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脂那些事兒︰如何降低血脂?在當今社會,隨著生活水平的日益提高,人們的飲食結構發生了顯著變化,加之運動量的減少,高血脂問題愈發普遍,成為威脅人們健康的“隱形殺手”。血脂是血液中脂質的統稱,主要包括膽固醇和甘油三酯。當血液中這些脂質含量過高時,就會引發一系列健康問題。
高血脂可能導致動脈粥樣硬化,使血管壁增厚、變硬,失去彈性,進而引發冠心病、腦卒中等心腦血管疾病。據統計,心腦血管疾病已成為全球範圍內導致死亡和殘疾的主要原因之一,而高血脂正是其中一個重要的危險因素。了解如何降低血脂,對于維護身體健康、預防心腦血管疾病至關重要。
一、高血脂的成因
一)飲食因素
高膽固醇、高脂肪和高糖飲食是導致血脂升高的主要原因之一。動物內髒、蛋黃、蟹黃等食物富含膽固醇,長期大量食用會使血液中膽固醇水平升高。油炸食品、肥肉、奶油等富含飽和脂肪酸和反式脂肪酸,這些脂肪不僅會增加血液中甘油三酯的含量,還會降低高密度脂蛋白膽固醇“好膽固醇”)的水平,升高低密度脂蛋白膽固醇“壞膽固醇”)的水平,從而增加患高血脂的風險。此外,過多攝入精制碳水化合物,如白面包、白糖、糕點等,在體內會迅速轉化為葡萄糖,進而合成脂肪,也會導致血脂升高。
二)生活方式
缺乏運動是導致高血脂的另一個重要因素。長期久坐不動,身體消耗的能量減少,多余的熱量就會轉化為脂肪堆積在體內,導致體重增加,進而影響血脂代謝。吸煙和過量飲酒也會對血脂產生不良影響。香煙中的尼古丁和焦油等有害物質會損傷血管內皮細胞,影響血脂代謝,同時還會降低高密度脂蛋白膽固醇的水平。酒精會干擾肝髒的正常代謝功能,使甘油三酯合成增加,導致血液中甘油三酯水平升高。
三)遺傳因素
遺傳因素在高血脂的發病中也起著重要作用。家族性高膽固醇血癥等遺傳性疾病會導致體內脂質代謝異常,使患者更容易出現高血脂。研究表明,如果家族中有高血脂患者,其親屬患高血脂的風險會明顯增加。遺傳因素導致的高血脂通常較為嚴重,且難以通過單純的生活方式干預完全控制,可能需要結合藥物治療。
四)其他因素
某些疾病,如糖尿病、甲狀腺功能減退、腎病綜合征等,也會引起血脂異常。糖尿病患者由于胰島素分泌不足或作用缺陷,導致糖代謝紊亂,脂肪分解增加,從而使血液中甘油三酯和游離脂肪酸水平升高。甲狀腺功能減退患者由于甲狀腺激素分泌減少,會影響脂質代謝,導致膽固醇和甘油三酯水平升高。此外,長期服用某些藥物,如糖皮質激素、 類利尿劑等,也可能導致血脂升高。年齡增長也是血脂升高的一個因素,隨著年齡的增加,身體的代謝功能逐漸下降,血脂水平也會相應升高。
二、降低血脂的方法
一)健康飲食
控制總熱量︰根據個人的年齡、性別、身高、體重、活動量等因素,合理計算每日所需的熱量,並控制飲食攝入量,避免熱量過剩。一般來說,成年人每天的熱量攝入應控制在1500 2500千卡之間。對于超重或肥胖的高血脂患者,應適當減少熱量攝入,以達到減輕體重、降低血脂的目的。
