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勝虎有些尷尬的舉酒站著,看著趴在桌上呼呼大睡的張衍,不知道該怎麼辦了。
屬實是沒想到,這張道長酒量這麼差,一碗就倒啊。要是知道的話,自己就不勸酒了。
嘶……現在客房也沒整好,這張道長總不能一直趴酒桌上,晚上睡哪里啊?胡勝虎撓了撓頭,有些郁悶,坐下喝了碗悶酒。
聞硯看出了胡勝虎的為難,便瞥了一眼還打著鼾的張衍,起身說道︰“我吃好了,今晚就讓張道長睡我那里吧,我晚上要夜讀,不礙事的。”
胡勝虎一看聞先生都這麼說了,笑著搓著手︰“那就讓聞先生和張道長先湊合一夜得了。”
揮手招呼道︰“來人啊,將張道長送回房中休息。”
來了兩個小弟架著張衍離席回房,聞硯也跟著離席告辭。
到了房間後,聞硯對那兩人說道︰“給他衣服鞋子脫了,扔床上就行了。”
兩人做罷,點頭輕聲道︰“聞先生,那俺倆就先告辭了,有什麼事,您再吩咐就行了。”
“慢著,你倆還沒吃飯吧。”聞硯點燃桌上燈燭後,從寬大的袖中像變戲法似的摸出兩個大白饅頭。
聞硯將手中饅頭遞給兩人,笑道︰“辛苦了,多謝兩位了。”
“啊?給我們的?”兩人受寵若驚,顫巍巍的接過饅頭。
在如今這個世道里,能活下去已是不易,能吃上大白饅頭對于他們來說,便是天大的幸福了。
而且……而且,聞先生這位讀書人竟然給他們這兩個粗人道謝!
這可比兩個饅頭,更讓他們心喜。
“不然呢?我一個人可吃不下。”聞硯笑著反問。
“謝……謝謝聞先生!”兩個人急忙將饅頭揣進懷里,連聲道謝。
聞硯擺了擺手︰“好了,沒事就出去吧,我要看書了。”
兩人連連點頭,快步出去,臨走前還不忘將屋門給順帶合上。
聞硯看著合上的屋門,笑著搖了搖頭︰“呵,變細心了嘛。”
他掃了眼床上的張衍,坐回桌前,重新翻開桌上的那一本書。
書很薄很破,上下不過數千字,卻是本聖賢書,聞硯讀了很多很多遍。
書名《太平策論》,主要是講一些治國安民的方法及理論,是許多年前書院的一位張姓師兄所著。
只可惜,那位師兄三次科舉,三次金榜題名,五次入朝為官,五次致仕而歸,湊錢出書,卻無人問津,空有凌雲大志,空有滿腔抱負,卻無處施展,最終郁郁而終。
聞硯對那位張師兄極為崇拜,只因那《太平策論》開篇的四句話。
聞硯又將《太平策論》通讀一遍,最後目光停留在了那開篇四句,久久凝視。
末了,他合上書,揉了揉發酸的雙目,微微閉目養神。
片刻,聞硯睜開眼,默默看著桌上的那一盞搖曳不定的燭火,怔怔出神。
自己是個讀書人,讀聖賢書的讀書人。自己身有八尺軀,理應也有凌雲志!
