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權力的旋渦中心,有人正站在命運的高光點,滿心期待地籌備著登基大典,只待那一聲宣告,便能登上那至高無上的皇位,接受萬民朝拜;而有的人,卻在命運的谷底掙扎,被謀反的罪名死死籠罩,生命岌岌可危,隨時可能被拖向刑場,身首異處。
長安城,靜謐的皇城之內,御書房中彌漫著一股凝重的氣息。李淵負手而立,眉頭微微皺起,目光緊鎖在案桌上那份奏報上,神色間滿是猶豫。他緩緩伸出手,修長的手指輕輕點在那疊紙張上,似是在權衡著其中的利弊,又像是在思索著如何抉擇。
太子少保李綱,一襲深青色朝服,歲月在他臉上刻下深深淺淺的溝壑,脊背卻挺得筆直,透著幾分文人的風骨。他輕撫著胡須,目光沉靜打量著周遭。
內史令蕭 站在一旁,身著緋色官服,衣袂隨著他動作輕輕晃動。他的面容冷峻,眼神銳利如鷹,緊盯著案上的文書,似乎在找尋著什麼。
尚書右僕射裴寂,華服玉帶,身姿微微前傾,臉上掛著恰到好處的笑容,眼神卻透著精明。他時不時地偷瞄一眼李淵,像是在揣摩聖意。
而秦王李世民,剛從戰場無功而返,身上的風塵還未洗淨,玄色錦袍沾染了些許征塵。他的眉眼間帶著幾分疲憊,卻難掩英氣,深邃的雙眸中閃爍著不甘與思索,靜靜地站在角落里,周身散發著令人不容忽視的氣場。
李綱神色凝重,上前一步,拱手作揖,率先開口︰“陛下,臣以為,肇仁定無謀反之意。此次之事,不過是他酒後口不擇言,一時犯渾罷了。遙想當年太原起事,局勢混沌不堪,各方勢力犬牙交錯。肇仁不辭辛勞,日夜奔波,為了大計出謀劃策,更是身先士卒,沖鋒陷陣,不知立下了多少汗馬功勞。”
“如今,怎能僅憑這幾句醉話,就倉促定下謀反的大罪?懇請陛下念及他往昔的功績,大發慈悲,饒恕他這一回無心之失。”
蕭 站在一旁,眉頭緊鎖,正暗自思忖著朝堂局勢與劉文靜的命運。不經意間抬眸,恰好與李世民的目光在空中交匯。剎那間,兩人眼神中閃過一絲難以言喻的默契,仿佛無需過多言語,彼此便能洞悉對方心中所想。
李淵坐在龍椅之上,神色莫測,眼眸低垂沉默不語,蕭 見狀,深吸一口氣,也上前一步,躬身說道︰“陛下,臣與李綱大人深有同感。文靜不過是心中有些怨言,借酒消愁時口出狂言,他向來忠心耿耿,絕不敢有謀反之心。還望陛下開恩,饒恕他這一次。”
李世民听聞,眼中閃過一絲急切,也趕忙上前,言辭懇切地說道︰“陛下,劉文靜在起兵之初,便率先定下奇謀,待大事已成才告知裴寂。可京師平定之後,他與裴寂的地位和待遇卻天差地別。他心中有所不滿,實屬人之常情,絕無謀反的心思。還請陛下明察,念在他過往的功勞,從輕發落。”
李淵似乎有些被說得意動,緩緩抬起眼眸,環視著御書房內的眾人。裴寂眼珠一轉,連忙上前進言道︰“劉文靜的才能、謀略確實在眾人之上,但生性猜忌陰險,忿不顧難,其丑言怪節已經顯露。如今天下未定,外有勁敵,若赦免劉文靜,必貽後患。”
李淵听聞此言,心中瞬間有了決斷。他的目光不自覺地暗沉下來,一絲不易察覺的陰霾悄然浮現在眼底。其實,長久以來,他對劉文靜就隱隱有著猜忌之心。
劉文靜此人,智謀超群,在大唐建立初期,每逢關鍵時刻,總能獻上奇謀良策,為大唐的崛起立下了汗馬功勞。可隨著他功績的不斷累積,麾下勢力也逐漸壯大,這讓李淵隱隱感到不安。他深知,這樣一個既有能力又有勢力的臣子,一旦不受控制,便會成為大唐江山的潛在威脅。
再加上此次事件,劉文靜竟與裴寂反目成仇,鬧到了水火不容的地步。更甚者,听聞他竟定計想要謀害裴寂。裴寂乃是李淵的心腹,多年來忠心耿耿,對自己的稱帝之路全力支持。如今劉文靜此舉,在李淵看來,無疑是公然挑戰自己的權威,觸踫了他心中的底線。
“中書舍人何在?”李淵神色冷峻,說罷,他猛地一拍桌案,眼神中閃過一絲決絕,“朕意已決,速速起草詔書!”
