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常養生常識

第30章 夏天如何預防熱射病?

類別︰網游小說 作者︰山農珍姨 本章︰第30章 夏天如何預防熱射病?

    盛夏七月,烈日當頭,蟬鳴陣陣。小區里的張大爺像往常一樣,清晨六點就拎著他的小馬扎出門了。這位七十八歲的退休教師有個雷打不動的習慣——每天上午在小區花園的梧桐樹下與幾位老友下象棋。那天天氣預報顯示最高氣溫將達到39c,但張大爺不以為然︰\"我們小時候哪有空調,不也這麼過來了?\"

    中午十一點半,張大爺的女兒打電話提醒父親回家吃飯,卻發現老人說話含糊不清,棋友說他已經連續輸了三盤,這在他這個\"小區棋王\"身上極為罕見。女兒匆忙下樓,發現父親面色潮紅卻不出汗,神志恍惚,立即撥打了120。送醫後確診為\"熱射病\",在icu住了三天才脫離危險。

    這個真實案例並非孤例。每年夏季,像張大爺這樣的例子在全國各地醫院急診科屢見不鮮。熱射病這個听起來有些專業的醫學名詞,實際上離我們每個人的生活並不遙遠,尤其是在全球氣候變暖、極端高溫天氣頻發的今天。

    一、熱射病︰盛夏時節的\"隱形殺手\"

    熱射病究竟是什麼?簡單來說,它是由于人體在高溫環境下產熱與散熱失衡,導致核心體溫迅速升高通常超過40c),進而引發多器官功能障礙的嚴重中暑現象。如果把普通中暑比作身體的\"高溫警告\",那麼熱射病就是\"系統崩潰\"的危急狀態。

    從醫學角度看,熱射病可分為兩種類型︰經典型和勞力型。經典型熱射病主要發生在老年人、兒童、慢性病患者等對高溫適應能力較差的人群中,通常是由于長時間處于高溫環境而逐漸發展;而勞力型熱射病則多見于高溫環境下進行劇烈運動的年輕人,如軍訓的學生、戶外作業的工人等。

    熱射病的危險在于它的隱蔽性和快速惡化性。初期癥狀可能與普通中暑相似——頭暈、惡心、乏力,但很快就會進展為意識模糊、抽搐甚至昏迷。更可怕的是,它能在短時間內對大腦、心髒、腎髒等多個重要器官造成不可逆的損傷,死亡率可高達50以上。

    為什麼現代社會中,空調普及的今天,熱射病反而成為公共衛生問題?這與當代人的生活方式變化密切相關。一方面,長期在空調環境中生活工作的人群,對高溫的耐受能力明顯下降;另一方面,許多老年人受\"耐熱養生\"等錯誤觀念影響,刻意不用空調電扇,導致悲劇發生。

    二、熱射病的前兆與識別︰身體發出的求救信號

    熱射病並非突然降臨,在發展到危險階段前,我們的身體會發出一系列求救信號。了解這些前兆癥狀,就相當于掌握了拯救生命的黃金時間。

    初期階段,患者可能出現大量出汗、面色潮紅或蒼白、心跳加快但弱、惡心嘔吐、頭暈頭痛等癥狀。這時體溫可能已經升高,但還未達到危險水平。張大爺當天連續輸棋,正是大腦功能受影響的早期表現。

    隨著病情發展,更危險的信號會出現︰皮膚變得干燥發熱這是因為汗腺已經衰竭停止工作)、意識狀態改變如煩躁不安、言語不清、定向力障礙)、抽搐甚至昏迷。這時患者體溫往往已超過40c,必須立即送醫。

    特別需要警惕的是老年人和兒童的熱射病癥狀可能不典型。老年人由于感覺遲鈍和基礎疾病影響,可能沒有明顯口渴或不適感;兒童則可能表現為異常安靜或煩躁哭鬧。我曾接診過一位八十多歲的老人,家人發現他\"今天特別安靜\"送來醫院,一測體溫已達41c,所幸搶救及時。

    體溫計是識別熱射病的重要工具,但要注意測量方法。普通腋下體溫可能無法反映真實的核心體溫,在懷疑熱射病時,應盡量測量耳溫或肛溫。如果腋溫已達39c,實際核心溫度可能更高。

    三、預防熱射病︰構建三道防護網

    預防熱射病需要構建三道防護網︰環境調節、個體防護和社區互助。只有三管齊下,才能有效抵御這個\"隱形殺手\"的侵襲。

    第一道網︰打造清涼生活環境

    居家環境調節是基礎。許多老年人為了\"省電\"或\"耐熱鍛煉\"而不用空調,這是極其危險的做法。建議在高溫天氣保持室內溫度在2628c之間,不一定需要全天開空調,可在早晚通風,中午至下午高溫時段使用。若實在不願用空調,至少要保持電扇運轉和空氣流通。