可是……聞硯思緒萬千,飄蕩不定,神游萬里歸途。
父親于自己五歲便逝世了,母親沒有改嫁,一個人將自己拉扯長大,省吃儉用供自己讀書。
母親對他說,萬般皆下品,惟有讀書高。只有讀書,當了大官,才能改變家中寒酸的現狀,過上好日子。
于是自己拼命讀書,想要讓母親過上好日子。
九歲,參加縣試。
許是自己天資聰穎,一舉奪魁,成績名列第一。
那場縣試的第二名是位跟自己差不多年歲的女孩,姓孔,名清青。
縣試後,那個名叫孔清青的女孩過來找自己,問他願不願意跟她一起前往中州的那座清白書院求學。
自己听學堂先生說過清白書院的大名,回家問了問母親的意見,母親點頭支持,拿出了家里全部銀錢交給他,支持他去求學。
他握著母親給的銀錢,在父親墳前跪了一夜。第二日,便跟著孔清青前往清白書院求學。
在書院的入學考試,也是院長的收徒測試中,孔清青第一,自己第二,他們雙雙被當今院長孔長秋收為親傳弟子。
書院院長孔長秋收徒時,只對他們說︰“要讀聖賢書。”
自己年長一歲為師兄,孔清青便成了自己師妹。
後來才知道,孔清青竟然是院長的親生女兒,在外求學,參加縣試,只是歷練。
一日,先生問他為什麼要讀聖賢書。
他如實回答︰入朝為官,讓自己與母親可以過上好日子。
先生並未責怪他,只是說︰君子謀道不謀食,謀心不謀生。
書院求學期間,母親于家鄉病逝,自己辭學歸鄉一年,為母親守孝。
他在父母墳前築起一間草廬,邊讀書邊守孝。
這一年,蠻族侵犯邊疆,邊境烽火連綿,百姓苦不堪言。
自己第一次覺得︰讀書!讀聖賢書!是要一定做些什麼的!不是為自己!
自己不明白這是文人的抱負,還是儒士的責任,又或許只是對于青史留名的渴望。
小主,這個章節後面還有哦,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面更精彩!
無論怎樣,他決定改變這一切。
他閱讀兵法典籍,研讀定國安邦的文章,最終將這一年的思考寫成九條建議,匯總成《安疆九議》。
一年後,回歸書院,自己將《安疆九議》呈現給先生看,想讓先生將此書給皇帝看一看。
先生認真看完,眼中略有贊許,卻又問他,你為什麼要讀聖賢書。
他思索片刻,回答︰我想在青史留下一筆痕跡。
先生說︰君子,讀聖賢書,不言兵事。
自己說︰“那難道就可以“兩耳不聞窗外事,一心只讀聖賢書”嗎?
先生拍了拍自己的肩膀,沒有多說什麼,轉身離去。
自己完全不理解,國難當頭,難道我輩讀書人就只作壁上觀嗎?
自己去找師妹傾訴心中苦悶,師妹卻說︰書院不為一國之事,而為天下之事!
天下之事!好一個天下之事!一國之事何不為天下之事?蒼生受苦,百姓流離,這是天下事,還是一國事?!
自己與師妹大吵一架,誰也爭不過誰。
一氣之下,離了書院,科舉入仕,金榜題名,入朝為官。
先生並未阻攔,而是臨行前讓師妹給了他一本書與一句話。
書是︰《太平策論》
話是︰和其光,同其塵。
自己接過書,回望書院,轉身離去。路上閑暇時,翻開那本書,開篇四句話,映入眼簾。
自己恍若觸電,醍醐灌頂,被震撼不已,久久不能回神。
沒錯!這才是天下讀書人的終極追求!
自己踉蹌地飛奔回書院,低頭跪在山門前,腦袋一片空白,只剩下那四句話。
先生站在山門前,並無意外,顯然已經等候多時。
先生身後,師妹笑語盈盈的看著狼狽不堪的他。
先生依然問︰你聞硯,為何要讀聖賢書?
他猛然抬頭,胸中一點浩然氣迸發,千里長風蕭蕭而來,幾乎是本能地脫口而出那《太平策論》的開篇四句。
為天地立心,
為生民立命。
為往聖繼絕學,
為萬世開太平!
先生點頭說,你……做不到的,所以才要“和其光,同其塵”。
自己看著先生倔強說,我想試試。
自己在書院後山上的一塊巨石上,刻下這四句話,觀摩一夜。
一夜過後,一朝開悟,入天境。
喜歡生老有命請大家收藏︰()生老有命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