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常養生常識

第27章 夏季如何通過飲食來調理身體?

類別︰網游小說 作者︰山農珍姨 本章︰第27章 夏季如何通過飲食來調理身體?

    《黃帝內經》有言︰\"四氣調神大論\",其中\"春生夏長,秋收冬藏\"的智慧,深刻揭示了人體與自然的共生規律。在四季更迭中,夏季以其獨特的氣候特征,對人體健康提出了新的挑戰與要求。當烈日高懸、暑氣蒸騰,自然界陽氣外發,萬物蓬勃生長,而人體內的陽氣亦隨之浮越于表,髒腑功能相對減弱。此時,高溫與濕氣的雙重侵襲,不僅導致人體新陳代謝加速、汗液大量流失,更易引發諸如疲勞倦怠、食欲不振、心火亢盛等不適癥狀。正如明代醫家張景岳所言︰\"夏月伏陰在內,暖食尤宜\",傳統養生文化始終強調,唯有順應天時,通過科學合理的飲食調理,方能在炎炎夏日中滋養身心,維持機體的陰陽平衡,為下半年的健康奠定堅實基礎。

    一、夏季飲食調理的核心原則

    1. 清熱解暑,對抗暑熱

    夏季屬火,對應人體五髒之心。高溫環境下,人體極易感受暑熱之邪,出現發熱、口渴、心煩、失眠等癥狀。中醫理論認為,暑為陽邪,其性炎熱升散,易耗氣傷津。因此,清熱解暑成為夏季飲食的首要任務。通過選擇具有清熱瀉火、生津止渴功效的食材,幫助身體散熱降溫,不僅能緩解暑熱帶來的不適,更有助于維持體內陰陽平衡。正如清代醫家王孟英在《隨息居飲食譜》中所述︰\"夏季飲食,當以甘寒之品,清熱生津\",這一理念貫穿于整個夏季飲食調養之中。

    2. 健脾祛濕,調理脾胃

    夏季氣候潮濕多雨,空氣中濕度顯著增加,加之現代人貪涼飲冷、久居空調環境,寒濕之邪極易侵襲人體。脾主運化,喜燥惡濕,濕邪困脾會嚴重影響脾胃的運化功能,導致食欲不振、腹脹腹瀉、肢體困重等癥狀。明代醫家李中梓在《醫宗必讀》中指出︰\"脾為後天之本,氣血生化之源\",強調了脾胃功能對人體健康的重要性。因此,在夏季飲食中注重健脾祛濕,不僅能夠增強脾胃的運化能力,更有助于提升整體免疫力,預防疾病的發生。

    3. 補充水分與營養

    夏季人體出汗量大幅增加,每小時出汗量可達12升。大量出汗不僅導致水分流失,還會帶走鈉、鉀、鈣等重要電解質,以及維生素b族、維生素c等營養物質。此外,高溫環境下人體基礎代謝率升高,能量消耗增加,對蛋白質、碳水化合物等營養素的需求也相應增加。因此,夏季飲食需注重及時補充水分和營養,維持機體正常的生理功能。除了飲用足量的水分外,還應通過飲食攝入富含電解質和維生素的食物,以保證身體的營養需求。

    4. 飲食清淡,避免油膩

    夏季高溫使人體消化功能相對減弱,胃腸蠕動減緩,消化液分泌減少。此時若食用過于油膩、辛辣的食物,不僅難以消化吸收,還會加重胃腸負擔,導致消化不良、食欲不振等問題。元代醫家朱丹溪在《格致余論》中提出\"夏三月,胃氣弱,不可服峻利藥\",強調了夏季飲食宜清淡的原則。清淡飲食不僅有助于減輕胃腸負擔,還能增進食欲,促進營養物質的吸收,是夏季養生的重要策略。

    二、清熱解暑食材大推薦

    1. 瓜類蔬菜︰夏日里的清涼使者

    冬瓜︰補水消腫的\"夏季聖品\"

