涂志明漸漸理清了思路。
向陽集團作為集體所有制企業,並非他個人所有。
因此,某些人想要從中分一杯羹,最直接的辦法就是把他這個掌舵人拉下馬。
想到這里,他突然明白了李來福當初將為民制藥廠收歸國有的舉動。
看來那並非李來福的個人決策。
雖然李來福最終被撤職,換上了張麗華,但這背後顯然有更深層的博弈。
回顧自己在京城、魔都、深城乃至港島的經歷。
涂志明意識到自己之所以能夠一路暢通無阻,是因為背後有人在保駕護航。
而李來福事件和如今的“年畫門”,則說明同樣有人在暗中使絆子。
為了弄清真相,涂志明直接調用了系統進行分析。
當看清所謂的“敵我陣營”後,他不禁感到有些頭疼。
原來這一切都源于經濟體制改革中的路線之爭,元老派與少壯派之間的理念分歧。
元老派堅持國有經濟和集體經濟的主體地位,認為這是社會主義的根本特征;
少壯派則主張大力推進私有化改革,認為市場經濟才是發展出路。
在這種背景下,向陽集團作為集體經濟的成功典範,自然成為了元老派論證其理論正確性的有力佐證。
正因如此,少壯派將向陽集團視為眼中釘。
他們想要遏制其發展勢頭,既是為了削弱對立陣營的論據支撐,也是為了給私有化改革掃清障礙。
這場看似針對涂志明個人的較量,實則是兩種發展理念的踫撞。
涂志明大搖其頭,“特麼的,真沒意思!
你們斗就斗唄,把我牽扯進來干啥啊?
再說了,要斗就整點兒光明正大的啊,都特麼名門正派,玩兒什麼陰的啊。”
最讓涂志明無語的是,這場政治斗爭,實質上是當爹的和當兒子的理念之爭。
就是爹和兒子不管怎麼斗,人家都是一家人。
最終的結果無非是,當爹的多做幾年主,當兒子的晚掌幾年權。
涂志明心說這還玩兒個屁啊?
本想借題發揮,好好從對方陣營扒拉幾個領頭的下來,現在看還真不能這麼辦。
“我的實力終究還是太小了一些!”
“我想做執棋人,實際在人家眼里只是棋子而已。”
秀芝把倆閨女送進東屋,塞進了被窩。
接著回到了正午,鋪好了被子,招呼涂志明睡覺。
涂志明脫了衣服,鑽了進去,摟住了那具柔軟的身體。
任人宰割還無力回天的感覺真不好。
“爹有娘有都不如自己有,看來港台那邊要加快一下發展的速度了。
錢要多,影響力要大,社會地位要高。
至于向陽集團……必須要龐然大物,必須利益糾纏,必須塑造道德金身。
在秀芝的脖頸上親了親,柔軟的身子扭了扭,勾起了他的熊熊戰火。
“終須有日龍穿鳳,唔信一世褲穿窿。
奶奶的,再給老子兩年時間,且看到時誰是棋子誰是執棋之人。”
…………
第二天一早,涂志明就召集了集團全體宣傳人員開會。
會議室里坐滿了整個向陽集團的筆桿子,個個精神抖擻,等著听領導指示。
環視一周,涂志明緩緩開口布置了三項重點宣傳任務。
第一,要大張旗鼓地宣傳軍方與向陽集團聯合成立的“傷殘軍人及烈士家屬困難救助基金會”。
特別要在每篇文章末尾附上向陽集團的咨詢熱線,方便軍人及家屬反映領取救助金時遇到的問題。
第二,要重點報道向陽集團首月就為基金會注資兩百萬元的善舉,詳細說明這筆資金將如何幫助傷殘軍人及烈士家屬解決實際困難。
說到這一條時,涂志明特意強調要寫得具體、感人,讓讀者真切感受到企業的社會擔當。
第三,要大力宣傳地方政府在配合基金會工作、安置退伍軍人方面做出的積極貢獻。
涂志明特別囑咐,這一條要突出軍地協作的成效,展現地方政府為民服務的良好形象。
自從實行宣傳獎勵制度以來,向陽集團已經培養出一支過硬的宣傳隊伍。
這些筆桿子為了獎金和晉升機會,每天都鉚足了勁寫稿子。
有幾位特別出色的,甚至被各大報社聘為特約評論員或記者。
在向陽集團,發表一篇文章可謂名利雙收。
除了報社給的稿費,集團還按字數發放獎金。
更讓人眼紅的是,優秀文章會被收錄進集團榮譽室,作者名字還會在全集團通報表揚。
這樣的激勵機制,讓每個宣傳員都干勁十足,誰不想既賺錢又露臉呢?
會議結束後,宣傳員們立即行動起來。
有的開始查閱資料構思文章框架,有的已經在聯系熟悉的報社編輯,還有的在互相討論寫作角度。
整個宣傳部門就像一台開足馬力的機器,迅速運轉起來。
涂志明本人也沒閑著,弄了一篇文章,投送給了《人民日報》。
文章的題目是《公有制為主體,多種經濟並舉——論改革開放中公有與私營經濟的平衡發展》
沒幾天,這篇文章就發表了。
書房里,張麗華手捧著報紙念誦。
“ 公有制經濟是國民經濟的主導力量,必須鞏固其在關鍵領域的主體地位,確保國家經濟命脈牢牢掌握在人民手中……
在公有制經濟主導下,適當發展私營經濟,有利于調動社會生產積極性,彌補公有制經濟的不足,促進市場競爭,提高經濟效率。
通過經濟體制改革,打破“大鍋飯”思維,建立靈活的市場調節機制,使公有經濟和私營經濟在競爭中互補、在合作中共贏。
要打破僵化觀念,允許試驗和探索,只要有利于生產力發展、有利于人民生活水平提高,就應大膽嘗試,讓市場在資源配置中發揮更大作用。
在鼓勵私營經濟發展的同時,必須加強宏觀調控,防止資本無序擴張,確保社會公平正義,走共同富裕的社會主義道路。
改革開放的號角已經吹響,唯有堅持公有制為主體、多種經濟成分共同發展,東大經濟才能煥發新的生機,實現高質量增長,為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奠定堅實基礎……”
張麗華讀完看向一張藤椅。
那里蒼勁有力的聲音傳出,“查出來這篇文章是誰寫的了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