盜墓︰白家勝利,萬事順意

第2300章 尸易無限(205)

類別︰玄幻魔法 作者︰姒洛天 本章︰第2300章 尸易無限(205)

    我們跟著趙局長往蒼山方向趕,路上,趙局長繼續介紹“南詔國是唐代西南地區的重要政權,受中原文化、佛教文化和東南亞文化的影響,墓葬里的文物具有多元文化特色。這次發現的墓葬規模很大,從勘探情況來看,墓主人可能是南詔國的貴族,甚至可能是王室成員。你們看這張勘探圖,墓葬呈‘甲’字形,有一條主墓道和兩個耳室,主墓室的頂部還有彩繪,說明墓主人的身份不一般。但現在主墓道已經被盜墓賊炸開,耳室里的文物也被洗劫一空,咱們得抓緊時間,說不定主墓室里還能留下些珍貴的東西。”

    汽車沿著盤山公路往蒼山腳下開,路邊的村莊漸漸稀疏,取而代之的是茂密的樹林。抵達墓葬所在地時,我們看到幾頂藍色的帳篷搭在一片空地上,周圍拉著警戒線,幾名考古隊員正拿著工具在清理盜洞周圍的泥土。趙局長指著最大的一個盜洞說“這就是通往主墓室的盜洞,我們用內窺鏡看過,里面有積水,還有不少腐朽的木構件,擔心進去會發生坍塌。”

    老煙槍蹲在盜洞邊,用手指捻了一點泥土,又放在鼻子下聞了聞“土里有腐木味和霉味,說明墓葬里的濕度很大,木構件已經糟了。咱們得先在盜洞周圍打一圈鋼樁,再用鋼板搭建臨時通道,防止泥土塌方。另外,雲南的山林里有瘴氣,咱們進洞前得喝些草藥水,預防中毒。”說著,他從背包里掏出一個布包,里面裝著曬干的金銀花、薄荷和艾草,“這些草藥煮水喝,能清熱解毒,還能防蚊蟲叮咬。”

    shirley楊拿出便攜式溫濕度儀,往盜洞里伸了伸“洞內溫度18c,濕度85,這個濕度對文物保護很不利,尤其是紙質文書和絲織品,很容易發霉。咱們得準備好除濕機,等進入主墓室後,先降低里面的濕度,再進行文物清理。”

    阿貴則蹲在盜洞邊,仔細觀察著泥土里的碎片,突然眼楮一亮,撿起一片黑色的木片“你們看!這木片上有刻痕,是南詔文!雖然只有幾個字,但能看出是南詔國特有的‘方塊字’,和我之前見過的南詔文拓片一模一樣!”他小心翼翼地把木片放進密封袋,又在筆記本上畫出刻痕的形狀,“這應該是從一件木牘上掉下來的,說不定主墓室里還有完整的木牘。”

    胖子扛著鋼樁和鋼板走過來,擦了擦額頭的汗“搭通道的活兒交給我,保證結實!就是這山林里的蚊子太厲害,咬得我胳膊上全是包,老煙槍,你那草藥水趕緊煮上,我先喝兩碗防防蚊。”

    接下來的兩天,我們一直在搭建臨時通道和準備進洞設備。老煙槍每天都會煮一大鍋草藥水,分發給所有人,還在帳篷周圍撒上艾草和雄黃,防止蛇蟲侵擾。有天清晨,他發現帳篷外的草地上有蛇爬過的痕跡,立刻帶著胖子在周圍挖了一圈淺溝,溝里撒滿雄黃,還在溝邊插了幾面寫著“小心蛇蟲”的木牌“雲南的山林里蛇多,尤其是眼鏡蛇和竹葉青,咱們保護文物的同時,也得保護好自己。”

    通道搭建好的那天下午,我們穿著防水服,戴著防毒面具和安全帽,沿著通道慢慢走進盜洞。盜洞很狹窄,只能容一個人側身通過,洞壁上的泥土很潮濕,時不時有水滴下來。走了約十米,前方突然開闊起來——這是一個約三十平方米的主墓室,墓室的頂部有彩繪,雖然大部分已經脫落,但依然能看出上面畫著“龍鳳呈祥”的圖案,是中原文化的特色。墓室的中央放著一具巨大的石棺,石棺的表面雕刻著精美的花紋,有南詔國特有的“孔雀紋”,還有中原的“雲氣紋”,融合了多元文化特色。石棺的周圍散落著一些文物碎片,有金銀器的殘片、陶瓷器的碎片,還有幾卷已經發霉的文書。

    “太好了!石棺還沒被打開!”趙局長激動地說,“這說明里面的文物可能還完好,咱們得小心地打開石棺,看看里面有什麼。”

    shirley楊先在主墓室里放置了兩台除濕機,然後用手電筒仔細檢查石棺的縫隙“石棺的蓋子用糯米灰漿封著,得用特制的工具慢慢撬開,不能用蠻力,不然會損壞石棺上的雕刻。”

