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風起,暑熱漸消,帶來的不僅是天高雲闊的爽朗,還有那一絲不易察覺的干燥與收斂。你是否開始感到喉嚨干癢、皮膚緊繃、甚至偶爾會干咳幾聲?夜里也或許不如夏日那般沉睡,多了幾分輾轉?這便是中醫所說的“秋燥”在悄悄作祟。
秋季,五行屬金,對應人體肺髒。肺為“嬌髒”,喜潤惡燥,主呼吸,外合皮毛,與大腸相表里。秋燥之氣最易傷肺,導致肺陰虧損,出現口干、咽痛、咳嗽、皮膚干燥、便秘等一系列“燥”象。同時,秋氣主“收”,人體的陽氣也開始從體表向內收斂,為冬藏做準備。此時,若夏季耗散過多的氣未能及時補充,就容易感到疲憊乏力、氣短懶言,這便是“秋乏”的由來,本質是氣虛。
因此,秋季養生的核心,便在于“潤燥”與“補氣”的雙管齊下。而我們的廚房,正是實踐這一養生智慧的最佳場所。今天,就為大家請來兩位藥食同源的“明星”——麥冬與黃 ,它們一潤一補,堪稱秋季養生的“黃金搭檔”。
識得仙草真面目︰麥冬與黃 的深度解讀
在將它們請進廚房之前,我們不妨先深入了解這兩位“老友”的秉性。
麥冬︰甘潤救肺的“補水仙子”
麥冬,又名“階前草”、“麥門冬”,其塊根入藥。它質地柔潤,味道甘中微苦,性微寒,穩穩歸于肺、胃、心三經。
它的本領何在?
• 核心功放︰滋陰潤肺,益胃生津,清心除煩。
• 如何工作? 麥冬的“潤”是它能生出津液來直接滋潤我們干燥的髒腑。對于肺燥,它能潤肺止咳;對于胃燥,它能生津止渴;對于心陰虛引起的虛煩失眠,它能清心寧神。在干燥的秋季,它就像一場及時雨,滋潤著我們的肺部和呼吸道,讓每一次呼吸都變得濕潤順暢。
• 挑選秘訣︰ 優質的麥冬呈紡錘形,表面淡黃色,半透明,質地柔韌,斷面細膩,有一股淡淡的清香,嚼起來甜中帶苦。顏色過于慘白或過于暗沉、有酸味的則可能經過硫磺燻制,不宜選購。
黃 ︰補氣固表的“能量衛士”
黃 ,素有“補氣之長”的美譽,是中藥里補氣力量最強大、最常用的藥材之一。它味甘,性微溫,入脾、肺二經。
它的威力幾何?
• 核心功效︰補氣升陽,益衛固表,利水消腫,托毒生肌。
• 如何工作? 黃 的“補”是它能增強我們身體的功能,尤其是脾肺之氣。脾為氣血生化之源,肺主一身之氣。黃 通過強健脾胃,讓我們吃進去的食物更好地轉化為氣血能量;通過補益肺氣,增強我們呼吸和抵抗外邪的能力。它的“固表”,好比給身體加固了一層無形的防護罩增強免疫力),防止秋風邪氣輕易入侵。對于秋日感到的疲憊、氣短、易感冒,黃 就是絕佳的“能量補充劑”。
• 挑選秘訣︰ 好的黃 以身干、條粗長、皺紋少、質堅而綿、粉性足、味甜者為佳。切片呈淡棕黃色或淡褐色,有濃郁的豆腥氣。內蒙古、山西產的野生“北黃 ”品質尤為上乘。
為何二者是天生一對?
麥冬性寒潤,黃 性溫補。單用麥冬過于寒涼,恐傷脾胃陽氣;單用黃 過于溫燥,在秋日易助長燥邪。而二者結合,黃 的溫燥之性被麥冬的寒潤所中和,麥冬的滋膩之弊又被黃 的行氣之力所化解。一補一潤,一溫一涼,相互制約,相互促進,共同達成氣旺津生,潤而不膩,補而不燥的完美平衡,正是應對秋日“氣陰兩虛”局面的妙法。
廚房里的養生實踐︰麥冬黃 食療方大全
理論已備,實踐為王。讓我們將這兩位主角請進廚房,變身成為一道道美味又養生的佳肴。
一、基礎核心︰麥冬黃 茶滋陰補氣代茶飲)
這是最簡單、最日常的享用方式,適合全家人作為秋季的保健茶飲。
• 配方︰ 麥冬10克,黃 10克。
• 做法︰
1. 將麥冬和黃 略微沖洗,放入保溫杯中。
2. 沖入沸水,蓋上蓋子,燜泡1520分鐘即可飲用。
3. 可反復沖泡至味淡,最後將麥冬和黃 嚼食,營養不浪費。
• 變化升級︰
• 口干明顯者︰ 可加入56顆雪花梨干或一小把鮮百合,增強潤肺效果。
• 熬夜虛火者︰ 可加入枸杞子10克,滋補肝腎。
• 口感追求︰ 可加入一小顆冰糖或一小勺蜂蜜待水溫降至60c以下再加蜂蜜)。
• 飲用指南︰ 每日一劑,代茶頻飲。建議在白天飲用,晚上睡前不宜多飲,以免起夜影響睡眠。
二、進階滋養︰麥冬黃 養生湯炖湯的靈魂伴侶)
