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黃臉婆”到氣血美人,我是如何做到的
你是否常常感覺疲憊不堪,稍微活動一下就氣喘吁吁?照鏡子時,看到自己面色蒼白或萎黃,毫無血色,是不是心里滿是焦慮?手腳常年冰涼,即便在炎炎夏日,被窩里的腳丫也總是暖不起來?月經周期紊亂,量少還伴有血塊……如果這些情況你中了好幾條,那可得注意了,這很可能是氣血不足在向你發出警報!
氣血,是中醫術語,氣是人體內活力很強運行不息的極精微物質,推動和調控著人體的生命活動;血則循行于脈中,內至髒腑,外達皮肉筋骨,對全身各髒腑組織器官起著濡養和滋潤作用。氣血充足,人才有精氣神,身體各器官也能正常運轉,一旦氣血不足,各種小毛病就會接踵而至。別慌,接下來就帶你全方位了解氣血不足,並分享實用的調理方法,助你重煥好氣色,變身氣血美人。
一、氣血不足的表現,你中了幾條?
1. 看面色︰氣血充足的人面色紅潤有光澤,就像熟透的隻果般健康。而氣血不足時,臉色往往蒼白如紙,或是呈現出不健康的萎黃,看起來毫無生氣,就像被抽干了精氣神,這種面色會讓人瞬間顯老好幾歲。
2. 察眼楮︰眼楮是心靈的窗戶,也是氣血的外在體現。氣血充盈時,眼楮清澈明亮、炯炯有神。可要是氣血不足,眼白就會變得渾濁發黃,布滿血絲,眼楮也常常干澀、視物模糊,整個人的眼神都透著疲憊與無神。
3. 觀頭發︰一頭烏黑亮麗的秀發是很多人的追求,而氣血就是頭發的“營養劑”。氣血充足,頭發順滑有光澤、濃密強韌;一旦氣血虧虛,頭發就會變得干枯毛糙、易斷裂,還會大把大把地掉,年紀輕輕就面臨“禿頭”危機。
4. 探手腳︰正常情況下,手腳應該是溫暖的,這是氣血順暢流通到四肢的表現。但氣血不足的人,血液循環不暢,手腳就像“小冰塊”,總是冰涼冰涼的,冬天更是冷得鑽被窩好久都捂不熱,嚴重影響生活的幸福感。
5. 查月經︰月經是女性健康的晴雨表,氣血充足,月經周期規律,月經量適中,顏色鮮紅,也很少有痛經困擾。可要是氣血不足,月經周期就會紊亂,不是提前就是推遲,月經量也會變少,顏色還偏淡或發黑,伴有血塊,痛經更是家常便飯,每次來例假都像“渡劫”。
6. 感精神︰氣血充足,人就精力充沛,干啥都干勁十足,思維敏捷、反應迅速。而氣血不足時,身體能量不夠,整個人就變得懶洋洋的,提不起精神,稍微做點事就累得不行,還容易健忘、注意力不集中,工作和學習效率直線下降。
如果你發現自己符合上面多個癥狀,那基本可以確定是氣血不足了,得趕緊重視起來,著手調理。
二、氣血不足的原因大剖析
1. 脾胃虛弱︰中醫講,脾胃是後天之本,氣血生化之源。吃進去的食物要靠脾胃消化吸收,才能轉化為氣血。可現在很多人飲食不規律,暴飲暴食、愛吃生冷辛辣,長期這樣就會損傷脾胃。脾胃功能差了,吃再多營養的東西也吸收不了,氣血自然就補不上來,就好比一個工廠,機器壞了,原材料再多也生產不出好產品。
2. 過度勞累︰現代生活節奏快,工作壓力大,很多人長期加班熬夜、過度用腦,身體和精神都處于極度疲勞狀態。這種情況下,身體消耗的氣血遠超補充,就像一直往外花錢卻不掙錢,錢包遲早會被掏空,氣血也會越來越虛。
3. 失血過多︰女性每個月都有生理期,如果月經量過大、經期過長,或是經歷過流產、手術等失血事件,又沒有及時調養補充,就容易導致氣血虧虛。此外,一些慢性出血性疾病,如胃潰瘍出血、痔瘡出血等,也會悄無聲息地損耗氣血。
4. 情緒因素︰長期處于焦慮、抑郁、生氣等不良情緒中,會影響肝的疏泄功能。肝主疏泄,能調節氣機,一旦肝氣不舒,氣機不暢,就會阻礙氣血的運行和生成。比如,經常生悶氣的人,就容易出現乳房脹痛、脅肋脹滿等氣滯血瘀癥狀,進而影響氣血。
5. 缺乏運動︰生命在于運動,適當運動能促進氣血流通,增強體質。可現在很多人久坐不動,出門坐車、上班坐辦公室,下班回家就癱在沙發上。運動量嚴重不足,氣血運行就會變得緩慢,身體的新陳代謝也會降低,氣血生成自然受到影響,就像一潭死水,沒有活力。
了解了這些原因,我們就能在日常生活中有的放矢,盡量避免氣血損耗,從源頭改善氣血不足的狀況。
三、飲食調理,吃出好氣色
1. 多吃補氣血食物︰
紅棗︰紅棗是補氣血的“明星食材”,富含鐵元素和多種維生素,能養血安神、補中益氣。每天吃5 8顆紅棗,直接吃、泡水喝、煮粥、炖湯都可以,簡單又方便。比如,早上起來用紅棗和桂圓干一起泡水喝,既能補充氣血,又能提神醒腦。
本小章還未完,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面精彩內容!