    胖子和幾名考古隊員一起,用細如發絲的鋼片,小心翼翼地插入石棺的縫隙,一點點撬動糯米灰漿。過了約一個小時,隨著“ 嚓”一聲輕響,石棺的蓋子終于被撬開了一條縫。我們立刻用支撐桿把蓋子頂住,防止蓋子滑落,然後往石棺里望去——石棺里面鋪著一層厚厚的絲綢,絲綢雖然已經發霉,但上面的花紋還能隱約辨認,是南詔國特有的“聯珠紋”。絲綢上放著墓主人的尸骨,尸骨的周圍擺放著大量的陪葬品,有金冠、銀鐲、玉璧、陶瓷器,還有幾卷用絲綢包裹的木牘,這些文物都保存得非常完整。

    “太珍貴了!”我們都非常興奮,張教授蹲在石棺邊,小心翼翼地拿起一頂金冠,“這金冠上瓖嵌著紅寶石和綠松石,上面雕刻著孔雀紋,是南詔國貴族的象征。你們看金冠的頂部,還有一個小小的玉制‘朱雀’,是中原文化的元素,說明南詔國與中原的文化交流非常頻繁。”

    小主,這個章節後面還有哦,請點擊下一頁繼續後面更精彩!

    阿貴則小心地拿起一卷木牘,用軟毛刷輕輕掃去上面的霉斑“這木牘上的南詔文很清晰,記載的是南詔國與唐朝的外交往來!上面寫著‘貞元十年,南詔王異牟尋遣使者赴長安,獻金銀器百件,求賜《禮記》’,貞元十年是公元794年,這正好對應史書記載的‘蒼山會盟’之後,南詔國與唐朝恢復友好關系的歷史!”

    shirley楊則在清理絲綢時,發現了一件精美的銀壺,銀壺的表面雕刻著“茶馬古道”的場景,有馬幫、商人、茶樹等,畫面生動形象“這銀壺太珍貴了!它不僅是南詔國金銀器工藝的代表,還反映了當時茶馬古道的繁榮,對研究西南地區的貿易史具有重要意義。”

    老煙槍則在石棺的角落里發現了一個陶罐,里面裝著一些黑色的顆粒,他聞了聞,又用手指捻了捻“這是南詔國的茶葉種子,在潮濕的環境下能保存這麼久,真是個奇跡。咱們可以把這些種子交給農業研究所,說不定能培育出古代茶葉的品種。”

    接下來的一周,我們都在主墓室里清理文物。阿貴幾乎把所有時間都花在了木牘的解讀上,他每天都捧著木牘和隨身攜帶的《南詔文研究》,逐字逐句地對照,遇到不認識的字,就用鉛筆在旁邊做標記,晚上再和shirley楊、張教授一起討論。有天深夜,阿貴突然興奮地叫醒我們,手里舉著一卷木牘“你們看!這木牘上記載了南詔國的‘科舉制度’!上面寫著‘元和五年,南詔王尋閣勸開科取士,以《詩》《書》取士,錄取三十人’,元和五年是公元810年,這說明南詔國不僅借鑒了唐朝的政治制度,還借鑒了科舉制度,這是之前史書記載里沒有的!”

    shirley楊則在修復一件陶瓷器時,發現陶瓷器的底部刻著“大理窯”三個字“這是南詔國著名的‘大理窯’燒制的陶瓷器!大理窯的陶瓷器以青釉為主,工藝精湛,之前只在文獻里有記載,這次是第一次發現實物,對研究南詔國的陶瓷工藝具有重要意義。”

    老煙槍則負責文物的安全防護,他每天都會檢查除濕機的工作情況,確保主墓室里的濕度保持在60以下。他還在主墓室的入口處放置了幾盆艾草,既能驅趕蚊蟲,又能淨化空氣“雲南的山林里濕氣重,文物容易發霉,咱們得時刻注意濕度變化,不能讓辛苦發現的文物受到損壞。”

    胖子則負責文物的搬運和保管,他每天都會仔細檢查文物箱的密封情況,確保文物不會受到潮濕和蚊蟲的影響。閑暇時,他還會跟著當地的村民去山林里采摘草藥,學習辨認各種草藥的用途“以後再遇到在潮濕山林里工作的情況,我就能幫大家煮草藥水,預防瘴氣和蚊蟲叮咬了。”

    就在我們準備清理耳室的時候,警方突然傳來了好消息——他們根據我們的盜墓賊留下的工具和腳印,在大理市區的一個古玩市場抓獲了兩名盜墓賊,還繳獲了大量被盜的南詔國文物,包括金鐲、玉璧、陶瓷器和幾卷木牘。

