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37從上海到重慶

第223章 救濟

類別︰其他類型 作者︰東亭晚風 本章︰第223章 救濟

    听到文慧的問題,朱則拉過她坐到自己身邊,說道︰“放心吧,挖的是南岸,跟河北沒關系,你們河北老家的鄉親們不會有事的!”

    听到朱則的話,文慧松了口氣。

    這時,馮楠說道︰“這發了大水,苦的還是老百姓,只怕今年的糧食都得絕收了!則哥,要不咱們送一些糧食到那邊吧。”

    听了馮楠的話,朱則點頭又搖頭,說道︰“不能送糧食!所謂升米恩斗米仇,咱們好不容易攢起來起來的名聲,不能因為這個廢了!

    搶險救災、搶險救災。搶險咱們做不了,熬點粥賑濟一些災民還是可以的。

    另外,糧食雖然不能送,但是可以賣!一斤是差不多600克,這一噸就是差不多1666斤。咱們放200噸出去,就有33萬3千多斤。按每人每天半斤計算,夠10萬人吃上一個禮拜!”

    說到這,林星瀾插話道︰“一個禮拜怕是不夠吧?”

    朱則點點頭說道︰“救濟10萬人確實不夠,200噸也只是一個開始,後續還得再準備至少2000噸!要讓他們能撐過兩到三個月時間,這樣他們才能熬到補種的莊稼成熟!

    這樣一來,救人的同時,還能平抑糧價。雖然無法影響到全部受災的地方,但一兩個縣應該還是可以的。

    不過,咱們應該不至于救濟那麼長的時間,因為除了老弱病殘,其他的成年人跟一些半大的孩子,總是得去找一份活干維持生活。

    我們借此機會,也可以再刷一波名聲。到時候,那些頭頭腦腦也不便輕易對咱們下手!”

    听了朱則的話,馮楠心里有些震驚,沒想到短短幾分鐘,朱則已經想到了這麼多!她緩緩說道︰“這麼說來,你心里已經有計劃了?”

    朱則點點頭,說道︰“嗯,有一些初步的想法。頭一個,咱們要在報紙上大張旗鼓地宣布,對黃泛區的老百姓進行救濟,至于救濟哪個城市,等看過地圖再說。

    第二,咱們幾個不能亂跑,所以我打算讓俞承豪帶人出面,開粥棚,攤煎餅,賣糧食。

    第三,從運輸隊里頭分出30輛卡車,往黃泛區運糧食,同時配上兩個班的兵力。

    第四,這次救濟災民,粥棚和煎餅攤,每天供應兩頓,時間要持續至少一個月。

    第五,代表一家人來領的,只能是婦女老人孩子或是殘疾人,其他人每人只能領一碗粥一張餅。

    第六,不能直接發糧食,以免當地的地痞無賴搶奪,糧商暗度陳倉,階級牟利。

    第七,為了避免非災民過來蹭吃蹭喝,還要跟當地的政府或駐軍合作,一方面實行以工代賑,另一方面還得把這兩樣做得難吃才行。

    額,現在就想到這麼多,其它的到時候再說吧。”

    見朱則說完,譚小靈說道︰“我記得書上說,古代賑災都是開粥棚,你弄煎餅攤子作什麼?那可是要多出好多糧食!另外,以工代賑,是不是還要讓我們出錢掏工錢?

    如果是這樣,我反對!雖然他們受災了很可憐,但咱們家的錢也經不起這麼花呀!這樣下去,回頭你還能剩下來錢嗎?別小鬼子還沒趕跑,咱們家先破產了!”

    听了譚小靈夾槍帶棒的話,朱則趕緊解釋道︰“我這不是想著干活的人,肚子里多少得有點干的嘛!要不然一碗粥早上吃完,不到兩個鐘頭就餓了。

    至于這個以工代賑的工錢,也簡單,咱們也可以在那邊置業的嘛!”

    “所以,你是打算在那邊買什麼?買地種糧食,還是建工廠?再說了,咱們一家人去得了那麼遠嗎?而且,讓誰去?鬼子說不定哪天就殺到了!

    還有,你的意思是那些老弱病殘,只能喝粥?俗話說,不患寡而患不均,兩頓不夠就三頓唄!你這麼做,也不怕激起民變!”

    對于朱則的解釋,譚小靈嗤之以鼻,話里話外,都是對朱則的想法更加不贊成。

    听了譚小靈的話,朱則想了想,覺得譚小靈的話,雖然讓他這個老公有些下不來台,但不得不承認,她說得很有道理!

    他想起後世疫情時,自己在義烏創業做電商,全市封閉的時候,義烏各街道給轄區內的租客送各種物資。有蔬菜有肉,結果還有人嫌棄物資太差,不是他們愛吃的。把他的房東鼻子都氣歪了,因為他們房東自己啥也沒有!

    在社會文明程度提高了無數個台階的後世,都有這樣的情況發生,何況是現在!

    這可是民國1938年,一大半人還在溫飽線上掙扎呢!而且自己現在是有錢,但還遠沒到巨富的程度!

    想到這,他對著譚小靈說道︰“小靈,你說得對!這樣,我改一下,煎餅攤不設了,除非咱們的粥鋪成了項目上的大食堂!咱們也不在前方置業建工廠,最多開設一兩家商鋪,賣一些當地急需的生產生活物件。”

    最後,對于救濟黃泛區災民的事情,幾個人商量好了之後,一致決定︰等朱則確定去往的縣城之後,派俞承豪帶兩個班,前去處理救災一事。等當地的情況穩定下來之後,再將粥鋪轉交當地的縣長縣政府,功成身退。

    于是,吃完飯後,朱則立刻急急忙忙地就來到了總統府,並從林森那里,得到了受災城市的大概情況。

    林森听說朱則打算送一批糧食過去救濟災民很是驚訝。

    由于重慶到河南的距離較遠,實際上他覺得朱則這麼大老遠過去救濟災民,並不妥當。

    但是他不好打擊朱則的積極性,否則,會很容易讓百姓們覺得,國府有能力有辦法解決黃泛區的問題。可實際上,國府壓根就沒什麼辦法!

    隨後,林森根據實際情況,給朱則推薦了周口,因為這個地方,相對其它地方來說,距離要近一些。

    “小朱啊,從地方報上來的情況來看,黃河水分成了兩路。

    其中一路,沿著地勢,匯入沙河,到沙潁河,流入淮河,最後入海,沿途淹沒了不少的城鎮,這個周口就是其中之一!因為處在河流交匯處,受災情況比較嚴重!

    你若真想的要派人去救災,我建議你就去這里!如今黃河泛濫,這里又處在我們國軍控制範圍之內,安全性還是有保障的。”

    喜歡1937從上海到重慶請大家收藏︰()1937從上海到重慶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

加入書簽 上一章 目 錄 下一章 加入書架 推薦本書

如果您喜歡,請把《1937從上海到重慶》,方便以後閱讀1937從上海到重慶第223章 救濟後的更新連載!
如果你對1937從上海到重慶第223章 救濟並對1937從上海到重慶章節有什麼建議或者評論,請後台發信息給管理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