桂圓︰桂圓性溫味甘,益心脾、補氣血,有良好的滋養補益作用。可以把桂圓剝殼去核後,和紅棗、枸杞一起煮成甜湯,睡前喝一碗,既能助眠,又能補氣血。不過桂圓吃多了容易上火,每天吃10顆左右就好。
黑芝麻︰黑芝麻富含維生素e、鐵等營養成分,能補肝腎、益精血。可以把黑芝麻炒熟後磨成粉,每天早上用開水沖一勺黑芝麻粉喝,或者加在豆漿、米糊里,口感香濃又營養。
豬肝︰豬肝是補鐵的優質食材,鐵含量豐富且吸收率高,能有效改善缺鐵性貧血,進而補氣血。可以每周吃1 2次豬肝,做成豬肝菠菜湯,菠菜也有補血作用,兩者搭配,補氣血效果更佳。但豬肝膽固醇含量較高,三高人群要適量食用。
紅豆︰紅豆有健脾利水、解毒消腫、補血的功效。煮紅豆粥時,提前把紅豆浸泡幾個小時,再和大米一起煮,煮得軟爛些,更容易消化吸收。也可以煮紅豆薏仁湯,既能補氣血,又能祛濕,尤其適合濕氣重的人。
2. 避免食用傷氣血食物︰
生冷食物︰像冰淇淋、冷飲、生魚片等生冷食物,會損傷脾胃陽氣,影響脾胃的運化功能,阻礙氣血生成。即使在夏天,也盡量少吃這類食物,保護好脾胃。
辛辣食物︰辣椒、花椒、芥末等辛辣食物,吃多了容易上火,還會刺激腸胃,導致腸胃功能紊亂,影響營養吸收,從而損耗氣血。愛吃辣的朋友要適當克制,別讓一時的口腹之欲傷害了身體。
油膩食物︰炸雞、油條、肥肉等油膩食物,不易消化,會加重脾胃負擔,還容易生痰濕,阻礙氣血運行。日常飲食要清淡些,少吃這類油膩食物,給脾胃“減負”。
飲食調理是個長期的過程,需要堅持,不能三天打魚兩天曬網,只要養成良好的飲食習慣,氣血就會慢慢補起來。
四、中醫調理,打通氣血通道
1. 艾灸︰艾灸是中醫傳統的養生方法,通過艾草燃燒產生的溫熱刺激穴位,能起到溫通經絡、散寒除濕、補氣養血的作用。
關元穴︰位于下腹部,前正中線上,臍下3寸。關元穴是人體元陰元陽交關之處,艾灸關元穴能培補元氣、補腎固精、溫通氣血。可以每周艾灸2 3次,每次15 20分鐘,感覺局部溫熱舒適即可。
氣海穴︰在下腹部,前正中線上,臍下1.5寸。氣海穴有培補元氣、益腎固精、補益回陽、散寒除濕的功效。艾灸氣海穴,能促進氣血運行,增強身體的抵抗力。艾灸方法同關元穴。
足三里穴︰位于小腿外側,犢鼻下3寸,犢鼻與解溪連線上。足三里穴是人體重要的保健穴位,艾灸足三里能調理脾胃、補中益氣、通經活絡。每周艾灸3 4次,每次15 20分鐘,對改善氣血不足很有幫助。
2. 按摩︰簡單的穴位按摩也能促進氣血運行,隨時隨地都能做。
按摩頭部︰每天早上起床後和晚上睡覺前,用手指從前額向後腦勺梳理頭發,力度適中,反復梳100次左右。這樣能刺激頭部的穴位,促進頭部血液循環,增強腦部氣血供應,緩解疲勞,改善睡眠,還能預防脫發。
按摩腹部︰仰臥,放松身體,雙手交疊放在腹部,以肚臍為中心,順時針方向按摩腹部。按摩時要注意力度,由輕到重,每次按摩10 15分鐘。按摩腹部能促進腸胃蠕動,增強脾胃功能,有助于消化吸收,從而促進氣血生成。
按摩涌泉穴︰涌泉穴位于足底,屈足卷趾時足心最凹陷中。每天晚上用熱水泡腳15 20分鐘後,用拇指指腹按摩涌泉穴,每次按摩5 10分鐘,以穴位有酸脹感為宜。按摩涌泉穴能滋陰補腎、平肝息風、醒腦開竅,促進全身氣血循環。
3. 中藥調理︰中藥調理氣血不足講究辨證論治,不同體質和癥狀需要用不同的方劑。
八珍湯︰由當歸、川芎、白芍、熟地黃、人參、白術、茯苓、炙甘草組成,是氣血雙補的經典方劑。適用于面色蒼白或萎黃、頭暈目眩、四肢倦怠、氣短懶言、心悸怔忡、飲食減少等氣血兩虛癥狀。一般建議在醫生指導下服用,根據個人體質和病情調整劑量和療程。
