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邊府里把武竣叫回去,就說懷哥兒從小就是個不通庶務的,一心只會讀聖賢書,如今身量已長,也該尋摸起婚事來,這孩子一不像大哥自己出息,進士及第後就被榜下捉婿娶到了縣主,二不像二哥自己心里有主意,鑽研學問不遠出仕,自己對自己的未來有打算。
生下來十多年,都是母親和哥哥在為他打算,更沒有在外歷練過,為人處世和學問要比哥哥們差上一大截。
又本身是幼子,不算多出息,娶妻生子就要差上一大截。
武靖只需要擺在那里,就能增色,武竣卻不是勝在地位,他從小就幫著母親打理家務,因此弟弟相看,武颯自己在書院,便叫他來幫襯著,也能排除掉一部分嫌棄弟弟想要瞄上他的姑娘,那樣的千金小姐不能娶,是禍家根源。
因此這段時間,武畢安也就暫時住在了哥哥嫂嫂家里,依舊是熟門熟路。
相看的流程是很熟悉了,不過就是各家的宴會,名目繁多的賞花宴,多數是女眷參與,也有一些是比較高雅的琴會詩會一類,往往是少年公子與夫人小姐們都請的,相比起文人仕途經濟的聚會要更加含蓄一些,只是在京城中就少得多了,即使是權貴宅邸也有些捉襟見肘,總嫌場地不夠疏闊。
武颯是基本不去的,他在詩詞上略遜一籌,文章還做得尚可,又一直在書院里讀書,一旬方有一日休沐,連他自己的家業都還沒什麼時間打理,一股腦托給了母親和嫂嫂。
武竣也不愛去,那些聚會屬于閑人,他空閑時候還要打坐修煉,有意識地運轉大小周天比玉髓珠自動運轉要更快些。
倒是幫著理了理武颯的家業,這樣的親事總得叫人家知道男方有多少家底,免得預期不相符。
這一份和他當初收到的那一份是相似的,分家時分的一成家業,並沒有什麼房屋宅邸,倒是田莊鋪子這些產業不少,楊氏和縣主都是會經營的,這幾年下來進賬就又存下來一筆,預備購買宅邸或鋪子,原本的那些金銀財寶倒是沒有動過,只是仔細保存著,一些已經不鮮亮了的綾羅綢緞早在之前就換成了實實在在的金銀,不耐放的東西都是這樣處理。
此外因著武颯年紀小跟著哥嫂吃住,年節往來除卻他自己一些私人的人情往來,都是跟著一起走公賬的。
算下來自然是不能跟二哥比,畢竟武竣這邊還有一份修真界自己闖出來的家業在,靈石和天材地寶就像是為官之後的俸銀祿米和孝敬,不是一個還沒成家立業的小子能比的,但是比上不足,比起下面那四個統共加起來只有一成家業的庶兄,這一份家業已經很豐厚了。
放到京城里看看,也能打敗不少人家的兒郎。
世家底蘊,莫過于此。
“母親,既如此,不若就拿出一些錢來,給懷哥兒在京中購置一處宅邸?”武竣仔仔細細都看過後,就跟楊氏如此提議,縣主未必看不出來,只是做媳婦的不好直接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