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民,或者說農業戶口與非農業戶口,最大的區別在于農民們沒有糧票,其他票證都有份,按人口統一分配。
因為農民的糧食是自己種的,由生產隊統一分配給各家各戶。也可以說,農民吃的是生產隊分的糧食,不需要糧票,所以糧票跟農民沒有半毛錢關系。
農民外出需要糧票的話,要用大米到糧管所去換,但每次只限換3斤,每斤米換1斤糧票,如果換錢的話是每斤1毛4,糧票又分市內用的市票省內用的省票,以及全國通用糧票,反正很麻煩。
布票的話,新村還真有,每年發了以後,方平安就派人去買布料,這些票據都是計劃按人頭發下來的,新村又有錢,自然是先屯著再說。
查了一下,去年加今年的布票已經用完,就連範有塵的都送了過來,因為他那邊也沒人給他做衣服,他的幾身衣服,都是範小野拿大人的舊衣服給改改做成的。
手藝嘛,這個年代都那個樣兒。
大人小孩每人每年都是1丈3尺6寸,一丈等于10尺,一尺等于33.33厘米)約2.45米有的地方則是6市尺,等于2米),買布的話大人可勉強做一套衣服。
再減去去年年底已經給新村每人做了一套羽絨服,再加上開年以後還做了一些庫存羽絨服,倉庫里的布料,只有堪堪的3米左右——給一個人做一套都難!
這咋搞?
大家舊衣服也不多,就算是拆舊衣服改造也不夠啊。
方平安犯難了,正急得抓頭發呢。
婁曉娥解釋道︰“這幾年困難,zy也有文件減少民用棉布的供應,就這些還是好不容易在供銷社排隊買來的。”
“因為我們羽絨服暫時不對外銷售,所以布料不夠了,生產也就停了下來,田嬸他們就轉去十三香作坊和飼料作坊幫忙了。”
“這個不算重要吧?”
之前方平安也交代過,最優先的是飼料作坊,除了魚飼料以外還在做雞鴨鵝等的飼料。什麼都能停,但飼料作坊不能停。
新村這邊每天都要用,青年湖公園那邊也要用,區里的養殖廠京郊秦家屯附近的)也會用一點兒,所以飼料作坊算是新村的重點產業。每個月光是通過李懷德搞原材料,就讓那“貪官”賺的盆滿缽滿,區里也開了一些條子,新村這才能夠湊齊基本材料。
而十三香則是自用,少批量對外出售,購買的對象主要也是軋鋼廠,區里和街道辦買不了多少。這年頭飯都不夠吃還買你的調料?腦子有病吧?
不過十三香的名氣倒是打了出去,主要是從同仁堂的魯掌櫃那邊進原材料,這個不涉及到糧食,所以也沒人管。魯掌櫃那邊原材料多一點,那就多做一點十三香,原材料不夠,那就少做一點,並不指著這個賺錢吃飯。
蘑菇種植工坊那是直接對接區里和街道辦的,由他們統一采購過去,然後推廣給京郊農村與街道的居民,而木屑都由家具廠那邊提供,相互之間簡單的上下游供應鏈已經形成了。
說到這個,95號院的鄰居們也開始種蘑菇了,菌包買回去以後細心照料就可以,種的最好的竟然是閻埠貴!
而水培蔬菜,這個懂理論就行,塑料瓶子在街道辦那里可以申領,加上95號院本來就早早的開始漚肥與用花盆種菜,再跟著方平安有樣學樣,雖然說產量不行,但一兩個月多一盆菜那是沒有問題的。這下子95號院種植蔬菜和種蘑菇,反倒在南鑼鼓巷到成了一個示範單位。
不過大鍋飯已經撤了,因為實在遭不住了,倒不是說傻柱偏向賈家多打點飯,而是糧食真的不夠了。
有撿便宜的事兒大家不得可勁兒地吃,易中海捐出來的那些,不到兩個月,糧食和錢都被消耗一空。
再加上他知道了賈張氏騙他的事情,自然對著什麼大鍋飯就不那麼上心了,反正名聲也賺到了,威嚴也重新樹立了,不搞大鍋飯那就不搞唄。
至于說賈家,賈張氏過來喊過不下去了,易中海不理會。
但秦淮茹挺個大肚子過來叫苦,那每次還是得給一點兒的,畢竟易中海還指望著秦淮茹肚子里如果是個男娃,還得過繼到易家來呢,不知道賈張氏有沒有把這個事情給辦妥,不過易中海不怕賈家不就範。
時不時還故作關心秦淮茹的營養和身體,把秦淮茹感動的不要不要的。
兩人都是戲精,接著演唄。
話說回來,現在新村的工坊發展最大的限制——來自于整個國家層面的物資不足。作為村辦工坊,他們也沒法自由買賣原材料,所以材料一停,你就得停工,除非能夠自行生產原材料,那樣上面管不著。
但種土豆玉米紅薯勉強可以,就算是種稻谷麥子也算勉強有辦法,但布料……
方平安還真沒轍。
“這怎麼辦…我還想著給楊…給村民們弄點春夏工服呢?”方平安這是真抓瞎了。
“必須弄?”婁曉娥疑惑地問著。
“盡量吧…現在不同于以前…咱們新村是有了成績…但外面很多人還是看不起農民…更看不起我們…認為在城里搞什麼新村那就是瞎胡鬧。”
小主,這個章節後面還有哦,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面更精彩!
“所以啊…統一的企業形象還是比較重要的…人靠衣裝馬靠鞍嘛。”
這個倒不是方平安臨時找理由,而是真是這個樣子,面子是靠你自己掙得,但每次對外人解釋你物資有多麼富足……人家看看你身上的穿著就知道了。
現在並不是去年剛建村那會兒,所以如果能辦的話,最好還是弄一些統一的工服為好。
人家在外一看,就像廠子職工一般,再一問,不是工人而是農民,什麼村子這麼豪橫給村民發統一的制服?這就有點那個意思了。
“要不,找我爸?我們家還有些布料的庫存。”婁曉娥想了想,村里沒有,也沒布票,那就只能找自己老爹了。
“不行…這不是我對你家里成分有意見…盡量不要把村里的事情跟你爸那邊扯上關系…以後說不清楚的。”
方平安搖了搖頭,婁半城從他這兒私人買點酒什麼的都好說,但村子作為集體經濟單位,跟資本家買原材料——這尼瑪以後翻舊賬就有點說不清楚了。
“那從李廠長那邊換點票?”婁曉娥又想了想。
“也不行…你要說他那里有很多糧票自行車縫紉機票副食品票我都信…但布票…平常人家自己都不夠用…再說這玩意兒攢多了也沒有人大批量收購啊?他那兒沒有多少布票…全換來也不夠用。”方平安想了想,也否決了。
“那……供銷社里的殘次品呢?”突然,婁曉娥想到了什麼。
喜歡四合院︰噶完賈東旭,隔壁種田去請大家收藏︰()四合院︰噶完賈東旭,隔壁種田去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