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常養生常識

第22章 廚房祛濕妙招

類別︰網游小說 作者︰山農珍姨 本章︰第22章 廚房祛濕妙招

    茯苓祛濕記︰雨季喚醒脾胃的千年智慧

    廣東的雨季總是纏綿不絕,濕漉漉的空氣包裹著每一寸土地,也悄然入侵著我們的身體。不少朋友開始感到身體困重如鉛、精神倦怠、胃口全無,尤其是脾胃虛弱或濕熱體質者,這種不適感更是如影隨形。此刻,一味古老而平凡的食藥之材——茯苓,便悄然走入養生湯煲,成為嶺南雨季的祛濕主角。

    松根下的寶藏︰茯苓的秘密

    古人曾吟詠︰“碧松之下茯苓多”,這生長在蒼松根系間的神奇菌核,與青松相伴而生,汲取天地靈氣,自古便是養生珍品。茯苓性味甘淡而平,從容游走于心、肺、脾、腎四經。其“甘”能滋養補益,“淡”則善滲濕利竅,猶如一位溫潤君子,補益而不峻猛,祛邪而不傷正,被歷代醫家譽為“補益利濕”的典範。

    現代科學也逐步揭示其奧秘︰茯苓富含多糖、三 類化合物、麥角甾醇等活性物質,不僅能調節免疫、延緩衰老,更在抗腫瘤領域展現潛力,堪稱延年益智的天然瑰寶。

    在廣東的雨季里,茯苓的作用愈發凸顯。一位老中醫家中,前來問診的人絡繹不絕,皆是被濕氣所困。老中醫不慌不忙,在藥方中加入茯苓。他一邊寫著藥方,一邊向患者講述茯苓的妙處︰“這茯苓啊,就像咱們身體里的清道夫,把濕氣都清掃出去。”

    有個年輕小伙,濕氣重到走路都沒力氣。老中醫給他開了茯苓為主的祛濕湯。小伙半信半疑地回去喝了一段時間,竟感覺身體輕快了許多,精神也好多了。

    茯苓不僅在藥方中發揮著重要作用,在廣東的大街小巷,茯苓糕、茯苓粥等美食也隨處可見。人們在享受美食的同時,不知不覺地就把濕氣趕走了。茯苓,這位來自松根下的寶藏,就這樣在廣東的雨季里,用它千年的智慧,守護著人們的健康。

    雨季濕困︰茯苓為何不可或缺?

    連綿陰雨使環境濕度居高不下,無形中加重了脾胃的“工作負擔”。中醫認為,脾主運化水濕,堪稱身體的“除濕中樞”。當外界濕氣過盛,反成困阻脾胃的枷鎖,導致運化無力、濕濁內停。這正是雨季精神萎靡、食欲不振的根源。

    茯苓恰如雨季的“脾胃救星”——

    利水滲濕︰其淡滲之力,助身體打開水道,將滯留的濕濁之邪悄然排出;

    健脾補中︰溫和滋養疲憊的脾胃,恢復其運化動力;

