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常養生常識

第11章 補氣血的養生食療

類別︰網游小說 作者︰山農珍姨 本章︰第11章 補氣血的養生食療

    補氣血的食養之道︰喚醒你身體內在的生機

    七月午後的陽光透過玻璃窗,靜靜灑在桌面,隔壁桌的年輕女孩捧著一杯熱茶,卻依然無意識地搓著冰涼的手指。她輕聲抱怨︰“明明才剛入秋,手腳卻涼得像浸過冰水,午休趴一會兒起來,眼前還一陣陣發黑……” 她不知道,這種如影隨形的疲憊與畏冷,正是身體深處氣血不足的低語。

    氣血,並非玄虛的中醫概念,而是生命活力的真實能量。氣,如無形的風,推動血液運行與代謝更新;血,如滋養的河流,為全身帶去營養與生機。二者交融,方成就我們飽滿的精神、紅潤的面色與持久的活力。

    一、氣血不足的信號︰身體發出的“低電量”警示

    氣血虧虛並非一日形成,它常悄然潛入,在生活細節中投下陰影。當身體發出以下信號時,便是提醒我們關注內在的“能量儲備”︰

    倦怠如影隨形︰清晨甦醒便感疲憊,即便睡眠充足,精力也似被抽空,輕微活動便氣喘吁吁,只想靜臥休養。

    面色唇色褪去紅潤︰面色或蒼白無華,或萎黃黯淡,唇色淡白,失去自然光澤,指甲蓋按壓後血色遲遲不歸。

    畏寒肢冷難驅散︰ 手足常年不溫,尤其秋冬,即便置身暖室,膝蓋、後腰仍感寒意侵擾,比旁人更懼冷風。

    頭暈心悸頻擾︰體位驟變如蹲起)或勞累後,眼前發黑、天旋地轉;安靜時自覺心跳沉重、空落,甚至偶有停頓感。

    專注力如霧中行︰思緒難以集中,記憶力減退,常感腦中混沌,工作效率大打折扣。

    發膚失養現端倪︰頭發干枯易斷、脫落增多;皮膚干燥粗糙,缺乏彈性,甚至出現不明瘀斑。

    程序員小楊便是如此。數年來高強度工作與熬夜成為常態,濃咖啡支撐著晝夜顛倒的循環。起初只是加班後略感疲憊,他並未在意。漸漸地,早起鏡中臉色越發灰黃,地鐵上站立稍久便覺心慌氣短,入秋後辦公室空調冷風竟讓他如墜冰窟。一次項目沖刺後,他伏案起身瞬間眼前一黑,幾乎跌倒,這才驚覺身體已發出嚴重警報。醫生診斷明確︰長期過勞耗損,氣血嚴重虧虛。

    二、食療補氣血︰餐桌上的溫和“充電”法

    相較于藥物,食物補養氣血更為溫和、安全,易于融入日常,且能提供全面滋養。其根本之道在于︰

    1. 充盈物質基礎︰直接補充構成氣血的必需原料,如優質蛋白質、鐵、葉酸、維生素b12等。

    2. 激發髒腑動力︰ 尤其強健“氣血生化之源”的脾胃,提升其運化吸收能力;兼補“精血同源”的腎髒。

    3. 促進良性循環︰改善血液循環,消除瘀滯,使新生氣血得以順暢輸布周身。

    一)補血養血的“明星食材”

    1. 動物肝髒豬肝、雞肝)︰ 中醫視其為血肉有情之品,補血效力卓著。富含極易吸收的血紅素鐵、優質蛋白及維生素a、b族、鋅等。推薦食譜︰菠菜豬肝湯豬肝切片薄,料酒姜片腌制去腥,沸水快速焯燙;菠菜焯水去草酸;清湯煮沸,下豬肝菠菜,片刻即熟,鹽、胡椒粉調味)。每周12次,經期後食用尤佳。注意︰高血脂、痛風者慎食,務必選擇新鮮來源。

    2. 紅肉類牛肉、羊肉、精瘦豬肉)︰ 提供豐富的血紅素鐵和優質蛋白,是補血的重要基礎。推薦食譜︰當歸生姜羊肉湯羊肉切塊焯水,與當歸片、拍碎生姜同入砂鍋,足量清水,大火燒開轉小火慢炖1.52小時,至肉爛湯醇,加鹽調味)。適合秋冬畏寒肢冷者。牛肉可切片快炒配深色蔬菜。

