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1年9月,李雯婷順產一女,起名王志雯。
“都四個孩子了,以後不要了。”
王澤覺得四個夠了,這個要不是李雯婷一定要,他都不準備讓剩下來。
在他看來,孩子要那麼多干嘛,要不是他身為族長,必須要留下一個男性後代,他甚至覺得沒有孩子也挺好的。
李雯婷原本能顯得更年輕,但哪怕有他的調養,三胎下來對身體損傷也不低,這是後天補不回來的。
現在兩人站在一起,李雯婷看起來要比王澤年紀大一些,像是30歲了的感覺。
三個孩子晚上下課都跑到醫院來,圍著看小寶寶,對于這個新生命,他們倒是很喜歡,逗弄個不停。
“好了,別逗了,一會志雯要哭了。”陳秀瑩走過來將小外孫女抱起。
現在環境好了,王澤也不急著讓李雯婷出院,孩子剛出生,有護士幫忙照看總比回去折磨自己強。
一直住了一個月才出院回家。
晚上或沒人的時候,王澤就會把志雯送進種植空間,讓小精靈們照看著。
種植空間里面的環境,也能讓剛出生的孩子發育成長的更好更健康。
在他忙活公社事務的時候,突然接到了施今墨的電話,是直接從書院打來的。
“師父,你說隨身听做出來了?”王澤听完施今墨的話問道。
“啊?不是,是便攜式磁帶收听器。”施今墨不懂這些,其他教授給他寫的什麼名字,他就照著念了。
“我馬上過來。”王澤不解釋這就是隨身听,只是還沒有這個中文名而已。
掛上電話立刻就開車前往書院,隨身听是他給書院下達的科研任務,從香港那邊買回來的日本隨身听作為參考。
從一開始,就注意規避對方的專利技術,王澤給了幾個設計路線,沒想到已經成功了。
他車子開進書院,這里現在已經不是剛開始那樣完全開放的了。
因為建設了大量科研樓,考慮到保密問題,周邊山上直接建設了圍牆,將書院這一片用五米高的圍牆圍了起來,防止一些別有用心的人進入,至少有了圍牆,你要是被抓住了總不能說不小心翻牆進來的吧?
“師父,您怎麼在這里等我啊。”王澤剛進門就將車停在路邊。
施今墨打開車門坐了上來說道︰“我和你一起去看看,我這個院長可做的不怎麼樣呢,實驗室都沒去過幾次。”
“您能照看好他們就夠了,這不成果也出來了嘛。”王澤啟動車子笑道。
施今墨一直想只管著中醫學院就行,根本不想做這個院長,尤其是王家村醫院開業後,他又成了醫院的院長,找王澤說過想辭去書院院長的職務,都被他婉拒了,誰讓這里值得他信任的人不多呢。
師父就算不懂,只要管好項目審批就行,要是換個人,指不定他們投入的資金要浪費多少出去。
談話間,來到了三號實驗樓,這里就是機械學院的科研樓,隨身听項目是多學院共同開發,實驗室就放在機械科研樓這里,畢竟這里的精密制造設備比較全面,方便進行實驗驗證。
“院長,主任。”兩人進入實驗室,里面的機械學院院長也在這里,見他們到來,連忙笑呵呵迎了上來。
“快給我看看你們的成果。”王澤笑道。
“這就是。”沈丹德帶著兩人走到桌子前拿起一台白色機器。
“爸。”王志風在一旁打了個招呼,王澤這才注意,自己這大兒子也在這里。
“你怎麼在這?”他只關心項目帶頭人,至于項目之中有誰他並不知道,也沒有听兒子說過參與這個項目。
“主任,您兒子可出了大力,要是沒有王志風,這項目至少要拖半年才可能成功。”一旁的院長沈丹德不住贊嘆說道。
王澤看對方這樣子,就知道對方說的是真心話,而不是因為他的身份。
對這話他倒是不懷疑,自己兒女的優秀他是知道的。
“你不是和你妹妹在做寫字機器嗎?”王澤奇怪問道。
“那個項目我能做的都做了,現在主要是系統,這方面我幫不上什麼,就被趕出來了。”說話間,王志風憤憤不平,像是在告狀一樣。
“行了,先介紹一下這個隨身听吧。”王澤不在意這兄妹間的問題,這又不是家里。
“主任,這是我們生產的樣機,已經能穩定連續運行二十小時了。”沈丹德講解道。
這個書院的各大學院,院長都是最厲害的那個人來擔任,除了研究一些科研,也是要帶學生的。
這個隨身听項目沈丹德也有參與。<,重量240g,功耗120,連續播放時間10小時,頻響範圍30hz15khz。
主體外觀為塑料材質,內部微型磁帶驅動系統則是自研自產。
通過大量新技術,規避了國外公司的專利,就像是音頻,就通過分立元件實現,規避了杜比實驗室專利。
“嗯,磁帶放一個進去試試。”王澤听完點點頭說道。
本小章還未完,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面精彩內容!
磁帶放入,音樂聲在房間內響起,雖然機子不大,可聲音卻不小,實驗室內所有人都听得清楚。
“音質還不錯。”听完一首鋼琴曲,王澤笑道。
說完拿起隨身听,按動上面的按鍵,發出啪啪的聲音,磁帶倉被他打開關上,來來回回試了幾次,流暢的手感在他看來已經可以定型了。
“不錯,將技術資料整理一下給我,我去注冊全球專利。”
“沒問題,明天就能給您。”
雖說國內不講究專利,可是這東西在西方國家還是要做好這些,不然你永遠都只能在國內賣。
這年頭,國內有錢人太少了,能買得起的人也少,市場還不夠養活高科技企業。
這隨身听基本上都是按照他的規劃做出來的,成品也比較符合他心意,他也沒非要找點問題顯示自己的權威,直接就確定下來按照這個投產。
幾天後,大嶼山派人親自來取技術資料,現在國外已經能夠來內地了,倒是方便了不少,有什麼事情也不需要等他年底才去一趟了。
這隨身听他不會全交給大嶼山,而是主要在國內生產,王家村這里只生產核心技術件,其他的都交給別的廠子。
如今軍轉民的廠子不少,甚至包括他們機械廠和設備廠,現在都不再歸屬空軍管轄。
空軍的股份被機械部拿走,因為大量軍工產品還在這里生產,軍方駐廠人員和保密系統依然是以前的,沒有全方面脫離軍工廠體系。
王澤想了想,決定從讓王家村在建立一個企業,專門生產電子相關產品。
畢竟機械廠或者設備廠,本身就不專業,想要生產需要的設備和培訓和從零開始區別不大,既然這樣,不如重新開始。
雖然個人企業限制很多,可集體企業現在可是發展的好時候,管控更松了,沒有什麼限制。
王澤站在辦公室,看著牆上的地圖,抱胸單手輕輕摸著下巴,思考著電子廠應該安排在什麼地方。
喜歡四合院︰回到54年,還好帶系統請大家收藏︰()四合院︰回到54年,還好帶系統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