    “太好了!這些文物終于追回來了!”我們都非常高興,趙局長激動地說,“盜墓賊交代,他們還把一部分文物賣給了一個叫‘老緬’的文物販子,這個‘老緬’經常在中緬邊境倒賣文物,警方已經聯合邊境部門展開追捕,相信很快就能把他抓獲,追回剩下的文物。”

    我們跟著警方去了古玩市場的臨時扣押點,看到繳獲的文物整齊地擺放在地上,其中一件“南詔王金印”格外引人注目,金印上刻著“南詔王印”四個篆字,是南詔國國王的象征。阿貴仔細檢查了幾卷木牘,發現其中一卷是南詔國的“法律條文”,記載了南詔國的刑罰制度和稅收政策,對研究南詔國的法律史具有極高的價值。

    “這卷法律條文太重要了!”阿貴激動地說,“里面寫著‘盜官物者,杖一百,沒其家資’,說明南詔國對盜竊官府財物的懲罰很嚴厲,這和唐朝的法律制度很相似,進一步證明了南詔國對唐朝文化的借鑒。”

    回到墓葬發掘現場後,我們把追回的文物小心地進行了清理和登記,然後開始清理耳室。東耳室里存放著大量的陶瓷器和青銅器,有陶罐、陶碗、青銅鼎、青銅劍等,這些文物上都刻著精美的花紋,有的還刻著南詔文的銘文,記載著文物的制作時間和用途。西耳室里則存放著一些絲織品和茶葉,絲織品雖然已經發霉,但上面的花紋還能辨認,是南詔國特有的“孔雀紋”和“卷草紋”,茶葉則被裝在陶罐里,雖然已經干燥,但依然能聞到淡淡的茶香。

    隨著發掘工作的深入,我們對這座南詔國墓葬的了解也越來越多。根據出土的文物和木牘記載,我們確定墓主人是南詔國的“清平官”(相當于宰相)“鄭回”,他曾在唐朝為官,後來回到南詔國,輔佐南詔王異牟尋與唐朝恢復友好關系,對南詔國的發展做出了重要貢獻。他的墓葬規模宏大,陪葬品豐富,反映了南詔國的強盛和與中原文化的密切交流。

    小主,這個章節後面還有哦,請點擊下一頁繼續後面更精彩!

    在發掘工作結束的那天,大理文物局舉辦了一場隆重的慶祝儀式,表彰了我們在發掘和文物追回工作中的貢獻。趙局長親自為我們頒發了榮譽證書,還邀請我們參加南詔國文物特展的籌備工作。

    “這些文物是南詔國歷史文化的見證,”趙局長說,“我們打算在大理博物館舉辦一場‘南詔國文物特展’,讓更多的人了解南詔國的歷史文化,了解西南地區與中原的文化交流。希望你們能繼續支持我們的工作,為文物保護和文化傳承做出更大的貢獻。”

    我們爽快地答應了趙局長的邀請,開始參與特展的籌備工作。shirley楊負責文物的展示設計,她根據文物的文化特色,將展示區分為“政治外交”“經濟貿易”“文化藝術”三個部分,每個部分都采用了對應的場景布置,比如“政治外交”區還原了南詔國使者赴唐朝的場景,“經濟貿易”區展示了茶馬古道的貿易物品,讓觀眾能更直觀地感受南詔國的歷史文化。

    阿貴則負責展覽的講解和文物解讀,他編寫了詳細的講解詞,還制作了南詔文與漢文的對照展板,教觀眾辨認簡單的南詔文。他還在展覽中設置了“木牘互動區”,讓觀眾通過臨摹南詔文木牘,感受古代文字的魅力。

    老煙槍則在博物館的院子里搭建了一個“南詔草藥園”,種植了南詔國時期常見的金銀花、薄荷、艾草等植物,還設置了科普展板,介紹這些植物在古代的用途,比如金銀花用于入藥,薄荷用于清熱,讓觀眾了解南詔國的自然環境和生活方式。

    胖子則負責文物的搬運和安保,他每天都會仔細檢查展櫃的安全情況,還會向觀眾宣傳文物保護的重要性。他還和當地的學校合作,組織學生來博物館參觀,給孩子們講解南詔國的歷史故事,比如“蒼山會盟”“茶馬古道”等,孩子們听得津津有味,還時不時提出各種問題,胖子都耐心地一一解答。

    經過四個月的努力,“南詔國文物特展”如期舉辦。開展那天,大理博物館里人頭攢動,很多觀眾都是慕名而來,想要一睹南詔國文物的風采。看著觀眾們驚嘆的表情,听著他們對文物的贊美,我們心里都充滿了成就感。