    特別要注意的是,不要將空調溫度調得過低如低于24c),這樣不僅浪費能源,還會增加進出房間時的溫差沖擊。我的鄰居李教授就有一套\"梯度降溫法\"︰室外38c時,空調先設29c,半小時後調至28c,再半小時至27c,讓身體平緩適應。

    對于必須外出的人群,要避開上午10點至下午4點的高溫時段。若必須外出,應選擇陰涼路線,佩戴遮陽帽和太陽鏡,穿著寬松、淺色、透氣的棉麻衣物。記得2018年那個外賣小哥的熱射病案例嗎?他就是因為在午後最熱時段連續工作5小時未休息而倒下的。

    第二道網︰科學補水與營養

    水是天然的\"解熱藥\",但喝水有講究。高溫天氣下,成年人每天應飲水20003000,不要等到口渴才喝,而要定時定量補充。推薦每小時喝100200,選擇溫水或常溫白開水最佳。

    <水加1g鹽)、運動飲料稀釋後飲用)或自制糖鹽水500水+1g鹽+15g糖)。但要注意,有高血壓或腎髒疾病的人應咨詢醫生關于補鹽的建議。

    飲食方面,夏季應以清淡易消化為主,多吃新鮮蔬果,如黃瓜、西瓜、西紅柿等含水量高的食物。傳統中醫推薦的綠豆湯、荷葉粥、苦瓜等也有不錯的清熱解暑效果。但要避免高脂、高糖、辛辣食物,這些會增加代謝產熱。

    特別提醒愛喝茶的老人,茶水利尿,不能完全替代白開水。我見過一位老茶客每天喝大量濃茶卻很少喝白水,結果在高溫天因隱性脫水導致熱衰竭。

    第三道網︰特殊人群的重點防護

    老年人、兒童、慢性病患者和戶外工作者是熱射病的高危人群,需要特別防護措施。

    對于老年人,家人應每天至少兩次確認其狀況,包括精神狀態、飲水量和居室溫度。建議為老人準備帶有大按鈕的簡易電話或呼叫器,方便他們隨時求助。張大爺出院後,女兒給他買了一個智能手環,可以監測心率和體溫,還能一鍵呼叫。

    嬰幼兒的體溫調節中樞發育不完善,家長要特別注意︰不要將嬰兒單獨留在密閉車內即使開窗也很危險);推嬰兒車外出時,避免用毯子完全遮蓋車體阻礙散熱;隨時檢查孩子後頸是否出汗,及時補充水分。

    慢性病患者如高血壓、糖尿病、心髒病患者,在高溫天氣更易出現並發癥。這類人群應咨詢醫生調整用藥方案如利尿劑可能需要減量),並加強血壓、血糖監測。我的一位糖尿病患者病友就養成了夏季每天早晚各測一次血糖的習慣。

    戶外工作者應實行\"工作休息輪換制\",每工作50分鐘到陰涼處休息10分鐘。單位應提供含鹽飲料和防暑藥品,並組織員工學習熱射病預防知識。2019年某建築工地實施的\"三避開\"制度避開高溫時段、避開陽光直射、避開單獨作業)就顯著降低了中暑發生率。

    四、緊急自救與互救︰生死時速的黃金30分鐘

    當發現有人出現熱射病癥狀時,最初的30分鐘搶救至關重要。掌握正確的急救方法,就可能挽救一條生命。

    第一步︰迅速脫離熱源

    立即將患者轉移至陰涼通風處,最好是空調房間。若在戶外,可用遮陽傘或衣物搭建臨時陰涼區。記得去年新聞報道的那個智慧外賣小哥嗎?他發現同行倒地後,立即用多個外賣箱拼成一個\"遮陽棚\",為搶救贏得了時間。

    第二步︰快速降溫

    解開患者衣物,用任何可用的方法為其降溫︰

    冷水擦拭或噴灑皮膚,特別是頸部、腋下、腹股溝等大血管處

    用濕冷毛巾或冰袋包裹薄布)敷于上述部位

    扇風促進蒸發散熱

    如有條件,可將患者置于冷水浴中但需注意保持頭部高于水面)

    注意不要用酒精擦拭,尤其是老年人皮膚脆弱,可能造成損傷。降溫目標是使體溫降至38.5c以下,但要避免降溫過度。

    第三步︰正確補液

    如果患者清醒並能吞咽,可給予含少量鹽的涼水或運動飲料。但若患者已意識模糊,切勿強行灌水,以免嗆入氣管。我曾見過一位熱心大媽給昏迷的中暑者灌水,差點造成窒息。

    第四步︰及時送醫

    即使癥狀看似緩解,也必須送醫院檢查,因為熱射病可能導致延遲出現的器官損傷。搬運患者時應保持平臥位,頭偏向一側防止嘔吐物窒息。若等待救護車,應持續監測呼吸和意識狀態。

