻勢。
大玄軍後方,大皇子張子民與三皇子張子坤剛剛聯手困住十二柄袖珍飛劍,一擊即碎。
這些飛劍雖殺力巨大,速度極快,但好在脆弱不堪,海境之上的修士隨手一擊,便可將其擊碎。
大玄皇帝張衍目前,統共有六位子嗣,分別以八卦命名,八卦之外,以民最大。
三皇子張子坤擦拭著臉上血跡,對著穿著粗氣的張子民說道︰“皇兄,這些袖珍飛劍……”
話還未說完,大皇子張子民突然一掌打向他的胸口,將他打飛出去。
自己則留在原地,打開架勢,右手擋在面前,左手護住心口。
一柄飛劍,瞬間洞穿了張子民的右手,離眉心要害不到半寸,卻再也停滯不前。
“皇兄!”張子坤驚呼一聲,身子一扭,穩住雙腿,便要飛撲過來。
“別他娘的過來!”張子民嘶吼著,內息瘋狂奔騰著,竭力抵抗著浸骨的劍氣。
下一刻,又是一柄袖珍飛劍刺來,洞穿他的腹部。
張子民內息一滯,頓時口鼻噴血,單膝跪地,單手撐地。
這時,一陣清風拂面,拂去了所有傷痛。
張子民抬頭一看,便見到一位身著一襲青衫,兩鬢雙白的中年儒士,眉目含笑地看著他。
張子民急忙起身,以自身內息震碎身上飛劍後,不顧身上傷勢,趕忙行禮,恭敬道︰“子民見過聞先生。”
飛撲過來的張子坤見到中年儒士後,也是不敢怠慢,低頭行禮,頭也不敢抬。
于是,戰場上便出現了這樣怪異的一幕,兩位身穿錦袍的大玄皇子,全然不顧戰場上亂簾的袖珍飛劍,對著一個兩鬢霜白的中年儒士認真行師生之禮。
中年儒士按住張子民的肩膀,周身浩然氣溢散,自上而下,修補著大大小小的傷口。
張子民的一身傷勢,轉瞬間恢復如初。
中年儒士微微搖頭,無奈笑道︰“哎呦,你倆都消停一點,戰場之上,刀劍無眼,你倆倒好,還有功夫閑聊。”
張子民剛想回話,便神色劇變。
“聞先生!小心!”張子民與張子坤同時驚呼一聲,也顧不得什麼繁文縟節了。
足足三十二柄袖珍飛劍,從四面八方同時襲殺那個中年儒士
上下,前後,左右,三十二柄飛劍皆是刺向三十二處致命的竅穴,避無可避。
聞先生一跺腳,輕輕開口︰“君子喜靜,君子坦蕩。”
剎那,三十二柄袖珍飛劍同時停在聞先生十步開外處,一動不動,隨後似有罡風激蕩,三十二柄袖珍飛劍瞬間破碎,化作點點瑩光四散。
張子民不由贊嘆道︰“沒想到,聞先生如此厲害!”
張子坤在一旁點頭如小雞啄米,隨聲附和︰“對啊!對啊!甚至比空行公公還要厲害幾分!”
聞先生嘴角止不住地上揚,一手負後,一手置于身前,昂首挺胸,微笑道︰“君子不驕,君子不躁。”
喂喂,麻煩您老先把那幅大儒文豪的樣子先收一收吧……張子坤撇了撇嘴,不由翻了個白眼。
本小章還未完,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面精彩內容!
聞先生環顧四周,雙眼微眯,仔細打量著余下飛舞的袖珍飛劍,以極快的速度,一柄柄數了過去。
心中盤算一番,眉頭不由皺起,自言自語道︰“余下二百六十五柄飛劍,想要同時滅碎,有些麻煩了。”
當然……也就只是有些麻煩。
張子民恭聲問道︰“聞先生,那該如何應對?”
“很簡單。”聞先生朗聲笑道,“我合道,入法境,就是了。”
“先生是說……”張子坤顫聲問道,“先生要在此時此地,合道法則,入十萬法境?”
他不知道的是,就是眼前的這位聞先生,曾有過一番言語︰我隨時隨地……法境巔峰。
聞先生雙手攏袖,微笑著,輕輕點頭。
曾經先生的學生,如今也成了別人的先生,那麼先生的先生,總要做些什麼才行……
聞先生張開雙臂,大袖飄搖,清風拂面,長笑道︰“吾善養吾浩然氣。”
曾有聖人曰︰“吾善養吾浩然之氣,存于天地之中。”
天地有正氣,雜然賦流形。
下則為河岳,上則為日星。
於人曰浩然,沛乎塞蒼冥
故此︰天地正氣即為浩然氣!
千秋凜然浩然氣,萬古長存天地間!
千秋萬古,獨我浩然!
聞先生自整衣冠,自理儀容,躬身行禮,朗聲言道︰
“學生聞硯!有請先生孔長秋!”
“借劍君子玉!助學生合道……”
“浩然氣!”
喜歡生老有命請大家收藏︰()生老有命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