    冬瓜含水量高達96,堪稱\"夏季補水冠軍\"。其性寒味甘,歸肺、大小腸、膀胱經,具有清熱利水、消腫解毒的功效。《滇南本草》記載︰\"冬瓜潤肺消熱痰,止咳嗽,利小便,消水腫\"。無論是素炒冬瓜片,還是與排骨、老鴨一起煲湯,都能充分發揮其清熱解暑的作用。值得一提的是,冬瓜皮的利水效果更佳,煮冬瓜湯時可不去皮,洗淨後與瓜肉一起炖煮,煮好後撈出即可。現代研究表明,冬瓜中含有豐富的丙醇二酸,能有效抑制糖類轉化為脂肪,是減肥人士的理想食材。

    苦瓜︰苦味養生的典範

    苦瓜以其獨特的苦味聞名,卻有著極好的清熱瀉火功效。其性寒味苦,入心、肝、脾、肺經,含有豐富的維生素c、苦瓜皂 及多種生物堿。苦瓜皂 不僅能促進食欲,還具有類似胰島素的作用,可輔助降低血糖。雖然味道苦澀,但經過巧妙處理,苦瓜也能成為餐桌上的美味。例如,將苦瓜切片後用鹽水浸泡片刻,再用清水沖洗,可有效減輕苦味;苦瓜炒雞蛋、涼拌苦瓜等都是經典做法。中醫認為,苦味食物能清心火、解熱毒,尤其適合夏季食用。

    絲瓜︰清熱化痰的良藥

    絲瓜性涼味甘,歸肺、肝兩經,有清熱化痰、涼血解毒的作用。《本草綱目》記載︰\"絲瓜,性涼味甘,通經絡,行血脈,下乳汁\"。無論是清炒絲瓜,還是做成絲瓜蛋湯,都能為炎炎夏日帶來一絲清爽。此外,絲瓜絡曬干後可入藥,具有通絡活血、清熱化痰的功效,常用于治療風濕痹痛、乳汁不通等癥。現代研究發現,絲瓜中含有豐富的維生素b1和維生素c,有助于預防皮膚老化,保持皮膚彈性。

    黃瓜︰天然的美容聖品

    黃瓜富含水分和膳食縴維,生吃清脆爽口,既能解渴又能補充維生素。其性涼味甘,歸肺、胃、大腸經,含有丙醇二酸,可抑制糖類物質轉化為脂肪,是減肥人士的夏季佳品。此外,黃瓜中還含有豐富的黃瓜黴,能促進機體新陳代謝,增強皮膚的抗氧化能力。將黃瓜拍碎,加入蒜末、香醋、生抽等調料,做成涼拌黃瓜,不僅開胃解暑,還具有美容養顏的功效。

    2. 豆類食材︰消暑又營養

    綠豆︰千年傳承的消暑明星

    綠豆堪稱夏季消暑的\"明星食材\",從古至今都備受青睞。其味甘性寒,入心、胃經,具有清熱解毒、消暑利水的功效。《本草綱目》稱其為\"真濟世之良谷也\"。煮綠豆湯是最常見的吃法,將綠豆煮至開花,湯汁碧綠,喝起來甘甜清涼。若想增強清熱效果,可煮至綠豆剛熟,此時綠豆湯的清熱解毒作用最強;若想發揮其健脾功效,則可將綠豆煮爛,連豆帶湯一起食用。現代研究表明,綠豆中含有豐富的蛋白質、維生素b族及鈣、鐵等礦物質,具有良好的營養價值和保健作用。

    赤小豆︰利水祛濕的佳品

    赤小豆與紅豆外觀相似,但功效略有不同。其性甘酸平,歸心、小腸經,更擅長利水消腫、清熱利濕。常與薏米搭配煮成赤小豆薏米粥,對于緩解夏季水腫、去除體內濕氣有很好的效果。《本草綱目》記載︰\"赤小豆,其性下行,通利小腸,能導濕熱從小便出\"。不過,赤小豆利水作用較強,陰虛而無濕熱者及小便清長者不宜多食。現代研究發現,赤小豆中含有豐富的膳食縴維,有助于促進腸道蠕動,預防便秘。

