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解釋疑問之前,我們先了解一下這道吞噬弧線的性質。”
“是的,我們將它命名為吞噬弧線,就是字面意思,它可能在吞噬一切。
星際塵埃、隕石、小行星、行星、恆星、星系、星河,宇宙空間中一切實質物質、非實質物質,包括電磁波、各種射線,都會被吞噬。”
“吞噬弧線的速度是光速,理論來講,它吞噬一切,我們什麼都看不到,也感受不到,所有都在無聲中消失。
光線落入我們的眼楮,還是什麼探測儀器,都需要時間分析。
無論吞噬弧線在吞噬的時候,那些實際物質怎樣爆發,也會被吞噬,包括散發的光,各種能量射線等。”
“但實際情況是,我們在藍星上,觀測到群星閃爍,它們最後的光芒。”
物理學家環顧全場︰
“這說明,一定有什麼在吞噬弧線吞噬一切的時候,阻礙了吞噬進度,使之跌落光速以下,如此才有一些星光逃逸出來,被我們看到。”
“因此,我們大膽推測,那些閃光恆星在被吞噬前,是否也出現了和我們藍星一樣的情況,引力躁動,形成保護罩,避開了吞噬弧線呢?”
吱嘎!
嘩嘩嘩……
會場中,一片驚呼,椅子搖動,多少人激動地站起。
熒幕前很多的人,包括李前,都恍然,心頭陡然一松。
相比于宇宙中只剩下藍星,其他星辰還存在的情況,更能讓人接受。
哪怕相隔遙遠,至少並不孤單。
科學家播放第二個演示圖。
還是那個對角線擴散過程,只是這次,吞噬弧線前後情形出現變化。
星空被吞噬,那些星光只是暗淡,很快又恢復明亮,重新散發光芒。
吞噬弧線速度是光速,星辰們的光也是光束,追不上。
而且引力護罩雙向隔絕,人類的電磁波也會被阻攔,這些星辰可能不會立馬向外輻射光線。
或許質量越大,引力越強的天體,混亂的引力平復時間更久,重新明亮,並被人類看到所需的時間就越多。
“吞噬弧線,吞噬掉星辰們散發的光,離開了,然後星星們才會逐漸發光。”
“也就是說,可能再過不久,我們就又能看到星光了!”
“這樣的話, 太陽還在,月球也還在。”
“事實勝于雄辯,且等時間吧……”
科學家︰
“這只是一種猜測,不過還有其他一些數據作為支撐。”
“經過我們計算,天象事件爆發時,抵達藍星的星光相比超新星爆炸,微弱了很多倍。”
“這種可能有兩個,一是吞噬弧線吞噬一切,大部分能量被吞噬,逃出來的很少。”
“另一個符合上述猜想,吞噬光線影響天體穩定,使它們閃光,比如劇烈的太陽風暴,這種風暴帶來的閃爍,是遠低于超新星爆炸……”
科學家的報告還在繼續。
會場中眾官員臉色好看了些。
無論是搞清楚‘真相’,消除未知,帶來的心安,還是星空並未消失,只是它們的光尚未抵達藍星,都讓人下意識放松,沒之前那樣緊張惶恐。
這樣一來,月球可能還在,月球基地也在,那麼人類的遺種計劃就還有機會。
對于遺種計劃,人類更加迫切。
宇宙的殘酷,已經真實的展現在人類面前。
如果沒有引力躁動,庇護藍星,人類早在無知無覺的毀滅中消亡,連塵埃都留不下,哪還能坐一起扯淡。
李前的感知從會場收回。
假如科學家猜測正確,大型天體存在一個自動防御機制。
無論是某種人類還未了解的自然現象,還是外星人超級技術,其大概規律是,天體自身引力越大,防護力度越強。
引力太小就沒有防護。
比如那些消失的衛星、飛船、空間站,李前都感應不到火種,徹底不見。
但是安妮卻還活著。
是什麼保護了她?
消失的那節空港環臂,質量可沒有天宮號大。
更關鍵的是,安妮去哪了?
