雲天之中,真命山上,生老宗祖師堂內。
李夢陽恍然的看著眼前稀稀拉拉的二十幾個人,不知道應該說些什麼。
生老宗此次替他扛下三難,弟子從三千余人,驟減至眼前的二十幾個人。
座下的二十幾個弟子,也低著頭,默不作聲。
長輩,好友,道侶……很多人都身死道消了,如今生老宗只剩下他們這幾個。
終于,李夢陽緩緩開口︰“你們……還想再留在宗門內嗎?”
眾弟子沉默片刻,胖子周歲率先開口回答︰“祖師……弟子還想留在宗門內。”
這個小胖子很幸運,雖然修為較低,但命夠硬,反而在三災之中活了下來,還因禍得福,得以破境,入海境。
他這一開口,讓很多人下定了決心,帶動了很多人。
越來越多人決定留在宗門內,繼續潛心修行。
最後只剩下一個人,靠牆站在角落里。
眾人看向他,周歲向那人喊道︰“陸鳴!你怎麼想的?想留下還是要走啊?”
陸鳴抬眼看向他,又望向祖師,默默走到台前。
撲通一聲,跪了下來,連磕三個響頭,然後才高聲道︰“祖師!弟子想要回家去看看,請祖師同意!”
李夢陽擺了擺手,笑道︰“無妨,你且走便是了。”
“不過,陸鳴你記得了,遇到了自己解決不了的事,記得回宗門來,這里也是你的家,隨時歡迎回來。”
陸鳴又磕了一個響頭,雙手恭敬的將那柄青虹斷劍,放在李夢陽腳邊。
李夢陽俯下身,撿起那柄青虹劍,扶起陸鳴,沖著他笑道︰“這柄劍說給你了,那便給你了,你好生收著便是。”
陸鳴接過劍,看向祖師,又重重磕了一個頭。
李夢陽撫額苦笑,有些無奈。
他又說道︰“余下弟子全部為我祖師堂成員,一切修行資源優先共享,我將親傳你們每人一種術法。”
“謝祖師!”眾弟子高聲喊道,隨後陸續離去。
等到弟子們都離開祖師堂後,莫蓮出現在師父身後,恭聲說道︰“師父,我要去閉關了。”
李夢陽轉頭深深看了她一眼,笑道︰“蓮兒,辛苦你了。”
莫蓮感覺師父有些奇怪,但又說不出是哪里奇怪。
李夢陽又看向兩尊神像前的那尊青銅香火大鼎,手中多出了一炷清香,恭敬點燃,雙手上香。
他的口中喃喃道︰“仙升,生老宗……香火凋零了。”
“已經沒剩幾個人了,你還不回來看看嗎?”
昭德十一年秋,生老宗舉宗祭劍于天,求得大平整整一甲子風調雨順,國泰民安。
祭劍于天,使生老宗受到重創,首徒莫蓮受三災重創,境界大跌,又重新閉關,潛心修行。
宗內其余弟子也都死傷慘重,只剩下二十余人,天境之下幾近死絕,且身死道消,魂飛魄散,再無來生。
值得一提的是,宗主李夢陽決定封鎖宗門,再也不招一人。
興許,是他再也不想經歷一次眼睜睜的看著宗門人人赴死的情景了。
這個曾經無比強大的護國宗門,就此衰微,可惜少有人知道他們為整個天下所做出的一切。
昭德十二年,昭德帝采取國師李夢陽的建議,尊奉無為而治的思想,決定采取與民休息的政策,輕搖薄稅,減輕刑罰,提倡節儉,減少財政支出。
昭德帝在位期間,經濟得到明顯恢復,社會逐漸趨于穩定,人口迅速增長,百姓們安居樂業。
風調雨順,國泰民安,史稱“昭德之治”。
百姓之中,對昭德帝傳出了這般贊美︰昭德聖上,上承天理昭昭,下順民心德德,可比肩承天順德二帝。
可比肩承天,順德二帝。這是百姓對除開國皇帝太祖之外的任何一位皇帝的最高贊美了。
這也就代表著“昭德之治”可比肩“承天盛世”!
昭德五十六年,昭德帝退位,其嫡長子李哲繼位,改國號為“洪福”,寓意大平洪福齊天,年年都是風調雨順。
洪福帝繼位後,一邊繼續采取與民休息的政策,發展國內經濟,並注重肅清貪官污吏。一邊揮師北上,攻打北蠻,穩定邊關,開疆拓土。
朝廷內部,外戚白家迅速崛起,除皇帝之外,權力極大。
洪福元年,昭德帝駕崩于安神宮,享年七十四歲。
這位垂垂老矣的皇帝臨終前沒有留下任何遺言,只是躺在床上看著當年迫于無奈,為了平息民怒而寫下的罪己詔。
哈哈大笑,好似瘋癲。
末了,昭德帝大笑問道︰“國師大人!為了這些愚民,值得嗎?這個明知早已無可救藥的天下!還有救嗎?!”
“李先生!你告訴朕!朕,錯了嗎?”昭德帝沒有等到李先生的回答,便咽下了最後一口氣,死不瞑目!
早年間國師給他算過一卦,國師解卦說︰可笑于百姓,可悲于天下,可憐于聖上。”
洪福三十九年,洪福帝退位,嫡長子李默繼位,改國號為“天元”。
小主,這個章節後面還有哦,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面更精彩!
天元十七年末,蠻族再次發兵進犯中原。經過百余年的休養生息,大屏恢復了些許生機。
天元帝整治軍備,欽點七十萬大軍兵分三路,阻擊蠻族。
可這次蠻族來勢洶洶,攻勢凶猛。百余年的安穩日子,也讓大平七十萬大軍幾乎忘記了蠻族鐵騎的凶名。
蠻族一路南下,勢如破竹,大平軍隊只能固守城池,死守不退,雙方很快便陷入了持久拉鋸戰。
史稱“平蠻戰爭”。
天元二十三年春,正值壯年的天元帝忽然駕崩,沒有一絲預兆。
年僅12歲的太子倉皇即位,由其母後王氏掌權,控制朝政。
天元之後,改國號為龍武。
由于大平國師李夢陽因祭劍于天而身受重傷,被迫陷入長久閉關中。太後王氏也趁此一家獨大,任用親信,鏟除異己,幾年後,便控制了整個朝堂,甚至連廢帝這種天大之事,也是她一言而斷。
龍武三年,天災重現。但萬幸的是,都是一些小災小難,大平如今的國運國力不至于動其根本。
龍武六年,太後王氏離奇身亡,朝堂又重新回到龍武帝手中。
龍武七年,天下大旱,顆粒無收。
龍武八年,北方滄河泛濫,無數百姓背井離鄉,成為流民。
龍武八年末,大平邊軍糧草告急,且死傷慘重。
龍武九年初,北方煙州,豪州,北州,三大州疫病橫行,死人無數。
龍武十年秋,蝗災過境,寸草不生。
同年,大平國師李夢陽出關,欲再度延續大平國運,力挽天傾。
喜歡生老有命請大家收藏︰()生老有命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