    3. 動物血鴨血、豬血)︰“以血補血”的代表,鐵含量極高且為血紅素鐵。推薦食譜︰韭菜炒鴨血鴨血切塊焯水,韭菜切段;熱油爆香蒜末姜絲,下鴨血輕翻炒,烹料酒,加少許醬油;下韭菜段快速翻炒斷生,鹽調味)。注意選購正規渠道產品,充分加熱熟透。

    4. 深色植物類︰

    紅棗大棗)︰“天然維生素丸”,補中益氣,養血安神。富含鐵、環磷酸腺 促進造血)。推薦︰每日幾顆當零食,或煮粥如小米紅棗粥)、煲湯如烏雞紅棗湯)。注意︰易生濕,痰濕重、血糖不穩者適量。

    桂圓龍眼肉)︰補益心脾,養血安神。用于思慮過度、心血暗耗所致的心悸失眠。推薦︰桂圓蓮子紅棗羹蓮子提前浸泡,與去核紅棗、桂圓肉同煮至蓮子軟爛,可加少量冰糖或紅糖)。溫熱體質、糖尿病患者慎食。

    桑葚︰ 滋陰補血,生津潤燥。富含鐵、維生素c、花青素。推薦︰鮮食季節性),或干品泡水、煮粥如桑葚枸杞粥)。

    黑芝麻︰ 益精血,潤五髒。含鈣、鐵、維生素e豐富。推薦︰炒熟打粉,每日12勺拌粥、沖奶或做芝麻糊黑芝麻粉、糯米粉\粘米粉、水\奶、少許糖煮至粘稠)。易腹瀉者適量。

    紫衣花生帶紅衣)︰花生本身健脾,紅衣具補血止血之效含豐富鐵及促進凝血物質)。推薦︰水煮花生保留紅衣)作為健康零食。

    二)益氣健脾的“動力源泉”

    氣血生成離不開“氣”的推動和脾胃的運化。補氣是生血的重要前提。

    1. 五谷為養  基礎能量︰

    小米︰ “五谷之首”,健脾胃,益腎氣,滋陰養血。色黃入脾。推薦︰小米南瓜粥小米、南瓜塊同煮至軟爛粘稠)。是病後、產後、脾胃虛弱者的理想調養品。

    糙米\胚芽米︰ 保留更多b族維生素、礦物質和膳食縴維,提供穩定能量,促進代謝。推薦︰替代部分精白米做飯。

    2. 根睫果實  健脾益氣︰

    山藥︰平補肺脾腎三髒,益氣養陰,性質平和。富含粘液蛋白,保護胃粘膜。推薦︰清炒山藥木耳山藥去皮切片泡水防氧化,木耳泡發;熱油爆香蒜片,先下木耳翻炒,再下山藥片,加少許水燜煮片刻至斷生,鹽調味),或煮粥、蒸食。

    南瓜︰補中益氣,暖胃。富含β胡蘿卜素、果膠。推薦︰蒸食、煮粥、做湯如南瓜小米粥、南瓜濃湯)。

    蓮子︰補脾止瀉,益腎固精,養心安神。推薦︰煮粥蓮子百合粥)、煲湯蓮子排骨湯)、打豆漿。

    芡實︰“水中人參”,健脾除濕,固腎益精。推薦︰與蓮子、薏米炒過)同煮祛濕健脾粥。

    3. 菌菇類︰

    香菇干品更佳)︰補脾胃,益氣血。含多糖類物質增強免疫。推薦︰泡發後煲湯如香菇雞湯)、炒菜、燜飯。

    4. 藥食同源  提升效能︰

    黃 ︰補氣固表之聖藥,尤善補肺脾之氣。推薦︰黃 紅棗茶黃 片1015g,紅棗幾顆掰開去核,沸水沖泡或稍煮代茶飲)。或煲湯黃 當歸烏雞湯  經典氣血雙補方)。注意︰感冒發熱、陰虛火旺時不宜。

    黨參︰ 補中益氣,生津養血,性質較人參平和。推薦︰煲湯黨參枸杞炖雞)、煮水代茶黨參片)。

    太子參︰益氣健脾,生津潤肺,性平力緩,適合小兒及體虛不受補者。推薦︰煮水、煲湯太子參瘦肉湯)。

    三)促進吸收與循環的“增效劑”

