處暑至,秋意漸濃,廚房里的養生智慧你準備好了嗎?
窗外蟬鳴依舊,但傍晚的風已帶上了些許涼意。翻翻日歷,原來處暑節氣悄然將至。這個周末回老家,母親早早備好了銀耳和蓮子,在小院里慢火煨著湯,香氣飄滿了整個巷子。鄰居張阿姨路過門口,忍不住探進頭來問︰“炖的什麼好東西?這香味惹得人口水都要流出來了。”母親笑著招呼她進來嘗一碗,兩個老人就坐在院子里聊起了處暑時節的飲食講究。
處暑,意為“出暑”,是夏季炎熱真正離開的轉折點。這個時候的廚房,儼然成了一個養生聖地,鍋碗瓢盆間藏著順應天時的智慧。今天,就讓我們一起來探索處暑時節如何在廚房里調理身體,為迎接秋季做好準備。
處暑時節的體質特點︰夏秋之交的身體信號
處暑節氣正值夏秋交替之際,早晚溫差逐漸增大,空氣濕度下降,燥氣開始上升。很多人會感到皮膚干燥、喉嚨不適、鼻子敏感,這些都是秋燥來襲的信號。
同時,夏季長期高溫使人體消耗較大,脾胃功能相對較弱。此時若突然大量進補,反而會加重腸胃負擔。我家鄰居小王上周就因為過早食用過于溫補的羊肉鍋,導致上火牙痛,整整三天吃不下飯。
所以在處暑時節,我們的飲食應當遵循“清補兼顧”的原則,既要清除體內余熱,又要滋陰潤燥,為秋冬健康打下堅實基礎。那麼,具體該怎麼做呢?接下來就為大家詳細介紹幾款適合處暑節氣的養生食療方。
處暑廚房必備︰四種“明星食材”及選購技巧
處暑時節,有四種食材堪稱“養生明星”,它們分別是蓮藕、銀耳、梨子和南瓜。這些食材看似平常,卻蘊含著不凡的養生價值。
先說蓮藕,處暑時節的蓮藕最為鮮嫩可口。中醫認為蓮藕生食清熱生津,熟食健脾開胃。挑選蓮藕時,要選擇表皮微黃、沒有明顯傷痕的,節間距離越長的蓮藕通常越嫩。我母親有個小竅門︰輕輕敲擊蓮藕,聲音清脆的通常比較新鮮。
銀耳是滋陰潤肺的佳品,對緩解秋燥引起的干咳和皮膚干燥特別有效。優質銀耳應該是微黃色,朵大而松散,聞起來有淡淡的菌香。切記不要買過于白亮的銀耳,那可能是經過漂白的。
梨子自然是應對秋燥的首選,處暑時節的梨子汁多味美。不同類型的梨有不同功效︰雪梨偏重清熱,鴨梨擅長潤燥,香梨則能生津。選擇果形端正、表皮光滑沒有踫傷的為佳。
南瓜性溫味甘,處暑時節食用可健脾和胃。老南瓜口感甜糯,適合做粥和湯;嫩南瓜口感脆嫩,適合清炒。挑選南瓜時,要選同等大小下分量更重的,這樣的南瓜通常肉厚質密。
處暑養生食譜︰廚房里的四道暖心佳肴
1. 百合銀耳雪梨湯︰潤肺止咳的秋日甘霖
這道甜湯是處暑時節我家必做的飲品,清甜爽口,老少皆宜。
食材準備︰銀耳15克、雪梨1個、鮮百合30克、冰糖適量、枸杞少許
詳細步驟︰
1. 銀耳用溫水泡發後,去除黃色根部,撕成小朵備用
2. 雪梨洗淨去皮去核,切成小塊;鮮百合剝開洗淨如用干百合需提前泡發)
3. 將銀耳放入鍋中,加足量清水,大火煮沸後轉小火慢炖30分鐘
4. 加入雪梨塊和百合,繼續炖煮20分鐘
5. 最後加入冰糖和枸杞,煮至冰糖完全融化即可
養生原理︰銀耳富含膠質,可滋陰潤肺;雪梨清熱生津;百合清心安神。這道湯品對于處暑時節常見的口干咽燥、干咳無痰等癥狀有很好的緩解作用。
小貼士︰煮銀耳時最好使用砂鍋或玻璃鍋,避免用鐵鍋,以免影響湯色和口感。喜歡口感更豐富的可以加入少許泡好的蓮子。
2. 蓮藕排骨湯︰健脾開胃的秋日暖陽
這是一道湯鮮味美的家常菜,處暑時節食用既能補充營養,又不會過于油膩。
食材準備︰蓮藕2節、排骨300克、花生50克、生姜3片、鹽適量
詳細步驟︰
1. 排骨洗淨,冷水下鍋焯水去血沫,撈出備用
2. 蓮藕洗淨去皮,切成滾刀塊,立即浸入淡鹽水中防止氧化變黑
3. 花生提前用溫水浸泡1小時
4. 將所有食材放入湯鍋中,加足量清水,大火燒開
5. 轉小火慢炖1.5小時,至蓮藕變得粉糯
6. 最後加鹽調味,撒上蔥花即可
養生原理︰蓮藕健脾開胃,養血生肌;排骨補充蛋白質和鈣質;花生潤肺和胃。這道湯品適合處暑時節食欲不振、乏力疲倦的人群。
小貼士︰選擇粉藕煲湯後口感粉糯)還是脆藕保持脆嫩口感)根據個人喜好。區分方法是粉藕通常外表粗糙,顏色較深;脆藕外表光滑,顏色較淺。
3. 蜂蜜南瓜粥︰養胃潤腸的秋日晨曦
清晨一碗溫暖的南瓜粥,為處暑時節的每一天帶來滿滿能量。