    “沒想到咱們能為南詔國文物的保護做這麼多事,”胖子笑著說,“以前我總覺得西南邊疆的歷史離自己很遙遠,現在通過這些文物,才知道南詔國的文化這麼豐富,和中原的聯系這麼密切,以後我得多學點西南邊疆的歷史,不然都對不起這些文物。”

    shirley楊點點頭“南詔國雖然是西南地區的地方政權,但它創造的燦爛文化是中華文明的重要組成部分。保護好這些文物,就是保護我們民族的文化多樣性,讓更多的人了解歷史上不同地區、不同民族創造的輝煌文明。”

    老煙槍抽著煙,望著遠處的蒼山和洱海,感慨地說“我這輩子走南闖北,見過很多文物,但南詔國的文物最讓我觸動。這里的每一件陶瓷器、每一卷木牘、每一件金銀器,都在訴說著南詔國與中原的文化交流,訴說著茶馬古道的繁榮。咱們得把這些故事傳遞下去,讓更多的人知道,古代的中國是一個統一的多民族國家,各個民族之間的文化交流從未中斷。”

    阿貴則拿著一本剛出版的《南詔文木牘解讀》,興奮地說“這是我這四個月的研究成果,里面收錄了這次發掘的大部分南詔文木牘,還有詳細的解讀。以後我還要繼續研究南詔國的歷史文化,爭取能還原更多南詔國與唐朝的外交故事和茶馬古道的貿易歷史。”

    我看著身邊的伙伴,心里充滿了感動和期待。從西夏佛塔遺址到南詔國墓葬,我們從西北邊疆走到西南邊疆,見證了不同地區、不同民族創造的燦爛文明,也感受到了文物保護工作的意義與價值。我知道,我們的文物保護之路還很長,中國大地上還有很多沉睡的文物等著我們去發現,還有很多歷史的秘密等著我們去揭開。

    就在“南詔國文物特展”舉辦得如火如荼的時候,張教授突然收到一封來自福建文物局的緊急電報——在福建泉州發現了一座宋代的古沉船,沉船里可能藏有大量的瓷器、絲綢和海外貿易物品,但沉船已經遭到了盜墓賊(水下盜墓者)的嚴重破壞,很多文物被盜走,當地文物局希望我們能立刻前往協助進行水下搶救性發掘。

    “宋代古沉船!”胖子一听,立刻來了精神,“我早就听說泉州是宋代的重要港口,古沉船上的文物肯定有很多海外貿易的物品,比如青花瓷、絲綢,說不定還有外國的金幣!咱們趕緊收拾東西,去泉州!”

    shirley楊也說“宋代古沉船的文物對研究宋代的海外貿易、造船技術和中外文化交流具有極高的價值。水下盜墓者的破壞肯定很嚴重,我們得盡快過去,爭取能追回更多的文物,保護好剩下的文物。”

    老煙槍想了想,說“泉州的海域風浪大,水下能見度低,咱們得準備好專業的水下考古設備,比如潛水服、水下手電筒、水下攝像機等。還有,海水有腐蝕性,文物打撈上來後得立刻進行脫鹽處理,不然會很快損壞。”

    小主,這個章節後面還有哦,請點擊下一頁繼續後面更精彩!

    阿貴則興奮地說“宋代的海外貿易很繁榮,沉船上說不定有外國的文字資料,比如阿拉伯文、波斯文的文書,我雖然不懂這些文字,但可以幫忙整理和記錄,說不定能為研究中外文化交流線索。咱們趕緊出發吧,我都等不及想看看宋代的青花瓷了!”

    我們很快就收拾好了行李,告別了趙局長和大理文物局的工作人員,踏上了前往福建泉州的旅程。火車在東南沿海的平原上行駛,窗外的景色從青山綠水變成了碧海藍天,遠處的海岸線蜿蜒曲折,海面上的漁船像一個個小小的黑點,在波浪中起伏。

    我看著身邊的伙伴,他們臉上都充滿了期待,仿佛已經看到了宋代古沉船上那些珍貴的瓷器、絲綢和海外貿易物品。我知道,前方等待我們的,可能是洶涌的海浪、復雜的水下環境,還有未知的危險,但只要我們齊心協力,就一定能克服困難,保護好那些沉睡在海底的珍貴文物,讓它們重見天日,向世人展示宋代海外貿易的輝煌。我們的文物保護之路,還在繼續,而古代海上絲綢之路的歷史文明,也正等待著我們去喚醒。