得知安妮上天,在官方失聯名單上,李前先以自身感知,在太空中尋找,一無所獲。
隨即又讓中心尋找,半點空港殘骸也沒見到。
空港材料,又不是雷達隱身,怎麼會消失不見。
並且,天象事件後,藍星的引力環境也有著細微變化。
相較于以前,藍星整體平靜很多,引力環境基本無擾動。
這就像一台收音機,即使沒有調頻道,也能听到沙沙聲音,那是噪音,各種亂七八糟的無線電噪音。
有的來自人類,有的來自宇宙,甚至宇宙大爆炸時的聲音。
現在藍星這台收音機無比安靜,什麼噪音也沒收到。
或許找到安妮,就能知道真相……
李前想著,視線再度看向代表安妮火種的絲線。
依然是黑暗,和混亂到無法理解的信息。
這種情況下,就連震動火種,傳遞信息都做不到。
李前忍著頭暈惡心,期望從混亂信息中,尋找到些許規律。
小主,這個章節後面還有哦,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面更精彩!
……
茫茫的黑暗中,沒有一絲聲音。
聯盟號空港第一環臂的小段艙室,漂浮在無垠黑暗中。
物理研究室,安妮正積極尋找求生的方法。
這間艙體空間有限,容納的空氣,僅夠她呼吸十個小時。
現在,外面的星空不見,太陽不見,聯盟空港不知道在什麼地方,藍星也不知所蹤。
安妮判斷空港一定出現某種變故,自己所在的艙室脫落,被某種東西罩住。
現在,她必須想辦法求救,至少讓人听到她聲音,知道太空某個角落,還有這麼個活人。
真空,沒有空氣,震動傳遞不出去,安妮無論怎麼喊,也不會有人听得到。
但是人類發展至今,傳遞信息的方式早不拘泥于聲音。
經過十分鐘構思,安妮開始行動。
她將望遠鏡底座拆下來,扣出里面的電池。
是一塊最大電壓12v,容量毫安的鋰電池。
安妮又拆下某台儀器上的控制面板,將上面的ed指示燈拆除,拼接起來,制作出五彩斑斕的手電。
借助這光芒,和安妮超人的夜視能力,立刻看清艙室更多細節。
她在艙室中搜尋可能傳遞信息的方式,比如收音機、或者電報機。
類似的東西空港上一定會存在。
智輔會用到。
宇宙真空中,聲音無法傳遞,電磁波卻可以。
然而安妮對空港並不了解,物理實驗室艙體組件很多,還有特殊防護,絕大多數構件瓖嵌在牆體內。
沒有圖紙,不夠了解的情況下,貿然拆除尋找,費時費力,還可能發生危險。
安妮花了30分鐘,將艙室仔仔細細搜索一遍,沒什麼發現。
物理實驗室斷電,通往種植區的艙門鎖死,上面的智能顯示屏熄滅,不知道對面艙室是否完整,空氣有沒有流失。
“只能自己做一個了。”
安妮思索幾分鐘,行動起來。
她將能拆除的物理實驗室儀器控制面板拆下來。
從這些控制面板的電路板上找到一顆合適的三極管,一個電阻,阻值大概50千歐,還有電容,銅片、導線等等。
又從某台儀器的機械臂拆出電控馬達,取出其中線圈。
將銅絲繞手指盤繞成空心感電線圈。
人類發明使用無線電報歷史100多年,其原理是脈沖電信號的開和關。
戰爭影視劇中,總會出現發報員的角色,他們戴著耳機,手里不停按著一個開關。
通過閉合開關,發出滴滴滴的聲音,將信號傳遞出去。
摩斯電碼,就是配合電報使用。
作為空天軍,摩斯電碼是必須要掌握的技能。
娜拉德雷也要求她熟練掌握,至少要能夠听懂‘滴滴滴’的聲音含義。
滴滴滴的聲音听起來復雜,本質卻只有兩種信號。
長和短。
專業一點,叫‘點’和‘劃’。
比如阿拉伯數字1,用莫斯電碼表示就是‘點劃劃劃劃’
‘•’
數字2,是‘點點劃劃劃’
‘••’
3,‘•••’
4,‘••••’
5,‘•••••’
6,‘••••’
‘……’
26個字母,以其筆畫結構,也用‘點’和‘劃’表示。
如a,是‘•’
b,是‘•••’
‘……’
安妮準備制作一個簡易的脈沖裝置,使用摩斯電碼向外求救。
不管是藍星、還是空港,亦或者衛星等,接收到信號,就知道這里還有人受困。
喜歡藍星傾覆︰我不玩游戲全球恐慌請大家收藏︰()藍星傾覆︰我不玩游戲全球恐慌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