秋季是喝湯的季節,在湯水中加入麥冬和黃 ,能讓一鍋平凡的湯瞬間升級為養生藥膳。
• 推薦湯品一︰麥冬黃 烏雞湯滋陰補氣,養血安神)
• 食材︰ 烏雞半只,麥冬15克,黃 15克,紅棗5顆去核),枸杞10克,生姜3片,鹽適量。
• 做法︰
1. 烏雞斬塊,冷水下鍋,加入料酒和姜片,焯水後撈出洗淨。
2. 將所有食材除枸杞外)放入砂鍋中,加入足量清水。
3. 大火燒開後,轉小火慢炖1.52小時。
4. 出鍋前10分鐘加入枸杞,最後加鹽調味即可。
• 功效點楮︰ 烏雞滋陰養血,搭配麥冬黃 ,尤其適合女性、體虛乏力、睡眠不佳的人群。
• 推薦湯品二︰麥冬黃 瘦肉水清潤平補,和胃生津)
• 食材︰ 豬瘦肉200克,麥冬10克,黃 10克,生姜2片,鹽少許。
• 做法︰
1. 豬瘦肉洗淨剁碎或切成薄片。
2. 將肉碎、麥冬、黃 、姜片放入炖盅內,加入適量涼開水。
3. 蓋上蓋子,隔水慢炖或蒸制1.5小時。
4. 喝時撇去表面浮油,加少許鹽調味。這是廣東一帶非常經典的清補做法,湯汁清澈,味道甘甜。
• 功效點楮︰ 此湯補而不峻,潤而不膩,非常適合脾胃虛弱、虛不受補的老人和孩子,也適合病後初愈者調理。
三、創意主食︰麥冬黃 粥給白粥注入元氣)
早餐或晚餐喝一碗藥膳粥,溫和滋養,最是熨帖腸胃。
• 配方︰ 大米100克,麥冬15克,黃 15克。
• 做法︰
1. 麥冬和黃 用紗布包好或直接放入,吃時挑出)。
2. 大米淘淨,與藥包一同放入鍋中,加水煮成稀粥。
3. 粥成後,取出藥包,即可食用。可根據喜好加入少許山藥塊、南瓜塊同煮,風味和營養更佳。
• 食用感受︰ 粥水本身就養胃,融入了麥冬的甘甜和黃 的豆香,每一口都是樸實的滋養。
因人而異︰找到屬于你的秋日配方
養生最忌千人一方。雖然麥冬黃 搭配性味平和,但了解自己的體質,微調配方,效果會更好。
• 如果你是氣虛乏力型說話有氣無力,容易感冒,愛出汗)︰ 可以適當增加黃 的比例,例如黃 15克,麥冬10克。炖湯時可多加些黨參、山藥。
• 如果你是陰虛燥熱型手腳心發熱,口干咽燥,皮膚干,大便干)︰ 可以適當增加麥冬的比例,例如麥冬15克,黃 10克。茶飲中可多加些沙參、玉竹。
• 特殊人群請注意︰
• 孕婦︰ 應在醫師指導下使用。
• 感冒發燒、體內有實熱如喉嚨痛、黃痰)、濕熱如舌苔黃膩)者︰ 暫時不宜服用,以免“閉門留寇”,加重病情。
• 消化不良、腹脹者︰ 麥冬稍顯滋膩,應減少用量或配合陳皮等理氣食材。
互動時間︰讓養生成為一種生活樂趣
讀到這里,你是否已經摩拳擦掌,想去市場采購麥冬和黃 了?別急,讓我們讓這篇文章“活”起來。
1. 【曬出你的秋季養生湯】 親愛的讀者朋友們,這個秋天,你為家人煲了哪一道暖心湯水?無論是遵循古法的麥冬黃 烏雞湯,還是你自己的獨家創意,都歡迎在評論區曬出你的湯品美照和 recipe!我們將挑選三位“最誘人湯品”的分享者,送出精美養生禮品一份!
2. 【養生疑惑大解答】
• 你在使用麥冬、黃 或者其他藥材進行食療時,遇到過什麼困惑嗎?
• 關于秋季養生,你還有哪些想知道的話題?比如︰秋季如何護膚?秋季如何緩解“悲秋”情緒?)
• 大膽在評論區提出你的問題,我們的養生專家和熱心的讀者朋友們)會為你答疑解惑!
3. 【投票】︰你最喜歡的秋季養生食材是?
• a. 百合
• b. 銀耳
• c. 蓮子
• d. 山藥
• e. 梨
• f. 其他快來評論區說出你的最愛!)
結語︰順應天時,食養有道
《黃帝內經》雲︰“聖人春夏養陽,秋冬養陰,以從其根。” 秋季的養生,就在于順應“收”的趨勢,滋養陰液,補足氣血,為寒冷的冬天積攢足夠的能量。
麥冬與黃 ,這兩味源自山野的恩物,經過千百年中醫智慧的淬煉,如今就這樣靜靜地躺在我們的廚房里。它們不是遙不可及的仙丹妙藥,而是我們一日三餐中,最平凡也最珍貴的守護。
這個秋天,不妨就從這一杯茶、一碗湯開始。在氤氳的香氣中,感受食物帶來的療愈力,用心經營一份屬于自己的健康與安穩。願你我都能在這金色的季節里,內潤外固,身心俱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