    火車抵達泉州站時,福建文物局的陳局長已經在出站口等候。他手里拿著一張古沉船的水下勘探圖,臉色凝重地說“這艘古沉船在泉州灣的後渚港附近,是我們在進行水下文物普查時發現的。水下盜墓者已經用專業的設備在沉船上打了十幾個洞,還盜走了不少瓷器和絲綢。我們派潛水員下去探查過,沉船的船體已經有些破損,部分船艙還進了沙,要是再遇到台風,整艘船可能會徹底散架。”陳局長說著,把勘探圖遞給張教授,“你們看,這艘船長約25米,寬約8米,是宋代典型的‘福船’,這種船抗風浪能力強,是當時海上貿易的主要船只。從船的規模來看,里面的文物數量肯定不少。”

    我們跟著陳局長往泉州灣後渚港趕,路上,他繼續介紹“泉州是宋代的‘東方第一大港’,和海外幾十個國家有貿易往來,這艘沉船上的文物,很可能來自景德鎮、德化等窯口的瓷器,還有江南地區的絲綢,甚至可能有外國的香料、金幣,這些文物對研究宋代的海外貿易史太重要了。”

    抵達後渚港時,海面上停著幾艘考古船,船上的潛水員正忙著準備設備。陳局長指著遠處的一個浮標說“那就是古沉船的位置,水深約12米,水下能見度只有12米,作業難度很大。我們已經在周圍設置了禁航區,防止無關船只靠近。”

    shirley楊穿上潛水服,戴上潛水鏡,準備先下去探查情況。她接過潛水員遞來的水下攝像機,對我們說“我先下去看看沉船的具體情況,你們在船上等著,有消息我會及時聯系。”說完,她縱身跳入海中,很快就消失在海水里。

    大約過了一個小時,shirley楊浮出水面,摘下潛水鏡,臉色有些凝重“沉船的情況比想象中更糟,船體左側有一個大洞,是被水下盜墓者用炸藥炸開的,里面的很多瓷器都被打碎了,還有一些絲綢被泡在海水里,已經開始腐爛。不過,我在船尾的一個船艙里發現了一批完好的瓷器,應該是盜墓者沒來得及盜走的。”

    老煙槍立刻拿出幾包草藥,對陳局長說“這些是艾草和金銀花,煮水後讓潛水員喝,能預防水下寒氣入侵,還能清熱解毒。另外,文物打撈上來後,得立刻用淡水沖洗,再進行脫鹽處理,不然海水里的鹽分很快會腐蝕文物。”

    胖子則在船上搭建了一個臨時的文物處理區,鋪上防水布,擺放好淡水桶、脫鹽劑和密封盒“等文物打撈上來,就先放這里處理,我負責看守,保證不會出問題。”

    接下來的一周,我們都在進行水下打撈工作。shirley楊每天都會潛入海底,用水下攝像機記錄沉船的情況,再和潛水員一起,小心翼翼地將文物從泥沙中清理出來。有天,她從水下撈出一個完整的青花瓷碗,碗身上畫著精美的“纏枝蓮紋”,她興奮地說“這是景德鎮窯的青花瓷!宋代的青花瓷很少見,這個碗保存得這麼完整,太珍貴了!”

    阿貴則在船上負責文物的登記和初步整理,他拿著筆記本,仔細記錄每一件文物的發現位置、尺寸、特征,遇到不認識的瓷器,就對照著隨身攜帶的《宋代瓷器圖譜》查找。有天,他收到一件剛打撈上來的瓷器,上面刻著一些奇怪的符號,他立刻叫來張教授“張教授,你看這上面的符號,是不是外國文字?”

    張教授接過瓷器,仔細看了看“這是阿拉伯文!意思是‘真主保佑’,說明這件瓷器是專門為阿拉伯商人定制的,是中外文化交流的見證!”

    老煙槍則每天都會煮一大鍋草藥水,分發給潛水員和工作人員,還在臨時處理區周圍撒上艾草,防止蚊蟲叮咬。他還發現,有些打撈上來的絲綢已經開始發霉,就調配了一種特殊的除霉劑,用軟毛刷輕輕涂抹在絲綢上,很快就抑制了霉菌的生長“這些絲綢是桑蠶絲做的,很脆弱,得盡快進行脫水處理,不然會徹底腐爛。”

    這章沒有結束,請點擊下一頁!

    隨著打撈工作的深入,越來越多的文物被發現。我們從沉船上撈出了數百件瓷器,有青花瓷、青瓷、白瓷,分別來自景德鎮窯、德化窯、龍泉窯等著名窯口;還撈出了一批絲綢碎片,雖然有些腐爛,但上面的花紋還能辨認,有“雲氣紋”“花鳥紋”等;甚至還發現了一些外國的物品,有阿拉伯的金幣、波斯的香料,還有東南亞的象牙制品。

    在船中央的一個船艙里,shirley楊還發現了一本用絲綢包裹的賬簿,賬簿雖然被海水浸泡,但上面的文字依然能辨認,是用宋代的“宋體字”寫的,詳細記錄了這艘船的貨物清單、貿易對象和航線,上面寫著“往三佛齊(今印度尼西亞),載瓷器五百件,絲綢二百匹,求購香料、象牙”等內容。

    “這本賬簿太重要了!”張教授激動地說,“它詳細記錄了宋代商船的貿易路線和貨物情況,填補了史書記載的空白,是研究宋代海外貿易的‘活化石’!”