    特別提醒︰不要給患者服用退熱藥如阿司匹林、對乙 氨基酚等),這些藥物對熱射病無效且可能加重肝髒損傷。也不要用掐人中等刺激方法,這只會增加耗氧量。

    五、康復與調理︰走出熱射病的陰影

    熱射病患者即使脫離生命危險,也可能面臨長期的恢復過程。正確的康復調理能最大程度減少後遺癥。

    急性期後的12周內,患者應保持充分休息,避免再次暴露于高溫環境。飲食上宜選擇易消化的半流質,如粥、面條、蒸蛋等,少量多餐。可適量增加優質蛋白攝入如魚肉、豆制品)幫助組織修復,但避免油膩。

    神經系統癥狀如記憶力減退、注意力不集中)可能需要數月才能完全恢復。這時可進行適當的認知訓練,如拼圖、簡單計算、回憶往事等,但不要過度疲勞。張大爺出院後,女兒每天陪他下15分鐘象棋,逐漸延長時間,三個月後他的棋藝才基本恢復到病前水平。

    體溫調節功能紊亂是常見後遺癥,表現為對溫度變化敏感、易出汗或無汗。這時要注意根據感覺及時增減衣物,避免過冷過熱刺激。一位康復患者分享的經驗是隨身攜帶輕便外套和折疊扇,\"冷了披上,熱了扇風\"。

    心理調適同樣重要。經歷熱射病後,一些人會出現焦慮情緒,特別是對高溫天氣產生恐懼。家人應給予理解和支持,幫助建立科學的防護意識而非過度恐懼。漸進式暴露法可能有效——從短時間接觸溫熱環境開始,逐步適應。

    中醫調理在康復階段有獨特優勢。適當服用清熱生津的食療方如沙參玉竹湯、百合銀耳羹等,或進行溫和的穴位按摩如內關、足三里),都有助于恢復元氣。但一定要咨詢專業中醫師,避免自行用藥。

    六、走出誤區︰熱射病防治的常見迷思

    在熱射病防治方面,民間流傳著許多似是而非的觀念,這些誤區可能成為潛在的健康威脅。

    誤區一︰\"耐熱鍛煉\"有益健康。 有些人刻意不用空調電扇,認為能增強耐熱能力。事實上,人體對高溫的適應能力有限,極端高溫下強行\"鍛煉\"只會增加熱射病風險。適度的熱適應訓練應在專業指導下,從溫和環境開始循序漸進。

    誤區二︰\"不出汗說明身體好\"。恰恰相反,高溫環境下不出汗可能是汗腺衰竭的危險信號。正常出汗是人體最重要的散熱機制之一,老年人如果突然在高溫天停止出汗,要高度警惕。

    誤區三︰\"喝冰水能快速降溫\"。過量飲用冰水會導致胃腸血管收縮,反而影響散熱。而且驟冷刺激可能引發反射性頭痛甚至心律失常。少量多次飲用常溫水或溫水1525c)才是正確選擇。

    誤區四︰\"年輕人不會得熱射病\"。 雖然老年人風險更高,但年輕人在高強度運動或勞動後同樣可能發病。每年軍訓期間的學生熱射病案例就是明證。年輕人往往因自恃體力好而忽視防護,反而更危險。

    誤區五︰\"中暑刮痧就好\"。 刮痧對輕癥中暑可能有一定緩解作用,但對熱射病患者,任何延誤專業救治的行為都可能是致命的。熱射病必須首先進行快速物理降溫和醫療干預。

    熱射病的防治不僅是個人健康問題,更需要全社會形成科學防暑的文化氛圍。社區可組織夏季健康講座,普及防暑知識;公共場所應設立更多避暑休息區;媒體應及時發布高溫預警和健康提示。

    在日本,已經形成了較為成熟的\"酷暑對策\"體系︰便利店設置免費飲水點,社區工作人員定期探訪獨居老人,企業調整工作時間避開高溫時段。這些經驗值得我們借鑒。

    回到張大爺的故事。出院後,他成了小區里的\"防暑宣傳員\",經常提醒老伙伴們︰\"熱了別硬撐,開空調不丟人,我這老命差點就交代在"耐熱"上了。\"是啊,在極端天氣日益頻繁的今天,放棄那些過時的\"耐熱\"觀念,采取科學的防護措施,才是對自己和家人真正的負責。

    這個夏天,讓我們從正確認識熱射病開始,構築起個人、家庭、社區三道防線,讓清涼與健康常伴。記住,對抗高溫不是意志力的較量,而是智慧的體現。您今天檢查家中的防暑準備了嗎?

加入書簽 上一章 目 錄 下一章 加入書架 推薦本書

如果您喜歡,請把《日常養生常識》,方便以後閱讀日常養生常識第30章 夏天如何預防熱射病?後的更新連載!
如果你對日常養生常識第30章 夏天如何預防熱射病?並對日常養生常識章節有什麼建議或者評論,請後台發信息給管理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