    3. 水果︰天然的消暑佳品

    西瓜︰天生的白虎湯

    西瓜是夏季最具代表性的水果,多汁甘甜,有\"天生白虎湯\"之稱。其性寒味甘,歸心、胃、膀胱經,富含水分、葡萄糖、維生素等營養成分,能清熱解暑、除煩止渴。西瓜皮也有清熱解暑的作用,中醫稱之為\"西瓜翠衣\",可將其削去外皮,切成小塊,炒著吃或做成涼拌菜,別有一番風味。不過,西瓜性寒涼,脾胃虛寒、糖尿病患者應適量食用。現代研究表明,西瓜中含有豐富的番茄紅素,具有很強的抗氧化作用。

    哈密瓜︰營養豐富的消暑果

    哈密瓜同樣是夏季消暑的好選擇,其性涼味甘,歸心、胃經,富含維生素b族、維生素c以及鉀元素,能補充身體因出汗而流失的營養,幫助恢復體力。哈密瓜口感香甜,直接切塊食用即可,也可將其與酸奶搭配,做成哈密瓜酸奶杯,美味又健康。此外,哈密瓜中含有豐富的膳食縴維,有助于促進腸道健康。

    火龍果︰清熱潤肺的膳食縴維寶庫

    火龍果分為紅心和白心兩種,性涼味甘,歸胃、大腸經,富含膳食縴維和維生素,水分含量也較高。它具有清熱潤肺、潤腸通便的功效,夏季食用能有效緩解因燥熱引起的便秘問題。現代研究發現,火龍果中含有豐富的花青素,具有很強的抗氧化作用,有助于延緩衰老。此外,火龍果中的膳食縴維還能增加飽腹感,是減肥人士的理想水果。

    三、健脾祛濕的飲食選擇

    1. 谷物類︰健脾的基礎食材

    薏米︰世界禾本科植物之王

    薏米被譽為\"世界禾本科植物之王\",其性涼味甘淡,歸脾、胃、肺經,具有利水滲濕、健脾止瀉、清熱排膿等多種功效。《本草綱目》記載︰\"薏米,健脾益胃,補肺清熱,祛風勝濕\"。薏米可與大米一起煮成薏米粥,也可搭配紅豆、芡實等食材,制成健脾祛濕的養生粥。不過,薏米微寒,孕婦及經期女性不宜大量食用。現代研究表明,薏米中含有豐富的薏苡仁酯,具有抗癌、抗炎等多種藥理作用。

    山藥︰藥食同源的典範

    山藥既是食材又是藥材,其性溫味甘,歸脾、肺、腎經,有健脾益胃、滋腎益精的作用。《本草綱目》稱其為\"益腎氣,健脾胃,止瀉痢,化痰涎,潤皮毛\"。山藥的吃法多樣,可蒸著吃,保留原汁原味;也可切成薄片,與木耳、荷蘭豆一起清炒,口感清脆;還能做成山藥排骨湯,營養豐富。現代研究發現,山藥中含有豐富的黏蛋白,能預防心血管系統的脂肪沉積,保持血管彈性。

    芡實︰水中人參

    芡實有\"水中人參\"的美譽,其性平味甘澀,歸脾、腎經,具有健脾祛濕、益腎固精的功效。常與薏米、山藥等搭配,用于制作健脾祛濕的食療方。《本草經百種錄》記載︰\"芡實,甘淡補脾,能澀能固,腎合藏精,故為封藏之本\"。芡實較硬,烹飪前可提前浸泡數小時,煮粥或炖湯都很合適。現代研究表明,芡實中含有豐富的澱粉、蛋白質及多種維生素,具有良好的營養價值。

    2. 藥食同源食材︰增強祛濕效果

    茯苓︰利水滲濕的良藥

    茯苓味甘、淡,性平,歸心、肺、脾、腎經,能利水滲濕、健脾寧心。可將茯苓打成粉,與面粉混合,做成茯苓饅頭;也可用來煲湯,如茯苓白術豬骨湯,對健脾祛濕有很好的效果。《神農本草經》將茯苓列為上品,稱其\"久服安魂養神,不饑延年\"。現代研究發現,茯苓中含有茯苓多糖,具有增強免疫力、抗腫瘤等多種藥理作用。