    就在我們以為打撈工作即將順利結束時,警方突然傳來消息——他們根據我們的水下盜墓者留下的潛水設備線索,在泉州的一個小漁村里抓獲了幾名嫌疑人,還繳獲了一批被盜的宋代瓷器和絲綢。經過審訊,嫌疑人交代,他們還把一部分文物賣給了一個叫“黑鯊”的海外文物販子,這個“黑鯊”經常在東南亞海域活動,專門倒賣中國的水下文物。

    警方立刻聯合海關和邊防部門,在泉州港附近的海域展開布控。幾天後,他們在一艘前往東南亞的貨船上抓獲了“黑鯊”,繳獲了大量被盜的文物,包括幾十件完整的宋代瓷器和幾匹完好的絲綢。

    “太好了!這些文物終于追回來了!”我們都非常高興,陳局長激動地說,“這些文物要是流落到海外,就再也回不來了,多虧了你們的幫助,咱們才能保住這批國寶!”

    我們跟著警方去了文物扣押點,看到繳獲的文物整齊地擺放在地上,其中一件“青花瓷瓶”格外引人注目,瓶身上畫著“海上貿易圖”,有商船、碼頭、商人等場景,生動地再現了宋代泉州港的繁榮景象。阿貴仔細檢查了這件瓷瓶,說“這是龍泉窯的青花瓷瓶,宋代龍泉窯的青花瓷很少見,這件還是完整的,價值連城!”

    隨著被盜文物的追回,古沉船的打撈工作也進入了尾聲。我們共打撈和追回文物一千多件,包括瓷器、絲綢、金幣、香料、賬簿等,其中很多文物都是國家一級文物,對研究宋代的海外貿易、造船技術、中外文化交流具有極高的價值。

    在打撈工作結束的那天,泉州文物局舉辦了一場隆重的慶祝儀式,表彰了我們在水下考古和文物追回工作中的貢獻。陳局長親自為我們頒發了榮譽證書,還邀請我們參加宋代海外貿易文物特展的籌備工作。

    “這些文物是泉州作為‘海上絲綢之路’的見證,”陳局長說,“我們打算在泉州海外交通史博物館舉辦一場‘宋代古沉船文物特展’,讓更多的人了解宋代泉州的海外貿易盛況,了解中國古代的海洋文明。希望你們能繼續支持我們的工作。”

    我們爽快地答應了他的邀請,開始參與特展的籌備工作。shirley楊負責文物的展示設計,她根據文物的來源和用途,將展示區分為“中國瓷器”“海外珍品”“貿易賬簿”三個部分,每個部分都采用了對應的場景布置,比如“中國瓷器”區還原了宋代的瓷窯作坊,“海外珍品”區展示了來自不同國家的文物,讓觀眾能直觀地感受宋代海外貿易的繁榮。

    阿貴則負責展覽的講解和文物解讀,他編寫了詳細的講解詞,還制作了宋代海外貿易路線圖,標注了泉州與海外各國的貿易往來,讓觀眾更清楚地了解宋代海上絲綢之路的路線。他還在展覽中設置了“瓷器修復體驗區”,讓觀眾親手體驗修復破碎瓷器的過程,感受文物保護的不易。

    老煙槍則在博物館的院子里搭建了一個“宋代草藥園”,種植了宋代常見的艾草、金銀花、薄荷等植物,還設置了科普展板,介紹這些植物在宋代的用途,比如艾草用于驅蚊,金銀花用于入藥,讓觀眾了解宋代的生活方式。

    胖子則負責文物的搬運和安保,他每天都會仔細檢查展櫃的安全情況,還會向觀眾宣傳文物保護的重要性。他還和當地的學校合作,組織學生來博物館參觀,給孩子們講解宋代泉州的海外貿易故事,比如“鄭和下西洋”的前身、宋代商人如何與外國商人交易等,孩子們听得格外認真,還紛紛提問,胖子都耐心地一一解答。

    經過五個月的努力,“宋代古沉船文物特展”如期舉辦。開展那天,泉州海外交通史博物館里擠滿了觀眾,有來自全國各地的游客,還有國外的學者,大家都想親眼看看這艘宋代古沉船上的文物。看著觀眾們驚嘆的表情,听著他們對文物的贊美,我們心里都充滿了成就感。

    本小章還未完,請點擊下一頁後面精彩內容!