減少飽和脂肪酸和膽固醇的攝入︰飽和脂肪酸主要存在于動物油脂、肥肉、奶油、黃油等食物中,應盡量減少食用。膽固醇含量較高的食物,如動物內髒、蛋黃、蟹黃、魚子等,也應限制食用。建議每天飽和脂肪酸的攝入量不超過總熱量的10,膽固醇的攝入量不超過300毫克。
增加不飽和脂肪酸的攝入︰不飽和脂肪酸包括單不飽和脂肪酸和多不飽和脂肪酸,它們有助于降低血脂水平。單不飽和脂肪酸主要存在于橄欖油、茶籽油、花生油等植物油中,多不飽和脂肪酸主要存在于深海魚油、亞麻籽油、紫甦籽油等食物中。建議每天不飽和脂肪酸的攝入量佔總熱量的10 20。可以用橄欖油、茶籽油等代替部分動物油脂,每周食用2 3次深海魚,如三文魚、鱈魚、金槍魚等。
增加膳食縴維的攝入︰膳食縴維可以促進腸道蠕動,減少膽固醇的吸收,有助于降低血脂水平。膳食縴維主要存在于蔬菜、水果、全谷物、豆類等食物中。建議每天膳食縴維的攝入量不少于25克。可以多吃一些綠葉蔬菜、西蘭花、胡蘿卜、隻果、香蕉、燕麥、糙米、紅豆、綠豆等食物。
控制碳水化合物的攝入︰選擇復雜碳水化合物,如全谷物、薯類等,避免過多攝入精制碳水化合物,如白面包、白糖、糕點等。復雜碳水化合物消化吸收相對較慢,不會導致血糖和胰島素水平急劇升高,有利于血脂的控制。同時,要注意控制碳水化合物的攝入量,一般佔總熱量的50 65為宜。
小主,這個章節後面還有哦,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面更精彩!
二)規律運動
有氧運動︰有氧運動可以提高心肺功能,增加能量消耗,降低血脂水平。常見的有氧運動包括快走、跑步、游泳、騎自行車、跳繩等。建議每周進行至少150分鐘的中等強度有氧運動,如快走,速度一般在每分鐘100 120步左右;跑步,速度根據個人情況而定,但要保持能夠持續運動的強度。可以將運動時間分散到每天進行,每次運動30分鐘以上,效果更佳。
力量訓練︰力量訓練可以增加肌肉量,提高基礎代謝率,有助于消耗更多的熱量和脂肪。常見的力量訓練包括舉重、俯臥撐、仰臥起坐、深蹲等。建議每周進行2 3次力量訓練,每次訓練針對不同的肌肉群進行,每個動作進行2 3組,每組8 12次重復。力量訓練可以與有氧運動相結合,先進行力量訓練,再進行有氧運動,這樣可以更好地提高運動效果。
運動頻率︰保持規律的運動頻率對于降低血脂非常重要。盡量每天都進行一定量的運動,避免長時間不運動。如果由于工作或其他原因無法每天運動,也應保證每周至少運動3 4次。運動要循序漸進,逐漸增加運動強度和時間,避免過度運動導致受傷。在運動前要進行適當的熱身活動,如快走、拉伸等,運動後要進行放松活動,如慢跑、深呼吸、拉伸等。
三)戒煙限酒
戒煙︰吸煙對血脂和心血管健康有嚴重的危害。戒煙可以降低血液中一氧化碳和尼古丁等有害物質的含量,減少對血管內皮細胞的損傷,有助于提高高密度脂蛋白膽固醇的水平,降低低密度脂蛋白膽固醇的水平,從而降低患高血脂和心腦血管疾病的風險。戒煙可以采用逐漸減少吸煙量、使用戒煙輔助工具如戒煙貼、戒煙口香糖等)、尋求家人和朋友的支持等方法。同時,要避免吸入二手煙,盡量減少在吸煙環境中的停留時間。
