臘月深夜的柏壁城,寒風肆虐地刮過城牆,發出嗚咽般的聲響,仿佛是這寒冷冬夜的哀號。
城守府里燭火稀稀落落,只有秦王李世民所在的書房里依舊亮著光,昏黃的窗紙上,影子時不時晃動一下,映照著檐下掛著的冰稜,透著一股沉郁而壓抑的靜謐。
忽然,府外的石板路上傳來“ ”急促而沉重的腳步聲,那聲音裹著風雪撞了過來,連守在院門口的侍衛都沒來得及阻攔,一個身影便踉蹌著沖進了院子。
來者是個傳令兵,身上的甲冑結著一層薄冰,他的頭發和眉毛都被冰雪染白,宛如冬日里的白發老翁,右手緊攥著一個半尺長的竹筒,筒口系著的紅綢被風肆意吹得亂晃。
在一片素白的風雪里格外醒目,那是緊急軍情的標識。綢帶邊緣還沾著點褐色的痕跡,不知是凝固的血還是未干的泥。
他連喘口氣的閑暇都沒有,甲冑上的冰碴子隨著他奔跑的步伐簌簌往下掉落,一路徑直奔向後宅。
沿途的侍衛見他緊緊攥著系紅綢的竹筒,手被凍得發僵,指節卻因用力而攥得泛青,臉色煞白得如同蒙上了一層霜,那紅綢在風中晃得刺眼,都深知是十萬火急的要務,無一人敢上前阻攔盤問,反倒紛紛一路指引。
直到書房門前,傳令兵才猛地收住腳步,“噗通”一聲單膝跪地,將竹筒戰報高高舉過頭頂,聲音被寒風凍得發顫,還夾雜著粗重的喘息“末將……末將有緊急軍報,還請殿下容末將奏報!”
“進來!”書房內傳來一聲低沉而有力的回應,聲音隔著門板,卻帶著不容置疑的沉穩,听不出半分喜怒,可這平靜的語調卻讓門外的傳令兵愈發覺得心頭發緊。
傳令兵心頭猛地一縮,急忙撐著僵硬的膝蓋站起身,始終低著頭,雙手托著戰報,快步推門而入。
屋內的暖意裹挾著炭火燭煙撲面而來,只見秦王李世民正立于沙盤邊,眉頭微微蹙起,神色凝重。兵曹參軍杜如晦侍立在側,手里攥著一卷文書,兩人的目光同時落在他手中的紅綢竹筒上,眼中帶著幾分疑惑與警惕。
“啟稟殿下!末將乃屈突通將軍親衛,此番是遵將軍之令,星夜趕來將戰報呈送殿下!”傳令兵腳步停下,不敢再靠前,忙躬身行禮,雙手將竹筒舉得更高。
李世民聞言微微一愣,隨即轉頭看向身側同樣滿臉困惑的杜如晦,眉頭幾不可察地蹙起,一種不祥的預兆如同潮水般在心底翻涌而上。
他壓著語氣中的凝重,沉聲道“屈突通?他不是奉命前去護送援軍的糧草輜重?如今何來戰報?速速呈上來!”
說罷,李世民也不待傳令兵上前,徑直邁了幾步過來,伸手便奪過他手中的竹筒,手指如疾風般翻飛,三兩下就將筒口的紅綢與封泥拆開。
他的指尖剛觸到竹筒里的戰報,紙頁上的涼意便順著指腹往上竄,目光掃過字跡時,原本沉穩的呼吸驟然一滯,指節因用力攥著紙邊而泛白,臉上的肌肉微微抽搐,仿佛被這戰報上的內容狠狠刺痛。
“雪谷遇伏……鏖戰半日……輕騎十不存一……”李世民逐字念著,聲音越念越沉,原本舒展的眉頭漸漸擰成一個深深的疙瘩,眼底的光一點點冷下去,仿佛被寒夜的冰霜凍結,連周身的氣息都跟著變得凜冽如寒。
他頓了頓,目光掃過“糧草輜重未失”幾字時,指節無意識地攥緊了信紙,仿佛在極力克制著內心的憤怒。
直到看見“兩萬援軍傷亡慘重”,喉結動了動,再開口時,語氣里已帶了幾分壓不住的沉怒“竟折損至此!劉武周你欺人太甚!”
杜如晦急忙湊上前,視線飛快掠過戰報字句,臉上的平和瞬間被凝重取代,握著文書的手不自覺地收緊,指關節都因用力而泛白。
他隨即轉過身,目光銳利地鎖定傳令兵,語氣嚴厲又急切“敵軍此次設伏,兵力究竟有多少?戰後敵軍傷亡人數明細為何?最重要的是,屈將軍如今身在何處,是否安好?”