    “沒想到咱們能在海底打撈文物,”胖子笑著說,“以前總覺得考古就是挖古墓,現在才知道,水下考古也這麼有意思,還能見識到宋代的海外貿易文物,以後有機會,我還想參加水下考古!”

    shirley楊點點頭“水下文物是中華文明的重要組成部分,很多古代的海外貿易文物都沉睡在海底,保護好這些文物,就是保護我們民族的海洋文明記憶。這次打撈工作雖然辛苦,但能讓這些珍貴的文物重見天日,讓更多的人了解宋代泉州的輝煌,一切都值得。”

    老煙槍抽著煙,望著遠處的泉州灣,感慨地說“我這輩子在陸地上挖過不少古墓,還是第一次參與水下考古。海底的環境雖然惡劣,但這些文物太珍貴了,每一件都在訴說著宋代中國與世界的交流。咱們得把這份記憶傳遞下去,讓更多的人知道,古代的中國不僅有燦爛的內陸文明,還有輝煌的海洋文明。”

    阿貴則拿著一本剛出版的《宋代古沉船貿易賬簿解讀》,興奮地說“這是我這五個月的研究成果,里面詳細解讀了沉船上的貿易賬簿,還整理了宋代泉州與海外各國的貿易數據。以後我還要繼續研究宋代的海外貿易史,爭取能還原更多古代海上絲綢之路的故事。”

    我看著身邊的伙伴,心里充滿了感動和期待。從西南邊疆的南詔國墓葬到東南沿海的宋代古沉船,我們跨越山河湖海,見證了中華文明的多元與輝煌,也更加明白文物保護工作的意義——不僅是守護一件件冰冷的器物,更是守護一段段鮮活的歷史,守護民族的文化根脈。

    就在“宋代古沉船文物特展”舉辦得如火如荼的時候,張教授突然收到一封來自內蒙古文物局的緊急電報——在內蒙古通遼發現了一座遼代的貴族墓葬,墓中可能藏有大量的遼代契丹文文書、金銀器和絲織品,但墓葬已經遭到了盜墓賊的嚴重破壞,很多文物被盜走,當地文物局希望我們能立刻前往協助進行搶救性發掘。

    “遼代貴族墓葬!”胖子一听,眼楮立刻亮了,“我早就听說遼代的契丹族很勇猛,他們的文物肯定有游牧民族的特色,比如金銀器、馬具,說不定還有契丹文的碑刻!咱們趕緊收拾東西,去內蒙古!”

    shirley楊也說“遼代是契丹族建立的政權,文化融合了游牧民族和中原漢族的特色,契丹文更是獨特的文字,這座墓葬里的文物,對研究遼代的歷史、文化和民族融合具有極高的價值。盜墓賊的破壞肯定很嚴重,我們得盡快過去,爭取能追回更多的文物。”

    老煙槍想了想,說“內蒙古通遼的氣候干燥寒冷,晝夜溫差大,墓葬里的文物雖然不容易受潮,但容易受凍開裂。咱們得準備好保溫設備和文物修復材料,還有,草原上的風沙大,得帶上防風沙的帳篷和口罩。”

    阿貴則興奮地說“契丹文是我一直想研究的文字,之前只在博物館里見過契丹文的碑刻拓片,要是能在墓葬里發現契丹文文書,我一定能幫忙解讀,說不定能發現遼代契丹族的歷史秘密。咱們趕緊出發吧,我都等不及想看看遼代的金銀器了!”

    我們很快就收拾好了行李,告別了陳局長和泉州文物局的工作人員,踏上了前往內蒙古通遼的旅程。火車在華北平原上行駛,窗外的景色從農田變成了草原,遠處的蒙古包像一個個白色的蘑菇,散落在綠色的草原上,成群的牛羊在草原上悠閑地吃草,天空湛藍,飄著幾朵白雲。

    我看著身邊的伙伴,他們臉上都充滿了期待,仿佛已經看到了遼代貴族墓葬里那些珍貴的契丹文文書、金銀器和絲織品。我知道,前方等待我們的,可能是寒冷的草原、復雜的墓葬結構,還有未知的危險,但只要我們齊心協力,就一定能克服困難,保護好那些沉睡在草原地下的珍貴文物,讓它們重見天日,向世人展示遼代契丹族曾經的輝煌。我們的文物保護之路,還在繼續,而北方草原的歷史文明,也正等待著我們去喚醒。

    火車抵達通遼站時,內蒙古文物局的孫局長已經在出站口等候。他穿著厚厚的蒙古袍,手里拿著一張墓葬的勘探圖,熱情地說“歡迎你們來內蒙古!這座遼代貴族墓葬在科爾沁草原深處,是牧民在放羊時發現的。盜墓賊已經挖了一個很深的盜洞,進去盜走了不少文物,我們在盜洞里發現了一些契丹文文書的碎片和金銀器的殘片,情況很緊急。”