“朕膺天命,君臨萬邦,夙夜匪懈,志在蕩滌乾坤,締造清平之世,庇佑黎庶蒼生。
今有劉文靜、劉文起,朕素以赤誠相待,委以重任,恩渥有加,望其能殫精竭慮,輔佐朕成就大業,保大唐江山社稷穩固。
然劉文靜狼子野心,包藏禍心,竟暗中與逆黨勾結,圖謀不軌,妄圖顛覆我大唐社稷根基。其恃才傲物,居功自傲,于朝堂之上,目無法紀,肆意妄為,拉幫結派,擾亂朝綱,致使朝廷政令不暢,人心惶惶。
尤甚者,其與裴寂心生齟齬,竟不惜謀劃毒計,妄圖謀害朝廷股肱之臣,以泄私憤,全然不顧國家大義與君臣綱常。劉文起身為其黨羽,非但不加以勸阻,反而助紂為虐,同流合污,為其謀反行徑出謀劃策,推波助瀾。
小主,這個章節後面還有哦,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面更精彩!
此等悖逆之行,觸怒天威,嚴重威脅我大唐根基,朕若姑息縱容,何以面對天下百姓,何以彰顯國法威嚴?朕斟酌再三,權衡利弊,為保我大唐長治久安,為護萬民安居樂業,依律將劉文靜、劉文起處以斬刑,以正國法。並抄沒其全部家產,充入國庫,使天下皆知謀逆者絕無好下場。
朕望諸臣工以此為鑒,奉公守法,忠誠謀國,切勿心存僥幸,重蹈覆轍。”
李綱、蕭 與李世民聞言,心頭皆是一沉,忍不住在心底發出一聲喟嘆。三人目光交匯,彼此眼中的無奈與惋惜清晰可見,他們都清楚,陛下心意已決,旨意一旦下達,便是無力回天了。
劉文靜雖手握兩道免死金牌,可如今在天子的盛怒與決然面前,竟脆弱得如同薄紙一般,毫無用處。三人望著御書房中神色冷峻的李淵,再無辯駁的余地,只能暗自感慨劉文靜的命運,怕是已如風中殘燭,再難挽回。
自漢律規定“立春後不決死刑”,除謀反大逆等“決不待時”者外,一般死刑犯須在秋天霜降以後、冬至以前執行。而此番劉文靜被冠以謀反之罪,自聖旨抵達,即刻就被押赴至刑場準備問斬了。
刑場上,冷風如刀,割在劉文靜的臉上,卻割不斷他滿心的悲戚與不甘。他的眼眸中,曾經的意氣風發早已消散,只剩下一片死寂,心如死灰。
臨刑的那一刻,劉文靜緩緩抬起頭,望著那片他曾為之拼搏、如今卻要將他拋棄的天空,胸腔劇烈起伏,用盡最後的力氣,捶胸大呼︰“高鳥盡,良弓藏。此言不虛啊!”那聲音,帶著穿透人心的絕望,在空曠的刑場上回蕩,久久不散。
他的思緒瞬間飄回了往昔,太原起兵時的熱血沸騰,戰場上的金戈鐵馬,朝堂上的運籌帷幄,樁樁件件,仿若昨日。可如今,一切都如夢幻泡影,只留下這無盡的淒涼。時年五十二歲,本應在世間繼續施展抱負,可命運卻在此刻畫上了休止符。一代謀將,就這樣在權力的旋渦中,黯然落幕,徒留後人一聲嘆息。
喜歡穿越隋末唐初,開局舉家搬遷請大家收藏︰()穿越隋末唐初,開局舉家搬遷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