    陳皮︰理氣健脾的佳品

    陳皮是成熟橘子的果皮經曬干或烘干制成,其性溫味辛苦,歸脾、肺經,具有理氣健脾、燥濕化痰的作用。夏季食欲不振時,可用陳皮泡水喝,或在烹飪肉類菜肴時加入幾片陳皮,既能去腥,又能增進食欲、幫助消化。《本草綱目》記載︰\"橘皮,苦能瀉能燥,辛能散,溫能和\"。現代研究表明,陳皮中含有揮發油、橙皮 等成分,具有促進消化、抗炎等作用。

    3. 酸味食物︰開胃健脾

    山楂︰消食健胃的能手

    山楂味酸甘,性微溫,歸脾、胃、肝經,有消食健胃、行氣散瘀的功效。夏季胃口不好時,吃幾顆山楂或喝一杯山楂茶,能有效刺激胃酸分泌,增進食欲。但山楂含有大量果酸,空腹及胃酸過多者不宜食用。《本草綱目》記載︰\"山楂,化飲食,消肉積,癥瘕,痰飲痞滿吞酸,滯血痛脹\"。現代研究發現,山楂中含有山楂黃酮,具有降血脂、抗氧化等作用。

    檸檬︰生津止渴的美容果

    檸檬富含維生素c和檸檬酸,其性涼味酸甘,歸胃、肺經,具有生津止渴、開胃消食的作用。可將檸檬切片,用溫水沖泡,加入適量蜂蜜調味,既能補充維生素,又能促進消化,還能美容養顏。現代研究表明,檸檬中的維生素c具有很強的抗氧化作用,有助于美白肌膚、延緩衰老。

    四、夏季飲食的烹飪與搭配技巧

    1. 烹飪方式︰以清淡為主

    蒸煮︰保留營養的最佳方式

    蒸煮是最健康的烹飪方式之一,能最大限度地保留食材的營養成分,且不會增加過多油脂。如清蒸魚,通過蒸汽的均勻加熱,既能保持魚肉的鮮嫩口感,又能保留其豐富的蛋白質和不飽和脂肪酸;蒸南瓜、蒸玉米等粗糧,口感香甜,飽腹感強,且易于消化吸收。蒸煮過程中,可根據食材特性調整時間和火候,以達到最佳烹飪效果。

    涼拌︰清爽可口的夏日之選

    涼拌菜清爽可口,適合夏季食用。將黃瓜、木耳、豆芽等食材洗淨切好,加入適量的醋、生抽、蒜末等調料拌勻即可。涼拌菜不僅操作簡單,還能減少烹飪過程中營養成分的流失。在制作涼拌菜時,可根據個人口味加入適量的香油、辣椒油等調料,但要注意控制油鹽的用量,保持清淡口味。此外,涼拌菜的食材一定要新鮮衛生,避免食物中毒。

    煲湯︰補水營養兩不誤

    夏季多喝湯既能補充水分,又能攝入營養。可選擇冬瓜湯、絲瓜湯、番茄蛋湯等清淡的湯品,也可加入一些肉類,如排骨、雞肉等,增加湯的鮮味和營養。煲湯時要注意控制鹽的用量,避免湯品過咸。同時,可根據個人體質和需求,加入一些中藥材,如黨參、黃 等,增強湯品的養生功效。此外,煲湯時間不宜過長,以免營養成分流失。

    2. 食材搭配︰營養均衡,功效互補

    葷素搭配︰營養全面的關鍵

    雖然夏季飲食以清淡為主,但也不能忽視蛋白質的攝入。可將肉類與蔬菜搭配烹飪,如青菜炒肉片、蝦仁滑蛋等,既能保證營養均衡,又不會過于油膩。在選擇肉類時,應優先選擇雞肉、魚肉等白肉,其脂肪含量較低,蛋白質含量高,且富含不飽和脂肪酸,對心血管健康有益。同時,要注意控制肉類的攝入量,避免過量食用。

