純屬虛構,歷史架空,都是白話文,腦子寄存處)
袁紹深思熟慮之後,終于下定決心,將他那貪婪的手伸向了右側的青州。他深知,只要能夠成功拿下青州,他袁紹便能坐擁二州之地,這在普天之下的諸侯中,可是絕無僅有的。而且,冀州作為北方的糧倉,其重要性僅次于荊州、益州和淮南等地界,可謂是得天獨厚的資本。
如今的青州正處于百廢待興的狀態,沒有任何有魄力的諸侯敢于染指這片區域。這里的各個城邦都保持著中立,就如同一個個孤立的存在。對于袁紹來說,這簡直就是一個絕佳的機會。只要他一出手,這些城邦必定會望風而降。
至于孔融,雖然他在大漢仍有一定的地位,但隨著大漢逐漸走向末路,他的身份也僅僅只剩下孔氏子弟而已。實際上,他不過是個騎牆派,根本無法與袁紹相提並論。四世三公的袁家門生故吏遍布天下,孔融與之相比,孔氏也只能望其項背罷了。所以,能夠投效袁紹,對孔融來說,已經是他莫大的福分了。
這就是袁氏家族的地位,無人能及,無可撼動。
做大漢的忠臣?這簡直就是一個天大的笑話!孔氏一族竟然能夠在每個朝代都如魚得水、聲名顯赫,這難道真的能稱之為忠臣嗎?他們不過是給自己貼上了一個忠臣的標簽,背地里卻干著賣國求榮的勾當罷了!
孔夫子固然值得人們敬重,然而他的後代們的品行卻未必如此高尚。曹操如今已經成功地佔據了兗州,並正在全力消化其勢力範圍內的各種“頑疾”。一旦這個過程完成,兗州便會完全歸屬于“曹”氏。
而踏頓顯然是個精明之人,他深知風險分擔的重要性。作為烏桓一族的族長,他與鮮卑之間多少還是有些聯系的。因此,他毫不猶豫地立刻與鮮卑的和連取得了聯系。
不過,此時的和連已經年老體衰,大多數事務實際上都是由魁頭來主持的。而且,由于騫曼年紀尚小,魁頭自然而然地成為了實際上的話事人。
值得一提的是,魁頭還有一個聲名遠揚的弟弟,名叫步度根。而步度根的哥哥可不僅僅只有魁頭一人,他還有一個名叫扶羅韓的兄長。而在扶羅韓的麾下,更是有一個令人聞風喪膽的狠角色——軻比能。
南下的計劃已經迫在眉睫,勢在必行。波才對鮮卑一族造成的傷害是持續性的,就像一場慢性病,難以通過一次手術徹底根除。這其中的原因,很大程度上是因為鮮卑一族內部的不團結。
如今,踏頓拋出了橄欖枝,他不僅帶來了烏桓的支持,還有劉虞的承諾。如果這次行動能夠成功,他們將會瓜分林北勢力內的所有資源和財富。
要知道,林北政權可是一塊令人垂涎欲滴的肥肉。根據有限的探子回報,林北勢力下的百姓生活富足,每個人都擁有自己的田地,而且幾乎家家都有余糧。不僅如此,林北政權的官府為了維持市場價格,防止谷賤傷民,還設立了專門的官府糧倉。這些糧倉會以市場價格收購百姓們多余的糧草,從而穩定糧價。
據說,每個官府糧倉里的糧食都是滿滿的,堆積如山。
這樣的林北政權,無疑是一個巨大的誘惑。之前之所以無法將其吞並,主要是因為鮮卑部族內部不夠團結,上下不能齊心協力。然而,現在情況已經發生了變化,集結南下已經成為了必然的選擇。
時光荏苒,轉眼間已步入秋季。此時的北方草原,秋風蕭瑟,草木凋零,一片蕭索景象。而對于鮮卑人來說,這個季節卻有著特殊的意義——南下打草谷。
鮮卑人作為北方游牧民族,其生存依賴于草原上的牲畜和資源。然而,隨著冬季的臨近,草原上的草料逐漸減少,鮮卑人的生活也變得愈發艱難。因此,南下打草谷成為了他們度過寒冬的必然選擇。
這次南下行動並非偶然,而是鮮卑上層經過深思熟慮後的決策。踏頓作為鮮卑的領袖,拋出了橄欖枝,呼吁各個部落團結一心,共同南下。烏桓作為鮮卑的盟友,更是率先響應,決定先行一步南下,為其他部落樹立榜樣。
對于鮮卑一族麾下的各個首領而言,他們深知冬季的嚴寒和資源的匱乏,因此對于南下打草谷並沒有太多的抵觸情緒。畢竟,這關系到整個部落的生存和發展。
然而,對于底層的鮮卑人來說,情況卻並非如此。在其他季節里,他們需要忙于放牧,照顧牲畜,以維持家庭的生計。對于他們來說,大人物的集結命令往往意味著失去了生活的保障。畢竟,和連等上層人物的食物來源正是底層鮮卑人上供的牛羊。如果壯丁們都去集結南下,那麼誰來放牧呢?誰來扛起家庭的重任呢?
面對這種情況,底層的鮮卑人表現出了最後的倔強——不配合。他們認為,自己都難以糊口,又怎能去滿足上層人物的要求呢?而且,人數眾多,法不責眾,這也讓他們更加堅定了自己的立場。
然而,秋天的到來卻給了鮮卑人一個絕佳的機會。此時草原上的草料雖然減少,但南方的氣候相對溫和,資源也更為豐富。因此,南下打草谷的阻力相對較小。
在這種情況下,魁頭當機立斷,迅速集結了十萬鮮卑大軍,準備南下。這十萬大軍如同一股洪流,氣勢磅礡地向著南方進發,似乎沒有什麼能夠阻擋他們的步伐。
踏頓在得知鮮卑族的情況後,心中暗自思忖著當前的局勢。他意識到,鮮卑族的存在以及劉虞在幽州的勢力,正分散著林北政權的注意力。這對于他來說,無疑是一個絕佳的機會。
于是,踏頓決定加快在幽州劉虞地界的劫掠行動。他深知時間緊迫,必須抓住這個難得的機遇,迅速壯大自己的力量。其他的一切,在他眼中都如同過眼雲煙,不值一提。
至于是否要幫助劉虞,踏頓根本沒有這樣的念頭。他並非漢人,對漢室的忠誠對他而言毫無意義。他所關心的只有自己的利益和權力,只要能夠實現自己的目標,他才不會去管劉虞的死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