限酒︰適量飲酒對血脂可能有一定的益處,但過量飲酒會導致血脂升高,增加患心腦血管疾病的風險。男性每天飲酒的酒精量不應超過25克,女性不應超過15克。相當于男性每天飲用啤酒不超過750毫升,葡萄酒不超過250毫升,白酒不超過75毫升;女性每天飲用啤酒不超過450毫升,葡萄酒不超過150毫升,白酒不超過50毫升。對于已經患有高血脂或心腦血管疾病的人,最好避免飲酒。
四)藥物治療
他汀類藥物︰他汀類藥物是臨床上常用的降脂藥物,主要通過抑制膽固醇合成黴,減少膽固醇的合成,從而降低血液中膽固醇和低密度脂蛋白膽固醇的水平。他汀類藥物還具有抗炎、穩定斑塊等作用,有助于預防心腦血管疾病的發生。常見的他汀類藥物有阿托伐他汀、瑞舒伐他汀、辛伐他汀、普伐他汀等。他汀類藥物一般需要長期服用,在服用過程中要注意監測肝功能和肌酸激黴等指標,避免出現藥物不良反應。
貝特類藥物︰貝特類藥物主要通過激活過氧化物黴體增殖物激活受體α,增加脂蛋白脂黴的活性,促進甘油三酯的代謝,從而降低血液中甘油三酯的水平。貝特類藥物還可以升高高密度脂蛋白膽固醇的水平。常見的貝特類藥物有非諾貝特、苯扎貝特等。貝特類藥物適用于以甘油三酯升高為主的高血脂患者,在服用過程中要注意監測肝功能和肌酸激黴等指標,同時避免與他汀類藥物聯用,以免增加藥物不良反應的發生風險。
其他藥物︰除了他汀類藥物和貝特類藥物外,還有一些其他類型的降脂藥物,如依折麥布、pcsk9抑制劑、煙酸類藥物等。依折麥布通過抑制腸道膽固醇的吸收,降低血液中膽固醇的水平,可與他汀類藥物聯用,增強降脂效果。pcsk9抑制劑通過抑制pcsk9蛋白的活性,減少低密度脂蛋白膽固醇受體的降解,從而降低血液中低密度脂蛋白膽固醇的水平。煙酸類藥物可以升高高密度脂蛋白膽固醇的水平,降低甘油三酯和低密度脂蛋白膽固醇的水平,但不良反應較多,如面部潮紅、瘙癢、胃腸道不適等,限制了其臨床應用。藥物治療應在醫生的指導下進行,根據患者的具體情況選擇合適的藥物和劑量,並定期監測血脂水平和藥物不良反應。
五)定期體檢
血脂檢測的頻率︰對于一般人群,建議每2 5年進行一次血脂檢測;對于40歲以上的男性和絕經後的女性,建議每年進行一次血脂檢測;對于已經患有高血脂、心腦血管疾病、糖尿病、肥胖癥等疾病的人群,以及有高血脂家族史的人群,應根據醫生的建議定期進行血脂檢測,一般每3 6個月檢測一次。
體檢的重要性︰定期體檢可以及時發現血脂異常,以便采取相應的治療措施。早期發現和治療高血脂,可以有效降低心腦血管疾病的發生風險。同時,通過定期體檢,還可以監測治療效果,調整治療方案,確保血脂控制在理想水平。此外,體檢還可以發現其他潛在的健康問題,如高血壓、糖尿病等,及時進行干預和治療,有助于維護身體健康。
本小章還未完,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面精彩內容!