    寧心安神︰更能安撫雨季易生的煩躁不安,帶來平和心境。

    茯苓入膳︰八道經典祛濕方

    將茯苓融入日常飲食,是對抗雨季濕邪的智慧之選。下面8款實用方劑,助你輕松祛濕養脾︰

    1. 茯苓薏米粥︰健脾補肺的溫和之選

    材料︰薏苡仁30克,白茯苓20克打碎),糯米100克。

    <水煮至100150),與薏米糯米粥加水500武火煮)相融,再沸即成。清晨一碗,喚醒困倦脾胃。

    2. 生姜陳皮茯苓水︰驅寒理氣的快手茶飲

    材料︰茯苓10克、陳皮2克、生姜5克切片)。

    <清水,養生壺煮15分鐘。微辛溫散,專克雨天胃脕冷悶。

    3. 茯苓山楂荷葉水︰肝火旺者的祛濕良伴

    材料︰茯苓10克、山楂3克、荷葉2克。

    <水沸騰煮15分鐘。化解濕熱口苦,尤其適合壓力大、脾胃差的上班族。

    4. 茯苓山楂菊花水︰濕熱眼澀的明亮選擇

    材料︰茯苓10克、山楂5克、菊花2克。

    做法︰同上。祛濕健脾之余,更添清肝明目之效,屏幕族的雨季護眼方。

    5. 參苓白術健脾湯︰深度健脾的滋補炖品

    材料︰茯苓15克,薏苡仁20克,白扁豆20克,蓮子15克,白術、黨參各10克,雞腳8只,瘦肉200克,蜜棗3顆。

    做法︰藥材浸泡,肉料焯水,共炖1小時。湯醇味厚,強力清掃深層濕濁。

    6. 茯苓薏米餅︰寶寶脾胃的呵護點心

    材料︰茯苓粉、薏米粉、面粉各30克,白糖少許。

    做法︰細末和勻蒸熟。松軟甘淡,專為小兒嬌嫩脾胃定制。

    7. 經典四神湯︰養顏祛濕的千年名方

    材料︰鮮山藥80克或干品30克),茯苓30克,芡實30克,蓮子30粒,陳皮6克,豬骨300克。

    做法︰豬骨焯水,與料共煲1.5小時。脾健濕去,容顏自煥光彩。

    8. 茯苓牛骨湯︰補腎利水的溫養之選

    材料︰牛骨250克,茯苓20克,鮮山藥100克,姜、蔥、鹽適量。

    做法︰牛骨劈開,與料同煮40分鐘。尤其適合腰膝酸軟、下肢浮腫的長者。

    智慧錦囊︰茯苓使用小貼士

    優選之道︰優質茯苓切面細膩、色白微黃,聞之微帶松香,質地堅實。

    體質有異︰陰虛火旺者手足心熱、口干舌燥)及孕婦食用前宜咨詢中醫師。

    慢工出效︰ 茯苓藥性平和,祛濕健脾貴在堅持,雨季每周食用23次為佳。

    茯苓,這種生長在松根下的菌類植物,有著一個充滿詩意的故事。它歷經千年的等待,宛如一位忠誠的守護者,默默地守候在松根之下。

    在潮濕的季節里,茯苓宛如一把隱形的傘,為你撐起一片內在的晴空。當雨水無情地敲打著屋檐,那一碗溫熱的茯苓湯羹,就像是大自然的饋贈,給身體帶來最貼心的呵護。

    這碗茯苓湯羹,不僅僅是一道美味的食物,更是一種古老的智慧。它提醒著我們,真正的養生之道並非是與自然對抗,而是順應自然的規律。正如雨水和晴空相互交織,構成了生命的晴雨平衡。

    茯苓的養生功效,早已被古人所熟知。它具有利水滲濕、健脾寧心等作用,對于調節身體的陰陽平衡有著重要的意義。然而,即使是如此優秀的養生食材,我們也需要辨證施膳。因為每個人的體質和健康狀況都不盡相同,所以在使用茯苓時,最好還是遵循醫生的建議。

    茯苓的故事,讓我們領略到了大自然的神奇和智慧。它教會我們,養生不僅僅是一種生活方式,更是一種與自然和諧共生的藝術。在這個快節奏的時代里,讓我們不妨停下腳步,品味一下這碗茯苓湯羹所帶來的溫暖和寧靜,感受那份來自大自然的恩賜。

加入書簽 上一章 目 錄 下一章 加入書架 推薦本書

如果您喜歡,請把《日常養生常識》,方便以後閱讀日常養生常識第22章 廚房祛濕妙招後的更新連載!
如果你對日常養生常識第22章 廚房祛濕妙招並對日常養生常識章節有什麼建議或者評論,請後台發信息給管理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