    1. 維生素c促進鐵吸收︰ 餐後吃些富含vc的水果鮮棗、獼猴桃、草莓、橙子、西紅柿)或蔬菜甜椒、西蘭花、苦瓜)。

    2. 行氣活血之品︰

    玫瑰花︰ 疏肝解郁,和血調經。推薦︰玫瑰紅棗茶干玫瑰花蕾、去核紅棗,沸水沖泡),適合情緒壓力大、經前乳脹者。

    陳皮︰ 理氣健脾,燥濕化痰。推薦︰煮粥、煲湯如陳皮紅豆沙)、泡茶陳皮普洱茶),助消化,防滋膩。

    生姜︰溫中散寒,促進循環。推薦︰做菜調料,或晨起含服薄姜片、喝姜棗茶生姜幾片、紅棗幾顆煮水)。

    3. 避免“偷鐵賊”︰濃茶、咖啡中的鞣酸,高鈣食物如牛奶),植酸如全谷物、豆類外皮)會影響鐵吸收。建議與富含鐵的食物錯開時間食用間隔12小時)。

    三、經典食療方︰廚房里的“氣血加油站”

    1. 五紅湯溫潤經典)︰

    配方︰紅皮花生30g,紅豆30g,紅棗810顆去核),枸杞15g,紅糖適量。

    做法︰花生、紅豆提前浸泡2小時以上;與紅棗同入鍋,加足量水,大火燒開轉小火慢炖1小時;加入枸杞和紅糖,再煮1015分鐘即可。豆類軟爛為佳。

    功效︰益氣補血,健脾暖胃。適合面色無華、乏力、畏寒、產後或經期後調理。每周23次。

    2. 當歸生姜羊肉湯驅寒暖身)︰

    配方︰ 羊肉500g切塊),當歸1015g切片),生姜3050g拍碎),黃酒、鹽適量。可加黃 10g增強補氣。

    做法︰ 羊肉冷水下鍋焯燙去血沫洗淨;所有材料入砂鍋,加足量水、少許黃酒;大火燒開撇浮沫,轉最小火慢炖23小時至羊肉酥爛;加鹽調味。

    功效︰溫中補血,祛寒止痛。適合血虛有寒之手足冰冷、腹中冷痛、女性痛經、產後虛寒腹痛。秋冬每周1次。體質燥熱、上火、感冒發燒時忌食。

    3. 黃 當歸烏雞湯氣血雙補)︰

    配方︰ 烏雞半只或1只,黃 2030g,當歸10g,紅棗6顆去核),生姜幾片,鹽適量。

    做法︰烏雞處理干淨斬塊焯水;所有材料入砂鍋,加足量水;大火燒開轉小火炖1.52小時;加鹽調味。

    功效︰大補氣血。適合氣血兩虛明顯,面色萎黃或蒼白、頭暈心悸、倦怠乏力、月經量少色淡者。每12周1次。感冒、濕熱體質慎用。

    4. 小米紅棗山藥粥健脾養胃基礎)︰

    配方︰ 小米5080g,紅棗68顆去核),新鮮山藥100g去皮切小塊),可加枸杞10g。

    做法︰小米淘洗;鍋中水燒開,下小米、紅棗;煮約20分鐘後,下山藥塊;繼續煮1520分鐘至所有材料軟爛粘稠;出鍋前5分鐘加入枸杞。

    功效︰ 健脾胃,補氣血,易消化。適合日常調養、脾胃虛弱、消化不良者。可作為早餐或晚餐主食常食。

    四、食養智慧︰細節決定成效

    貴在堅持與規律︰ 食養如春雨,潤物細無聲。氣血的充盈非一朝一夕之功,需長期堅持、規律進食。切莫期望“三天打魚兩天曬網”能見奇效。將健康食材融入每日三餐,使之成為生活習慣。