    色彩搭配︰視覺與營養的雙重享受

    在選擇食材時,盡量做到色彩豐富,如紅番茄)、綠青菜)、黃南瓜)、白山藥)等搭配在一起,不僅能增加菜肴的視覺吸引力,還能攝入多種維生素和礦物質。不同顏色的食材含有不同的營養成分,如紅色食材富含番茄紅素,綠色食材富含葉綠素,黃色食材富含胡蘿卜素等。通過色彩搭配,能使飲食更加營養全面。

    寒熱搭配︰平衡食物性味的智慧

    夏季食用寒涼性食材較多,可適當搭配一些溫熱性食材,以平衡食物的性味。例如,吃涼拌苦瓜時,可加入一些蒜末、姜末,既能減輕苦瓜的寒性,又能殺菌調味;吃西瓜時,可搭配一些姜茶,中和西瓜的寒涼之性。此外,還可根據個人體質調整食材的寒熱搭配,體質偏寒者應減少寒涼性食物的攝入,體質偏熱者則可適當增加。

    五、夏季飲食的禁忌與注意事項

    1. 忌過度貪涼

    夏季吃冷飲、喝冰鎮飲料能帶來一時的涼爽,但過度食用會刺激腸胃,導致腸胃痙攣、消化不良,甚至引發腹痛、腹瀉等癥狀。尤其是兒童和老年人,腸胃功能較弱,更應少吃冷飲。從冰箱取出的食物不宜立即食用,最好放置一段時間,待溫度接近常溫後再吃,以免對腸胃造成刺激。此外,長期食用生冷食物還會損傷脾胃陽氣,影響脾胃的運化功能。

    2. 忌暴飲暴食

    夏季聚會、燒烤等活動較多,很容易讓人暴飲暴食。但過度飲食會增加腸胃負擔,導致消化不良、胃脹胃痛等問題。應保持規律的飲食習慣,每餐七八分飽即可。同時,要避免在短時間內大量飲酒,酒精會刺激胃黏膜,加重肝髒負擔,夏季人體代謝旺盛,更應控制飲酒量。此外,暴飲暴食還會導致熱量攝入過多,增加肥胖的風險。

    3. 注意飲食衛生

    夏季氣溫高,食物容易變質,滋生細菌。因此,要特別注意飲食衛生,避免食用變質、過期的食物。生熟食物要分開存放和加工,避免交叉污染;瓜果蔬菜食用前要清洗干淨,最好用流水沖洗或用淡鹽水浸泡;肉類、海鮮等食物要徹底煮熟,防止食物中毒。此外,夏季食物最好現做現吃,避免長時間存放。如果需要存放,應放入冰箱冷藏,並盡快食用。

    六、不同人群的夏季飲食調理

    1. 兒童

    兒童夏季飲食要注重營養均衡,保證蛋白質、維生素和礦物質的攝入。可多吃一些富含鈣、鐵、鋅的食物,如牛奶、雞蛋、魚蝦、瘦肉等。同時,要注意食物的多樣化,以滿足兒童生長發育的需要。兒童脾胃功能較弱,應避免食用過多生冷、油膩的食物,以免引起腸胃不適。可將食材做成卡通形狀或有趣的造型,吸引孩子的食欲。此外,要培養兒童良好的飲食習慣,定時定量進餐,避免挑食、偏食。

    2. 老年人

    老年人夏季飲食宜清淡易消化,可選擇粥、面條、蒸蛋等軟爛的食物。多吃蔬菜和水果,保持大便通暢。由于老年人身體機能下降,對溫度變化較為敏感,要避免食用過冷或過熱的食物。同時,要控制鹽和糖的攝入量,預防高血壓、糖尿病等慢性疾病。此外,老年人消化功能減弱,應少吃多餐,避免一次性進食過多。還可根據自身情況,適當食用一些健脾養胃的食物,如山藥、薏米等。

    根據這些養生常識,就能過上一個健康又舒服的夏天!

加入書簽 上一章 目 錄 下一章 加入書架 推薦本書

如果您喜歡,請把《日常養生常識》,方便以後閱讀日常養生常識第27章 夏季如何通過飲食來調理身體?後的更新連載!
如果你對日常養生常識第27章 夏季如何通過飲食來調理身體?並對日常養生常識章節有什麼建議或者評論,請後台發信息給管理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