三、健康飲食十推薦
一)燕麥
燕麥是一種營養豐富的全谷物,富含膳食縴維、β 葡聚糖、蛋白質、維生素b族、礦物質等營養成分。其中,膳食縴維和β 葡聚糖可以降低膽固醇的吸收,減少腸道對脂肪的攝取,有助于降低血脂水平。燕麥中的可溶性膳食縴維能夠在腸道內形成一種黏性物質,與膽固醇結合,阻止其被吸收進入血液,從而降低血液中膽固醇的含量。此外,燕麥還可以增加飽腹感,減少其他高熱量食物的攝入,有利于控制體重。
食用方法︰可以將燕麥煮成燕麥粥,作為早餐食用。也可以將燕麥片加入牛奶、酸奶中,搭配水果、堅果等,制作成營養豐富的早餐或下午茶。
二)三文魚
三文魚是一種富含優質蛋白質和不飽和脂肪酸的深海魚類,尤其是富含oega 3脂肪酸,包括二十碳五烯酸epa)和二十二碳六烯酸dha)。這些不飽和脂肪酸具有降低血脂、抗炎、抗血栓等作用,能夠有效降低血液中甘油三酯和膽固醇的水平,減少心血管疾病的發生風險。oega 3脂肪酸可以抑制肝髒合成甘油三酯,促進甘油三酯的分解代謝,同時還可以降低血液中低密度脂蛋白膽固醇的水平,升高高密度脂蛋白膽固醇的水平。
食用方法︰三文魚可以清蒸、烤、煎等多種方式烹飪。清蒸三文魚能夠最大程度地保留其營養成分,將三文魚洗淨,加入蔥姜蒜等調料,上鍋蒸熟即可。烤三文魚則別有一番風味,將三文魚用橄欖油、鹽、黑胡椒等腌制後,放入烤箱烤制,口感香脆。
三)西蘭花
西蘭花是一種營養豐富的蔬菜,富含膳食縴維、維生素c、維生素k、葉酸、鉀等營養成分,同時還含有多種生物活性物質,如蘿卜硫素等。西蘭花中的膳食縴維可以促進腸道蠕動,增加膽固醇的排出,有助于降低血脂水平。蘿卜硫素具有抗氧化、抗炎等作用,能夠抑制膽固醇的合成,減少血管壁的炎癥反應,降低心血管疾病的發生風險。
食用方法︰西蘭花可以清炒、蒜蓉炒、白灼等。清炒西蘭花時,先將西蘭花切成小朵,焯水後撈出備用,鍋中熱油,放入蔥姜蒜爆香,加入西蘭花翻炒均勻,調味後即可出鍋。蒜蓉炒西蘭花則是將蒜蓉炒香後,加入西蘭花翻炒,蒜香味濃郁。白灼西蘭花簡單又健康,將西蘭花焯水後,加入生抽、醋、香油等調料拌勻即可。
四)隻果
隻果是一種常見的水果,富含果膠、維生素c、縴維素等營養成分。果膠是一種水溶性膳食縴維,能夠與膽固醇結合,降低膽固醇的吸收,從而降低血液中膽固醇的水平。隻果中的維生素c具有抗氧化作用,能夠減少自由基對血管內皮細胞的損傷,有助于維護血管的健康。此外,隻果中的縴維素還可以增加飽腹感,減少其他食物的攝入,有利于控制體重。
食用方法︰可以直接生食隻果,也可以將隻果制作成果汁、隻果派等。但需要注意的是,制作果汁時會損失部分膳食縴維,因此直接生食隻果是更好的選擇。
五)大蒜
大蒜含有大蒜素等多種生物活性成分,具有抗菌、抗炎、降血脂等作用。大蒜素可以抑制膽固醇的合成,降低血液中膽固醇和甘油三酯的水平,同時還可以提高高密度脂蛋白膽固醇的水平。此外,大蒜還具有抗氧化作用,能夠減少自由基對血管的損傷,降低心血管疾病的發生風險。
食用方法︰大蒜可以生食,也可以作為調料用于烹飪。生食大蒜時,最好將大蒜切成薄片或蒜末,放置10 15分鐘,讓大蒜素充分生成後再食用。烹飪時,大蒜可以用于炒菜、炖菜、涼拌菜等,增加菜肴的風味。
六)橄欖油
橄欖油是一種富含單不飽和脂肪酸的植物油,其中油酸含量較高。單不飽和脂肪酸可以降低血液中膽固醇和甘油三酯的水平,升高高密度脂蛋白膽固醇的水平,有助于預防心血管疾病。此外,橄欖油還含有維生素e、角鯊烯等抗氧化物質,能夠減少自由基對細胞的損傷,具有抗氧化、抗炎等作用。
食用方法︰橄欖油適合涼拌、低溫烹飪,如涼拌蔬菜、煎蛋、蒸魚等。在涼拌菜中加入橄欖油,既能增加風味,又能保留其營養成分。煎蛋時,用橄欖油代替其他植物油,可使雞蛋更加美味健康。
七)豆類
豆類包括大豆、黑豆、紅豆、綠豆等,富含優質蛋白質、膳食縴維、植物固醇、異黃酮等營養成分。豆類中的蛋白質含量較高,且質量優良,是優質的植物蛋白來源。膳食縴維可以促進腸道蠕動,增加膽固醇的排出,降低血脂水平。植物固醇能夠抑制膽固醇的吸收,減少血液中膽固醇的含量。異黃酮具有抗氧化、調節血脂等作用,有助于維護心血管健康。
食用方法︰豆類可以煮成粥、打成豆漿、制作成豆腐等豆制品。如紅豆薏仁粥,將紅豆和薏仁提前浸泡,然後一起煮成粥,具有祛濕利水、健脾益胃的功效。豆漿則是將大豆浸泡後打成漿,煮熟即可飲用,營養豐富。豆腐可以涼拌、炒菜、煮湯等,如涼拌豆腐、麻婆豆腐、鯽魚豆腐湯等。
小主,這個章節後面還有哦,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面更精彩!