    脾胃是根本︰ “脾胃為後天之本,氣血生化之源”。再好的補品,若脾胃虛弱無法運化吸收,不僅無效,反成負擔。養護脾胃是補氣血的前提︰

    飲食規律,三餐定時定量,避免饑飽無常。

    細嚼慢咽,減輕脾胃負擔。

    少吃生冷冰飲、寒性水果如西瓜、梨過量)、油膩、辛辣刺激及過度甜膩食物。

    腹部保暖,尤其睡眠時。

    餐後可輕柔按摩腹部順時針繞臍)。

    個體化選擇︰ 體質千差萬別。如︰

    氣虛為主乏力、氣短、自汗)︰ 側重黃 、黨參、山藥、蓮子、小米等補氣健脾。

    血虛為主面白、唇淡、頭暈眼花、經少)︰側重動物肝髒、紅肉、紅棗、桂圓、桑葚、黑芝麻等補血養血。

    兼有血瘀舌有瘀點、痛經有血塊、膚色晦暗)︰ 在補養基礎上,可適量加入玫瑰花、山楂少量)、陳皮等行氣活血。

    兼有濕氣重舌苔厚膩、身體困重、大便粘滯)︰ 先以健脾祛濕為主如薏米赤小豆湯  薏米需炒制),待濕濁減輕再進補,或補益時加入陳皮、茯苓等祛濕。

    季節與地域的考量︰

    春夏︰ 陽氣升發,補養宜清補、平補為主,避免過于溫燥。多選用山藥、蓮子、百合、銀耳、枸杞、瘦肉、魚類等。可飲菊花枸杞茶、薄荷茶清疏。

    秋冬︰ 主收斂藏養,是進補佳季。可適當增加溫補之品,如羊肉、牛肉、桂圓、核桃、生姜、當歸黃 湯等。注意適度,防燥熱上火。

    南方濕熱︰ 進補需更謹慎,避免滋膩助濕。宜選擇清補、利濕之品,如薏米、赤小豆、冬瓜、鴨肉、鯽魚等,配合陳皮理氣化濕。

    北方干燥寒冷︰溫補可稍強,注意同時滋陰防燥,如煲湯時加入玉竹、麥冬、百合等。

    生活方式協同增效︰

    充足睡眠︰夜間是養陰血、修復髒腑的關鍵時間。盡量在11點前入睡,保證78小時高質量睡眠。長期熬夜是耗傷氣血的“大敵”。

    適度運動︰動能升陽,促進氣血流通。選擇溫和持續的方式,如散步、慢跑、太極拳、八段錦、瑜伽。避免過度劇烈運動導致大汗淋灕,反而耗氣。微微出汗為度。

    情緒調暢︰中醫言“怒傷肝”、“思傷脾”。肝郁氣滯影響血行,思慮過度損傷脾氣,皆礙氣血生化。學習減壓,保持心情愉悅舒暢。培養愛好,練習深呼吸、冥想等。

    避寒保暖︰尤其保護頸背、腰腹、膝足不受風寒。寒冷會收縮血管,阻礙氣血運行。

    五、常見誤區與提醒

    1. “紅棗紅糖萬能補血”?它們確有益處,但含鐵量及吸收率遠不如動物性食物。依賴它們而忽視紅肉、肝髒、動物血等,效果有限。尤其紅糖,本質仍是糖,需控制量。

    2. “補品越貴越好”?名貴補品如阿膠、鹿茸)需嚴格辨證使用,濫用反致上火、滋膩礙胃。日常食材如五谷、紅棗、桂圓、普通紅肉,只要搭配得當,堅持食用,效果更穩妥實在。

    3. “多多益善,大補特補”? 補氣血忌“蠻補”。過度滋膩如天天阿膠、頓頓羊肉)或溫燥過量人參、桂圓)會加重脾胃負擔,引發上火、口瘡、便秘、腹脹等“虛不受補”現象。應循序漸進,中病即止。

    4. 忽視吸收與禁忌︰

    含草酸高的菠菜、莧菜等,應焯水後再烹飪,避免影響鐵鈣吸收。

    進補期間,少飲濃茶、咖啡。

    感冒發熱、急性炎癥如嗓子痛、發燒)、腹瀉期間,應暫停溫補,飲食清淡,待病愈後再議。

    患有特定疾病如糖尿病、腎病、痛風、嚴重胃病)者,需在醫生或營養師指導下選擇食材和方劑。

    5. 食療不能替代醫療︰ 嚴重氣血虧虛如重度貧血)、伴隨其他器質性疾病者,食養是重要的輔助手段,但絕不能替代必要的醫學診斷和治療。若癥狀持續加重或復雜,務必及時就醫。

    廚房里,灶火溫暖,藥香氤氳。陶罐中的當歸黃 烏雞湯正咕嘟作響,紅棗在粥中漸漸舒展。食物中蘊藏的古老智慧,就這樣被我們一勺一勺盛進碗里。

    說到底,氣血養護並非刻板公式,而是對日常生活的重新感知。它在你放下冰飲、捧起一碗溫粥的瞬間;在深夜關掉屏幕、沉入黑甜夢鄉的片刻;也在晨起迎著微風輕快行走的每一步里。

    身體自有記憶,你給予的每一分滋養,都會在時光里沉澱為更綿長的力量。

加入書簽 上一章 目 錄 下一章 加入書架 推薦本書

如果您喜歡,請把《日常養生常識》,方便以後閱讀日常養生常識第11章 補氣血的養生食療後的更新連載!
如果你對日常養生常識第11章 補氣血的養生食療並對日常養生常識章節有什麼建議或者評論,請後台發信息給管理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