傳令兵被這厲聲一問,身子猛地一顫,忙將頭埋得更低,聲音裹著未消的喘息,結結巴巴地回道“回、回杜參軍……敵軍來得太突然,全是步卒,雪谷里頭一撥伏兵約莫有一萬人!屈將軍起初只帶三百輕騎與他們鏖戰,本還能撐住………”
他頓了頓,喉結用力滾動了一下,眼神中閃過一絲痛苦與恐懼,語氣添了幾分艱澀“可後來敵軍故意往後退,裝作潰敗的模樣,將軍一時沒識破圈套,就帶著兩萬援軍追了上去……沒……沒成想東北方的林子里還藏著另一隊伏兵,我軍……瞬間被前後夾擊,才落得這般境地………”
說到此處,傳令兵聲音發顫,卻仍強撐著續道“萬幸我軍將士拼死廝殺,總算……將設伏的敵軍殺盡了,只是……只是援軍那兩萬余人……卻已折損殆盡,輕騎更是十不存一。將軍怕敵軍還有後招,不敢久留,便帶著剩下的弟兄護著糧草輜重退回雪谷,依仗地勢駐守,特命末將星夜奔馳,趕來向殿下求援!”
這章沒有結束,請點擊下一頁!
杜如晦眉頭擰得更緊,指尖無意識地摩挲著文書邊角,眼神中透露出深深的憂慮,語氣里有些沉凝。
“一環扣一環,敵軍這是有高人坐鎮!如此謀劃,竟用兩萬步卒換我軍兩萬多援軍折損,卻偏偏不動糧草輜重,這背後恐怕另有更大的謀算……”
他抬眼看向李世民,目光里帶著幾分急切的凝重“殿下,如今輕騎十不存一,援軍傷亡慘重。雖說糧草輜重沒丟,可營中將士一旦得知援軍折損、後續支援未到,士氣必定大受影響。”
“眼下當務之急,是趕緊調派新的兵力前去馳援,同時把雪谷的糧草輜重安全運回,否則拖延下去,恐生更多變數!”說罷,他垂手立在一旁,目光落在李世民緊繃的側臉上,靜候其決斷。
“傳令!”李世民猛地抬眼,眼底的沉冷里翻涌著銳光,抬手將戰報遞給杜如晦,沉聲道“本王要親自出征,你即刻去軍營點將傳令,讓麾下諸將半個時辰內集結,遲者按軍法處置!”
他大步走到沙盤前,指尖落在雪谷方位,眼神中透露出堅定與憤怒,語氣冷硬“援軍的血不能白流,這一戰,本王親去破局!”
“殿下萬萬三思後行!”杜如晦眉頭緊蹙,急忙上前一步,語氣帶著急切,“敵軍能精準設伏,未必沒有後續陰謀。您若親自出征,萬一正中敵軍誘敵之計,豈不是身陷性命之憂?此事還需從長計議!”
李世民聞言,握著劍鞘的手松了松,眼底的堅定褪去幾分,轉而添了些遲疑。
他看向杜如晦,沉默片刻才開口,語氣不復之前的果決,多了幾分糾結與無奈“你說的風險,本王知曉……只是一想到雪谷里折損的弟兄,本王實在坐不住。身為一軍之帥,怎能眼睜睜看著將士們身處險境而無動于衷?”
“可若真乃誘敵之計,本王親征固然凶險,可若按兵不動,前線又該如何?若真中了敵軍陰謀,不僅本王遇險,整個柏壁城的安危都可能動搖……”話未說完,李世民便已停了下來,顯然是在親征的決心與潛在的風險間陷入了艱難的抉擇。
“殿下,不必您親征涉險!”
杜如晦語速稍快,條理清晰地進言,“依臣之見,可傳令略陽郡公李道宗統領援軍步卒前往支援,另可再派竇琮為將,率一支精銳輕騎在援軍後方暗處隨行。一旦敵軍真有伏擊陰謀,李道宗部可正面抵擋,竇琮部再從後方殺出,前後夾擊,定能瓦解敵軍伏兵,如此此局可解!”
李世民聞言,指尖從劍鞘上移開,眉頭漸漸舒展了些,目光落在沙盤上雪谷與援軍路線的交匯點,陷入沉思。
他沉默片刻,抬眼看向杜如晦,語氣里的猶豫散去不少,多了幾分認可“克明此計甚妙,既解了前線之急,又能防備敵軍陰謀,比本王貿然親征穩妥得多。”
他走到案前,提筆蘸墨,迅速在紙上寫下調兵手令,筆尖用力劃過紙面,發出沙沙的聲響,他的眼神有些嚴肅,額頭上微微沁出一層細汗,在燭光的映照下閃爍著微光。
“就依你所言,令李道宗率三千步卒即刻馳援,竇琮領兩千精銳輕騎暗地隨行,切記叮囑二人,務必保持聯絡,遇伏時切勿慌亂,按前後夾擊之策應對。”
寫罷,他將手令遞給杜如晦,語氣又添了幾分鄭重“速將手令送出,此事耽擱不得!”
喜歡穿越隋末唐初,開局舉家搬遷請大家收藏101novel.com穿越隋末唐初,開局舉家搬遷101novel.com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