食材準備︰老南瓜300克、大米100克、水適量、蜂蜜適量
詳細步驟︰
1. 老南瓜去皮去籽,切成小塊
2. 大米洗淨,與南瓜塊一同放入鍋中,加適量水
3. 大火煮沸後轉小火慢煮40分鐘,期間不時攪拌防止粘鍋
4. 煮至南瓜完全融化,粥變得濃稠
5. 待粥溫度降至60c以下,加入蜂蜜調味高溫會破壞蜂蜜的營養)
養生原理︰南瓜富含果膠和維生素,可保護胃黏膜;蜂蜜潤腸通便,滋陰潤燥。這道粥品適合處暑時節脾胃虛弱、大便干燥的人群。
小貼士︰南瓜本身帶有甜味,加蜂蜜前先嘗一下甜度,避免過甜。對血糖有顧慮的人群可以少加或不加蜂蜜。
4. 菊花枸杞茶︰清熱明目的秋日午後
處暑時節余熱未完全消散,午後一杯菊花枸杞茶,清熱又明目。
食材準備︰杭白菊10克、枸杞15克、冰糖或蜂蜜適量
詳細步驟︰
1. 將菊花和枸杞用清水稍微沖洗
2. 放入茶壺中,沖入90c左右的熱水
3. 蓋上壺蓋,燜泡58分鐘
4. 根據個人口味加入冰糖或待溫度降低後加入蜂蜜
養生原理︰菊花疏散風熱,清肝明目;枸杞滋補肝腎,益精明目。這道茶飲適合處暑時節眼楮干澀、頭暈目眩的人群。
小貼士︰菊花性微寒,體質虛寒的人可以加入34片生姜一同沖泡,以平衡藥性。
處暑廚房小竅門︰讓養生變得更簡單
在處暑時節的廚房里,有幾個小竅門可以讓養生事半功倍︰
食材保存有講究︰處暑時節氣溫仍然較高,食材容易變質。蓮藕可以浸泡在清水中有過面,每天換水;南瓜切塊後去籽,用保鮮膜包好冷藏;銀耳應密封保存在陰涼干燥處。
烹飪方式宜清淡︰處暑時節烹飪以蒸、煮、炖為主,避免油炸、燒烤等燥熱的烹飪方式,以免加重秋燥。
調味宜少辛多酸︰適當減少蔥、姜、蒜、辣椒等辛味調料的使用,可以適量增加檸檬汁、醋等酸味調料,有助生津潤燥。
餐具選擇有學問︰處暑時節推薦使用陶瓷、玻璃材質的餐具,這些材質性質穩定,不會與食物發生化學反應,保持食物原味。
處暑飲食誤區︰這些“坑”別踩
在處暑飲食調理中,有幾個常見誤區需要避免︰
誤區一︰急于進補︰很多人覺得夏天過去了,應該立即進補。實則處暑時節脾胃功能尚未完全恢復,大量進補反而造成負擔。應該先調理脾胃,再逐步進補。
誤區二︰過度貪涼︰雖然白天氣溫仍高,但處暑後早晚溫差大,過度食用冷飲、涼菜會損傷脾胃陽氣,導致冬季易生病。
誤區三︰忽視補水︰夏天出汗多,人們記得多喝水;處暑後出汗減少,容易忽視補水。實際上秋燥更需充足水分,應保證每天喝1.52升水。
誤區四︰一味祛濕︰夏季注重祛濕,處暑後燥氣漸盛,應逐漸轉向滋陰潤燥,若繼續大量食用祛濕食物,反而會加重干燥不適。
處暑廚房養生計劃︰一日三餐這樣安排
處暑時節的一天三餐可以這樣安排︰
早餐︰以溫熱易消化的粥品為主,如南瓜粥、山藥粥,搭配適量面點和小菜。
午餐︰保證葷素搭配,可以選擇一份清蒸或炖煮的肉類,搭配當季蔬菜和湯品。記得飯前喝一小碗湯,滋潤消化道。
晚餐︰以清淡為主,量不宜過多。可以選擇豆制品、魚類和多種蔬菜的搭配,烹飪方式宜蒸煮。
加餐︰下午可以適量食用當季水果,如梨、葡萄等,或者喝一杯養生茶飲。
處暑時節,我家通常會這樣安排周日飲食︰早晨是溫暖的蜂蜜南瓜粥和全麥饅頭;中午是蓮藕排骨湯配清蒸鱸魚和蒜蓉菠菜;下午喝菊花枸杞茶,配幾塊自制的低糖綠豆糕;晚上是小米粥和香菇豆腐煲。這樣一天下來,既滿足了口腹之欲,又順應了時節養生的需要。
互動時間︰分享你的處暑廚房故事
寫到這里,不禁想起了每年處暑母親在廚房忙碌的身影,那些溫暖的食療方不僅滋潤了身體,更溫暖了心靈。廚房里的養生智慧,代代相傳,順應自然,簡單卻有效。
你有哪些處暑時節的飲食記憶?是母親炖的銀耳湯,還是奶奶煮的南瓜粥?歡迎在評論區分享你的處暑廚房故事和獨家食譜!
也可以聊聊你最近出現了哪些秋燥癥狀?是皮膚干燥、喉嚨不適,還是其他問題?我會抽空查看每一條留言,並針對大家的問題提供個性化的飲食建議哦。
如果喜歡這篇文章,不妨點贊收藏,順便分享給關心的人一起看看吧!處暑到了,記得照顧好自己,咱們下個節氣再見!
【溫馨提示】本文提供的養生食療方僅供參考,個人體質有差異,如有特殊健康狀況請咨詢專業醫師或營養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