八)綠茶
綠茶富含茶多酚、兒茶素等抗氧化物質,具有抗氧化、抗炎、降血脂等作用。茶多酚和兒茶素可以抑制膽固醇的合成,降低血液中膽固醇和甘油三酯的水平,同時還可以提高高密度脂蛋白膽固醇的水平,減少心血管疾病的發生風險。此外,綠茶中的咖啡因還可以促進脂肪分解,增加能量消耗。
食用方法︰用80c 90c的熱水沖泡綠茶,每次沖泡3 5克茶葉,可根據個人口味調整沖泡時間和茶葉用量。一般來說,第一泡浸泡30 60秒即可飲用,後續沖泡時間可適當延長。綠茶可以在飯後飲用,有助于消化和降低血脂。
九)木耳
木耳富含膳食縴維、鐵、鈣、維生素k等營養成分,具有降低血脂、抗凝血、預防血栓等作用。木耳中的膳食縴維可以吸附腸道內的膽固醇,減少其吸收,促進膽固醇的排出,從而降低血液中膽固醇的水平。此外,木耳還含有一種叫做腺 的物質,能夠抑制血小板聚集,降低血液黏稠度,預防血栓形成。
食用方法︰木耳可以涼拌、炒菜、煮湯等。涼拌木耳時,將木耳泡發後焯水,加入生抽、醋、香油、蒜末等調料拌勻即可。木耳炒肉片則是將木耳與肉片一起炒制,營養豐富。木耳還可以與紅棗、蓮子等一起煮湯,具有滋補養顏的功效。
十)山楂
山楂富含山楂酸、檸檬酸、隻果酸、維生素c、黃酮類化合物等營養成分,具有消食化積、活血化瘀、降血脂等作用。山楂中的山楂酸、檸檬酸等有機酸可以促進胃液分泌,幫助消化,減少食物在胃腸道內的停留時間,降低脂肪的吸收。黃酮類化合物具有抗氧化、調節血脂等作用,能夠降低血液中膽固醇和甘油三酯的水平,減少心血管疾病的發生風險。
食用方法︰山楂可以直接生食,也可以制作成山楂片、山楂糕、山楂汁等。生食山楂時,要注意適量,避免對胃腸道造成刺激。山楂片和山楂糕可以作為零食食用,但要注意選擇低糖或無糖的產品。山楂汁則可以將山楂洗淨後榨汁,加入適量蜂蜜調味,口感酸甜可口。
降低血脂是一個長期的過程,需要綜合運用健康飲食、規律運動、戒煙限酒、藥物治療和定期體檢等多種方法。通過合理調整生活方式和飲食習慣,積極配合治療,大多數高血脂患者都可以將血脂控制在理想水平,降低心腦血管疾病的發生風險,提高生活質量。在日常生活中,我們要養成良好的生活習慣,關注自己的血脂健康,為自己的身體健康保駕護航。同時,我們也可以將這些降低血脂的方法分享給身邊的人,讓更多的人受益于健康的生活方式。
喜歡日常養生常識請大家收藏︰()日常養生常識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