事實上楊氏死得並沒有比原主晚多少,她只生下來兩個孩子,但是就在武畢安記憶里她曾因為守孝勞累和隨丈夫奔波而失去過兩胎,膝下又養過三個妾室所出的女兒,武畢安死後魂靈回到家中,才知道母親在父親離家前又懷上了一胎,在得知他的死訊後哭得昏死過去。
大概是因為失去了一個兒子,楊氏心里有些郁結,這一胎依舊是懷得不好,最後在生產的時候難產,母子俱亡。
這沒什麼,若是說出去也只能嘆一句福薄,武季一生在多地任職,任期結束後東奔西走是常事,楊氏因為守孝、奔波與喪子導致流產和難產,因為生育所傷年未不惑便香消玉殞,在古代是很常見的,哪怕她去世的時候其實只有三十一歲。
但是楊氏死後,武季又續娶了一位妻子,就是後來和他合葬的宇文氏。
宇文氏為他生育了五個兒子,在原主大哥死後沒幾年,大嫂就因為幼子夭折而改嫁,嗣子自然就成了宇文氏的兒子,一時間風光得意,不像楊氏和她所生的子女都已經埋在了地下。
因為種種因素,在武季年邁之時,家族里曾經有一次大規模遷墓,而就在這一次的遷墓之中,宇文氏的兒子就故意將楊氏的墓穴遷到邊角處,並且堵死了墓穴,使得無法再放入棺材合葬,又撰寫了新的墓志銘,說明為她遷墳的是丈夫後娶妻子的兒子,這個女人沒有福氣,不僅死得早,自己留下的孩子也死得早。
後來順理成章,宇文氏的兒子在父母去世後,就將這兩人合葬,楊氏的墓穴在合葬墓的附近,就連墓志銘上也徹底抹去了楊氏的痕跡,這樣的行為雖然外人看不到有什麼問題,宇文氏的兒子甚至還給楊氏遷了墳,但是經不起細究。
原因很簡單,就是因為楊氏沒有合葬、墓志銘上也沒有提到她這個原配。
在夫妻合葬墓旁邊另起一墓,這是把原配貶為妾室的行徑,在墓志銘上只字不提原配楊氏的存在,甚至為了抹去這一點,在墓志銘上只字未提十三歲的武竣舍身救父的事情。
英年早逝的武竣不在意自己的孝子行徑是否被人銘記,但是母親被這樣羞辱,卻讓他恨得牙癢癢,懊惱自己未曾能夠活著給母親撐腰。
古往今來,沒有兒子的原配生前死後被欺辱不是少見的事情,只因為她們所出的兒子早亡或是根本沒有兒子,正史的公正改變不了她們被刻意羞辱的痕跡,因為許多事情都是女兒家無能為力的。
做鬼的時候,武竣甚至希望時間倒轉,能讓母親和離不要留在武家因為生育而芳華早逝。
但是到了最後,他的願望也很樸實——希望母親身邊有活著的兒子為她撐腰。
薛屏岫來到這個世界的時候,正是原主去世前五天,大水淹沒了廣袤田地,但是上游未曾決堤的時候。
————————
醒在施粥的粥棚旁,因為身體上陡然傳來的疲累,薛屏岫險些沒有站穩。
一邊在旁邊搭把手盛粥,一邊按住想要搶奪粥碗的手,他就開始接收記憶,臉色仍然是發白的。
回憶完原主的一生,和他悲傷難過的地方,他第一時間就確定,原主武竣之死,不僅是因為水流湍急危險,還因為他連日勞累,根本就不肯好好歇息過。
武季是個好官員,但是他會讓災民擠在一塊只等著施粥,卻讓十三歲的兒子連日忙碌,每日比差吏還忙比僕役睡得還少。
原主的水性很好,又自幼能文能武,弓馬嫻熟,下水救父並不是孝心過盛的莽撞之舉,而是因為他本來就有這個實力,相信自己能在大水中救回不慎被沖走的父親,卻沒想到勞累是健康和體力的殺手,鐵打的人也經不住這樣累,最後殞命在了渾濁的大水里。
他可不是儒雅隨和的原主,不會帶著濾鏡去看家里人。
賑災是武季這個刺史的工作,不該由武竣這個半大小子來做,幫忙是因為原身孝順懂事,但是本來也不是他的職責,千里迢迢護送糧草,施粥送藥從不停歇,幫著安置災民、做些後勤工作已經足夠用心。
[原身知道母親的遭遇,怎麼可能還會願意舍身救父親呢?]
但是大水影響到的不止是原身的父親,還有無數家園被毀、流離失所的災民。
沒有特意加班幫助武季的他,回去休息之後就好好分析了一番局勢。
原主記憶里對大水前後的事情非常清楚,他幫著武季整理過很多次文書,基本是被這個爹當不要錢的童工用,因此清楚地知道這一次是因為大雨之後洪澇,導致許多災民流離失所,但是本來水是一點點漲起來的,雨又淅淅瀝瀝地漸漸小了,雖然積著水,但是人員傷亡不多。
災難來臨時最可憐的永遠是百姓,金銀細軟雖然說起來也不輕,但是算是體積小的家當,大戶人家又僕役成群,東西多一些也能給帶走,只有黎庶手里銀兩不多,家當本來就少還全都泡了水,有些不幸的人家連糧食衣物都沒有帶出來多少,可以說是受災之後一下子就家徒四壁,因為原本的木頭家具、陶碗木盆全都壞的壞碎的碎啦!
原主舍身救父的大水,才是真正要人性命,突如其來的災難。
當初原主死後,即使得了機緣以鬼魂之身暫留人世,也沒有第一時間回家,而是探查了後來那次大水的因由。
和他想的差不多,是上游的河堤偷工減料,導致在大雨之後沒有支撐住,即使那邊地勢更高些許多水都流走了,最後河堤還是沒能承受住,嘩啦啦垮塌下來,沖出一片千里澤國。
原主飄到那邊的時候,就只見朝廷派來的欽差正在調查,忽然一片雪亮的刀光——
喜歡快穿之改寫命運請大家收藏101novel.com快穿之改寫命運101novel.com更新速度全網最快。