    我們跟著孫局長往科爾沁草原深處趕,路上,他繼續介紹“這座墓葬的主人,很可能是遼代的‘惕隱’(契丹族官名,掌管宗族事務),地位很高,墓葬里的文物肯定很豐富。遼代的文物有個特點,既有關東草原的游牧特色,又有中原的文化元素,比如金銀器上的‘狼紋’‘鹿紋’,還有瓷器上的‘纏枝蓮紋’,這些文物能很好地反映遼代的民族融合。”

    抵達墓葬所在地時,草原上已經搭起了幾頂藍色的防風帳篷,周圍拉著警戒線,幾名考古隊員正拿著工具在清理盜洞周圍的沙土。孫局長指著一個深約10米的盜洞說“這就是盜墓賊留下的盜洞,我們用探桿試探過,里面連通著主墓室,主墓室的頂部已經有些塌陷,隨時可能有危險。”

    本小章還未完,請點擊下一頁後面精彩內容!

    老煙槍蹲在盜洞邊,用手指捻了一點沙土,又放在鼻子下聞了聞“土里有松脂味,遼代的墓葬常用松木做槨室,現在松木已經腐朽,得小心里面的木構件坍塌。另外,草原上的夜里很冷,咱們得在帳篷里生上火爐,防止文物和人受凍。”說著,他從背包里掏出幾包艾草和雄黃,“這些東西撒在帳篷周圍,能驅走草原上的狼群和蚊蟲。”

    shirley楊拿出便攜式溫濕度儀,往盜洞里伸了伸“洞內溫度2c,濕度40,雖然干燥,但溫度太低,文物容易受凍開裂。咱們得先在盜洞周圍搭建保溫棚,再用加熱器提高洞內溫度,等溫度穩定了再進去發掘。”

    阿貴則蹲在盜洞邊,仔細觀察著泥土里的碎片,突然撿起一片黑色的木片“你們看!這木片上有契丹文!是契丹大字,雖然只有幾個字,但能看出是遼代早期的文字,和我之前見過的契丹文碑刻拓片很像!”他小心翼翼地把木片放進密封盒,又在筆記本上畫出刻痕的形狀,“這應該是從一件契丹文木牘上掉下來的,主墓室里說不定還有完整的木牘。”

    胖子則在搭建保溫棚,他扛著鋼管和保溫布,和幾名考古隊員一起,很快就搭起了一個巨大的保溫棚,棚子里生起了幾個火爐,溫度很快就升了上來“還是草原上的空氣好,就是太冷了,等會兒我得多喝幾碗奶茶暖暖身子。”

    接下來的三天,我們一直在進行發掘前的準備工作。老煙槍每天都會煮一大鍋奶茶,分發給所有人,還在保溫棚里搭建了一個小小的“草藥角”,擺放著艾草、金銀花等草藥,誰要是覺得冷或者不舒服,就喝一碗草藥水。有天清晨,他發現帳篷外的草原上有狼的腳印,立刻帶著胖子在周圍挖了一圈淺溝,溝里撒滿雄黃,還在溝邊插了幾面紅色的旗幟“草原上的狼群怕火和紅色,這些旗幟能起到警示作用,防止狼群靠近。”

    保溫棚里的溫度穩定在15c時,我們開始準備進入主墓室。shirley楊穿上厚厚的防寒服,戴上安全帽,拿著手電筒,第一個沿著盜洞往下爬。盜洞很狹窄,爬了約10米,她終于到達主墓室,用手電筒往四周照了照,然後通過對講機對我們說“主墓室的規模很大,約101novel.com平方米,中央放著一具巨大的木槨,木槨的表面雕刻著精美的狼紋和鹿紋,是遼代游牧民族的特色。木槨的周圍散落著一些文物碎片,有金銀器的殘片、絲織品的碎片,還有幾卷契丹文文書,你們可以下來了。”

    我們沿著盜洞依次進入主墓室,主墓室的頂部雖然有些塌陷,但整體結構還算完整。木槨的表面雕刻著栩栩如生的狼紋和鹿紋,狼的眼楮用紅寶石瓖嵌,鹿的角用象牙雕刻,非常精美。

    喜歡盜墓白家勝利,萬事順意請大家收藏101novel.com盜墓白家勝利,萬事順意101novel.com更新速度全網最快。

加入書簽 上一章 目 錄 下一章 加入書架 推薦本書

如果您喜歡,請把《盜墓︰白家勝利,萬事順意》,方便以後閱讀盜墓︰白家勝利,萬事順意第2300章 尸易無限(205)後的更新連載!
如果你對盜墓︰白家勝利,萬事順意第2300章 尸易無限(205)並對盜墓︰白家勝利,萬事順意章節有什麼建議或者評論,請後台發信息給管理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