歸脾湯︰包含白術、茯神、黃 、龍眼肉、酸棗仁、人參、木香、甘草、當歸、遠志。主要功效是益氣補血、健脾養心,對于心脾氣血兩虛證,表現為心悸怔忡、健忘失眠、盜汗虛熱、食少體倦、面色萎黃等癥狀有很好的調理作用。同樣,要遵醫囑服用。
十全大補湯︰是在八珍湯的基礎上加了黃 和肉桂,補氣血的作用更強,還能溫陽。適用于氣血兩虛且偏陽虛的人群,癥見面色蒼白、氣短心悸、頭暈自汗、體倦乏力、四肢不溫等。服用時也要嚴格按照醫生的建議。
中醫調理雖然效果好,但要在專業醫生的指導下進行,尤其是中藥調理,避免自行用藥帶來不良後果。
這章沒有結束,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
五、運動鍛煉,為氣血“加油”
1. 瑜伽︰瑜伽動作輕柔、舒緩,能拉伸身體的肌肉和經絡,促進氣血流通。像貓牛式,跪在瑜伽墊上,雙手和雙膝著地,吸氣時,背部下沉,抬頭看天花板,像貓咪伸展身體;呼氣時,背部拱起,低頭看向腹部,像老牛弓背。反復做10 15次,能活動脊柱,促進背部氣血循環。還有山式站立,雙腳並攏,膝蓋伸直,收腹挺胸,雙手自然下垂,掌心向內。保持這個姿勢5 10分鐘,能增強腿部力量,促進下肢氣血運行,改善手腳冰涼的癥狀。每周練習3 4次,每次30 60分鐘,長期堅持,就能感受到氣血的改善。
2. 太極拳︰太極拳是中國傳統武術中的瑰寶,動作緩慢、圓活連貫,以意領氣,以氣催形,能使全身各部位都得到鍛煉,促進氣血運行。比如攬雀尾這個動作,包含𠒣eあ邸 貳 此母齠 鰨 廢笆幣 て粑 希 饕 廖取が嬲埂4蛞惶滋 笤夾枰 5 20分鐘,每天早上或傍晚練習一次,既能強身健體,又能調節氣血,還能修身養性。
3. 八段錦︰八段錦共八節,每節動作都有特定的姿勢和呼吸方法,能對身體的各個部位進行全方位的鍛煉。雙手托天理三焦,雙手上舉,拉伸整個身體,能調理三焦,促進氣血運行;五勞七傷往後瞧,通過轉頭向後看的動作,刺激頸部和背部的經絡,改善頸部和背部的血液循環,緩解疲勞。每天練習1 2遍,大約10 15分鐘,長期堅持,能有效改善氣血不足的狀況。
運動要循序漸進,根據自己的身體狀況選擇合適的運動強度和時間,避免過度運動損傷身體。
六、作息規律,養足氣血根基
1. 早睡早起︰中醫認為,晚上11點到凌晨3點是膽經和肝經當令的時間,這兩個時間段是人體造血和排毒的關鍵時期。如果這個時候還不睡覺,就會影響肝膽的正常功能,阻礙氣血生成和排毒,長期下來,氣血就會越來越虛。所以,盡量在晚上11點前上床睡覺,早上7 8點起床,保證每天有7 8小時的充足睡眠。養成良好的作息習慣,讓身體得到充分的休息,氣血才能慢慢恢復。
2. 適當午休︰經過一上午的工作和學習,身體會有些疲憊,中午適當午休能讓身體得到放松和恢復。午休時間不用太長,30分鐘到1小時就好,既能緩解疲勞,又不會影響晚上的睡眠。可以在辦公室準備一個折疊床或午休枕,中午睡一會兒,下午工作起來更有精神,也有助于氣血的調養。
氣血不足不是一天兩天形成的,調理也需要時間和耐心。只要我們從飲食、中醫調理、運動、作息等多方面入手,堅持長期調理,就一定能告別“黃臉婆”,變身氣血充足、容光煥發的大美人!讓我們一起行動起來,為健康和美麗加油!
喜歡日常養生常識請大家收藏︰()日常養生常識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